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位“臭名昭著”的状元,写出清代“最美”书法,让乾隆心服口服

 激流一舟 2024-01-18 发布于中国香港

古代科考学子饱读诗书,日夜抄写典籍,受到古雅中庸的文化熏陶,形成卓尔不群的艺术修养,加上科考试卷需要干净清晰,不妨碍考官阅读,所以古代的文人学子,皆练就了一手整洁清晰的“好书法”。

图片

特别在明、清时期,朝中将赵孟頫、董其昌、欧阳询以及沈度的书法融合,形成了方正光洁、优美清雅的“馆阁体”,其体势、笔画规范匀称,迎合了科考制度的需求,成为“考场通用字体”,大大提升了文人书法水平。

图片

虽然“馆阁体”在今人眼中死板拘谨,但它继承纯正的“古法”,后续深造时,既能保证行笔稳健,不飞浮,还融合了艺术性,让点画流美生动、婉转轻灵,实力远比当代的“专家教授”强百倍。

图片

例如清代状元梁诗正、探花董诰的书法,不仅赢得帝王的欣赏,也受到专业书法家的好评,传世法帖现在依然“热销”,其实除了上述2位,清代还有一位状元,书法实力不容小觑,让乾隆心服口服,此人就是于敏中。

图片

于敏中,字叔子,江苏金坛人,其曾祖父曾任职袁州知府,祖父为山西学政,父亲于树范则是宣平知县,因而于敏中自小耳濡目染,熟读四书五经,5岁时就能顺利通读《大学》、《尚书》。

图片

15岁考中举人,乾隆二年(1737年)23岁的于敏中,一举夺魁,考中状元,因写得一手漂亮的书法,受到乾隆赏识,成为他的“代笔”,在内廷担任撰写诰命、制敕、传记、诗章等相关职务。

图片

所以现在能看见的于敏中字迹,大多是名家字画之后的题跋,用笔圆转飘逸,洒脱规范,以“二王”、米芾、赵孟頫等人法帖为宗,结字开阔明朗,骨力刚健洞达,气韵静穆平和、温雅醇和。

图片

虽然于敏中参加过科考,但其书法摆脱了“馆阁体”的平直单一,采用米芾飞动潇洒的笔画,行书豪放奔逸、自如从容,以侧锋取妍,中锋运笔,笔画舒展浑厚、顿挫分明,给人明朗率性之感。

图片

在结字上略带董其昌的风韵,例如写“物”字时,中间留有较大布白,“花”、“形”、“竹”等字,也是如此,结体外紧内松、开阔大气,墨色上随运笔缓急而变,转折或收笔处,苍劲生涩。

图片

这点在董其昌的书法中,经常能看到,可以使气韵空灵散淡、悠远绵长,丰富了艺术格调,既有壮丽浑厚,还不乏仙灵脱俗之感,笔笔古雅生动,不输给同时代的书法家,堪为清代“最美”的书法。

图片

可惜于敏中离世后,家中发生财产争夺,乾隆帝知晓此事,派人插手解决,无意撞破他生前贪污一事,查到200万两银子,其他几起贪污案中,也有于敏中贪污受贿的身影,让乾隆帝颇感愤怒,从而被撤出贤良祠,在历史上“臭名昭著”,现在知晓其名号的人寥寥无几。

图片

您对于敏中的书法有何见解,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