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学新批评 · 首发|繁花著锦,传奇不奇——电视剧《繁花》的多重辩证法(周琪)

 冰城老D 2024-01-17

图片

编者按
图片

“文学新批评”今日推出周琪的《繁花著锦,传奇不奇——电视剧〈繁花〉的多重辩证法》。作者认为,剧版《繁花》虽然对原著的变易较大,但它在影视剧和文学之间达到了一种奇异的平衡,它汲取了王家卫式影影绰绰、欲说还休的美学,又借重于《繁花》原著的骨架,它的改动大刀阔斧,其内部却又别有洞天。在虚与实、繁与简以及聚和散的辩证法之间,剧版《繁花》交出了一份别出心裁的答卷。本文系“文学新批评”平台首发,感谢作者授权发表。

图片

在开播前,剧版《繁花》已然集万众瞩目于一身,毕竟它的导演是王家卫,原著作者是金宇澄。江湖人称“墨镜王”的王家卫可谓香港电影黄金时代最富活力的导演之一,即便不是影视剧深度发烧友,绝大部分观众可能也对《重庆森林》《东邪西毒》《花样年华》有所耳闻,而“不如我们从头来过”“如果有多一张船票,你会不会跟我走?”等台词,更是在一众文艺语录中经久不衰。尽管豆瓣评分4.1的《摆渡人》曾一度把他拉下神坛,但作为王家卫执导的首部电视剧,《繁花》仍然占尽先机。除了“王家卫”个人IP的加成外,曾获茅盾文学奖的《繁花》原著本身便坐拥一众书粉。此外,胡歌、马伊琍以及唐嫣等影视明星的加盟,也注定了剧版《繁花》势必会先声夺人。

整体而言,剧版《繁花》虽然对原著的变易较大,但它在影视剧和文学之间达到了一种奇异的平衡,它汲取了王家卫式影影绰绰、欲说还休的美学,又借重于《繁花》原著的骨架,它的改动大刀阔斧,其内部却又别有洞天。在虚与实、繁与简以及聚和散的辩证法之间,剧版《繁花》交出了一份别出心裁的答卷。

图片
一、虚实相生

熟读《繁花》原著的读者,想必都对书中密集的“不响”有很深的印象。“不响”即“沉默”,《繁花》中的“不响”有时是在整体性历史症候面前的“不可说”,它是属于小人物的沉默,是“不必说”。有时的“不响”,是内心不满却阳奉阴违;更多时候,是阿宝、沪生、小毛等人随着时代的步伐一天天度日,遭遇小人物所能经历的所有离合悲欢之后,安静地领教人生的哀感。春香临死前,“小毛不响”,无言落泪,最后“苏州河来了一阵风,春香一点一点,飘离了面前的世界。万福玛利亚。阿门”。这里“不响”,既是不动声色、安静隐忍,也是肝肠寸断。人在言语中爱恨纠葛,最后归于沉默,彼此已了然于胸,就不必说。

在小说《繁花》中,“不响”是四两拨千斤的利器,是言不尽意,意已自明,亦是大片的留白与虚空,这些在虚空中翻飞的沉默,是《繁花》密实的都市日常生活书写之外逸出的不可征服的空无。不过,“不响”虽然成就了小说《繁花》的独特美学,但倘若要将文学影视化,则绝不能闷声不响。文学可以乞灵于心领神会,但影视剧是综合艺术,是声色光影。因此,剧版的《繁花》成功改编的第一步,便是将玄虚的“不响”落实成“响”,而且要响得轰轰烈烈、花团锦簇,响得热辣嘹亮、掷地有声。

图片

这种由虚到实的变动,其戏剧性最强的改编体现在第17集里阿宝为汪小姐挨的一记耳光。离开27号后的汪小姐,发现自己脱离了宝总的招牌后连黄河路的一个包间都订不到,还连累阿宝在众目睽睽下挨了卢美琳一记耳光。这一记结结实实的耳光响得惊天动地,让未曾得到过如此庇佑的卢美琳黯然,也让众人惊异于宝总的担当,更让阿宝与汪明珠风雨同路的情义落到了实处。这一记响亮的耳光,便是将“不响”改编成“响”,将云山雾罩、似有若无的情愫落到实处的神来之笔。此外,剧版《繁花》对背景音乐的调度颇为用心,真正实现了人物与配乐的相得益彰。当王菲的《执迷不悔》响起时,汪小姐对阿宝的情思便随着音乐徐徐流动、袒露无遗。剧版《繁花》中的钟声、耳光声、玻璃破碎的声音,以及演员的台词与配乐,一道为书中不落言筌的“不响”赋形。

不过,除了将书中玄虚的“不响”落实之外,剧版《繁花》同样有“虚”的成分。事实上,王家卫本身就是一个极其擅长凌空蹈虚的创作者。《东邪西毒》里,欧阳锋、慕容嫣或黄药师等主要人物无一不受困于爱恨嗔痴,整部电影弥散着如梦似幻的遗憾,这种不圆满以及散文诗式的拍摄方式,也是《重庆森林》《花样年华》所钟爱的叙事手法。剧版《繁花》里的“虚”,则是阿宝隔着袅袅娜娜的水蒸气望到的雪芝,是汪小姐哭着告别阿宝、决心自立门户前的一个拥抱,也是阿宝和玲子在屋顶看到的上海街景。唯有虚实相生,剧版《繁花》的格调才得以夯实。剧版《繁花》的镜头调度极其高明,观看时使人如同在黄昏时分乘上了一只慢悠悠的彩色热气球,随着人们的双脚离开地面,他们轻逸地飘离泥泞,而伴着热气球的上升,眼前展开的是一个流光溢彩的金色上海,它最俗套最瓷实——因为每个人都挣扎于自身的爱恨、算计着毫厘间的得失,也是90年代最宏伟的幻景、最疯狂的童话。

图片
二、化繁为简

和小说相比,剧版《繁花》在人物和故事线索上进行了较大的删减,比如删除了整个60年代的故事线索,沪生、小毛等重要角色也被删除了。剧版《繁花》删繁就简,着重围绕着阿宝以及玲子、汪小姐、李李这几个人物的遭际展开叙事。这种调整一方面使得剧版《繁花》难以兼顾原著中某些精彩的情节,但另一方面也使得观众能够迅速地聚焦于故事的主线以及主要人物。因此,这一改动的最大优点是赋予了剧版人物更为丰满的血肉。

剧版《繁花》中的主要男性角色是阿宝,女性角色是玲子、汪小姐以及李李,阿宝与三人之间的你来我往也成了本剧的最大看点之一,而玲子、汪小姐、李李这三个性格各异的女性角色,更是为剧版《繁花》增添了盎然的声色。第15集中,阿宝的好兄弟陶陶说,“有情有义的人最苦。女人对你有情,你对女人有义。”不过,剧版《繁花》并非“阿宝和他的四个女人”之间的多角狗血恋,而更多地关乎“自我的完成”。

唐嫣饰演的汪小姐娇憨可爱、宜喜宜嗔,嬉笑怒骂皆生动,这个角色对原著的改动最大,而唐嫣也成功凭借汪小姐一角收获了众多好评。原著中的汪小姐有姓而无名,电视剧以“明珠”命名,足以见得主创团队对她的偏爱。披着波浪头的汪明珠是最鲜妍的红玫瑰,是90年代上海梦的具象化,表面甜嗲,骨子里则刚烈倔强。无论是与宝总并肩作战的汪小姐,还是哪怕灰头土脸也扬言“我是我自己的码头”的虹口小汪,她都是一阵不管不顾、兀自向前奔赴的风。在剧中,汪小姐对阿宝流露的倾慕最明显,但阿宝对她的情感却介于兄妹和朋友之间。襄王无梦,但神女从不甘心依附于男人的爱而生存。爱人之前先爱己,哪怕自立门户是艰难的,娜拉也必须出走,大不了,从头来过便从头来过。汪小姐离开27号以及阿宝的庇佑之后,才真正用她的眼泪与汗水闯出了自己的生路。

图片

如果说汪明珠是风,辛芷蕾饰演的李李则是雾,是一阵潮湿的梅雨和它永远也不曾晒干的角落。辛芷蕾的脸自带故事感,李李这个角色也很大程度上保存了原著中李李的神韵。在剧中,李李是至真园的老板娘,她长袖善舞,著一袭华服游刃有余地周旋于来往商贾中。李李表面上是个信奉“银货两讫”、唯利是图又杀伐果断的商人,但实际上她身世凄迷,是个有情义的江湖儿女,爱人A先生在股市遭受重创后背负巨债,为了保全李李,A先生在她面前跳海自杀。李李只身来到黄河路创办至真园,变卖资产为其还清债务,最后在广州华南寺出家,其结局延续了原著的设定。王家卫的镜头偏爱美人,当她决意要在黄河路上把至真园开起来时,李李抬头看到了绽放在夜空中的满天烟花,明暗交替之间映照出了她的冷艳与落寞。

这三个女性角色里,马伊琍饰演的玲子气质最家常,她更像是阿宝的姐姐。阿宝与玲子相遇于东京,当时他们同为天涯沦落人,在阿宝最落魄的时候,玲子对他施以援手、借他运道,而这也为阿宝日后给玲子开夜东京饭店埋下了伏笔。数年后,阿宝寄给玲子一张回上海的机票和一张写着“玲子经理”的名片,此刻剧中响起小田和正演唱的《突如其来的爱情》,那一刻,玲子与阿宝的命运再度联结。玲子对阿宝的感情显而易见,但阿宝对玲子有恩义却未动情。玲子虽不如汪小姐明媚外放,她们骨子里的骄傲却如出一辙。当她意识到自己对阿宝的感情已失衡后,她的选择也正如《东京爱情故事》的女主角赤名莉香那样,爱人时轰轰烈烈,逼自己放手时狠辣利落,因为对于她们来说,“无论在哪里,我都是我自己。”

图片
三、聚散有期

1月9日,剧版《繁花》迎来大结局。和王家卫的不少代表作一样,《繁花》的结局似有若无,甚至可以说,这是一部结局形同虚设的作品。

从主要男女角色的归宿而言,宝总兑现承诺离开了和平饭店,重新变成了千万个阿宝中的一员;李李还清债务后遁入空门;爱恋阿宝多年的玲子终于勇敢承认自己的心意,并挑明“我们两个不可能”——承认是艰难的,因为在旷日持久的苦恋中,承认是斩断后路,是率先示弱和认栽。但恰如阿宝的旁白所说,玲子的世界“永远轰轰烈烈”,因为她没有什么东西是舍不得的。唯有汪小姐巧笑嫣然,始终红衣猎猎,爱人不悔。她和阿宝都是90年代上海精神的具象化,面对陌生的机遇敢于迎难而上,他们幸运地与一个充满朝气的时代同频共振,而唯有不怕满盘皆输的人才接得住这份命运的巨大馈赠。是阿宝、玲子、汪小姐、李李以及爷叔、卢美琳这些角色生动的脸赋予了剧版《繁花》灵魂,共同演绎出了90年代的上海传奇。

但是,如同《花样年华》《东邪西毒》这些影片一样,剧版《繁花》并没有许诺世俗意义上的圆满。汪小姐仍在等待阿宝,但他们二人之间永远隔了一条五百米宽的黄浦江。将《繁花》窄化成《阿宝情史》或《上海滩之股市风云》都是促狭的,剧版《繁花》和原著一样,归根到底讲述的是普通人的传奇,不过从整体格调来看,剧版的色泽比原著更鲜亮。剧版《繁花》中,无论对于主角还是配角来说,生活本身远大于爱情,所以追问“CP”的归宿势必陷入我执。普通人在红尘中狭路相逢,聚时花团锦簇,散时各自天涯各自珍重,这是比“圆满”更切题的主旨。

图片

在我看来,剧版《繁花》的灵魂其实早已被汪小姐道尽。第27集里,汪小姐对退休的范总说,江湖再见。大结局时,汪小姐同样对即将去香港的玲子说,江湖再见。是的,会者定离,聚散有期,传奇总有收场的时候。《繁花》中的普通人相濡以沫,在滚烫的日常生活中缔结情谊,而倘若不能轻易地相忘于江湖,那么,山水有相逢,我们江湖再见。

图片|网络

图片

编辑|田明月

审校|宋 嵩

核发|崔庆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