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不大不小的雪,在安静的夜里悄悄地飘落到人间。如同天使的美妙舞蹈,在夜幕笼罩下,尽情地狂欢,舞出一个洁白无瑕的天地。 清晨,拉开窗帘。又是一个粉妆玉砌的世界。小广场上还空无一人,白茫茫的一片,宁静中有着一份圣洁的美,美的静谧而肆意。 打开窗,一股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冷冽中带着几分寒意。我下意识地裹紧了领口,退到了一边。近几日身体微恙,概因一场风寒。说不来的那种不爽。更年期的这副皮囊,越发虚弱了。如果你心甘情愿地认领了这种状态,那就意味着缴械投降。意志总是不想服输,想和它来场软磨硬泡的博弈。坚持着日常的琐事,坚持着忽略各种不适,倒也感觉它不那么凶猛了。 和公众号保持一定距离的这些天,似乎感觉到一种陌生。什么流量池,什么热点引流,感觉都很遥远。心里想着,还是随性地做自己吧。而且自己几斤几两,心里是有数的。吃几碗干饭,有多大的能耐,本来都是命中注定的事。 从来不想那些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内心便是平静的。偶尔有点小惊喜,那真是上帝赐予的幸运。明白了这点简单的道理,便不会有任何心理上的贪婪,无欲无求便会感觉天宽地广。而这种心境,一直都是我引以为傲的快乐之源。 只想安静地写字,或者把自己喜欢的有价值的东西分享给同道中人。敲打散乱心绪的时候,心是静的。灵魂在起舞,敲击键盘的声音,便是一种伴奏。我享受这样的时刻,是那种一泻千里的畅快淋漓。 最近关注的迟子建作品比较多一些。她童年的一些苦痛经历,或许是上天赐予她的灵感源泉。她笔下的悲悯与理性,融合在字里行间,皆是一种救赎。不幸的童年一生治愈,幸福的童年治愈一生。 而幸福本身,或许会催生一种惰性,在蜜罐中长大的孩子,没有多少逆商,也自然缺少一些思考的敏锐。况且童年的幸福在某种意义上更是天赋。起点是无法选择的。在诸多的偶然中,幸运或许只是命运的加持,不是任何炫耀的资本。 本能地厌恶一切虚假的繁华。那是镜中花水中月,飘缈无依,毫不真实。写字亦如是。任何一种依靠外力推动所获得的东西,都不会持久。当外力消失,一切都会归零。而某些在繁华中沉浸过的内心,却似乎很难回到最初的平静。如同白茫茫的大地上,几行凌乱的脚印下黑漆漆的污泥底色,失了几分土地原本的干净沉厚,便或多或少地添了几许沮丧与烦厌的情绪。 曾经被很多人追捧的百度“文心一言”,据说是写作者的万能助手。出于兴趣玩了几次。输入几个关键词,便会出来洋洋洒洒的一篇小作文。读来不免味同嚼蜡。无论多么华美华丽的言辞,无论逻辑多么无懈可击,终究还是虚浮而生硬的。 一篇文章,如果少了人的情感,便失了文字的风韵与丰满,显得做作而矫柔。无论智能化普及到多么遍地开花,人类的情感依靠程序是模拟不出来的。人情是丰富而复杂的,它的千变万化与不确定性是最不可复制的。所幸之大幸,机器人与智能程序还有鞭长莫及的领域。 看到洪晃老师推荐一本书《山居杂忆》,很有感觉。书作者高诵芬与徐家祯,她们是一对母女。大家闺秀用洗尽铅华的文字,写尽了家族百年的沉浮悲喜。日子是流水,老人用心境洞穿了它,清澈如许。洪晃老师说这本书让她明白了什么叫讲究什么是矫情。作者笔触平淡,能很随和地把你带到她生活的环境中,感受她记忆中的人与事。不是简单的回忆录,而是一个大家族的诸多讲究与传统仪式,铺陈在纷繁的岁月里,让你觉得每一个日子都那么自然纯粹而原汁原味。 恰好我书柜里也收藏着这本书,多年前在当当网一个特价推荐中买入的。曾经走马观花地翻读过它一两次。16K本,40多万字。捧在手里沉甸甸的,很厚重。如今,有了重读的冲动。读书的机缘,有时候就是这样。你不知道在哪个时刻,会对哪本书怦然心动。或许这就是藏书最大的意义。它貌似总在你触手可及的地方,等待着视线的临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