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18121607qp84(2)
2024-01-18 | 阅:  转:  |  分享 
  
I C S 6 5 . 0 2 0 . 0 1
C C S B 3 0
LY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林 业 行 业 标 准
L Y / T X X X X X — X X X X
沉 香 栽 培 和 人 工 结 香 取 香 技 术 规 程
T e c h n i c a l r e g u l a t i o n s f o r A q u i l a r i a s i n e n s i s c u l t i v a t i o n a n d a g a r w o o d p r o d u c t i o n
(报批稿)
X X X X - X X - X X 发 布 X X X X - X X - X X 实 施
发 布
国 家 林 业 和 草 原 局X X / T X X X X X — X X X X
目 次
前 ? ? 言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I I
引 ? ? 言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I I I
1 范 围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2 规 范 性 引 用 文 件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3 术 语 和 定 义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4 种 苗 繁 育 技 术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4 . 1 采 种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4 . 2 育 苗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4 . 3 苗 期 管 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
4 . 4 苗 木 分 级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
4 . 5 苗 木 出 圃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
5 造 林 技 术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
5 . 1 立 地 选 择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
5 . 2 整 地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
5 . 3 施 基 肥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
5 . 4 栽 植 时 期 和 要 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
5 . 5 人 工 林 管 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
5 . 6 主 要 病 虫 害 防 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
5 . 7 检 查 验 收 与 建 档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
6 结 香 技 术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
6 . 1 结 香 要 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
6 . 2 结 香 方 法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
7 取 香 技 术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
IX X / T X X X X X — X X X X
前?? 言
本 文 件 按 照 G B / T 1 . 1 — 2 0 2 0 《 标 准 化 工 作 导 则 第 1 部 分 : 标 准 化 文 件 的 结 构 和 起 草 规 则 》 的 规 定
起 草 。
请 注 意 本 文 件 的 某 些 内 容 可 能 涉 及 专 利 。 本 文 件 的 发 布 机 构 不 承 担 识 别 专 利 的 责 任 。
本 文 件 由 全 国 经 济 林 产 品 标 准 化 技 术 委 员 会 提 出 并 归 口 。
本 文 件 起 草 单 位 : 中 国 林 业 科 学 研 究 院 热 带 林 业 研 究 所 、 中 国 林 业 科 学 研 究 院 木 材 工 业 研 究 所 、 中
南 林 业 科 技 大 学 、 海 南 海 香 园 投 资 有 限 公 司 、 水 车 茗 香 ( 上 海 ) 文 化 发 展 有 限 公 司 、 广 州 市 三 和 堂 文 化
传 播 有 限 公 司 、 深 圳 市 沉 香 行 业 协 会 、 国 家 燃 香 类 产 品 质 量 监 督 检 验 中 心 ( 福 建 ) 、 海 南 楠 脂 文 化 产 业
集 团 有 限 公 司 、 广 东 药 科 大 学 、 广 东 省 科 学 院 微 生 物 研 究 所 、 广 东 湛 江 海 洋 医 药 研 究 院 、 广 东 医 科 大 学 、
广 西 大 学 、 厦 门 木 之 森 投 资 集 团 有 限 公 司 、 海 南 森 巽 林 业 科 技 有 限 公 司 、 广 州 市 浩 立 生 物 科 技 有 限 公 司 、
海 南 香 灵 农 业 科 技 有 限 公 司 。
本 文 件 主 要 起 草 人 : 李 改 云 、 徐 大 平 、 周 国 英 、 洪 舟 、 戚 怡 、 章 卫 民 、 高 晓 霞 、 李 英 健 、 王 海 香 、
祝 正 东 、 周 天 明 、 苏 六 河 、 蔡 美 贞 、 苏 永 业 、 吴 斌 华 、 蓝 均 炽 、 陈 媛 、 刘 小 金 、 晏 婷 婷 、 廖 木 森 、 冯 志
豪 、 程 武 康 、 赵 志 、 朱 宝 璋 、 吴 德 淮 。
I IX X / T X X X X X — X X X X
引?? 言
土 沉 香 ﹝ A q u i l a r i a s i n e n s i s ( L o u r . ) S p r e n g . ﹞ 又 名 “ 白 木 香 ” , 系 瑞 香 科 ( T h y m e l a e a c e a e ) 沉 香 属 的
一 种 常 绿 乔 木 , 主 要 分 布 于 广 东 、 海 南 、 广 西 、 云 南 和 福 建 等 地 。 其 树 形 优 美 、 花 溢 清 香 , 果 熟 开 裂 后
种 子 以 细 丝 牵 垂 , 玲 珑 雅 趣 , 宜 作 行 道 树 或 于 庭 园 种 植 , 也 可 作 生 态 公 益 林 树 种 。 土 沉 香 结 香 后 形 成 的
沉 香 富 含 倍 半 萜 和 色 酮 等 物 质 , 药 用 价 值 高 , 是 我 国 传 统 名 贵 香 料 , 也 可 提 取 芳 香 油 , 用 来 制 备 精 油 、
香 精 、 香 水 、 护 肤 品 等 ; 叶 片 含 黄 酮 、 芒 果 苷 等 物 质 , 可 制 成 代 用 茶 产 品 ; 树 皮 可 用 于 造 纸 。
本 文 件 旨 在 确 保 土 沉 香 种 苗 繁 育 、 造 林 、 结 香 、 取 香 等 生 产 环 节 有 章 可 循 , 推 动 沉 香 产 业 链 全 程 生
产 技 术 的 标 准 化 , 保 障 沉 香 生 产 活 动 的 科 学 性 与 规 范 性 , 促 进 沉 香 产 业 的 高 质 量 发 展 , 包 括 以 下 主 要 内
容 。
— — 种 苗 繁 育 技 术 。 目 的 是 确 立 土 沉 香 种 苗 繁 育 活 动 的 技 术 规 程 。 中 国 林 业 科 学 研 究 院 热 带 林 业 研
究 所 徐 大 平 牵 头 起 草 。
— — 造 林 技 术 。 目 的 是 确 立 土 沉 香 栽 植 及 田 间 管 理 环 节 的 技 术 规 程 。 中 国 林 业 科 学 研 究 院 热 带 林 业
研 究 所 徐 大 平 牵 头 起 草 。
— — 结 香 技 术 。 目 的 是 确 立 土 沉 香 结 香 环 节 的 技 术 规 程 。 中 国 林 业 科 学 研 究 院 木 材 工 业 研 究 所 李 改
云 牵 头 起 草 。
— — 取 香 技 术 。 目 的 是 确 立 土 沉 香 结 香 后 沉 香 采 取 环 节 的 技 术 规 程 。 中 国 林 业 科 学 研 究 院 木 材 工 业
研 究 所 李 改 云 牵 头 起 草 。
I I IX X / T X X X X X — X X X X
沉 香 栽 培 和 人 工 结 香 取 香 技 术 规 程
1 范 围
本 文 件 规 定 了 土 沉 香 ﹝ A q u i l a r i a s i n e n s i s ( L o u r . ) S p r e n g . ﹞ 的 苗 木 繁 育 、 苗 木 质 量 分 级 、 林 地 和 树
体 管 理 、 病 虫 害 防 治 、 结 香 与 取 香 等 技 术 要 求 。
本 文 件 适 用 于 土 沉 香 种 苗 生 产 、 种 植 与 管 理 、 结 香 与 取 香 。
2 规 范 性 引 用 文 件
下 列 文 件 中 的 内 容 通 过 文 中 的 规 范 性 引 用 而 构 成 本 文 件 必 不 可 少 的 条 款 。 其 中 , 注 日 期 的 引 用 文 件 ,
仅 该 日 期 对 应 的 版 本 适 用 于 本 文 件 ; 不 注 日 期 的 引 用 文 件 , 其 最 新 版 本 ( 包 括 所 有 的 修 改 单 ) 适 用 于 本
文 件 。
G B / T 6 0 0 1 育 苗 技 术 规 程
G B / T 8 3 2 1 . 8 农 药 合 理 使 用 准 则 ( 八 )
G B / T 1 5 7 7 6 造 林 技 术 规 程
G B / T 1 6 6 1 9 林 木 采 种 技 术
L Y / T 1 0 0 0 — 2 0 1 3 容 器 育 苗 技 术
L Y / T 1 0 7 8 — 2 0 2 2 速 生 丰 产 用 材 林 检 验 方 法
L Y / T 2 9 0 4 — 2 0 1 7 沉 香
L Y / T 3 2 2 3 — 2 0 2 0 沉 香 质 量 分 级
3 术 语 和 定 义
L Y / T 2 9 0 4 和 L Y / T 3 2 2 3 界 定 的 以 及 下 列 术 语 和 定 义 适 用 于 本 文 件 。
3 . 1
结 香 a g a r w o o d f o r m a t i o n
土 沉 香 树 受 外 界 刺 激 而 逐 渐 形 成 沉 香 的 过 程 。
3 . 2
结 香 剂 a g e n t s s t i m u l a t i n g a g a r w o o d f o r m a t i o n
可 刺 激 土 沉 香 树 形 成 沉 香 的 物 质 。
3 . 3
取 香 a g a r w o o d h a r v e s t i n g
1X X / T X X X X X — X X X X
获 取 土 沉 香 树 结 香 部 位 的 过 程 。
4 种 苗 繁 育 技 术
4 . 1 采 种
4 . 1 . 1 采 种 母 树
选 择 6 年 以 上 生 长 良 好 且 无 病 虫 害 的 优 树 作 为 母 树 进 行 采 种 。 禁 止 从 劣 树 、 劣 质 林 分 、 孤 立 木 采 种 。
采 种 按 G B / T 1 6 6 1 9 中 的 规 定 执 行 。
4 . 1 . 2 采 种 时 间
每 年 6 ~ 9 月 , 果 壳 开 裂 , 种 子 悬 挂 于 果 壳 , 种 皮 黑 色 , 表 明 种 子 已 成 熟 , 可 进 行 采 收 。 对 于 果 壳 未
开 裂 但 果 皮 已 呈 黄 绿 色 的 果 实 , 可 以 连 果 实 一 起 采 收 , 需 置 于 阴 凉 处 风 干 , 不 能 曝 晒 , 待 果 壳 完 全 开 裂
后 立 即 捡 取 种 子 , 即 捡 即 播 。 自 行 脱 落 的 种 子 成 熟 度 高 , 发 芽 率 高 。 种 子 含 油 率 较 高 , 易 腐 烂 而 失 去 活
性 , 不 耐 贮 藏 , 需 在 3 天 内 及 时 播 种 。 采 收 种 子 应 在 晴 天 进 行 , 并 注 意 不 能 损 伤 尾 部 的 附 属 体 。 若 不 能
及 时 播 种 , 可 采 用 沙 藏 , 将 种 子 与 干 沙 以 1 : 3 的 比 例 混 匀 置 于 阴 凉 干 爽 处 贮 藏 , 贮 藏 时 间 不 宜 超 过 7 天 ,
否 则 种 子 发 芽 率 将 下 降 。
4 . 2 育 苗
育 苗 可 以 分 为 芽 苗 培 育 法 和 种 子 点 播 法 。
4 . 2 . 1 苗 圃 地 选 择
苗 圃 地 应 选 择 交 通 便 利 、 地 势 平 坦 、 光 照 充 足 、 靠 近 水 源 、 土 壤 较 疏 松 、 排 灌 方 便 的 平 地 或 缓 坡 。
苗 圃 的 建 立 按 G B / T 6 0 0 1 中 的 规 定 执 行 。
4 . 2 . 2 营 养 袋
应 根 据 造 林 苗 木 规 格 选 用 不 同 规 格 的 营 养 袋 , 培 育 1 年 生 苗 的 规 格 : 径 × 高 为 6 . 5 c m ~ 1 0 c m × 1 0
c m ~ 1 5 c m ; 培 育 2 年 生 苗 的 规 格 : 径 × 高 为 1 2 c m ~ 1 5 c m × 2 0 c m ~ 2 5 c m 。
4 . 2 . 3 育 苗 基 质
育 苗 基 质 主 要 为 黄 心 土 和 泥 炭 土 ( 或 火 烧 土 ) , 配 置 比 例 为 4 : 1 。 不 同 成 分 混 合 均 匀 后 用 0 . 1 % 高 锰
酸 钾 消 毒 后 装 袋 。
4 . 2 . 4 芽 苗 培 育 法
4 . 2 . 4 . 1 苗 床 准 备
选 好 苗 圃 地 后 , 用 竹 子 或 者 钢 管 搭 建 高 度 为 6 0 c m 、 透 光 度 为 7 0 % ~ 8 0 % 的 遮 荫 棚 , 做 好 苗 床 。 播
种 前 用 0 . 2 % 高 锰 酸 钾 或 多 菌 灵 8 0 0 倍 ~ 1 0 0 0 倍 液 对 播 种 苗 床 进 行 消 毒 处 理 , 在 根 结 线 虫 较 多 的 地 区 , 要
特 别 注 意 防 治 , 防 治 方 法 见 附 录 A 。
4 . 2 . 4 . 2 播 种
可 采 用 撒 播 法 。 将 种 子 用 8 0 0 倍 ~ 1 0 0 0 倍 多 菌 灵 集 中 处 理 后 统 一 撒 播 在 苗 床 上 , 然 后 按 幼 苗 发 芽 的
先 后 顺 序 分 批 移 栽 到 营 养 袋 内 。 由 于 种 子 含 油 率 高 并 且 易 腐 烂 , 所 以 应 选 择 透 气 性 较 好 的 基 质 作 苗 床 ,
2X X / T X X X X X — X X X X
2
如 细 河 沙 : 黄 心 土 = 3 : 1 的 混 合 基 质 , 同 时 要 求 稀 播 ( 约 1 0 0 0 粒 / m ) 、 浅 播 。 播 后 覆 盖 透 气 性 好 的 细 河 沙
/ 椰 糠 , 以 不 见 种 子 为 宜 。
4 . 2 . 4 . 3 芽 苗 管 理
平 时 使 用 喷 雾 浇 灌 , 晴 天 每 天 早 晚 各 浇 水 一 次 , 浇 水 时 要 根 据 苗 床 的 湿 润 度 来 确 定 浇 水 量 , 雨 天 不
浇 水 并 注 意 防 雨 , 以 防 止 水 分 过 多 引 起 种 子 霉 烂 ; 平 时 要 注 意 定 期 喷 药 防 止 苗 床 病 虫 害 发 生 , 特 别 是 要
注 意 防 止 蚂 蚁 啃 吃 种 子 。 农 药 的 使 用 方 法 遵 循 G B / T 8 3 2 1 . 8 农 药 合 理 使 用 准 则 ( 八 ) 中 的 相 关 规 定 。
4 . 2 . 4 . 4 移 植
待 播 种 1 5 d ~ 2 0 d , 幼 苗 长 到 5 c m ~ 8 c m , 长 出 2 ~ 3 对 真 叶 时 , 及 时 移 植 到 容 器 中 。 移 栽 前 可 剪 去
幼 苗 主 根 顶 端 , 以 防 窝 根 , 同 时 可 以 促 进 须 根 的 生 长 。 具 体 移 苗 操 作 遵 循 L Y / T 1 0 0 0 中 的 规 定 。
4 . 2 . 5 种 子 点 播 法
4 . 2 . 5 . 1 种 子 上 袋
将 种 子 用 8 0 0 倍 多 菌 灵 溶 液 浸 泡 1 m i n ~ 2 m i n 后 , 点 播 于 提 前 装 好 育 苗 基 质 的 营 养 袋 ( 6 . 5 c m × 1 0 c m )
内 , 每 个 营 养 袋 点 播 1 ~ 2 粒 种 子 , 点 播 时 应 确 保 种 子 尾 部 的 附 属 体 朝 上 , 播 入 后 将 种 子 压 紧 在 基 质 中 ,
再 浇 透 水 , 最 后 采 用 高 度 为 6 0 c m 、 透 光 度 为 7 0 % ~ 8 0 % 的 荫 网 遮 荫 。
4 . 2 . 5 . 2 换 袋
当 苗 高 3 0 c m 时 , 将 苗 木 换 置 于 1 2 c m × 1 5 c m 的 营 养 袋 中 。
4 . 3 苗 期 管 理
幼 苗 不 耐 旱 , 芽 苗 移 植 后 要 及 时 浇 水 , 晴 天 早 晚 各 浇 水 1 次 , 以 保 持 土 面 充 分 湿 润 , 阴 雨 天 可 不 浇
水 , 要 注 意 防 涝 、 排 水 。 根 据 苗 木 各 个 时 期 的 生 长 状 态 结 合 浇 水 适 时 施 肥 , 前 期 ( 苗 高 < 3 0 c m ) 用 氮
肥 , 中 期 ( 苗 高 介 于 3 0 c m ~ 6 0 c m ) 氮 磷 钾 平 衡 施 肥 , 后 期 ( 苗 高 > 6 0 c m ) 磷 、 钾 肥 , 以 0 . 1 % ~ 0 . 3 %
的 水 溶 液 喷 施 。 为 防 止 苗 根 穿 透 容 器 , 在 苗 高 3 0 c m 以 上 时 , 可 移 动 容 器 进 行 重 新 排 列 并 截 断 伸 出 容 器
外 的 主 根 , 出 圃 前 修 根 1 次 ~ 2 次 。 幼 苗 前 期 透 光 度 控 制 在 5 0 % ~ 8 0 % 为 宜 , 当 苗 长 至 2 0 c m ~ 3 0 c m 高
时 , 可 以 逐 渐 揭 去 遮 荫 物 。 可 参 考 L Y / T 1 0 0 0 中 的 规 定 执 行 。
4 . 4 苗 木 分 级
土 沉 香 苗 木 分 成 Ⅰ 级 、 Ⅱ 级 和 Ⅲ 级 共 3 个 等 级 , 其 中 Ⅲ 级 为 不 合 格 苗 , 各 等 级 要 求 见 表 1 。
表 1 土 沉 香 苗 木 等 级 划 分
指 标 Ⅰ 级 Ⅱ 级 Ⅲ 级 ( 不 合 格 苗 )
苗 高 ( H ) / c m H ≥ 8 0 8 0 > H ≥ 5 0 H < 5 0
地 径 ( D ) / m m D ≥ 8 8 > D ≥ 4 D < 4
4 . 5 苗 木 出 圃
苗 木 出 圃 前 约 1 个 月 要 炼 苗 , 方 法 是 停 止 施 肥 , 减 少 水 分 供 给 。 出 圃 前 应 全 面 杀 线 虫 1 次 ~ 2 次 。
苗 木 达 到 合 格 苗 以 上 , 可 用 于 造 林 或 者 苗 木 嫁 接 。
3X X / T X X X X X — X X X X
5 造 林 技 术
5 . 1 立 地 选 择
适 宜 种 植 于 北 纬 2 3 o 以 南 、 较 低 海 拔 、 无 霜 冻 的 丘 陵 和 平 原 台 地 ; 在 适 宜 区 内 可 选 择 水 肥 条 件 好 、
空 气 湿 度 较 大 、 远 离 污 染 源 的 红 壤 或 砖 红 壤 地 。
5 . 2 整 地
按 G B / T 1 5 7 7 6 — 2 0 1 6 中 1 0 . 3 规 定 执 行 外 , 整 地 宜 在 造 林 前 一 年 的 冬 季 进 行 ; 采 用 明 穴 整 地 , 穴 规 格
5 0 c m × 5 0 c m × 4 0 c m ; 造 林 密 度 1 6 6 6 株 / 公 顷 ~ 4 4 4 4 株 / 公 顷 。
5 . 3 施 基 肥
基 肥 应 以 有 机 肥 为 主 , 但 要 先 堆 沤 2 个 月 以 上 , 待 充 分 腐 熟 后 使 用 ; 施 放 1 k g / 穴 ~ 2 . 5 k g / 穴 , 另 施
加 钙 镁 磷 肥 或 复 合 肥 2 5 0 g / 穴 ~ 5 0 0 g / 穴 , 与 表 土 充 分 混 匀 后 回 穴 至 穴 深 2 / 3 , 剩 余 再 覆 盖 表 土 , 以 防 种
植 时 苗 木 根 系 直 接 接 触 到 基 肥 。 也 可 单 施 3 0 0 g / 穴 ~ 5 0 0 g / 穴 的 复 合 肥 作 基 肥 。
5 . 4 栽 植 时 期 和 要 求
栽 植 季 节 以 雨 季 种 植 为 佳 。 苗 木 如 有 根 结 线 虫 , 种 植 后 幼 树 将 逐 步 死 亡 , 应 抽 检 确 认 苗 木 不 带 根 结
线 虫 。 根 据 情 况 可 适 当 进 行 修 苗 , 剪 除 下 部 侧 枝 及 叶 片 , 以 减 少 叶 片 蒸 腾 , 从 而 达 到 提 高 成 活 率 的 目 的 。
具 体 栽 植 要 求 可 参 考 G B / T 1 5 7 7 6 中 的 规 定 。
5 . 5 人 工 林 管 理
5 . 5 . 1 幼 林 抚 育
造 林 当 年 抚 育 1 次 ~ 2 次 , 第 二 年 至 第 四 年 每 年 抚 育 2 次 ~ 3 次 。 抚 育 时 将 穴 周 5 0 c m 之 内 杂 草 灌 木 全
部 砍 除 , 5 0 c m 之 外 的 部 分 清 除 ; 带 状 整 地 者 砍 除 带 内 全 部 杂 草 、 灌 木 , 同 时 铲 松 穴 周 5 0 c m 范 围 内 的 土
壤 。 在 抚 育 后 , 可 根 据 病 虫 害 情 况 进 行 防 治 。 第 五 年 后 林 分 已 郁 闭 , 可 根 据 需 要 安 排 抚 育 。
5 . 5 . 2 追 肥
5 . 5 . 2 . 1 追 肥 时 间
结 合 抚 育 进 行 追 肥 1 次 ~ 2 次 。 第 一 次 在 春 梢 萌 动 期 ( 3 月 ~ 4 月 ) , 追 施 复 合 肥 , 以 促 进 抽 梢 发 芽 。
第 二 次 的 追 肥 时 间 应 结 合 抚 育 在 夏 秋 季 节 进 行 。
5 . 5 . 2 . 2 施 肥 量
采 用 沟 施 的 方 法 , 沿 着 树 冠 投 影 开 沟 3 0 c m , 施 入 复 合 肥 。 造 林 当 年 追 肥 量 约 为 2 0 0 g / 株 , 随 着 树
龄 的 增 大 , 施 肥 量 相 应 地 增 加 到 约 5 0 0 g / 株 。
5 . 5 . 2 . 3 修 枝 整 形
造 林 后 第 二 年 , 根 据 树 木 生 长 情 况 对 病 枝 、 枯 枝 、 过 密 枝 进 行 修 枝 。 修 枝 应 选 在 早 春 或 秋 冬 季 进 行 ,
修 枝 强 度 不 宜 太 大 。
5 . 6 主 要 病 虫 害 防 治
4X X / T X X X X X — X X X X
本 树 种 病 害 较 为 普 遍 , 要 做 到 预 防 为 主 , 防 治 为 辅 。 宜 营 造 混 交 林 , 选 择 病 虫 发 生 少 的 地 区 种 植 。
具 体 病 虫 害 防 治 方 法 见 附 录 A 。
5 . 7 检 查 验 收 与 建 档
5 . 7 . 1 检 查 内 容
包 括 林 地 选 择 、 种 苗 和 各 项 作 业 , 包 括 整 地 、 造 林 密 度 、 幼 林 抚 育 等 的 数 量 、 质 量 和 林 木 生 长 状 态
等 。
5 . 7 . 2 验 收 方 式 及 指 标
由 建 设 单 位 根 据 具 体 情 况 组 织 验 收 。 当 年 造 林 成 活 率 9 5 % 以 上 , 存 活 率 低 于 9 5 % 时 应 及 时 补 植 ,
第 二 年 保 存 率 应 不 低 于 9 0 % 。 当 年 树 高 平 均 生 长 0 . 5 m 以 上 , 第 二 年 树 高 平 均 生 长 1 . 0 m 以 上 。
5 . 7 . 3 技 术 档 案
应 将 造 林 规 划 、 施 工 设 计 、 经 营 方 案 、 小 班 调 查 记 录 及 面 积 、 小 班 作 业 设 计 、 造 林 设 计 图 、 每 次 作
业 内 容 、 检 查 验 收 报 告 等 有 关 资 料 全 部 归 档 。 文 字 图 表 、 照 片 要 准 确 、 清 晰 、 整 洁 。 有 关 检 查 验 收 表 格 ,
参 照 L Y / T 1 0 7 8 中 的 相 关 规 定 。
6 结 香 技 术
6 . 1 结 香 要 求
6 . 1 . 1 树 体 选 择
宜 选 择 定 植 ≥ 3 年 且 胸 径 ≥ 8 c m , 树 体 健 康 的 土 沉 香 树 。
有 下 列 情 形 之 一 时 , 不 宜 结 香 :
— — 长 势 极 弱 ;
— — 受 病 虫 危 害 严 重 ;
— — 重 度 修 剪 或 移 栽 后 , 尚 处 于 复 壮 期 。
6 . 1 . 2 天 气 条 件
宜 在 少 雨 季 节 , 天 气 良 好 的 条 件 下 进 行 , 雨 天 不 宜 操 作 。
1 )
6 . 2 结 香 方 法
6 . 2 . 1 打 火 洞 法
6 . 2 . 1 . 1 火 烧 铁 钎
将 直 径 1 c m ~ 1 . 5 c m 的 圆 柱 形 铁 钎 烧 至 通 红 。
6 . 2 . 1 . 2 凿 洞
在 距 地 面 约 5 0 c m 的 树 干 以 上 , 每 隔 2 0 c m ~ 5 0 c m , 用 烧 红 的 铁 钎 打 穿 树 体 , 铁 钎 冷 却 褪 红 后 取
出 , 上 下 洞 口 宜 尽 量 在 一 条 直 线 上 。 可 根 据 树 体 大 小 , 在 洞 口 相 距 5 c m ~ 8 c m 水 平 距 离 处 , 打 出 另 一
排 洞 。
1 ) 结香方法 包括打火洞法、输液法、冷钻法、砍伤法、半断干法等,文中仅列出应用较多的结香方法。
5X X / T X X X X X — X X X X
6 . 2 . 1 . 3 取 香
结 香 后 , 宜 于 1 0 个 月 后 取 香 。
6 . 2 . 2 输 液 法
6 . 2 . 2 . 1 确 定 结 香 剂 用 量
结 香 剂 用 量 宜 根 据 每 棵 树 的 胸 径 、 树 干 高 度 确 定 。
6 . 2 . 2 . 2 灌 装 结 香 剂
将 结 香 剂 装 入 输 液 容 器 ( 袋 或 瓶 ) 中 , 确 保 无 漏 液 发 生 。
6 . 2 . 2 . 3 钻 输 液 孔
结 香 剂 种 类 不 同 , 输 液 孔 的 数 量 和 位 置 一 般 应 符 合 下 列 规 则 。
a ) 结 香 剂 为 化 学 物 质 :
在 距 地 面 约 2 0 c m ~ 5 0 c m 树 干 处 , 用 直 径 0 . 5 c m 的 钻 头 钻 孔 , 钻 孔 向 上 倾 斜 角 度 与 树 体 直 径 之 间 一
般 呈 3 0 ° ~ 4 5 ° , 孔 深 为 树 干 直 径 的 1 / 3 ~ 1 / 2 , 同 一 水 平 , 一 般 钻 取 对 位 或 邻 位 的 两 个 孔 。 可 根 据 树 体 大
小 , 在 孔 口 相 距 1 . 0 m ~ 1 . 5 m 高 度 距 离 处 , 钻 另 一 排 输 液 孔 。 宜 根 据 树 体 胸 径 确 定 输 液 孔 的 总 数 : 胸 径
≤ 1 2 c m , 2 个 孔 ; 1 2 c m < 胸 径 ≤ 1 5 c m , 4 个 孔 ; 胸 径 > 1 5 c m , 6 个 孔 。
b ) 结 香 剂 为 微 生 物 发 酵 物 :
在 距 地 面 约 2 0 c m ~ 5 0 c m 树 干 以 上 , 每 隔 约 6 0 c m , 用 直 径 0 . 5 c m ~ 1 . 0 c m 的 钻 头 钻 孔 , 钻 孔 向 上 倾
斜 角 度 与 树 体 直 径 之 间 一 般 呈 3 0 ° ~ 4 5 ° , 孔 深 为 树 干 直 径 的 1 / 3 ~ 3 / 4 , 上 下 孔 宜 在 一 条 直 线 上 。 可 根 据
树 体 大 小 , 围 绕 树 干 的 圆 周 均 匀 钻 孔 , 一 般 相 邻 两 孔 间 的 间 距 为 8 c m ~ 1 2 c m 。 钻 孔 部 位 以 不 超 过 树 高
的 6 5 % 为 宜 。
6 . 2 . 2 . 4 挂 输 液 容 器
在 装 有 结 香 剂 的 输 液 容 器 上 连 接 输 液 管 , 将 输 液 针 头 插 入 输 液 孔 , 固 定 输 液 容 器 于 输 液 孔 上 方 8 0
c m ~ 1 0 0 c m 的 树 干 上 。 同 一 高 度 的 输 液 孔 , 可 共 用 同 一 个 输 液 容 器 。
6 . 2 . 2 . 5 检 漏
结 香 剂 注 入 过 程 中 , 需 确 保 无 漏 液 发 生 。 如 有 漏 液 应 及 时 修 补 或 更 换 。
6 . 2 . 2 . 6 收 输 液 容 器
输 液 完 成 后 , 宜 及 时 拔 出 针 头 , 封 堵 输 液 孔 , 回 收 输 液 容 器 。
6 . 2 . 2 . 7 取 香
结 香 后 , 宜 于 8 个 月 ~ 2 4 个 月 内 取 香 。
7 取 香 技 术
6X X / T X X X X X — X X X X
7 . 1 采 收
距 地 面 1 0 c m ~ 2 0 c m 的 树 干 处 锯 断 已 结 香 的 整 棵 树 , 输 液 法 如 根 部 已 结 香 则 可 挖 出 , 原 木 直 接 或 锯
段 后 运 回 干 燥 场 地 。
打 火 洞 法 采 收 的 原 木 , 以 洞 口 为 中 心 , 上 下 距 洞 口 1 0 c m ~ 2 5 c m 处 锯 断 。 输 液 法 采 收 的 原 木 , 视 粗
细 长 短 及 用 途 可 锯 成 不 同 长 度 的 木 段 , 一 般 以 5 0 c m ~ 1 5 0 c m 为 宜 。
7 . 2 粗 加 工
观 察 木 段 的 横 断 面 , 大 致 确 定 深 色 结 香 层 外 白 木 层 的 厚 度 , 趁 新 鲜 去 除 木 段 周 围 的 树 皮 和 白 木 , 直
至 靠 近 结 香 层 。
7 . 3 去 除 结 香 层 外 白 木
7 . 3 . 1 细 加 工
在 粗 加 工 基 础 上 , 继 续 去 除 靠 近 结 香 层 的 白 木 , 直 至 可 见 颜 色 较 深 木 材 , 其 内 隐 约 可 见 结 香 层 。
7 . 3 . 2 精 加 工
将 残 留 的 白 木 丝 小 心 去 除 , 直 至 露 出 深 色 结 香 层 。
7 . 4 去 除 结 香 层 内 白 木 和 腐 木
将 木 段 纵 向 剖 开 数 块 , 去 除 结 香 层 内 白 木 和 腐 木 , 直 至 深 色 硬 质 的 结 香 层 。
7 . 5 成 品 初 加 工
根 据 生 产 需 求 加 工 成 不 同 规 格 和 尺 寸 。
7 . 6 贮 存 和 保 管
采 收 加 工 过 程 , 若 需 要 贮 存 , 应 采 取 通 风 、 除 湿 等 保 管 方 式 , 避 免 阳 光 直 射 , 避 免 发 生 霉 变 。 成 品
阴 干 后 , 宜 置 于 阴 凉 干 燥 处 密 闭 保 存 。
7X X / T X X X X X — X X X X
附 录 A
( 资 料 性 )
土 沉 香 主 要 病 虫 害 及 防 治 方 法
土 沉 香 主 要 病 虫 害 及 防 治 方 法 见 表 A . 1 。
表 A . 1 土 沉 香 主 要 病 虫 害 及 防 治 方 法
病 虫 害 种 类 防 治 方 法 备 注
初 期 拔 除 病 株 并 用 7 0 % 敌 克 松 小 苗 管 理 不 善 , 可 由 多 种 真 菌 引
① 枯 萎 病
1 0 0 0 ~ 1 2 0 0 倍 液 或 5 0 % 多 菌 灵 8 0 0 发 枯 萎 病 。 发 现 小 苗 病 害 要 及 时
( B l i g h t )
倍 液 淋 土 壤 2 ~ 3 次 。 每 次 间 隔 7 d ~ 处 理 , 减 少 损 失 。 注 意 避 免 使 用
1 0 d 。 旧 床 土 育 苗 , 注 意 田 间 清 洁 和 进
行 土 壤 及 种 子 的 消 毒 。

发 病 初 期 喷 8 0 % 炭 疽 福 美 6 0 0 ~ 7 0 0 苗 期 嫩 叶 和 嫩 梢 上 易 发 生 炭 疽
② 炭 疽 病

倍 液 或 7 5 % 白 菌 清 5 0 0 ~ 7 0 0 倍 液 或 病 , 在 叶 片 上 显 现 圆 形 褐 色 小 病
( A n t h r a x )
7 5 % 甲 基 托 布 津 8 0 0 倍 液 , 每 次 间 隔 斑 , 其 上 有 黑 色 小 点 ; 在 嫩 枝 上

7 d ~ 1 0 d , 严 重 时 每 隔 4 d ~ 5 d 喷 洒 发 病 处 呈 黑 色 , 逐 渐 干 枯 。 发 病

一 次 。 扩 散 快 , 一 旦 发 生 要 及 时 喷 药 。
幼 树 偶 有 发 生 , 由 于 株 间 距 离 较
大 , 不 容 易 扩 散 , 经 济 不 允 许 者
可 让 其 自 愈 。
药 物 驱 逐 , 可 将 苗 木 浸 入 含 有 绿 僵 菌 比 较 严 重 的 地 区 可 先 诱 杀 后 驱
① 白 蚁
的 药 液 中 3 0 S 后 再 造 林 ; 可 诱 杀 , 用 杀 , 才 能 保 证 苗 木 免 受 危 害 , 保
( T e r m i t e )
蔗 渣 、 食 糖 等 引 诱 白 蚁 集 中 后 用 农 药 证 造 林 较 高 的 成 活 率 。
毒 杀 。

于 阴 天 或 晴 天 早 晚 ( 上 午 8 : 0 0 ~ 1 0 : 0 0 一 年 内 发 生 食 叶 害 虫 危 害 2 次 ~
② 黄 野 螟

露 水 干 后 , 下 午 1 7 : 0 0 ~ 1 9 : 0 0 ) , 在 土 4 次 ( 主 要 集 中 在 4 月 和 9 月 ) ,
( H e o r t i a v i t e s s o i d e s )
虫 沉 香 被 害 枝 叶 间 , 均 匀 喷 施 4 . 5 % 高 效 严 重 时 反 复 吃 光 树 叶 导 致 部 分
氢 氰 菊 酯 1 0 0 0 ~ 2 0 0 0 倍 水 溶 液 , 防 效 树 木 死 亡 。

迅 速 。
用 1 . 8 % 阿 维 菌 素 乳 剂 按 7 5 0 0 m L ~ 被 害 株 表 现 为 地 上 部 生 长 矮 小 、
③ 根 线 虫
1 5 0 0 0 m L / 公 顷 的 用 量 浇 灌 。 缓 慢 、 叶 色 异 常 。 每 年 防 治 1 次
( r o o t n e m a t o d e )
到 2 次 。
8《 沉 香 栽 培 和 人 工 结 香 取 香 技 术 规 程 》
林 业 行 业 标 准 编 制 说 明
( 征 求 意 见 稿 )
2 0 2 3 年 6 月 1 日
1( 一 ) 工 作 简 况
1 . 1 任务 来源
根据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文件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科技司关于下达 2021 年林业行业
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科标字[2021]21 号),国家林业行业标准《沉香栽培和结香
取香技术规程》(项目编号:2021-LY-041)被正式列为 2021 年行业标准制定计划,归
口全国经济林产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木材工业研究所和热带林业研
究所承担该标准化文件的制修订工作,制修订时间为 2021-2022 年。
1 .2 工作 背景 和意义
土沉香﹝A qui l ar i a s i ne ns i s (L our . ) S pr e ng. ﹞又名“ 白木香” , 是我国乡土树种, 常绿
乔木, 主要分布于广东、 海南、 广西、 云南和福建等地。 其树形优美、 花溢清香, 果熟开
裂后种子以细丝牵垂, 玲珑雅趣, 宜作行道树或于庭园种植, 也可作生态公益林树种。 土
沉香结香后形成的沉香富含倍半萜和色酮等物质, 药用价值高, 是我国传统名贵香料, 也
可提取芳香油, 用来制备精油、 香精、 香水、 护肤品等; 叶片含黄酮等物质, 可制成茶饮
产品; 种子含油量高, 可提炼工业用油; 树皮纤维柔韧, 色白而细致可做高级纸原料及人
造棉;花可制浸膏。
鉴于土沉香的多用途多功能特点, 尤其是结香后形成的沉香是一种高价值林产品, 目
100
前我国的土沉香栽培面积已达 万亩左右, 结香取香技术也日趋成熟, 上百种沉香衍生
产品已经陆续推出, 已初步形成从种苗、 栽培、 结香、 精油提取和产品开发等比较完整的
沉香产业链。尤其是在广东、海南一些县域地区,沉香产业已开始向产业集群方向发展,
成为当地乡村振兴的重点发展产业。
种苗繁育、 造林、 结香、 取香是沉香生产过程中的 4 个重要环节, 对提升沉香产量和
确保沉香质量至关重要。 目前, 沉香树的种苗和成活率参差不齐, 结香技术种类繁多, 缺
乏行业技术规程的科学指导, 产出的沉香品质差异较大, 无法满足国内沉香产业健康发展
的要求。
海南和广西陆续出台了 《 白木香栽培技术规程》 、 《白木香输液法通体结香技术规程 》
和 《土沉香整树结香技术规程》 等地方标准, 但这些标准主要依据当地地理环境或自身特
定结香技术制定。 本文件在现有地方单项技术标准的基础上, 依托项目起草单位研究成果
和生产实践, 并广泛征求同行专家、 生产一线人员的意见和建议, 基于沉香产业链发展面
临的共性技术需求, 整合土沉香种苗繁育、 造林、 结香、 取香等生产环节为 1 个综合性 文
2件, 旨在确保沉香的主要生产环节有章可循, 推动产业链全程生产技术的标准化, 保障沉
香生产活动的科学性与规范性,促进沉香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1 .3 起草 单位
本文件由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研究所、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木材工业研究
所、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 海南海香园投资有限公司 、 水车茗香 (上海) 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
广州市三和堂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深圳市沉香行业协会、 国家燃香类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
心 (福建) 、 海南楠脂文化产业集团有 限公司、 广东药科大学、 广东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
所、 广东湛江海洋医药研究院、 广东医科大学、 广西大学、 厦门木之森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
海南森巽林业科技有限公司、 广州市浩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海南香灵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
海南那大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共同参与起草。
本文件主 要起草人包括:李改云、徐大平、洪舟、周国英、戚怡、章卫民、高晓霞、
李英健、王海香、祝正东、周天明、苏六河、蔡美贞、苏永业、吴斌华、蓝均炽、陈媛、
刘小金、晏婷婷、廖木森、冯志豪、程武康、赵志、朱宝璋、吴德淮。
1 .4 工作 过程
自任务下达后,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木材工业研究所与热带林业研究所牵头, 联合从
事土沉香种苗繁育、造林、结香、产品加工的相关研究人员和企业组成标准起草工作组,
开展标准的起草工作。 在明确总体任务的基础上对起草小组成员进行了工作分工, 其中种
苗繁育技术和造林技术由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研究所徐大平牵头起草, 结香技术
和取香技术由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木材工业研究所李改云牵头起草。
起草小组广泛查阅了国内外有关沉香的技术资料和相关地方标准,先后多次到广东、
海南和广西等沉香相关企业进行调研,掌握了国内沉香栽培和人工结香的现状和发展趋
势,并广泛征集了国内沉香种植科研和生产单位关干标准制定工作的意见,在此基础上,
按照 GB/T 1.1—2020 《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 部分: 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 要求 ,
提出了沉香栽培和结香取香技术规程的内容结构设置方案, 并选择了适宜的试验方法, 开
展了有关技术指标的试验验证,2021 年 11 月形成了本文件的工作组讨论稿。 之后,起草
小组内部多次交流修改,2022 年 2 月完成征求意见稿初稿。
2022 年 6 月 24 日,起草小组和相关研究人员、企业代表,共 18 家单位,以线上会
议形式, 对文件内容设置、 结香方法选择等关键的内容进行了充分讨论, 并将文本从头至
尾进行修改。起草小组根据会上征集的意见,对文本内容进行了完善,形成征求意见稿。
2022 年 6 月 27 日至 8 月 31 日,通过国家林草局沉香产业国家创新联盟、标委会、
相关网络等方式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并专门邀请从事沉香栽培和结香取香方面专家针对
3标准文件提出修改意见。 共发出征求意见稿 40 份, 收到反馈意见表 22 份, 汇总形成 97 条
意见(见意见汇总处理表),无重大意见分歧。
2022 年 10 月 19 日,参加标准的相关研究人员、企业代表, 共 18 家单位,以线上会
议形式,对反馈的意见和建议,进行了认真的讨论,采纳和部分参纳意见 83 条,不采纳
意见 14 条,修改完善后形成送审稿。
2022 年 12 月,全国经济林产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通过函审+表决的方式进行了专家
审查。 并提出了将文件名由 “沉香栽培和人工结香取香技术规程” 更改为 “土沉香栽培和
人工结香取香技术规程”。
2023 年 6 月 1 日,起草人员根据审查会意见进行认真修改和完善,形成报批稿。
( 二 ) 行 业 标 准 编 制 原 则 和 确 定 标 准 主 要 内 容 ( 如 技 术 指 标 、 参 数 、 公 式 、
性 能 要 求 、 试 验 方 法 、 检 验 规 则 等 ) 的 论 据 ( 包 括 试 验 、 统 计 数 据 ) , 修 订
标 准 时 , 应 增 列 新 旧 标 准 水 平 的 对 比
2 .1 编制 原则
(1) 严格按照 GB/T 1.1-2020 《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 部分, 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 》
要求编制,提高文件的规范性,使制定的标准化文件满足系统化、规范化的要求。
(2)土沉香主要在我国南方地区种植,各地区和各企业的栽培、结香技术等方面有
所差异, 在技术参数设置上求同存异, 突出共性, 适度拉大区间范围, 以扩大文件的适应
性。
(3)综合国内外相关技术资料和生产实践,文件中充分体现当前具有先进性且比较
成熟的生产技术,以保障沉香生产活动的科学性、先进性和实用性。
2 .2 确定 文件 主要 内容 的依 据
(1 )文 件的 总体框 架结 构
本文件充分考虑沉香全产业链的关键生产环节技术需求, 其框架按沉香产业链环节先
后顺序进行整体结构设置, 本文件为一个综合性标准化文件, 本次主要针对土沉香种苗繁
育、造林、结香和取香 4 个沉香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进行制修订。
第 1 部分为种苗繁育技术规范,应用对象主要为从事沉香种苗生产的单位与技术人
员。 本部分主要按种子采集、 种苗培育及苗木出圃三大主体内容设置。 在种子采集条款就
采种母树、采种时间、种子贮藏作了具体技术规范;在种苗繁育条款,对圃地条件、苗木
培育方法、 苗期管理等内容作了技术规范, 苗木出圃条款重点就沉香苗木出圃规格等提出
了相关指标要求。
4第 2 部分为造林技术管理规范, 应 用对象为从事 土沉香生产基地建设的单位与技术人
员。 本部分分 别从造林地选择 、 栽培技 术 、 林地水肥管理、 树体管理、 病虫害等有害生物
防治、建档管理等方面的有关技术要求作了规范。
第 3 部分为结香技术规程,其应用对象主要为从事沉香种植和结香的单位与技术人
员。 本部分分别从结香要求、 结香方法和取香时间进行了规范。 其中结香要求从树体选择
和环境条件进行了规范,结香方法对目前比较成熟且先进的 3 种结香技术进行了规范。
第 4 部分为取香技术规程, 其应用对象主要为从事沉香初加工的单位与技术人员。 本
部分主要从取香流程进行了规范。
(2 )育 苗方 法的改 进
通过走访调查, 发现传统的催芽再 移苗上袋的方法会对沉香幼苗的根系具有一定的伤
害,依据项目组前期调查和研究结果提出了点播式育苗的方法。
(3 )适生 区的 确定
2021 年春,南方发生了极端的气候,造成了严重的土沉香冻害情况,综合生长调研
结果和目前频发的极端灾害天气,将传统的北回归线以南改为北纬 23°以南。
(4 )高 效培 育技术
通过走访调查和试验结果, 项目编 制组提出了沉香上面造林合格苗的标准以及早期施
肥技术。
(5 )结 香方 法的确 定
调查发现国内外沉香结香方法较多,如砍伤法、半断干法、打钉法、打火洞法、火
烧法和输液法等, 依据项目组前期调查、 研究结果和国内外有关结香实践, 考虑到打火洞
法和输液法结香速度较快, 所产沉香质量较好, 实际推广应用范围较大, 其中采用输液方
式的结香剂主要又包括化学物质和微生物发酵物, 故在文件中列出了这 2 种代表性的结香
方法。
结香要求和具体结香技术细节的要求主要依据国内企业结香实践和相关地方标准, 同
时,也采纳了相关专家提出的意见和建议。
(6 )取 香方 法的确 定
本文件列出的 2 种代表性结香方法均可实现整棵树结香, 故主要针对结香后的整棵树
的取香方法。 结香后取香时间根据结香方法、 产品目的和性价比而定, 大部分为 6 个月 至
18 个月,也有 24 个月甚至更长时间,但结香时间太短, 所产沉香的产量和质量较低, 时
间太长, 已结香部分因树木生长会发生走香现象, 导致沉香产量有所下降, 文件中推荐宜
在 8 个月~ 24 个月内取香。取香流程的确定主要依据国内外企业取香实践。
52 .3 新旧 文件 对比
本文件是在《土沉香苗木培育技术规程》上进行制修订,该文件形成了送审稿, 但
尚未经专家审查, 本文件在此基础上, 新增造林、 结香和取香 3 个沉香生产过程中的重要
技术环节, 初步形成一个综合性的标准化文件。 另外, 在种苗繁育技术章节, 新增了种子
点播育苗法。
( 三 ) 主 要 试 验 ( 或 验 证 ) 的 分 析 、 综 述 报 告 , 技 术 经 济 论 证 , 预 期 经 济 效 果
3 .1 主 要 试 验 分 析
(1)点 播 育苗 技术
经过多年试验示范,沉香育苗各环节技术关键已完全掌握,技术已经相对成熟, 出
%
苗率可达 60-70 ,其成本低,技术易掌握。近些年,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研究
所经过试验研究,提出了点播育苗技术, 使得沉香芽苗的成活率达到 95%以上,育苗周 期
缩短近 30 天,大大提高了繁殖效率,该项技术在近年来生产上得到了推广应用。
(2) 适宜 区种 植
近年来,随着极端气温的频发,沉香的适生种植区由原来的北回归线以南种植改 为
北纬 23° 以南 、较低海拔、无霜冻的丘陵和平原台地。
(3) 高效 栽培 和结香 技术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研究所先后承担有关沉香方面的林业行业公益性专
项、国家林业局 948 项目、 中央财政 林业科技推广 、广东省林业科技创新项目等项目 20
余项, 在品种选择与配置、 水土肥管理、 整形与修剪、 病虫害防治和结香技术方面开展 了
大量试验与推广,总结提出了相应的技术方案,使试验示范区产量比对照区增产达 30%
以上,为文件的制定提供了基础数据。
( 4) 沉香 苗木 分级研 究
于 2020 年 11 月, 选取前一年种子成熟后播种的实生苗, 使用随机抽样法进行采样 ,
共收集了 2 批次 680 株健康的沉香实生苗作为试验材料。
同时参考苗木质量分级方法及出圃苗木质量评价的几个主要指标。测定了苗高和 地
径 2 个指标。 苗高使用钢卷尺测量, 精度为 0.1 c m 。 地径使用游标卡尺测量, 精度为 0.01
m m 。
运用 S P S S 23.0 统计软件对实生苗各质量指标数据进行基本的统计描述,对分级质
量指标数据进行方差分析, 以聚类中心± 标准差法确定苗木分级临界值, 并进行等级划分 。
2 1
批次沉香实生苗中单株之间存在较大差异,而各批次间差异小(表 )。
6表 1 2 批沉香实生苗生长指标测定
批 次 苗 高 / c m 地 径 / m m
1 7 2 . 7 8 ± 1 2 . 6 8 7 . 0 1 ± 1 . 2 8
2 7 0 . 6 7 ± 1 1 . 5 7 6 . 0 8 ± 1 . 3 6
平 均 7 1 . 5 8 ± 1 1 . 8 7 6 . 5 6 ± 1 . 5 8
将选定的沉香实生苗的苗高和地径指标导入 I B M S P S S S t a t i s t i c s 23.0 软件进行 K - 均
值聚类,并计算每个聚类中各质量指标的标准差,结果见表 2 及表 3。由表 7 可得,白木
香实生苗的各指标差异性均呈极显著水平( p < 0.01) , 且各等级间存在极显著差异 ( p < 0.0 1) ,
说明各项性状指标均对苗木质量有显著影响,可用于白木香苗木分级质量标准的制定。
表 2 沉香实生苗 K - 均值聚类
聚 类 中 心
项 目
1 2 3
苗 高 / c m 9 2 . 0 3 6 0 . 8 7 3 8 . 7 5
地 径 / m m 8 . 9 8 5 . 3 9 3 . 5 7
表 3 沉香各级苗木标准差的统计量
指 标 Ⅰ Ⅱ Ⅲ
苗 高 / c m 9 0 . 1 2 6 0 . 5 8 4 0 . 5 4
地 径 / m m 1 0 . 4 7 6 . 2 7 2 . 3 8
各 级 别 数 量 1 9 4 3 3 2 1 5 4
占 比 / % 2 8 . 5 3 4 8 . 8 2 2 2 . 6 5
根据三组聚类均值,并以聚类中心值作为等级划分的参考值, 使用聚类中心± 标准差法
确定苗木分级临界值, 本次实验所选取的样本均为健康的实生苗, 所得数据均可使用。 木
本植物苗木等级划分一般分为三个等级, Ⅲ 级为不合格苗, 为了便于实际生产中苗木的等
级划分, 把一、 二、 三等苗木划分的参数值向上取整为最接近的整数。 沉香苗木育苗时间
长并且全年可出圃,为保证苗木质量,不合格苗应培育至Ⅱ 等苗及以上后再出圃,故划 分
不合格苗,结果见表 4。
表 4 沉香苗木等级划分
指 标 Ⅰ Ⅱ Ⅲ
苗 高 / c m ≥ 8 0 5 0 ~ 8 0 5 0

地 径 / m m ≥ 8 4 ~ 8
<4
7(5)施 肥对 沉香幼 龄林 生长的 影响
2019 年 9 月初,选用苗高和地径等基本一致、无病虫害的 1 年生沉香作为大苗培育
的试验用苗。苗木移栽时(2019 年 8 月下旬)其平均树高 92.92 cm,平均地径 7.58 mm。
2019 年 10 月初开始施用复合肥(N-P-K 为 15%-15%-15%, 总养分≥45%)按照试验用量
在距离根部 20~ 3 0 cm 开沟均匀施撒,共设置 8 个处理,以不施肥为对照组(CK),随机
区组, 20 株小 区 , 3 次重复。 施肥量及 施肥时间如表 5。 试验于 2020 年 10 月初, 利用塔
尺和数显游标卡尺分别测定参试苗木树高、地径指标。
表 5 施肥方案
施 肥 方 式
基 肥 总 施 肥
处 理 2 0 1 9 年 1 0 月 2 0 2 0 年 4 月 2 0 2 0 年 7 月
/ k g 2 0 2 0 年 1 月 初 量 / k g
初 初 初
C K 0 0 0 0 0 0
T 1 0 . 1 0 0 . 2 5 0 0 . 2 5 0 0 . 6
T 2 0 . 1 0 0 . 1 2 5 0 . 1 2 5 0 . 1 2 5 0 . 1 2 5 0 . 6
T 3 0 . 2 5 0 . 5 0 0 . 5 0 1 . 2 5
T 4 0 . 2 5 0 . 2 5 0 . 2 5 0 . 2 5 0 . 2 5 1 . 2 5
T 5 0 . 5 0 0 . 5 0 0 . 5 0 1 . 5
T 6 0 . 5 0 0 . 2 5 0 . 2 5 0 . 2 5 0 . 2 5 1 . 5
T 7 1 . 0 0 0 . 5 0 0 . 5 0 2 . 0
T 8 1 . 0 0 0 . 2 5 0 . 2 5 0 . 2 5 0 . 2 5 2 . 0
由表 6 可知,施肥处理显著提高沉香幼树的生长,对树高影响为 T6>T5>T8>T7>
T3>T4>T1>T2>CK;对地径影响为 T6>T5>T4>T3>T1>T2>T7>T8>CK。 其中 T6
处理时,沉香幼林的树高和地径生长表现最佳,分别达到 189.58 cm 和 38.24 cm。不施
肥处理的对照(CK)最小,树高和地径分别为 149.33 cm 和 32.45mm;最佳施肥 T6 处理比
CK 相比,树高和地径分别增幅 26.95%和 17.84%。
6
表 不同施肥处理对沉香幼树生长的影响
处 理 树 高 / c m 地 径 / m m 高 径 比
T r e a t m e n t T r e e h e i g h t R o o t - c o l l a r d i a m e t e r R a t i o o f h e i g h t t o d i a m e t e r
C K 1 4 9 . 3 3 ± 3 9 . 6 7 c 3 2 . 4 5 ± 6 . 0 0 d 4 . 6 6 ± 1 . 0 4 b
T 1 1 6 9 . 5 5 ± 4 3 . 7 4 a b 3 5 . 0 0 ± 4 . 4 5 b c 4 . 9 3 ± 1 . 6 4 a b
T 2 1 6 3 . 4 5 ± 4 8 . 0 5 b c 3 4 . 6 6 ± 8 . 3 5 b c d 4 . 7 7 ± 1 . 4 2 b
T 3 1 7 8 . 8 8 ± 4 5 . 1 8 a b 3 5 . 1 5 ± 7 . 3 3 b c 5 . 5 9 ± 3 . 6 3 a
T 4 1 7 7 . 8 8 ± 5 7 . 7 1 a b 3 5 . 0 6 ± 5 . 8 2 b c 5 . 0 1 ± 1 . 1 7 a b
T 5 1 8 6 . 4 0 ± 6 2 . 4 6 a 3 6 . 9 6 ± 6 . 0 1 a b 5 . 1 7 ± 1 . 8 8 a b
T 6 1 8 9 . 5 8 ± 5 7 . 9 3 a 3 8 . 2 4 ± 7 . 4 5 a 5 . 0 7 ± 1 . 8 2 a b
T 7 1 7 9 . 6 8 ± 4 4 . 7 0 a b 3 3 . 5 1 ± 6 . 3 7 c d 5 . 6 0 ± 2 . 1 1 a
T 8 1 7 9 . 8 8 ± 5 7 . 7 1 a b 3 3 . 0 6 ± 5 . 8 2 c d 5 . 3 8 ± 1 . 2 3 a b
8p 0 . 0 0 0 2 0 6 2 . 8 8 e - 0 7 0 . 0 7 4
(6)物 理结 香方法 对白 木香结 香的影 响
2020 年, 在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白盆珠镇横瑶村( 东经 115° 12′ 24″ , 北纬 23° 09′ 18 ″ ) 。
试验地为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 22.0oC ,年均日照时数 2038.9h,≥ 10oC 年积温
7947.9oC ; 年均降雨量 1935.7m m ; 年均相对湿度 80% , 年蒸发量 1875m m , 常年基本无
霜;土壤为山地红壤。
以 8 年生的广东种源白木香为试验材料,种植规格为 2× 3m ,坡向为东坡,中坡位,
坡度约 16 度。试验目标树的林木胸径约为 9- 10c m 的,其它生长指标如树高、冠幅等如
表 7。
表 7 不同物理造伤处理方式及目标树基本特征
编 号 处 理 规 格 胸 径 / c m 树 高 / m 冠 幅 / m
1 敲 皮 6 0 c m 树 周 半 面 9 . 3 4 ± 0 . 4 8 a 5 . 5 2 ± 0 . 2 4 a 2 . 5 3 ± 0 . 2 a
2 开 香 门 1 / 3 胸 径 1 0 c m 3 个 9 . 6 2 ± 0 . 2 4 a 5 . 4 7 ± 0 . 2 4 a 2 . 1 1 ± 0 . 3 9 a
3 火 烧 孔 直 径 1 c m 5 个 9 . 4 5 ± 0 . 4 9 a 5 . 5 6 ± 0 . 1 9 a 2 . 6 5 ± 0 . 3 1 a
4 敲 皮 + 开 香 门 6 0 c m 树 周 半 面 + 1 / 3 胸 径 1 0 c m 1 个 9 . 3 6 ± 0 . 2 a 5 . 3 3 ± 0 . 3 1 a 2 . 4 ± 0 . 1 1 a
5 对 照 9 . 2 6 ± 0 . 1 8 a 5 . 7 2 ± 0 . 1 7 a 2 . 7 9 ± 0 . 2 6 a
采用随机完全区组试验设计的方法,随机选取试验目标树,共设 3 次重复,每个小
区包括 4 个处理和 1 个对照,每个处理每个小区样本数为 6 株, 不做任何处理白木香树
木做空白对照, 共 90 株( 目标树初始特征见表 7) 。 处理方式包括敲皮 : 用橡皮锤敲击树体
基部 50c m 以上,长度为 60c m ,宽度为半个树直径的区域;开香 门 :用钢锯在树体基部
50c m 以上, 每隔 20c m , 在树干不同方向开 3 个长度为 10c m 、 深度为 1/ 3 树干直径的 “ 香
门” ; 打火 洞 : 树干 50c m 以上部分, 用烧红的铁钎, 每隔 20c m 螺旋式上升钻直径为 1c m
的通透孔 5 个; 开香 门+ 敲皮 : 于树干 50c m 处开长度为 10c m 、 深度为 1/ 3 树干直径的 “ 香
门” , 在树干香门面正上方的相对面, 对长度为 60c m , 宽度为半个树直径的区域进行敲皮
处理, 共 4 个处理。 每次取样时, 每个小区每个处理选取所有样本株( 6 株) 中的 1 株, 所
取目标树下次不再重复取样, 以免破坏性取样影响实验结果。 采样测定时, 敲皮处理变色
树干用凿子和手刀锯锯下。 将 “香门” 面变色部分取下用凿子和手刀锯锯下; 打火洞取孔
周围变色部分。 所有木材样品投入液氮中带回实验室, 剔除白木和腐烂部分, 用液氮磨成
o
粉后放入超低温冰箱( - 80 C ) 备用。
不同处理沉香精油含量变化如表 8 所示。由表中数据可知,对照白木香树体挥发油
含量随时间推移变化微小, 说明健康树体所含有效次生代谢物较少, 若不受刺激无法使得
挥发油不能达药用标准。 不同处理白木香挥发油含量随时间逐渐递增, 然后平稳, 可能是
实验期末温度太低,导致挥发油产量不再增长。10 个月处理期后,打火洞处理挥发油含
9量可达对照处理的 2.04 倍, 敲皮、 开 香门、 敲皮+ 开香门处理也分别为对照的 1.59、 1.86 、
1.70 和 1.97) 倍。其中,各处理沉香有增量差值不大,为 0.50~ 0.69% ,说明处理前期白木
香树体次生代谢物质增速最大,后期随着树体防御反应的激发,挥发油量增加速度放缓。
这也说明打火洞是一种比较好的结香方式。
表 8 物理造伤白木香树体挥发油含量比较
挥 发 油 含 量 ( % )
编 号 处 理 2 个 月 4 个 月 6 个 月 8 个 月 1 0 个 月
1 敲 皮 4 . 7 6 ± 0 . 2 7 d 4 . 7 7 ± 0 . 4 7 d 5 . 0 8 ± 0 . 4 1 d 5 . 3 9 ± 0 . 5 6 c 5 . 4 ± 0 . 3 7 c
2 开 香 门 5 . 7 ± 0 . 1 7 b c 5 . 7 1 ± 0 . 4 4 b c 6 . 0 1 ± 0 . 3 6 b c 6 . 3 2 ± 0 . 6 2 a b 6 . 3 8 ± 0 . 7 7 a b
3 打 火 洞 6 . 2 1 ± 0 . 1 9 a 6 . 2 2 ± 0 . 3 1 a 6 . 5 6 ± 0 . 1 9 a 6 . 9 ± 0 . 3 8 a 6 . 9 5 ± 0 . 5 7 a
4 敲 皮 + 开 香 门 1 5 . 2 6 ± 0 . 2 1 c 5 . 2 7 ± 0 . 2 8 c 5 . 5 1 ± 0 . 2 5 c d 5 . 7 6 ± 0 . 2 9 b c 5 . 7 9 ± 0 . 4 5 b c
5 敲 皮 + 开 香 门 2 6 ± 0 . 2 4 a b 6 . 0 1 ± 0 . 4 9 a b 6 . 3 5 ± 0 . 4 8 a b 6 . 6 8 ± 0 . 2 7 a 6 . 7 0 ± 0 . 4 8 a
6 对 照 3 . 3 5 ± 0 . 1 7 c 3 . 5 7 ± 0 . 1 8 c 3 . 1 4 ± 0 . 2 2 c 3 . 3 6 ± 0 . 3 7 c 3 . 2 5 ± 0 . 4 2 c
(7)输 液法- 化学 物质 对白木 香结 香的影 响
试验地与 6 相同,试验林分为 8 年生白木香人工纯林,实验目标树的林木的平均胸
径为 9.94± 0.54c m , 平均树高为 5.43± 0.57m , 平均冠福为 2.45± 0.31 m 。 结香剂采用的无机
盐种类为: 亚硫酸氢钠( N a H S O ) 、 氯化钠( N a C l ) 和氯化亚铁 ( F e C l 2) 。 根据预实验结果和参
3
照其它研究者结果, 亚硫酸氢钠设两个浓度水平, 氯化钠( N a C l ) 和氯化亚铁( F e C l ) 设 4 个
2
水平浓度, 运用 D P S 7.05 进行混合水平的均匀试验设计, 设定试验次数为 4 次( 表 9) , 对
照以蒸馏水代替。于 2020 年 3 月, 采 用 随机完全区组试验设计的方法,随机选取试验目
标树,共设 3 次重复,每个重复包括 4 个处理,每个处理每个重复单株样本数为 6 株,
共 90 株。依照上述配方加注混合液 200 m L。试验借鉴输液法的通体结香技术,于 20 2 0
年 3 月开始试验。选取胸径约为 9~ 10 c m 的白木香树木,在目标树距地面 50c m 处部分
钻孔,孔径为 0.5 c m ,两孔相距 10 c m ,且呈 90 度交叉,孔深 6 c m 。选择晴朗无风的天
气, 将植物生长调节剂混合液以最快的速度注入树干。 分别于 2020 年 3 月和 2020 年 9 月
两次进行滴注。采样测定时,在每个孔上下各取厚度为 3 c m 弦长为四分之一树干周长的
扇形原盘 2 个,投入液氮中迅速带回实验室。在实验室中,剔除白木和腐烂部分,用液
氮将木材样品磨成粉后,放入超低温冰箱( - 80 ℃) 备用。各个指标测定间隔时间为 2 个月
或 5 个月。每次采样取样时,所取目标树下次不再重复取样,以免破坏性取样影响实验
结果。
表 9 不同处理的无机盐种类及浓度
无 机 盐 种 类 及 浓 度
处 理 编 号 亚 硫 酸 氢 钠 氯 化 钠 氯 化 亚 铁
1 0 . 3 0 . 5 0 . 2 5
1 02 0 . 1 0 . 2 5 0 . 5
3 0 . 1 2 1
4 0 . 3 1 2
C K 0 0 0
白木香遭受不同浓度盐胁迫后,挥发油含量变化如表 10 所示。处理前,各处理目标
树含有少量的挥发油,处理后 2 个月急剧升高,其后增长量减小,至 8 个月后,增长量
更小,这可能与处理后期温度低,次生代谢物反应所需的酶活性降低有关。处理 4 挥发
油含量为各处理中最高,处理 3、2 和处理 1 次之。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处理 4 显著最
高, 其它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异。 处理期末, 由处理 1 至处理 4, 白木香木质部挥发油含量
分别为对照的 2.54、2.46、2.97 和 3.41 倍。说明高浓度的盐胁迫,有助于白木香木质部
次生代谢产物的产生。
表 10 盐胁迫处理白木香树体挥发油含量比较
挥 发 油 含 量
编 号 0 个 月 2 个 月 4 个 月 6 个 月 8 个 月 1 0 个 月
1 3 . 1 4 + 0 . 1 2 a 4 . 9 8 + 0 . 5 4 b 5 . 3 8 + 0 . 5 b 6 . 6 1 + 0 . 4 6 b 8 . 1 3 + 0 . 4 2 b 8 . 2 4 + 0 . 3 9 b
2 3 . 3 4 + 0 . 1 2 a 4 . 6 8 + 0 . 6 4 b 5 . 9 1 + 0 . 5 6 b 6 . 3 0 + 0 . 5 4 b 7 . 7 4 + 0 . 5 3 b 8 . 0 1 + 0 . 4 5 b
3 3 . 2 7 + 0 . 2 7 a 5 . 5 + 0 . 4 7 b 6 . 8 5 + 0 . 4 5 b 8 . 1 1 + 0 . 4 3 b 9 . 4 2 + 0 . 4 3 b 9 . 6 5 + 0 . 4 3 b
4 3 . 4 1 + 0 . 1 5 a 6 . 8 6 + 0 . 6 5 a 8 . 1 + 0 . 6 1 a 9 . 5 9 + 0 . 5 6 a 1 0 . 9 7 + 0 . 5 2 a 1 1 . 1 1 + 0 . 4 8 a
5 3 . 3 1 + 0 . 2 1 a 3 . 3 5 + 0 . 1 7 c 3 . 5 2 + 0 . 1 8 c 3 . 4 4 + 0 . 2 2 c 3 . 3 6 + 0 . 3 7 c 3 . 2 5 + 0 . 4 2 c
(8)输 液法- 微生 物发 酵物促 进白 木香结 香效果 的研 究
试验材料为广东种源的 7 年生白木香, 其树高、 胸径和冠幅特性见表 11, 于 2020 年
7 月随机选择 105 株目标树进行试验。于 2020 年 7 月,选取 20 个菌种进行结香实验。
先把选出的菌种转接到装有 500 m L 已灭菌的马铃薯葡萄糖水 ( 广东环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溶液的锥形瓶中,28 ℃ 下恒温培养 5 天后,将其用单层医用纱布过滤到大树输液袋中
备用。对照为无菌葡萄糖水,每个处理设 3 株重复,每个重复的注入树体的真菌代谢液
为 500 m L。选取胸径约为 9~ 10 c m 的白木香树木,在目标树距地面 50 c m 处部分钻孔 ,
孔径为 0.5 c m ,两孔相距 10 c m ,且呈 90 度交叉,孔深 6 c m 。选择晴朗无风的天气,将
菌液以最快的速度注入树干。
2021 年 5 月进行采样测定。3 个重复的样品木材原盘磨成粉,过 20 目筛,混匀 ,
于 60 ℃下恒温干燥至恒重。取样品约 3 g 置于 150 m L 锥形瓶中,加入 95 % ( 体积分数)
的乙醇 100 m L ,连接冷凝回流管,加热至沸腾,1h 后冷却蒸干,计算乙醇浸出物含量。
不同真菌分离自接香的白木香树体、 树桩和根系, 从分离的 54 株不同种菌株中, 选
择 20 种具有代表性,或有研究表明其对结香有效的菌种。 从表中可知,每个菌种都来自
不同的属,且涵盖几乎所有已报道的菌种。
1 1由表 11 可知, 不同处理目标树胸 径、 树高和冠幅差异不大, 经方差分析可得, 不 同
处理目标树三个基本特征值均差异不显著,其中胸径最高值为 9.97 c m ,仅约为最低值的
1.10 倍;树高最小值为 5.13 m ,约为最大值的 88.91% ;冠幅最高值为 2.97 m ,约为最低
1.43
值的 倍。目标树基本特征差异较小,有利于不同真菌对白木香树体结香促进作用大
小的检测。
经检验沉香的结香质量,由表 11 可知,乙醇浸出物大于 10% ( 质量分数) 的为经龙 眼
焦腐病菌( L . t he obr om ae ) 、斑点青霉( P . m e l e agr i num ) 、黑绿木霉( T . at r ov i r i de ) 、拟康氏木
霉( T . k oni ngi ops i s ) 、青霉病病原菌( P . i t al i c um ) 、腐皮镰孢( F .s ol ani ) 、可可毛色二孢菌( B .
r hodi na ) 7 2.63 2.27
侵染的目标树,且这 种树体所得乙醇浸出物分别为对照目标树的: 、 、
2.44、2.21、2.34、2.81 和 2.58 倍。
表 11 真菌种类及目标树基本特征和乙醇浸出物含量
编 号 真 菌 种 类 胸 径 ( c m ) 树 高 ( m ) 冠 幅 ( m ) 乙 醇 浸 出 物 ( % )
1 蒙 塔 腔 菌 科 9 . 8 2 ± 0 . 2 8 a 5 . 6 0 ± 0 . 1 2 a 2 . 7 0 ± 0 . 2 1 a 8 . 8 8
2 龙 眼 腐 烂 菌 9 . 6 7 ± 0 . 1 9 a 5 . 5 2 ± 0 . 1 9 a 2 . 0 7 ± 0 . 3 4 a 6 . 2 5
3 龙 眼 焦 腐 病 菌 9 . 2 5 ± 0 . 4 3 a 5 . 4 3 ± 0 . 1 9 a 2 . 6 7 ± 0 . 2 6 a 1 3 . 1 6
4 附 球 抱 菌 属 9 . 3 4 ± 0 . 1 5 a 5 . 2 3 ± 0 . 2 6 a 2 . 3 0 ± 0 . 0 6 a 9 . 0 4
5 生 赤 壳 属 9 . 2 9 ± 0 . 1 3 a 5 . 5 2 ± 0 . 1 4 a 2 . 4 0 ± 0 . 1 5 a 6 . 7
6 肉 座 菌 9 . 4 7 ± 0 . 4 4 a 5 . 7 7 ± 0 . 0 9 a 2 . 1 0 ± 0 . 1 2 a 7 . 8 5
7 拟 盘 多 孢 毛 属 9 . 8 8 ± 0 . 3 8 a 5 . 7 5 ± 0 . 0 8 a 2 . 2 3 ± 0 . 2 2 a 6 . 5 1
8 斑 点 青 霉 9 . 3 3 ± 0 . 3 3 a 5 . 6 8 ± 0 . 0 4 a 2 . 4 0 ± 0 . 1 7 a 1 1 . 3 8
9 桔 青 霉 9 . 4 7 ± 0 . 3 8 a 5 . 2 3 ± 0 . 3 0 a 2 . 0 7 ± 0 . 0 9 a 5 . 7 6
1 0 丛 赤 壳 属 9 . 6 3 ± 0 . 4 2 a 5 . 6 5 ± 0 . 1 3 a 2 . 9 7 ± 0 . 4 4 a 9 . 6 2
1 1 光 黑 壳 属 9 . 3 8 ± 0 . 1 7 a 5 . 7 3 ± 0 . 0 7 a 2 . 1 0 ± 0 . 1 0 a 9 . 4 1
1 2 白 木 香 内 生 真 菌 9 . 5 2 ± 0 . 4 2 a 5 . 1 3 ± 0 . 1 9 a 2 . 1 3 ± 0 . 4 9 a 9 . 6 5
1 3 稻 黑 孢 菌 9 . 7 0 ± 0 . 6 4 a 5 . 1 7 ± 0 . 3 2 a 2 . 4 7 ± 0 . 3 7 a 7 . 8 9
1 4 黑 绿 木 霉 9 . 3 3 ± 0 . 1 8 a 5 . 4 5 ± 0 . 1 4 a 2 . 3 0 ± 0 . 0 6 a 1 2 . 2 1
1 5 拟 康 氏 木 霉 9 . 9 7 ± 0 . 3 6 a 5 . 5 0 ± 0 . 2 6 a 2 . 5 0 ± 0 . 2 6 a 1 1 . 0 4
1 6 轮 枝 菌 属 9 . 3 0 ± 0 . 3 1 a 5 . 5 5 ± 0 . 0 8 a 2 . 3 7 ± 0 . 1 2 a 8 . 4 7
1 7 青 霉 病 病 原 菌 9 . 6 2 ± 0 . 6 5 a 5 . 7 7 ± 0 . 2 2 a 2 . 4 0 ± 0 . 2 5 a 1 1 . 7
1 8 小 孢 拟 盘 多 孢 毛 9 . 5 2 ± 0 . 1 7 a 5 . 7 7 ± 0 . 1 3 a 2 . 2 0 ± 0 . 1 5 a 7 . 4
1 9 腐 皮 镰 孢 9 . 9 3 ± 0 . 6 8 a 5 . 3 3 ± 0 . 7 0 a 2 . 4 3 ± 0 . 0 9 a 1 4 . 0 3
2 0 可 可 毛 色 二 孢 菌 9 . 2 5 ± 0 . 4 0 a 5 . 7 0 ± 0 . 3 5 a 2 . 1 3 ± 0 . 1 5 a 1 2 . 8 8
2 1 对 照 9 . 4 3 ± 0 . 1 7 a 5 . 3 7 ± 0 . 2 3 a 2 . 0 7 ± 0 . 0 9 a 5
3 .2 与 本 文 件 编 制 相 关 的 主 要 参 考 文 献
( 1 ) 梅 文 莉 , 左 文 健 , 杨 德 兰 , 等 . 沉 香 结 香 机 理 、 人 工 结 香 及 其 化 学 成 分 研 究 进 展 , 热
带 作 物 学 报 , 2 0 1 3 , 3 4 ( 1 2 ) : 2 5 1 3 - 2 5 2 0 .
1 2( 2 ) 黄 俊 卿 , 魏 建 和 , 张 争 , 等 . 沉 香 结 香 方 法 的 历 史 记 载 、 现 代 研 究 及 通 体 结 香 技 术 . 中
国 中 药 杂 志 , 2 0 1 3 , 3 8 ( 3 ) : 3 0 2 - 3 0 6 .
( 3 ) 《白木香 种子种苗》D B 46 / T 197- 2010
( 4 ) D B 46 / T 358- 2016
《白木香种苗繁育技术规程》
( 5 ) 《白木香 种苗》D B 46/ T 457- 2018
( 6 ) 《白木香栽培技术规程》D B 4 6 / T 198- 2010
( 7 ) 《白木香输液法通体结香技术规程》D B 46/ T 256- 2013
( 8 ) 《土沉香整树结香技术规程》D B 46/ T 396- 2016
( 9 ) D B 46/ T 257- 2013
《白木香通体结香树木剖香技术规程》
( 1 0 ) 《沉香育苗技术规程 》D B 53/ T 453- 2013
( 1 1 ) 《土沉香栽培技术规程 》D B 45/ T 1135- 2015
( 1 2 ) 《沉香树栽培技术规程 》D B 35/ T 1645- 2017
( 四 ) 采 用 国 际 标 准 和 国 外 先 进 标 准 的 程 度 , 以 及 与 国 际 、 国 外 同 类 标 准 水
平 的 对 比 情 况 , 或 与 测 试 的 国 外 样 品 、 样 机 的 有 关 数 据 对 比 情 况
本文件是在对土沉香不同栽培地区、 不同结香方式进行了充分调研, 大量验证试验的
基础上进行制修订,本文件未采用国际和国外标准。
( 五 ) 与 有 关 的 现 行 法 律 、 法 规 和 强 制 性 国 家 标 准 的 关 系
本文件与现行法律、法规和强制性国家标准等不冲突。
( 六 ) 重 大 分 歧 意 见 的 处 理 经 过 和 依 据
本文件在制定过程中未出现重大分歧意见。
( 七 ) 标 准 作 为 强 制 性 标 准 或 推 荐 性 标 准 的 建 议
建议作为推荐性行业标准发布。
( 八 ) 贯 彻 标 准 的 要 求 和 措 施 建 议 ( 包 括 组 织 措 施 、 技 术 措 施 、 过 渡 办 法 等 内
容 )
建议本文件由国家林业与草原局发布实施后, 通过全国经济林产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组织开展标准化文件解读, 提高使用者对文件的理解与认知, 并可经过沉香产业国家创新
联盟、 全国沉香产业发展研讨会等平台扩大宣传范围, 组织开展标准化文件应用培训活动 ,
1 3最大限度提高土沉香的栽培管理和结香取香水平, 促进沉香生产的标准化, 实现产业增效 ,
农民增收,促进沉香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 九 ) 废 止 现 行 有 关 标 准 的 建 议
本文件不涉及现行标准。
( 十 ) 其 他 应 予 说 明 的 事 项
无。
1 4
献花(0)
+1
(本文系陈长义保健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