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邛兰节的由来

 狼烟诗影 2024-01-18 发布于四川


邛兰节的由来

文/狼烟诗影中国兰最早记载为三皇五帝时期,《尧典》记载尧帝存放典籍的地方称之为“兰台。”后历代王朝设有“兰台石屋”都用来存放典籍,一直沿用到汉代。《防有鹊巢》是商周时期描述了邛地美好风土人情的一首诗。到汉代,出生在成都的司马相如六七岁的时候来到邛崃白鹤山拜师胡安,在邛崃读书长大,胡安授以《三坟》《六经》《诗》《书》等记录上古的中国历史。司马相如在邛崃白鹤山读书期间,在林中寻得邛兰遍栽白鹤山的亭台楼阁,汉代邛民每年在正十五元宵节那天,都会到白鹤山赏兰,欣赏国华芳香的兰花,久而久之就形成了“邛兰节。”相传李世民的妃子读了《诗经》《防有鹊巢》就向往远在四川的邛兰,唐太宗李世民就派人把邛地的春剑兰送到了长安,李世民还为邛兰春剑咏《芳兰》诗一首,唐宋元明清至今,邛崃人一直生生不息地传承栽种邛兰,就成兰文化的符号。  《防有鹊巢》“防有鹊巢,邛有旨苕。谁侜予美?心焉忉忉。中唐有甓,邛有旨鷊。谁侜予美?心焉惕惕。”旨苕:苕·古代指“兰苕”即:“兰草。”中唐:古代指“宗庙”旨鷊:鷊·古代指“水鸟。”意思是:邛地有湖泽和山丘,水鸟筑的巢紧挨着山丘上生长的兰花。一个美丽的姑娘坐着小舟驶在湖面上,小心切切地,怕惊动鸟巢里的水鸟飞起时弄坏了鸟巢旁边正在开放的兰花。这些鸟就驻在长有兰花草的湖边山丘上。宗庙的壁堂上挂着的瓦罐里也栽种着兰花草,兰花正在盛开。兰花草旁边也有鸟在那里筑了鸟巢,紧挨着华美的兰花草。美丽的姑娘从宗庙的中堂走过,小心翼翼地,都怕惊飞宗庙堂壁鸟巢里的鸟,怕鸟飞出鸟巢时弄坏了旁边正在盛开的兰花。西周时期,周宣王的太师尹吉甫就收集了商周时期的《诗》三千多篇,其中就有写邛崃的一首诗《防有鹊巢》。尹吉甫是西周第十一代君主周宣王的太师,“尹吉甫”是四川泸州人,晚年居湖北房县青峰镇。实际上西周到东周就有大量的历史名家对中国兰的描写和赞颂。如《楚辞·九歌·山鬼》《尔雅翼·释草》,和屈原在《离骚》中作《楚辞章句》:“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衡与芳芷。”又如孔子隐谷中之时,见幽兰独茂,蔚然叹曰:“兰”当为“王者香。”孔子游列国,带着学生讲课时,常授以学生曰:“芝兰生于幽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因贫困而改节。”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正式奠定了兰花文化的基础,数千年来,兰花一直作为中国兰文化而传承与传播。1987年1月10——14日,中国兰花协会在广东顺德陈村成立。这代表着中国人民把兰花作为中国的“国兰”“国香”奠定了经济和文化基础。而就在1987年3月8日,在全中国,邛崃县帅先第一个成立“邛崃县兰花协会。”同年7月25日,在中国大地之上,邛崃也是第一个举办“邛崃夏季兰展。”的城市。也是基于邛崃至商周时期就有了栽种兰花的历史。汉代著名的文学家司马相如少年时代在邛崃白鹤山读书求学,和当时的临邛县令王吉是同学,拜胡安为老师,胡安授以《三坟》《六经》《诗》《书》《礼乐》。司马相如在白鹤山求学期间,得知邛崃在上古时候是一个古国,古濮人的发源地。又见白鹤山幽幽林中兰蕙满山,花姿漂逸,五彩斑斓,芳香馥郁,就爱上了兰花,常常挖兰花草种于读书台和亭台楼阁。故,司马相如在写给梁孝王的《子虚赋》里,表面上虽然写的是楚王打猎场面,实际上写的是邛地以及白鹤山等地的山山水水,和风土人情。汉武帝喜欢司马相如的词赋,召为中郎将。后为汉武帝写《上林赋》、《美人赋》等,司马相如的词赋中大量的提到兰花、神兽,都为邛地景物。为什么认为是写的邛地景物呢?比如《子虚赋》中有“蹴蛩蛩,辚距虚。”蛩蛩距虚是上古临邛地神兽。蛩蛩:“即“邛邛,色青而似马”的一种上古神兽。“如《子虚赋》中说到:“其東則有蕙圃,衡蘭芷若。於是乃相與獠於蕙圃,媻珊郣窣,上乎金堤。襞积褰绉,郁桡溪谷。衯衯裶裶,扬袘戌削,蜚纤垂髾。扶与猗靡,噏呷萃蔡。下摩兰蕙,上拂羽盖。错翡翠之威蕤,缪绕玉绥。眇眇忽忽,若神仙之仿佛。”意思是说:“大王种有兰草的蕙圃就有上百亩,还可以在里面守猎。女子行走在路上,衣裙也能摩擦的路边的兰草和兰花,女子们只有提着衣裙走路,生怕就因为衣裙把路边正开的兰花摩擦坏了。《美人赋》中云:“有女独处,婉然在床。奇葩逸丽,淑质艳光。睹臣迁延,微笑而言曰:'上客何国之公子?所从来无乃远乎?’遂设旨酒,进鸣琴。臣遂抚琴,为幽兰白雪之曲。”意思是说:“美人在床,唯有执琴弹曲,示以《幽兰》《白雪》之曲方能打动美人的心思。”《上林赋》有:“揜以绿蕙,被以江蓠,糅以蘪芜,杂以留夷。布结缕,攒戾莎,揭车衡兰。”意思是说上林苑中种满世间珍稀植物,如兰草绿蕙,就连车子在路边停下,下车就可以看到兰草。司马相如写的词赋里,就隐藏着邛地的座标和景物,在兰花文化方面也为邛崃兰文化的传承与传播,撰写了历史的画卷。相传,唐初,唐太宗李世民的妃子看了《诗经》中《防有鹊巢》的故事,识兰于《诗经》。邛之兰美嫣。随之,邛兰就到了长安,这些传说也奠定了“邛兰”文化的基础。于是有了帝王之尊的李世民咏有《芳兰》的诗句,长安城的达官贵人们也就家家户户有“兰场”的记载。于是,帝王之尊的李世民在《芳兰》中写到:“春晖开紫苑,淑景媚兰场。映庭含浅色,凝露泫浮光。日丽参差影,风传轻重香。会须君子折,佩里作芬芳。”诗意中的兰花描述的是四川独特的春剑,和诗中花型色彩的形象,也符合春剑,诗中的“幽香”也只有四川春剑才是“幽香”的描述。春兰、蕙兰、送春、四季兰等都是“浓香型”兰花。《直隶邛州康熙志》记载“邛兰叶立如剑,一杆着花三五朵,五色幽香,紫居多者。”《邛州嘉庆志》第二十三卷记载:“邛兰叶纤润而色淡,花发稍短。姿清而芳气酷烈者,俗名玉翰,即兰也。叶粗劲而色深,花发稍长,神浊而芳气差减者,俗名大青,即蕙也。”邛崃不但产美酒、美人,而且还产美兰,也成就了邛酒、邛竹、邛茶、邛兰。今人所说“西山春剑“指的就是邛崃春剑。故而邛崃有“兰山、兰亭、兰溪”的地物名,还有人直接称自己叫“兰溪先生。”清乾隆时期临邛举人王永士在(对客.渔唱庵)中写到:“闲来无个事,日整钓鱼竿。钓得双鲤鱼,市上买酒旋。何处车马声,望之遥见君。下马饮我酒,停杯食我鱼。取诗为我看,取琴为我弹。看诗歌山蓁,弹琴操幽兰。君若有所思,我若有所叹。问君意如何,默坐竞无言。”反应明清时期的种兰生活。八十年代,四川兰花以西蜀道光、隆昌素、银杆素、大红硃沙、雪兰,为代表的“五朵金花”以展示了川兰的独特魅力,邛崃春剑又以“西山春剑“而著称,其实邛崃产各种兰花,如春兰、春剑、四季兰、送春、蕙兰、兔耳兰、豆瓣兰、蜜蜂兰、寒兰等和其它兰科植物。邛崃人命名的兰花如“国魂、老荷瓣、邛州红荷、文君醉琴、彩圆圆、雪山蝶莲、君荷、红荷鼎、桃山锦等,在中国兰花经济规模已达上百亿元,成就了多名全国兰花界知名兰家。邛崃,因有汉代就传承下来的“邛兰节,”也就成了名副其实的兰花之乡。2023年9月,邛崃市兰花协会会员大会开会决定,向白鹤山鹤林寺捐赠各种兰花6000余苗,将白鹤山再次展现汉代司马相如遍地栽种兰花草的场景。2024年1月6日,邛崃市兰花协会年会时决定恢复汉代就传承下来的每年正月十五“邛兰节。”让邛崃市民再次认识兰花,了解兰花,让市民能有机会欣赏到兰花中的“稀缺珍奇”品种,和各大铭品,了解邛兰文化,和传承久远的邛兰文化。
作者/狼烟诗影,四川邛崃市人。曾用多个笔名著有诗歌,小说,散文,散文诗数百篇,古体诗,填词两千多首。笔名有:狼烟诗影,田子,哥哥在写诗,温柔一剑,老大,风中孤影,风中流浪……等。作者真实姓名暂时保密。
最后编辑于:2024-01-17 23:19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