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肥,被秦汉历史大潮摧折的“悼惠王”

 奇阶读史 2024-01-18 发布于山东

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孙中山

刘肥是刘邦与吕雉结婚前跟“外妇”曹氏所生的儿子。

《史记》中对他早年的经历没有记载,他的生平事迹一开头就是做了齐王,在一次吕后举办的家宴上,刘肥没有以臣子之礼来对待惠帝刘盈,因此遭到吕后的猜忌,险些被毒杀。

刘肥后来经过高人指点,才得以返回齐国,回国以后,不过四年就死了,谥号“悼惠”,跟他的弟弟刘盈的谥号“惠”基本一样,不禁令人扼腕,浩浩荡荡的历史大势之下,连贵为汉帝国最大诸侯王的刘肥都被摧折,更何况那些寻常百姓呢!

本文将跟大家一同研究一下刘肥和他子孙的身世命运,好发现一些隐藏在层层尘埃中的历史脉络。

一、刘肥的谥号“悼惠”

我查了一下古汉语词典,“悼”有“悲伤、恐惧”等意思,这不也正是刘肥被吕后猜忌的写照吗?在生命的最后几年,天天活在担惊害怕的光景之下,三十多岁就撒手人寰,齐人为他哀伤,在他的谥号中加上了“悼”这个词。

“惠”呢?“惠”有“仁慈、仁爱,恩惠,柔顺、柔和”的意思,可见,刘肥跟他心狠手辣的父亲刘邦、阴险歹毒的嫡母吕后都不同,他性情温柔、仁者爱人,在群众中有很好的口碑。这一点跟他那英年早逝的惠帝弟弟何其相似!

《逸周书·卷六·谥法解》是这样解释“惠”这个词的:“柔质慈民曰惠;爱民好与曰惠;……”总之,“惠”这个谥号是一个美谥,只用在“慈民”、“爱民”的君主身上。    

想想刘肥、刘盈,很可能生前是好哥俩,两个人性情相投、相亲相爱,却在公元前189年、188年接连去世,一个三十多岁,一个二十多岁,令人悲叹。

二、刘肥的家庭关系

其实关于这一点,《史记》几乎毫无记载。我们只能够通过《史记》中的一些客观事实和生活经验,做一些合理的推测。

1.刘肥的母亲

关于刘肥的母亲,《史记》是这样描述的:

齐悼惠王刘肥者,高祖长庶男也。其母外妇也,曰曹氏。

——《史记▪齐悼惠王世家》

从上面记载,我们所能知道的只有两点,就是刘肥的生母姓曹,是刘邦的“外妇”。    

“外妇”是什么意思呢?就是男人在正妻以外的女人。

那么,这个曹氏是一直没有跟刘邦结婚,还是刘邦跟吕雉结婚以后就把原来的正妻曹氏休了,我们不清楚。

不管怎样,曹氏在刘家的地位,比不上吕雉,这是一定的。

刘盈是嫡子,那么,刘肥也只能是庶子了。

还有,刘邦跟吕雉结婚的时候,刘肥多大了?我们只有一个大致的数字,就是大约十岁吧!(根据他儿子刘章的年龄推算出来的)

刘邦与吕雉结婚以后,刘肥是由母亲曹氏抚养还是交由吕雉抚养?不清楚。

从《史记》记载中,刘肥跟刘盈在家宴上非常亲热的表现来看,很可能刘肥是吕雉养大的。

后来,还是在一个家宴上,吕后告诉刘肥的儿子刘章,你爸爸知道种地的事情,你生下来就是王子,怎么会知道呢?

高后儿子畜之,笑曰:“顾而父知田耳。若生而为王子,安知田乎?”

——《史记▪齐悼惠王世家》

很可能,吕雉曾带着刘肥下地干活。

还有,刘肥被封为齐王以后,刘邦安排曹参做齐国的国相,而刘肥的母亲也姓曹,并且,他们都是沛县人,巧合吗?

有人说,曹参是刘肥母亲曹氏的同宗亲属,有可能。

甚至有人说,曹参就是刘肥的亲娘舅,谁知道呢!    

2.刘邦与刘肥的关系

《史记》并没有关于刘邦与长子刘肥在一起生活的记载。

但从刘邦对刘肥的封赏上来看,他是非常器重这个儿子的。

要知道,汉朝建立以后,刘邦心心念念的地方,就是号称“东秦”的齐国,当初,韩信跟张耳打下赵国以后,并没有自立为赵王,而是在劝降燕国以后就寻找机会攻打齐国,齐国被打下来以后,韩信就自立为齐王,可见,在当时人的眼中,齐国的地位何等崇高。

打败项羽以后,刘邦马上改封韩信为楚王,说什么义帝没有后代,你韩信也是楚人,熟悉楚地的风土民情,就继承义帝的衣钵吧!

项羽已破,高祖袭夺齐王军。汉五年正月,徙齐王信为楚王,都下邳。

——《史记▪淮阴侯列传》    

皇帝曰义帝无后。齐王韩信习楚风俗,徙为楚王,都下邳。

——《史记▪高祖本纪》

其实,刘邦心里想的是什么呢?齐地是天下最肥的一块地,怎么能让你小子享受?所以,刘邦宁可让韩信做自己家乡的王,也不让他在齐地多待一刻。

韩信改封楚王以后,齐地就空置起来了,过了一年,把楚王韩信逮到京城以后,刘邦亮出了大牌:封长子刘肥为齐王。

太祖高皇帝中六年(庚子,公元前201年)          
冬,十月,人有上书告楚王信反者。……上还,至洛阳,赦韩信,封为淮阴侯。

甲申,始剖符封诸功臣为彻侯。……

春,正月,丙午,分楚王信地为二国,以淮东五十三县立从兄将军贾为荆王,以薛郡、东海、彭城三十六县立弟文信君交为楚王。壬子,以云中、雁门、代郡五十三县立兄宜信侯喜为代王;以胶东、胶西、临淄、济北、博阳、城阳郡七十三县立微时外妇之子肥为齐王,诸民能齐言者皆以与齐。

——《资治通鉴▪卷第十一》

为了安排刘肥做齐王,刘邦费了好大的心血,直等到安顿好几个异姓诸侯王,废了韩信的楚王位置,刘邦才敢把刘肥封到齐地,刘邦对长子刘肥的宠爱可见一斑。    

刘肥剧照

三、刘肥的才能

刘肥被父亲刘邦委以重任,坐镇东秦拱卫中央,那么,刘肥有没有这个才能呢?从仅有的一点史料来看,刘肥干得还不错。其中有几件事可以提说:

刘肥担任齐王的十三年间,齐国国势蒸蒸日上,百姓安居乐业,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特别是曹参担任相国和丞相的九年间,齐国被治理得井井有条。

孝惠帝元年,除诸侯相国法,更以参为齐丞相。参之相齐,齐七十城。天下初定,悼惠王富于春秋,参尽召长老诸生,问所以安集百姓,如齐故诸儒以百数,言人人殊,参未知所定。闻胶西有盖公,善治黄老言,使人厚币请之。既见盖公,盖公为言治道贵清静而民自定,推此类具言之。参于是避正堂,舍盖公焉。其治要用黄老术,故相齐九年,齐国安集,大称贤相。

——《史记▪曹相国世家》    

国家治理得好,难道只是曹参一个人的功劳?从刘肥的谥号上来看,当他死后,百姓对他是怀念有加的,可见,刘肥是一个亲民有为的好领袖。

再一个,刘肥在黥布叛乱的时候,曾亲自率领大军冲在第一线。

黥布反,参以齐相国从悼惠王将兵车骑十二万人,与高祖会击黥布军,大破之。

——《史记▪曹相国世家》

汉高祖十一年(公元前196年),淮南王黥布反叛,刘邦亲率大军平叛,在平叛中被流矢射中,可见战况之激烈。

大家一般不知道的是,这一次,齐王刘肥、齐相曹参率领十二万齐军协助中央军一起平叛。

至于刘肥有没有指挥军队作战的能力,史书没有记载,但刘肥亲身体验了战争的惨烈,是确实的。

并且,在国家需要的时候,刘肥亲率大军协同中央军作战,也尽到了为臣子、为儿子的本分,对得起父亲刘邦对他的信任。

四、刘肥与吕后的恩恩怨怨

前面我们分析了,刘肥很可能是吕后养大的,除了刘盈、鲁元公主、刘长三人之外,就属刘肥跟吕后的关系最好了。关于这一点,我们还有证据:    

二年,楚元王、齐悼惠王皆来朝。十月,孝惠与齐王燕饮太后前,孝惠以为齐王兄,置上坐,如家人之礼。太后怒,乃令酌两卮酖,置前,令齐王起为寿。齐王起,孝惠亦起,取卮欲俱为寿。太后乃恐,自起泛孝惠卮。齐王怪之,因不敢饮,详醉去。问,知其酖,齐王恐,自以为不得脱长安,忧。齐内史士说王曰:“太后独有孝惠与鲁元公主。今王有七十馀城,而公主乃食数城。王诚以一郡上太后,为公主汤沐邑,太后必喜,王必无忧。”于是齐王乃上城阳之郡,尊公主为王太后。吕后喜,许之。乃置酒齐邸,乐饮,罢,归齐王。

——《史记▪吕太后本纪》

这里讲到一件事,就是在一次家宴上,刘盈以家人的礼节来对待哥哥刘肥,让刘肥坐上座。

当时吕后也在场,看见刘肥竟然坐在了尊位上,心里就不痛快了,于是端来两杯毒酒,放在刘肥的面前,让刘肥为自己祝寿,她没想到的是,刘肥刚端起一杯酒来,刘盈把另一杯酒也端了起来,吕后赶紧打翻了刘盈的酒杯,于是刘肥感到很奇怪,就不敢喝了,装醉离开了酒席。

你想,如果刘肥与刘盈的关系不好,刘盈让他坐尊位,他就敢坐吗?当然不敢,正因为关系亲密,才没有那么多的思想包袱。

但你还要知道,当时吕后也在呢,刘肥就敢憨憨地坐尊位吗?从吕后打翻了刘盈酒杯后,刘肥的表现来看,刘肥很聪明的。

所以,他敢坐尊位,就是没忌讳嫡母吕后。    

为何?他跟嫡母的关系一直不错。

但为何关系不错的母子,瞬间就翻脸呢?

因为吕后更明白其中的利害关系:帝王之家,亲情要让位于君臣关系。

刘肥虽然聪明,但在人情世故上还是欠缺,吕后就借着两杯毒酒给自己的这个庶子上一课,让他知道摆正位置比什么都重要。

那么,有一个问题,吕后定意要置刘肥于死地吗?这个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我觉得,吕后敲打一下刘肥的意思更重一些。

你想,毒酒未必就一下子毒死人,能不能毒死人全看里面毒素的多少,如果刘肥在酒席上把两杯毒酒喝了,当场毙命,吕后是不是也显得太阴毒了?

她会这么傻吗?

所以,有理由相信,这两杯酒是毒酒,但不足以致命,刘肥喝下去以后,回到住处,自然会毒发,到时候想一想自己做错了什么。

但历史并不是按照吕后设定的剧本进行的,在刘肥举杯的时候,刘盈举起了另一杯酒。

吕雉能任凭刘盈把毒酒喝下去吗?当然不能。

关键时候,关系差一点都不行。

养子跟亲生儿子是不能比的。

所以,吕雉哪怕难堪,还是打翻了刘盈的酒杯。

那么,吕后做得对吗?送毒酒给刘肥喝,我不评价。

但是敲打一下刘肥,这是对的。

换成别人,也会敲打刘肥。    

为何?齐地太大了。

当时,异姓诸侯王,除了吴臣的长沙国,都给灭掉了。

不灭长沙国,是因为国小,长沙王又自废武功,乖得很。

但是异姓诸侯王的威胁没有了,同姓诸侯王的威胁就上来了。

异姓不同心,同姓就同心了吗?也不见得。

最重要的是,形势比人强。

就算你跟中央一心一意,你的部下就不会动歪歪心思吗?

当时齐国统领六个郡,七十三座城,而汉中央直接辖管的郡才十五个!

所以,中央能不防着齐国吗?

从后来汉文帝登基以后对齐国的处理来看,削弱齐国是汉中央一贯的政策。

内陆北距山以东尽诸侯地,大者或五六郡,连城数十,置百官宫观,僭于天子。汉独有三河、东郡、颍川、南阳,自江陵以西至蜀,北自云中至陇西,与内史凡十五郡,而公主列侯颇食邑其中。何者?天下初定,骨肉同姓少,故广彊庶孽,以镇抚四海,用承卫天子也。

——《史记▪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

以胶东、胶西、临淄、济北、博阳、城阳郡(六郡)七十三县立子肥为齐王。

——《汉书▪高帝纪》

又一个问题来了,刘肥跟嫡母的关系本来不错,就这一件事,母子的情分就完全毁掉了吗?    

还是那句话:在巨大的利益面前,亲情真的一钱不值。

莫说嫡母、庶子的关系,就是亲父子、亲母子,在巨大的利益面前,也可以瞬间反目。

如果有10%的利润,资本就会保证到处被使用;有20%的利润,资本就能活跃起来;有50%的利润,资本就会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资本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300%以上的利润,资本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去冒绞首的危险。

——马克思《资本论》

   

但吕后并非魔鬼,她还是有情义的,刘肥死后,可能是吕后觉得自己有些对不起这位庶子,她把刘肥的两个儿子刘章、刘兴居安排在自己身边,虽说有做人质的成分,但也不乏浓浓的亲情。

在一次酒宴上,吕后竟然跟刘章讲起了种地的故事了,并说,你父亲知道怎么种地,你怎么知道呀!一副慈祥奶奶的形象。

高后儿子畜之,笑曰……(高后把刘章当成小孩子看待,笑着说。)

《史记》中,吕后可就笑过这一次吆。

当刘章按照军令诛杀了逃席的吕家人时,吕后也没有处置刘章。

这不是亲情吗?

当然,有人说,这跟齐国的实力强是有关系的,确实是。

但吕后是个人,是被残酷的战争和政治环境异化了的人,说她还有情义在,不为过。

朱虚侯年二十,有气力,忿刘氏不得职。尝入侍高后燕饮,高后令朱虚侯刘章为酒吏。章自请曰:“臣,将种也,请得以军法行酒。”高后曰:“可。”酒酣,章进饮歌舞。已而曰:“请为太后言耕田歌。”高后儿子畜之,笑曰:“顾而父知田耳。若生而为王子,安知田乎?”章曰:“臣知之。”太后曰:“试为我言田。”章曰:“深耕穊种,立苗欲疏,非其种者,鉏而去之。”吕后默然。顷之,诸吕有一人醉,亡酒,章追,拔剑斩之,而还报曰:“有亡酒一人,臣谨行法斩之。”太后左右皆大惊。业已许其军法,无以罪也。因罢。自是之后,诸吕惮朱虚侯,虽大臣皆依朱虚侯,刘氏为益彊。    

——《史记▪齐悼惠王世家》

五、刘肥和儿孙们的命运

在酒席上被敲打的刘肥,回到住处后,越想越害怕,他怕自己回不了齐国了。

刘肥的大臣内史勋向他献策,说:“您把城阳郡献给鲁元公主,做汤沐邑,然后奉鲁元公主为太后,这样,吕太后才会放过您。”

刘肥照做,于是吕后大喜,这才放刘肥回齐国。

你想,回到齐国以后的刘肥能舒心吗?

本来齐国六个郡,拿出一个郡,这叫割地;奉亲妹妹鲁元公主为太后,这叫屈大尊。请问,中国历史上有哥哥尊妹妹为太后的吗?除了这个例子之外,我没有听说过第二例。

所以,刘肥的心情可想而知:又气、又羞、又怕,相国曹参在的时候,刘肥的状态还勉强过得去,后来曹参被调到中央去了,刘肥的身边失去了一个得力的助手,又过了两年,曹参去世了,刘肥在中央的帮助也就没有了。

曹参去世才几个月,刘肥也死了。

是不是刘肥觉得曹参死了,自己活着还有什么意思?于是就日日饮酒作乐,毁坏身体,以求早死?我们不得而知。

太祖高皇帝下五年(辛亥,公元前190年)

秋,八月,己丑,平阳懿侯曹参薨。

太祖高皇帝下六年(壬子,公元前189年)    

冬,十月,以王陵为右丞相,陈平为左丞相。          
齐悼惠王肥薨。          
夏,留文成侯张良薨。

——《资治通鉴▪卷第十二》

刘肥给力的一个地方在于:他子嗣众多,光儿子就达十三人,并且质量很高,刘襄、刘章、刘兴居都是顶天立地的男子汉。

但后来刘襄起兵以后,没有将革命进行到底,以至于功臣集团把代王刘恒扶上了皇位。

接下来的事情就很悲催:

刘襄在汉文帝继位后的第二年就死掉了;

在诛灭诸吕的过程中立有大功的刘章,被汉文帝封为城阳王,但他在汉文帝三年就去世了,年仅二十三岁;

刘兴居也曾在诛灭诸吕的过程中立有大功,虽然汉文帝把他封为济北王,但这跟预期相差太远,他也对哥哥没能当上皇帝深感不满,于是在汉文帝三年匈奴入侵的时候,趁机发动叛乱,叛乱很快被镇压下去了,刘兴居自杀。    

你看,曾经生龙活虎的齐王三兄弟,在三年之内纷纷凋零,岂非皇权猜忌下的力不能支?

刘肥一系在刘襄、刘章、刘兴居死后,继续被汉文帝分化肢解。

汉文帝十六年(公元前164年)刘襄之子齐王刘则去世,于是汉文帝趁机把之前封侯的刘肥诸子提升为王,把齐王封地再进行分割:齐王刘将闾、济南王刘辟光、济北王刘志、胶西王刘卬、菑川王刘贤、胶东王刘雄渠。

太宗孝文皇帝下十六年(丁丑,公元前164年)

徙淮南王喜复为城阳王,又分齐为六国;丙寅,立齐悼惠王子在者六人:杨虚侯将闾为齐王,安都侯志为济北王,武成侯贤为菑川王,白石侯雄渠为胶东王,平昌侯卬为胶西王,扐侯辟光为济南王。淮南厉王子在者三人:阜陵安为淮南王,安阳侯勃为衡山王,阳周侯赐为庐江王。

——《资治通鉴▪卷第十五》

又过了十年,就是汉景帝三年(公元前154年),七国之乱爆发,而参与叛乱的七国国君中,竟有四国是刘肥的儿子:济南王刘辟光、菑川王刘贤、胶西王刘卬、胶东王刘雄渠。

七国之乱被平定以后,刘肥一系彻底凋零下来,再也难以兴起大的风浪。

六、从历史大势看刘肥一系    

从楚汉时期开始,齐国一直有反骨。

当年田荣做齐国丞相和齐王的时候,就一直跟反秦盟主项梁、项羽叔侄对着干。

就是因为项羽平定齐国叛乱,所以老窝都被以刘邦为首的诸侯联军给端了。

彭城之战以后,齐国暂时与项羽和好。之后,齐国度过了一段平稳安静的日子。

韩信攻下齐国以后,做了一年的齐王。

项羽被灭以后,韩信被改封为楚王,齐地暂时由中央代管。

一年以后,刘邦封长子刘肥为齐王。

当年田荣是自立为齐王的,韩信是要挟刘邦封的齐王,二人都不是安分的主儿。

但其实刘肥老实得很,他之所以受到敲打,是因为齐地实在是太优越了,很多方面比中央都强,秦始皇五次东巡,一个很重要的过站就是齐地。

刘肥在被中央敲打以后,仅仅四年就抑郁而终。

汉文帝继位后,刘襄、刘章、刘兴居也接连遭遇不幸。

其实在这一切的过程之下,刘肥一系的机会只有一个,就是起兵以后,不打到中央不罢休,像明朝的朱棣一样。

这样,刘襄就可能做皇帝,刘肥一系就能从此发达。

刘襄错就错在不该起兵以后又收兵。

这样的话,不管谁做皇帝,刘襄兄弟们的命运都不会好。

射出去的箭哪有再收回去的道理??

刘肥的其他儿子们对父兄的遭遇愤愤不平,一直从心里跟中央不对付。   

这是他们接连起兵的根本原因。

但这也不过是飞蛾扑火,以卵击石岂能成功?

我们来看看司马迁对刘肥一系的看法吧!

天下已平,亲属既寡;悼惠先壮,实镇东土。哀王擅兴,发怒诸吕,驷钧暴戾,京师弗许。厉之内淫,祸成主父。嘉肥股肱,作齐悼惠王世家第二十二。

——《史记▪卷一百三十▪太史公自序第七十》

太史公曰:诸侯大国无过齐悼惠王。以海内初定,子弟少,激秦之无尺土封,故大封同姓,以填万民之心。及后分裂,固其理也。

——《史记▪齐悼惠王世家》

看见了吗,齐王刘肥的作用是“实镇东土”,为中央守边疆。

但齐国太大了:“诸侯大国无过齐悼惠王”。

国大必然势力大,势力大必然会对中央构成威胁,所以,削弱分割齐国是必然的:“及后分裂,固其理也。

从后来汉文帝、汉景帝对待诸侯国的做法来看,削弱乃至除掉诸侯国是大势所趋,历史的必然。

齐国在这个大事当中充当了“出头鸟”的角色,被接连惦记上,也就没有什么意外的了。              

结语: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出头的椽子先烂,这是古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训言,守拙、藏锋才是为人处世的大智慧。

想想刘肥和刘襄、刘章、刘兴居父子四人的英年早逝,除了惋惜之外,是不是我们也该摒弃一些什么?

他们又气、又羞的根本原因在哪里?不甘心、不服气。

不甘心什么?没得到应有的待遇。

不服气什么?我们是先皇的长子一系,做皇帝也应该先轮到我们。

但你要知道,不甘心也没用,不服气更要不得。

因为你要得到的是只有人头滚滚才能换来的皇帝宝座。

既然坐不上,就坦然吧!

因为,你诸侯王的位置又何尝是自己拼搏奋斗来的?不是你爹封给你的吗?你爹要是不给你,你还是什么都没有。

人的欲望是没有止境的,有了还想再有,得了还想再得。

守得一刻平常心,比什么都强。

在滚滚的历史长河中,就算帝王也不过是一朵浪花而已。

谁能挡得住历史的大势呢?一生短短几十年,人能做的事是很少的,连孙中山先生临终的时候,都慨叹道“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存知足、感恩的心,尽我们的本分,尽人事知天命,如此而已。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