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者zjw按:我在肯定夏商周世系为正确基础上,倒推至伏羲氏,确定传说中的 三皇五帝世系。伏羲 前4354-大禹 前2195年,共2159年,而 又一䋎世系 前9684- 前2015的大禹,伏-禹共2339年,比本组晚180年。 姓氏 执政年 起---止 在位 寿命 一、伏羲氏 前4354--前4239 【伏羲氏 前7724-前5008】 1 伏羲氏太昊, 前4354--前4239 115 年 194 岁 2 女媧, 前4239-前4109 130年,㔻冀方诸侯共工氏康回。 3 五方诸侯自治 前4109--前3509 预计500年 姓氏 执政年 起---止 在位 寿命 二、神农氏 前4109-前3579【前4994-前4575】〖前4766-前4515〗 1 神农氏 炎帝石年,前3217-前3077 140年 寿168岁。神农弟少典氏 2 临魁 执政 前3077-前2997 80年 3 承 前2997-前2937 60 4 明 前2937-前2886 49 5 宜 前2888-前2843 45 6 來 前2843-前2795 48 7 里 前2795-前2752 43 8 节茎 0 9 克 0 10 榆罔 前2752-前2697 55 姓氏 执政年 起---止 在位 寿命 三、轩辕氏黄帝一伏羲氏 【前5050-前4053】 1 轩辕氏黄帝 前2697-前2597 100 2 颛顼 前2597-前251978 78 3 少昊 前2525-前2435 84 4 帝喾 前2435-前2365 70 5 帝挚 前2365-前2357 8 6 唐尧 前2357-前2257 100 7 尧丧 前2257-前2255 2 8 虞舜 前2255-前2207 48 9 虞丧 前2207-前2205 2 10 禹 前2205-前2196 8 又一个三皇五帝世系 在位起----止 1 天皇氏 前 9684-前7884 2 地皇 前 7884-前6084 3 人皇 前6084-前4724 4 提挺氏 前4724-前4694 5 通姓氏皇覃氏 前4694-前4664 6 有巢氏 7 燧人氏 前4464-前4354 伏羲女媧之父 8 华胥氏 伏羲女媧之母 9 伏羲氏太昊, 前4354--前4239 10 女媧 前4239-前4109 与炎帝朱襄氏共治 11 朱襄氏 前4239-前4169 三代任炎帝 12 神农氏 前4109-前3579 女媧传于 九代任炎帝 13 有熊氏黄帝 前2697-前2395 14 青阳氏少旲 前2395-前2322 15 高阳氏颛顼 前2322-前2245 16 高辛氏帝喾 前2245-前2176 17 青阳二世帝挚 前2176-前2168 18 唐尧 前2168 -前2095 19 丹朱 前2067-前2064 20 虞舜 前2095-前2067 前2064-前2025 21 夏后氏大禹 前2025-前2015 各个三皇五帝的简史: 1、天皇氏。 别号天灵、防五、天雾。姓望,名获,字文生;“五龙”之首;以木德王天下。天皇氏继 盘古氏以治,其继盘古治所在良渚古城中的莫角山台址上。前9684---前7884年在位, 天皇氏为创世大神盘古氏之子,地皇氏之父,开天辟地之后的首位中国部落首领。 (一说天皇氏即伏羲氏,与地皇神农氏、人皇女娲氏并称为“三皇”) 2、地皇氏。 天皇氏之子、矩灵氏之夫、人皇氏之父,“五龙”之一。前7884----前6084年在位。 定都于良渚古城,同时设陪都于龙门、熊耳之山岳(今河南省洛阳市龙门山、 熊耳山一带)。一说地皇氏即神农氏,与天皇伏羲氏、人皇女娲氏并称为“三皇”。 3、人皇氏。 简称“人皇”,又称“泰皇”;亦曰居方氏。人皇氏为地皇氏之子,提挺氏之父。 前6084----前4724年在位,定都于良渚古城,同时设陪都于今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两城 遗址。一说人皇氏即女娲氏,与天皇伏羲氏、地皇神农氏并称为“三皇”。 4、提挺氏。 又号黄神氏。前4724----前4694年在位,定都于良渚古城,同时设陪都于今淮河流域, 具体地点不详。提挺氏为人皇氏之子,通姓氏之父。另外据传八仙之一的汉钟离 (复姓钟离,名权。东汉时人,故称汉钟离)即为提挺氏转世。 5、通姓氏。 又号皇覃氏、离光氏。前4694----前4664年在位,定都于良渚古城,同时设陪都于中国 南方(今湖南省永州市宁远县九嶷山一带)。通姓氏乃提挺氏之子,有巢氏之父。 6、有巢氏。 号“大巢氏”。位列五氏之首,华夏族人。祖籍在今巢湖流域;建立古巢国,中国上古时 期部落首领。居住在今安徽省巢湖市一带,后迁徙至山西省兴县石楼山一带。有学者认为 有巢氏出生地在苍梧,立都河南舞阳。也有史学家认为有巢氏生籍在山东、四川、内蒙古、 云南、湖南等地。据中国历史大系表记载,有巢氏生活在旧石器时代早期,开创了巢居文明。 有巢氏被誉为华夏“第一人文始祖”和“文明的领航者”。 7、燧人氏。 又号燧皇,定都于燧明(今河南商丘),后迁都于河北省保定市(今河北保定南庄头遗址)。 燧人氏为燧明国国君,为有巢氏之子、华胥氏之夫、伏羲氏与女娲氏之父。前4464---- 前4354年在位,燧人氏是中国迄今为止有史可考的第一位个体部落首领(非部落联盟首领)。 燧皇陵位于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境内,是中国历史上年代最为久远的帝王陵墓。 8、华胥氏。定都于今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华胥镇。华胥氏为燧人氏之妻,伏羲氏与女娲氏 之母。在位年限不详,可能与燧皇共治。燧人氏之后由伏羲氏继位。华胥陵位于山东省新 泰市石莱镇华胥山,一说蓝田县华胥镇孟岩村。 9、伏羲氏。 又号羲皇、太昊、青帝。定都于汶上(今山东省汶上县),后迁都于宛丘(今河南淮阳), 前4354----前4239年在位。伏羲氏为燧人氏与华胥氏之子、女娲氏的兄长兼夫君。炎帝 神农氏的外祖父。在燧人氏之后继位。一说伏羲即为天皇氏。传说太昊伏羲氏也是中国古代 神话中的五方上帝之一。伏羲陵位于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县城北1.5公里处。 10、女娲氏。 又号娲皇氏,前4239—前4109年在位。女娲氏是燧人氏与华胥氏之女、伏羲氏的妹妹 兼妻子。炎帝神农氏的外祖母。在伏羲氏之后自立为帝,与炎帝朱襄氏共治天下。一说 女娲即为人皇氏。女娲城与女娲陵位于今河南省周口市西华县。 11、朱襄氏。 有3代朱襄氏担任过炎帝,又号称飞龙氏,在伏羲氏之后即位。与女娲氏共治天下, 公元前4239—公元前4169年在位,定都于朱邑(今河南省商丘市柘城县),朱襄氏之 治天下也,多风而阳气赢积,万物散解,果实不成。故士达作五弦瑟,以来阴风,以定群生。 炎帝朱襄氏最后为炎帝神农氏所灭。炎帝朱襄氏陵位于商丘市柘城县东大仵乡。 12、神农氏。 有9代神农氏担任过炎帝,又号农皇、赤帝、烈山氏。定都于伏羲氏旧墟(同伏羲都城)。 后先后迁都于今山东省曲阜市与今河南省洛阳市。前4109----前3579年在位,炎帝神农氏 是伏羲氏与女娲氏的外孙,女娲氏死后传位于他。后又打败并占领了炎帝朱襄氏的领地, 首次统一中华。后被黄帝轩辕氏打败并迁都于今湖南省株洲市。炎帝神农氏陵墓有多座, 其中陕西宝鸡炎帝陵为炎帝神农一世之墓,湖南株洲炎帝陵为炎帝神农八世之墓。一说 神农即为地皇氏。传说炎帝神农氏也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五方上帝之一。 13、有熊氏。 即黄帝,又号轩辕。定都于有熊(今河南新郑),前2697----前2395年在位。在涿鹿之 战中与异母弟炎帝联手打败九黎部落首领蚩尤之后迁都涿鹿(今河北省张家口市涿鹿县)。 后又在阪泉之战中打败并夺取了炎帝的皇位,迫使其臣服并退居南方。传说黄帝轩辕氏为 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五方上帝之首,号称“中央黄帝有熊轩辕氏”(另外四位天帝为东方青帝 太昊伏羲氏、西方白帝少昊金天氏、南方赤帝炎帝神农氏、北方黑帝颛顼高阳氏),陵墓位 于河北涿鹿,其曾孙帝颛顼打败共工收复中原后迁葬于河南荆山。 14、青阳(氏)一世。 即少昊,又号白帝、金天氏。为黄帝长子(另一说认为少昊是启明星与仙女皇娥的儿子), 黄帝之后继位,定都于穷桑(今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桑墟镇),后迁都于今山东省曲阜市。 前2395----前2322年在位,陵墓位于曲阜城东4公里的旧县村东北。白帝少昊金天氏也是 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五方上帝之一。据司马迁所著《史记》误传,白帝少昊金天氏未登帝位。 少昊逝后,皇位由其侄孙高阳氏继承,于是高阳氏在穷桑登基,后迁都商丘并与炎帝后裔共 工氏展开激战,共工因战败而恼羞成怒,拼尽全力撞断了“擎天柱”----不周山(今辽宁 锦州笔架山)。“共工怒触不周山”的神话即来源于此。 15、高阳氏。 即颛顼,又号黑帝、玄帝。公元前2322—公元前2245年在位。定都于穷桑、后迁都于 商丘,打败共工氏之后定都于帝丘(今濮阳),并将黄帝陵墓由河北涿鹿迁至河南荆山。 颛顼是黄帝的次子昌意的儿子。颛顼高阳氏也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五方上帝之一。陵墓位 于河南省安阳市内黄县梁庄镇。 16、高辛氏。 即帝喾,前2245—前2176年在位。定都于亳(今河南商丘)。帝喾乃玄嚣之孙,颛顼 高阳氏的堂兄。帝喾陵墓所在地位于商丘睢阳区高辛镇。 17、青阳(氏)二世。 即帝挚,前2176----前2168年在位。定都于沁阳(今河南焦作沁阳市),帝挚为帝喾 长子,即位之后为政不善,让位于四弟陶唐侯伊祁放勋(即帝尧陶唐氏)。陵墓位于阳谷 (今山东省聊城市阳谷县北)。 18、陶唐氏。 即尧,前2168----前2095年在位。定都于北唐(今山西省太原市),后迁都平阳(今山西 省临汾市)。帝尧为帝喾第四子,帝挚的四弟。帝挚为政不善,禅位于他。另外,鲧禹治水、 后羿射日等传说就发生在陶唐氏时期。陵墓位于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富春乡谷林。 19、丹朱。 定都于丹水(今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旧称丹水县,古时为陶唐氏长子丹朱的封地), 前2067----前2064年在位。丹朱为帝尧长子,帝尧临终前,因丹朱不肖,尧指定有虞氏 部落首领姚重华为继承人。帝尧死后,姚重华为其守孝三年,并将皇位让给了丹朱。 丹朱为政不善,三年后还位于姚重华。陵墓位于河南省濮阳市范县辛庄乡丹朱村(丹徐庄)。 20、有虞氏。 即舜,分别于前2095----前2067年、前2064----前2025年在位。定都于蒲阪(今永济), 帝舜为黄帝裔孙。以孝闻名,是著名的24孝之首---“孝感动天”的主人公。继承陶唐氏之 皇位。陵墓有两处:山西运城舜帝陵和湖南宁远舜帝陵。 21、夏后氏。 夏后禹,即大禹,先为有崇氏,后为夏后氏。前2025----前2015年在位,定都阳城 (今河南省登封市),后迁都于阳翟(河南禹州)。禹为黄帝嫡系裔孙,是治水英雄 夏后鲧的儿子。夏朝奠基人。陵墓位于浙江省绍兴城东南会稽山麓大禹陵。 22、盘古氏。 盘古是中国古代传说中开天辟地的神。在天地还没有开辟以前,宇宙就像是一个大鸡蛋 一样混沌一团。有个叫做盘古的巨人在这个“大鸡蛋”中一直酣睡了约18000年后醒来, 盘古凭借着自己的神力把天地开辟出来了。他的左眼变成了太阳,右眼变成了月亮;头发 和胡须变成了夜空的星星;他的身体变成了东、西、南、北四极和雄伟的三山五岳;血液 变成了江河;牙齿、骨骼和骨髓变成了地下矿藏;皮肤和汗毛变成了大地上的草木;汗水 变成了雨露。盘古的精灵魂魄在他死后变成了人类。所以,都说人类是世上的万物之灵。 23、黄帝。 轩辕黄帝为中华民族始祖,人文初祖,中国远古时期部落联盟首领。少典之子,本姓公孙, 长居姬水,因改姓姬,居轩辕之丘(在今河南新郑西北,有争议),故号轩辕氏,出生、 创业和建都于有熊(今河南新郑),故亦称有熊氏,因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他首先 统一中华民族的伟绩而载入史册。他播百谷草木,大力发展生产,始制衣冠,建造舟车, 发明指南车,定算数,制音律,创医学等,在此期间有了文字。黄帝居五帝之首,有嫘祖、 嫫母等四位夫人。 24、炎帝。 神农氏(或神农氏的子孙)。传说炎帝姓姜,生于厉山(今湖北随县厉山),长于姜水。 相传他牛头人身,就是现在的羌族(神龙的子孙)。最初,这个氏族活动于姜水流域, 就是现在的宝鸡市清姜河,后来进入黄河中游。相传其母名女登,一日游华阳,被神龙绕身, 感应而孕,生下炎帝。传说炎帝人身牛首,头上有角。炎帝生于烈山石室,长于姜水, 有圣德,以火德王,故号炎帝。炎帝少而聪颖,三天能说话,五天能走路,三年知稼穑之事。 他一生为百姓办了许多好事:教百姓耕作,百姓得以丰食足衣;为了让百姓不受病疾之苦, 他尝遍了各种药材,以致自己一日中七十次毒。他又作乐器,让百姓懂得礼仪,为后世所 称道。据《史记》等古籍追记,炎帝姓“伊耆”,名石年。母为有娇氏女,名曰女登, 是少典正妃。生炎帝。长于姜水,故有'姜’姓之称。据《纲鉴》等记载:“炎帝以火德 代伏羲治天下,其俗朴,重端悫,不岔争而财足,无制令而民从,威厉而不杀,法省而不烦, 于是南至交趾,北至幽都,东至肠谷,西至三危,莫不从其化。”《越绝书》说: “昔者神农之治天下,务利之已矣,不望其报;不贪天下之财,而天下共富之;不以其 智能自贵于人,而天下共尊之。” 25、颛顼。 颛顼为上古五帝之一。黄帝之孙,姬姓。父亲是黄帝次子昌意,封于若水,娶蜀山氏之女 昌仆为妻,生颛顼。颛顼性格深沉而有谋略。十五岁时就辅佐少昊,治理九黎地区,封于 高阳(今河南杞县东),故又称其为高阳氏。黄帝死后,因颛顼有圣德,立为帝,时年 二十岁。号为高阳氏,列为五帝之一,是一位有文治之功的帝王。在位期间创制九州, 使中国首次有了版图界线;建立统治机构,定婚姻,制嫁娶,研究男女有别,长幼有序; 改革甲历,定下四季和二十四节气,后人推戴他为“历宗”等。 26、帝喾。 帝喾,姓姬,名俊,号高辛氏,河南商丘人,为“三皇五帝”中的第三位帝王,即黄帝的 曾孙,前承炎黄,后启尧舜,奠定华夏基根,是华夏民族的共同人文始祖,商族的第一位 先公。祖父玄嚣,是太祖黄帝正妃高皇后嫘祖的大儿子,父亲名蟜极,帝颛顼是其伯父。 帝喾从小德行高尚,聪明能干。十五岁时,被帝颛顼选为助手,有功,被封于辛(今商丘 市高辛镇)。帝颛顼死后,他继承帝位,时年三十岁。帝喾继为天下共主后,以亳 (今河南商丘)为都城,以木德为帝,深受百姓爱戴。 27、尧帝。 姓伊祁,名放勋,史称唐尧。公元前2377年农历二月初二,在唐地伊祁山诞生,随其母 在庆都山一带度过幼年生活。15岁时在唐县封山下受封为唐侯。20岁时,其兄帝挚为形势 所迫让位于他,成为我国原始社会末期的部落联盟长。他践帝位后,复封其兄挚于唐地 为唐侯,他也在唐县伏城一带建第一个都城,以后因水患逐渐西迁山西,定都平阳。唐尧 在帝位70年,90岁禅让于舜,约公元前2259年,尧118岁时去世。 28、舜帝。 舜,也称虞舜,因生于姚地(今天河南濮阳),以地取姓氏为姚。姚姓族人是黄帝、舜的 后裔。舜,历来与尧并称,为传说中的圣王。舜名重华,晋代皇甫谧又说他字都君。 舜建国号有虞,都蒲阪。按先秦时代以国为氏的习惯,故称有虞氏帝舜。舜出生于姚墟, 故姓姚氏。相传舜的家世甚为寒微,虽然是帝颛顼的后裔,但五世为庶人,处于社会下层。 舜的遭遇更为不幸,父亲瞽叟,是个盲人,母亲很早去世。瞽叟续娶,继母生弟名叫象。 舜生活在“父顽、母嚣、象傲”的家庭环境里,父亲心术不正,继母两面三刀,弟弟桀 骜不驯,几个人串通一气,必欲置舜于死地而后快;然而舜对父母不失子道,十分孝顺, 与弟弟十分友善,多年如一日,没有丝毫懈怠。舜在家里人要加害于他的时候,及时逃避; 稍有好转,马上回到他们身边,尽可能给予帮助,所以是“欲杀,不可得;即求,尝 (常)在侧”身世如此不幸,环境如此恶劣,舜却能表现出非凡的品德,处理好家庭关系, 这是他在传说故事中独具特色的一个方面。 29、太皞。 一作太皓,又作太昊,伏羲,风姓。传说为古代华夏族的首领,居于陈地(即现在河南 淮阳县),是炎帝神农氏和黄帝轩辕氏的共同祖先。相传他人头蛇身,或人头龙身, 可能是以蛇或龙为图腾的氏族首领,居住在陈地,应该是淮河流域氏族部落想象中的祖先。 母亲为华胥。相传华胥在雷泽(古地名)看到一个巨人的脚印,便踩了上去,因此而受孕, 于成纪(古地名)生太皞。太皞观察天地万物的变化,作出了八卦。又发明文字,定婚 嫁礼法,传授百姓畜牧之法,制作十五弦之瑟。后按取法五行,圣王死后以五行相配, 所以太皞配木,炎帝配火,黄帝配土,少皞配金,颛顼配水,按位在东方,象日之明, 故称太皞。皞,明也。变混沌之质,文宓其教,故曰宓牺(宓,音伏),亦谓伏羲。 在位一百一十年。 30、少皞。 少昊为殷姓,古代多因生地而赐姓,根据宋人郑樵《通志·氏族略·氏族序》:“居於嬴滨 者赐以殷嬴”姓推论,少昊降生于殷(嬴)水之滨。嬴水是山东汶河上游发源的两大支 流之一,一为牟汶河,发源于古代牟族的原居地,有古牟城遗址;一为殷汶河,发源于 古代嬴族的原居地,有古嬴城遗址。他在鲁北名叫穷桑的地方登帝位,后徙都曲阜,建立 了一个以百鸟之王凤鸟为主图腾的氏族部落式东方鸟国——少昊之国。他以五鸟、五鸠、 五雉、九扈24种鸟命名氏官,如以玄鸟氏作司马,掌管兵权;以祝鸠氏作司徒,管理民事; 以鸬鸠氏(布谷鸟)作司空,掌管建筑;以爽鸠氏作司寇,主管法律;以鹘鸠氏担任司事。 如用五种雉鸟分别作为掌管金、木、陶、皮、染等五位“工正”的官名,主管手工业。 把九扈鸟作为九位农工官员的名称,掌管农业耕种收获。此外,以玄鸟为司分,掌管春 分和秋分;以伯劳为司至,管理夏至和冬至;以青鸟司启,管理立春和立夏;以丹鸟司闭, 管理立秋和立冬。他以鸟设职封官,各司其责,把一个国家式原始部落治理得井然有序, 使“民无淫,天下大治,诸福之物毕至”。因此,《稽古道统之传》称:“三皇而后少昊, 实为五帝之冠”。春秋末期“五行”之说确立之后,以“五行”标“五帝”,以化生天下 万物的五行之首的“金”字标其政德,认为少昊“以金德王天下”,故又号“金天氏”。
皇帝的含义: 1、皇。“皇”像太阳一样光辉灿烂。人皇最为尊贵。羲皇,娲皇皆出自人皇。人皇称皇不 称帝。壬有水德,其人龙身,丁有火德,其人凤凰。故皇乃龙凤合体,尊贵无比。 2、帝。人皇之妻丁生有一子,曰戊,戊娶癸,癸+戊=帝,合文曰帝。丁生戊,曰“成”, 故名成汤,成汤也自称武王,成汤生于任城,十一征而无敌于天下,其人土德。 3、夏。帝之子曰甲,娶妻己,己+甲=夏。 4、殷。夏之子曰庚,娶妻乙,乙+庚=殷。殷朝与早期商朝不同,是盘庚迁都后建立的, 盘庚为了突出自己的地位,迁都后自称“殷”。 5、商。殷之子曰丙,娶妻辛,辛+丙=商。商朝建立的较早,燧人氏在商丘建立的, 属于早商。 一张图看懂五帝人物关系图 五帝关系到底如何 五帝分别为黄帝、颛顼、帝喾、尧、舜,五帝之间的人物关系是,黄帝是颛顼的爷爷, 是帝喾曾祖父,因此颛顼是帝喾的叔父。而尧是帝喾的儿子,所以尧也也是黄帝的玄孙, 如果尧遇到颛顼要喊一声叔公。相比之下,舜的辈分就十分低下,尧是舜的堂高祖父, 所以尽管五帝传位是使用禅让制,但是让来让去还都是一家人。 一、五帝对中华民族的贡献 五帝是中华民族的祖先,中国的各族儿女不会忘记自己是华夏儿女,是炎黄子孙。黄帝是 三皇五帝中的一员,他作为当时华夏族部落的首领,带领人民播撒农耕,养殖畜牧, 开垦一片又一片荒辽的土地,在希望的田野上种下一颗又一颗粮食。 黄帝的大臣仓颉造字,从此象形文字诞生,中华民族的汉字是世界上最有诗意、画意、 美感的文字。神农氏尝百草,开启中医药的先河,总之没有五帝的辛勤付出,就没有当 今中华儿女的安居乐业、欣欣向荣的景象,离开了五帝的知识传播,中华民族5000年的 文化就不会如此的灿烂辉煌,五帝是每一个中华人不能忘记的祖先,更是许许多多炎黄子 孙内心的信仰。 二、五帝和大禹的关系 虽然大禹并不是三皇五帝之一,但是大禹和五帝是直系亲属,众所周知,大禹是夏朝的 奠定者,舜在去世之前将自己的位置禅让给了禹,其实舜只是把首领的位置禅让给了自己 的堂曾祖父,禹是颛顼的孙子,是尧的堂弟,当大禹看到黄帝的时候还要叫一声高祖父好。 虽然夏朝之前王位的传递使用禅让制,夏朝开始一直到清朝结束使用的是世袭制,但是总 体来说,五帝的王位也都传递给黄帝的直系亲属都没有流落到他人的手上,每一个中华儿女 永远都不能忘记自己的祖先五帝,要时时刻刻铭记自己是炎黄子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