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鼻炎其实很好治,就是“脾虚了”,黄芪便是它的死敌,可惜99%的人第一步就错了

 中医张大明 2024-01-18 发布于河南

鼻炎其实很好治,就是“脾虚了”,黄芪便是它的死敌,可惜99%的人第一步就错了,更不应该做手术!

作为一名中医,即便外出游玩,我也会留意当地常见病症,积极学习治疗方法,期望能对我的患者有所助益。

前几年,我与家人一同前往青岛观海时,特地拜访了当地著名的中医馆,一位老先生告诉我,来找他看鼻炎的患者颇多,而近年来鼻炎患者趋向年轻化。

我向老先生请教了如何解决这一问题,老先生给我一个良方,我表示愿意支付相应的报酬,老先生摆摆手说:你拿去治病救人,不要提什么报酬,只要日后对得起“大夫”这两个字就足矣。

老先生的一席话至今仍历历在目,后来经过不断实践,我将老先生传授的方子融会贯通,帮助了不少患者摆脱鼻炎带来的困扰。


医案

比如说有一位鼻炎患者,29岁,患有鼻炎1年多,期间去过好多医院的耳鼻喉科,但治疗效果不佳。

患者自述经常感觉鼻子里面干涩、鼻子堵、发痒,有时候还能抠出血痂。刻诊,见患者整个身体显得倦怠无力,不爱说话,神情低落

详细询问得知,患者一直以来食欲比较差,吃不了多少东西,嘴里没味道,大便干,睡眠不好,多梦。观其舌脉,舌淡红苔白,脉细无力,但是偏数。

开方:生黄芪、防风、炒白术、桂枝、苏叶、牡丹皮、沙参、黄芩、合欢皮、辛夷。

结果怎么样呢?

患者服用半月余,就感觉鼻子通气了,不再鼻塞,干痒也有所缓解。随症调方,前后调理了两个半月,患者诸症悉平,基本恢复正常

下面我从中医的角度给大家讲一下其中的道理。

我们看,这位患者的主要问题就是鼻子痒、干、堵,从中医的角度讲,就是因为有风邪。鼻子干,是因为缺乏津液的濡养,鼻子干痒也就告诉我们,患者阴液不足,生出风邪;患者肠燥大便干、脉数、夜寐多梦,这些都表明阴不足,有虚热了。

鼻为肺之所系,鼻子干,说明肺阴不足;鼻子堵,说明在肺阴不足的影响下,肺气宣发不畅,通不开鼻窍。

我们接着深究,为什么肺阴不足、肺气不畅呢?

根本原因就是脾虚。脾属土,肺属金,脾土不足,不能生肺金,所以肺阴不足,肺气失常。

可能会有人问,我是怎么看出患者脾虚的?

这位患者脉细无力,苔白舌淡,神疲懒言,肢体倦怠,而且食欲不好,口中无味,这些都告诉我们,脾虚了,气血津液生化乏源。

脾是后天之本,脾不足,气血虚,所以脉细无力,舌淡苔白;身体得不到濡养,所以倦怠懒言神疲;脾虚,胃气就不足,所以食欲不好,口淡无味。

这样一来,病因就找到了,治疗上,就是补益脾气,令气血津液生化有源,源源不断的滋养肺阴,令肺窍通畅,恢复正常。

方 解

黄芪、白术健脾益气,解决脾虚的根本问题;

沙参用于滋补肺阴;

牡丹皮、黄芩用于清热,改善由于阴虚带来的热象;

防风、桂枝、苏叶用于解表祛风,解决患者因为阴津不足而生成的风邪;配合辛夷,可以通鼻窍;

黄芪、防风、白术这三味药就是经典名方玉屏风散,可以益气固表驱邪。

最后加入合欢皮,改善患者睡眠,合欢皮略有活血的作用,血行,风自灭。

诸药合用,把患者的脾虚这一根源解决了,鼻炎自然就好了。

行医多年,我一直认为治疗疾病犹如抓小偷,当身体的某一部分出现问题时,就代表有小偷偷走了,只有找到小偷,被偷走的东西才会归还,身体也才能恢复健康。

然而,这些年来,为何越来越多的疾病治疗效果不尽如人意?为何人们变得不愿意治病,甚至有了“小病治不好,大病不用治”的心态呢?

难道是因为现今的医者医术落后了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实际上,这些所谓无法治好的疾病,往往只是因为利益还没有得到满足而已!

温馨提醒:文中分享的方子仅供交流学习,一定要在中医指导下使用,切勿盲目试药!(图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觉得内容还不错的话,给我点个“在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