我叫李修栓,1950年出生,镇平县贾宋镇胡桥村人,自幼习练家传武术——心意六合拳,2013年被命名为南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心意六合拳)代表性传承人。 说起家传武学,最早可以追溯到清朝康熙年间。据家谱记载:清康熙中期,洧川(现属开封市尉氏县)李氏巨族四兄弟因躲避黄河水患南迁于镇平,定居于贾宋镇南五里许的胡桥村繁衍生息至今。当时,社会动荡匪患频生、外族侵扰,夜不安寝,全族习武以拒之,虽稍缓,亦不胜敌。清光绪中期全族合议,出五亩公地以资武学,公推李季、德胜(黑大汉)赴少林寺深修。 李季(字朝宗、号德山),自小习练祖传武术,深谙要旨,稍长又到嵩山少林寺深造,数年大进,刀、枪、拳、鞭无所不精,威名盛极一时。后又出任南阳保镇台,在任期间广泛涉猎众家之长,使得胡桥村武术体系更加完善。主要套路有:拳术类:小横拳、大横拳、六合拳、云拳、猴拳和梅花拳;器械类有:踅刀、挛刀、朴刀、九节鞭、绳鞭、六合枪、少林十棍等。 李季归里授技,尽其所学。凡族男、妇俱习之,由是得安。族人暇时外出教场,远至湖北之钟祥、十堰、洪湖,陕西之商南、丹凤,近不数举;以武养家,世世以传,未有稍懈。此时胡桥武术达到鼎盛阶段,李季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功不可没,为后世颂扬。 我的二伯父李兆美,是李季之后胡桥武术的集大成者,尤其擅长心意六合拳、六合枪,是民国时期南阳武术界的青年才俊国术翘楚,他将胡桥武术再一次发扬光大名扬四方。 我父亲兄弟三人,二伯父李兆美居次,字尊武,光绪三十五年(1909年)生人。幼时聪慧,就读于私塾,落笔成文,连先生都为之称奇。后来,社会动荡,匪盗蜂起,学堂也遭到焚毁,学业难以为继。 二伯父弃文从武,师承族祖父李季,一年多的时间就深谙要旨,刀、枪、拳、鞭触之即通。李季称赞曰:孺子必成大器也。嘱之:“不可废文,文武相宜,文尤武进”。父亲遵从教诲,文武俱进,不过数年皆有所成。 二伯父虽年少,然武不舍文,尤受彭公赏识,除任拳师外亦兼文书,且受编纂拳谱之重任,呕心沥血,昼夜相继,年余成书,共四部十三章,歌诀、功法无不盖之,为宛西武术之发展奠定理论基础。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春拳谱已定稿,共收集套路二十四套,除前面所述外又增加了挠拳、四把拳、杨五郎棍、孙悟空出洞棍、六路绽棍、群枪、二十一明枪、神仙拐、三节棍、梢子棍等。全书共分四部,十三章;第一部介绍国术馆情况,第二部拳谱歌诀,第三部是套路拆解,第四部是练功要领。至此,打破了镇平武术各家各派相互封闭的状态,融多家为一家。这是镇平民间武术的一次大融合。 民国23年(1934年)河南省第一届国术比赛,南阳作为第六行政区设立赛场,镇平县选派我伯父李兆美等十人前往参加。团体和个人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具体比赛过程是 ;先按身高把参赛人员分为两组,每组中采取抓阄的方法两 两比赛,逐层淘汏,然后再由两组的胜出者进行比赛,决出第一二名,其比赛项目共有三项 ;第一项是徒手互博,双方都需赤脚以防踢坏对方,第二项是单刀,第三项是长枪,后两项双方除赤脚外,还要穿上黑衣服,单刀上裹上布,蘸上 石灰,长枪前除去枪头绑上石灰包;裹布和绑石灰包一是为了安全,二是为了便于查验黑衣服上的印痕,该三项都不能涉及对方的面部和裆部。不同项目有不同大小的场地和时间限制。如果一方不敌可跳出圈外,对方不能再打,被打出圈外视为输,如果都不能使对方出圈,时间到哨声为止,以身上的印痕和部位的不同定输赢。 【四梢说】是指人体的血肉筋骨之末端称之为梢。四梢指舌、牙、指、发,即舌为肉梢,发为血梢.指为筋梢,牙为骨梢。四梢要齐,达到舌欲摧齿,齿欲断筋,指欲透骨,发欲冲冠。四梢用力可使人变其常态,使敌生畏惧。也说明在对敌实战中,惊起四梢是内力发动的外在表现,内力发动才能发挥出人体潜能,瞬间爆发出凶猛狠毒刚烈之势态。 【六合说】六合,亦称六合照,最讲究合与照,即一招一式都要达到相合相照。合则劲力顺达、气血通畅,不合则动作乖谬、气血阻滞,。内三合与外三合合称为六合。内三合指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外三合指手与脚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 注重内外兼修,强调侧身虚步,出拳疾速,步法灵活,善于腾挪跳跃,注重实战做到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手与脚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利用人的三节四梢随时随地爆发出惊人的威力,快速击败对手。心意气合一才能使整体发挥出最大的效能,产生出无坚不摧、无往不胜的气势。六合拳还强调力量和速度练习,更注重战斗意志的培养,反复强调:“技高畏缩之人难胜技低勇敢之人” 六合拳歌 大鹏展翅万里程 鹞子抱膀百鸟惊 怀中插花胆气降 偷步前进似流星 转身前进迎面掌 跟步悬掌似商羊 缠丝股腕如满月 偷步前进弓箭形 白鹤展翅扑水面 闪手斜打万人惊 怀中抱月取败势 挑手直进如蛟龙 搂手阳掌伏虎势 连踢三足打虎形 连攀带挑推山倒 火龙分鬃腾空中 回身倒扫人难防 退步悬掌如商羊 盘丝攀打单鞭势 挑手进步把门缝 六合枪诀 扎枪要欲急 欲急人不知 学会扎枪法 便把敌来欺 曲不离口,拳不离手,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拳也要常练常新,练到成为一种本能反应,遇到不同的情不假思索使出克敌制胜的招数,这样才能快人一步出其不意。只要想练拳,随时随地都可以练,可以一个人练、可以两人对练、可以对着树练、可以对着墙练甚至是对着柴火垛练。 经过不懈的练习,我的心意六合拳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得到了二伯父的首肯,逢年过节或是有重大活动村里人都会叫我演练一番,找我切磋的人也越来越多。 以后的日子我就在家一边务农一边习武,每日练拳还是以六合拳为主,六合拳是其他拳术的基础一通则百通,农闲时间宽裕时我也会把其他家传武术进行系统的练习,虽然生活艰辛,但是对家传武术一直不曾偏废。 现在社会稳定人们生活富裕,练拳不再是吃饭的门路和生活的必需,但还是有不少武术爱好者喜欢传统武术,1983年我受邀去柳泉铺湾张村教拳两年,1993年受邀去贾宋高中传授武术,也曾多次在大型活动中展示心意六合拳。 我今年71岁了,每天还是练拳不辍,虽然,练拳虽然不是生活的门路,但已经是人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练拳我也是受益匪浅,能够将老辈人流传下来的好东西传承下去是我最大的心愿,也是我努力的方向。现在我的儿子李春奇、侄子李硕、李春辉都长年练习心意六合拳并且都达到了一定的水平,他们有文化有知识年富力强,对家传武术的歌诀拳谱进行了收集整理发掘保护,对心意六合拳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社会上喜欢心意六合拳的武术爱好者逐渐多起来,我们经常在一起交流切磋,我也慢慢破除门第观念,只要为人正直品行端正,喜欢传统武术的我也会悉心传授。 近年来心意六合发展较快,镇平心意六合拳作为一个重要流派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把这一民间传统武术的宝贵财富发展好传承好是我最大的心愿,老牛自知夕阳晚不需扬鞭自奋蹄,在传承非遗的道路上我会不忘初心矢志不渝走下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