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6日,比亚迪隆重召开了“梦想日”发布会。 为了这场发布会,比亚迪准备了几个月,很多人也等了几个月,因为这场发布会是去年下半年就定下来的。 所以很多人好奇,比亚迪是不是要放大招了? 一、智驾 比亚迪的大招只有一种可能性,那就是“智能驾驶”。 实际上对于电动汽车来说,其他方面基本上都到顶了,只剩智能驾驶这块还有发展空间。 华为自己不造车,靠着智能驾驶系统却火遍了汽车圈。 而比亚迪这些年在智能驾驶领域,是公认的短板,连王传福自己也曾公开说: “无人驾驶那都是扯淡,弄个虚头巴脑的东西那都是忽悠,是被资本裹挟,它就是一场皇帝的新装”。 这句话大家应该都很熟悉,就2022年的年底说的。 所以近两年我们看到很多车企都在宣传自己的智能驾驶技术,但是唯独比亚迪没有,因为目前确实还拿不出手。 首先比亚迪肯定是不会把灵魂交给华为的,所以注定只能自己慢慢研发。 但是即便公司有4000多位智能驾驶工程师,底层系统和芯片也不是那么好研发的,比亚迪还有很远的路要走。 然后比亚迪作为全球第二大代工厂,主要优势在于制造上面,而不在软件和算法上面,所以比亚迪的电动化做得很好,电池也不错,但是芯片就做不了。 有朋友可能会有疑问,比亚迪不是有半导体公司吗?不是自己也做芯片吗? 而且2022年还差点分拆上市,不过2023年1月份又终止了。 实际上比亚迪做的是IGBT芯片,还是好多年前为了燃油车研发的,工艺也比较简单,只有90纳米的制程。 比亚迪虽然放弃了燃油车,但是IGBT芯片确实没有放弃,一直在研发生产,然后卖给其他燃油车企。 但是这个东西对电动汽车不是那么重要,电动车的车载芯片主要有两种,分别是车机芯片和智能驾驶芯片,比亚迪目前还都做不了。 车机芯片相对来说要难度低一点,目前两大阵营分别是高通和华为。 高通大家都很熟悉,比如骁龙8295、骁龙8155都很火,大部分车企都是用了这两款。 华为自然是他的当家产品麒麟芯片,比如麒麟990A,比如问界就是用了这款。 比亚迪也是用了高通的,不过是另一款骁龙690。 很多人就不理解,骁龙690性能差这么多,为什么要选它? 很简单,两个原因,第一个是便宜,第二个是比亚迪不追求车机系统,自然没必要用那么高端的芯片。 比亚迪的卖点是电池和混动技术,主打一个续航里程远,只抓住用户里程焦虑这一个痛点。 当然便宜也是一大痛点。 至于智能驾驶芯片,那难度更大,因为更偏软件和算法。 目前主要是四大阵营,华为当然算一个,还有特斯拉也是自己研发,另外两家是英特尔和英伟达。 英特尔主要是收购了以色列的mobileye公司,市场份额也不大。 全球老大还是英伟达,技术更是遥遥领先,我们的华为虽然足够强悍,但是10年内想要追上英伟达,难度也还是非常大。 所以很多车企都是采用了英伟达的Orin智驾系统,包括比亚迪的高端车也是用了这一套。 比亚迪几乎不可能自己研发出一套完整的智能驾驶系统,因为这东西太复杂太庞大。 首先芯片这一关就过不去,要比亚迪从现在开始去研发低制程高性能的芯片,太难了,要知道华为可是研发了20年,现在都还差很远。 然后所有车企都不具备成熟系统所需要的诸多条件,比如数据库数据量,没有数据就做不了大模型,没有大模型就做不了底层。 所以车企注定只能采购别人的芯片,使用别人的底层系统,然后自己再做二次开发。 这里面小米算是个例外,小米也开发出了自己的系统,肯定没那么强大,但毕竟是搞出来了,值得点赞。 华为有追上英伟达的潜力,小米有追上华为的潜力,当然潜力只代表可能性,不代表结论。 比亚迪现在绝大部分车型,都是没这个东西的,只有高端车上才有。 而且似乎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也不准备有,因为比亚迪压根就没有预留这个空间。 当然比亚迪车主,也没这个期待,毕竟价格摆在那。 那么在这种背景下,期待前两天比亚迪“梦想日”发布会放出大招,也就不现实了。 但是并不排除比亚迪有自己研发芯片的计划。 二、璇玑 在发布会上,王传福一身工装,似乎在强调工程师形象。 璇玑系统是比亚迪的首创,按照王传福的说法,这是智电融合的智能化结构。 但其实我现在都没搞懂“璇玑”到底有什么玄机?因为关于芯片、传感器、算法、未来规划等等重要信息都没有讲。 王总真会卖关子! 可能只是为了向外界传达一个信号吧,比亚迪并不是不注重智能驾驶,而是目前还不够成熟,但是正在努力中。 这个信号确实也挺重要的,因为从资本市场表现来看,整个“华为系”都有一人得道一起升天的感觉。 在行情如此低迷的情况下,很多与华为产业链沾上点关系的企业,都被追捧了一下,简直是一顿瞎炒。 而比亚迪从2022年7月份市值高峰期到现在,已经蒸发了4000亿以上,跌了一年半。 两者之间的待遇差别太大,王传福出来打打气也是很正常的。 当然市场情绪偏负面,不仅是智能驾驶落后的原因,是多方面因素综合结果。 公平来说,我觉得比亚迪在智能驾驶方面的态度没问题,两个原因。 第一个、术业有专攻,比亚迪作为一家制造企业,不能期待他能研发出高性能的芯片,也不能期待他短时间打造一个多么强大的智能驾驶平台,这不现实,也不公平。 华为之所以这么厉害,是因为他几十年都在相关行业做研发,所以才有鸿蒙系统。 那么我们不能把“华为+车企”与比亚迪去做对比。 第二个、智能驾驶的完整叫法是“智能辅助驾驶”,我们习惯性地省略掉“辅助”两个字,因为所有车企在宣传的时候就省略掉了,甚至简称为“智驾”。 这是不对的,首先现在的法规对智能驾驶级别有严格的限制,虽然正在逐渐放开,但没有完全放开,因为目前没谁敢说自家的技术成熟保证安全。 现在带有智能驾驶功能的汽车,方向盘都会感应你的手有没有放在上面,如果一段时间没有感应到,是不能继续用的。 那么比亚迪有没有可能为了谨慎一点,不成熟的技术就先不推出来? 毕竟王总说过:“比亚迪绝不让用户为不成熟的技术承担安全风险。” 那问题来了,为什么比亚迪不能与华为合作? 普遍的说法是不愿意把灵魂交给华为。 那就有另一个问题,不交给华为,为什么交给英伟达的“Orin”? 总不能说王传福宁愿不选择国内兄弟,也要选择国外公司的吧。 造车新势力“蔚小理”以及其他新品牌能够理解,因为他们没有制造业底子,只能往互联网方向上走,那么机车系统太过复杂,选择性能更好的芯片无可厚非。 比如极氪001不就是典型案例吗,这款车原本为了节约成本,选择了低端芯片,但是后来发现根本没法运行,导致系统经常卡死。 无奈之下极氪001就免费把芯片全部换成了骁龙8155。 但是比亚迪的机车系统并不复杂,采用华为技术,完全是足够的,为什么还要选英伟达? 因为前面说了,比亚迪的中低端车型,没有这个东西,只有高端车型才会用,高端车用高端芯片,好像也没毛病。 但是现在比亚迪的高端车销量很低,主要卖的还是10万元左右的车型,既然是低端车,那么对于芯片和算力的要求也没那么高,有没有可能比亚迪真的想自己研发一套系统呢? 但是目前高端车型没办法又必须要用,所以暂时先用着呢? 我觉得也是有这个可能性的,从“璇玑”的介绍里面,能看到一点苗头。 如上图所示,是璇玑系统的主要构成,用王传福的话来说,这叫“整车智能”。 包括“易四方、云辇、三电系统、底盘系统、车身系统、智能座舱、智能驾驶”,这几个东西确实包含了整辆车的所有核心部分。 因为比亚迪觉得,现在行业内所谓的智能驾驶,都是狭隘的,意思是有智能座舱和智能驾驶,并不代表这辆车就是智能化的。 应该再加上电动化,才算是整车智能。 比亚迪的电动化肯定是没问题的,这是他的长项,而智能化从发布会公布的几个技术来看,似乎都没有太大的亮点。 首先是“易四方泊车”,这个是领先的,不过之前已经发布了“仰望”系列原地掉头技术,这个自动泊车技术也就算不上惊喜。 还有“领航和变道”等辅助驾驶技术,也是大家都有的。 还有手掌钥匙等小功能,都只能算是常规技术,因为这两年所有车企拼的都是这些五花八门的小功能。 另外还有一个与大疆合作,加了一个“车载无人机”,这倒是看起来挺好玩的,不过也只有仰望U8才会有。 所以目前比亚迪成熟的“智能”技术还不够,那么暂时先过渡一下,也是有可能的。 三、未来 在发布会上,王传福说未来会推出10多款“高阶智驾车型”,加了激光雷达的那种,不是现在的L2级辅助驾驶系统。 L2级确实太低端了一点,我也体验过,根本没法放心的使用,可能风险就在产生在下一个路口。 当然配置L2级的都是王朝系列和海洋系列,价格本来就便宜,有这么个东西就当好玩一下就可以了,不能当真。 那这个“高阶智驾车型”具体是高到第几级?王传福现场没说,反正不是L3就是L4,不可能是L2+或者L5。 但是他还说了,这个功能,在20万以上的车型可以选配,在30万以上的车型是标配。 依然还是与低端车无缘! 不过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智能驾驶的眼睛就是激光雷达,这玩意真不便宜。 少装几个,级别达不到,多装几个,成本就下不来。 那么抛开芯片和底层系统这种完全是另一个行业技术来说,比亚迪在“智能辅助驾驶”方向上,身体是诚实的。 意味着竞争对手有的东西,咱比亚迪也有,不过目前只有高端车型才有。 既然有了,那么你们就不要再说比亚迪没有智能驾驶技术了,而且未来会越来越多。 另外对于文章开头那句王传福说的无人能驾驶都是忽悠,这次发布会王总居然重新做出了解释。 他解释的点也很巧妙,他说“智能驾驶”和“无人驾驶”不是一回事,我说无人驾驶是忽悠,没说智能驾驶是忽悠,因为无人驾驶技术还不成熟,现在还没法落地。 这个解释简直绝了,总觉得好像不对,但就是没法反驳。 我一直以为“智能=无人”,就好比“智能工厂=无人工厂”一样,否则的话要人工干预,那还咋智能? 原来是我错了,原来智能驾驶就是在人工干预下的自动驾驶。 可是总觉得有点矛盾,反正如果放在工业领域,人工干预下的自动化,就叫“半自动”,人工补充某些过程但是不干预自动化过程,才叫全自动化,如果不需要人工补充,就叫智能化。 可能汽车行业不一样吧。 因为王传福强调了他没说错,现在谈无人驾驶还太早了,但是智能驾驶已经来了。 比亚迪现在有1000位算法工程师,3000位软件工程师,未来公司会在整车智能上面投入1000亿以上,最后引领新能源汽车的未来方向。 目标很宏大,王传福还说了一句很有意思的话: “做智能汽车就像是建房子,也不是敲代码就行了,必须要以电动化为基础,如果基础没打好,那就是危楼。” 有意思的地方在于可以让人浮想翩翩。 我是很认可这句话的,如何造汽车我不懂,但是如何建智能工厂我是懂的。 即便不说智能化工厂,单纯只是生产线,做设备的人如果不懂工艺,只知道生产流程,是不可能做出好设备的。 我想智能汽车的逻辑,应该也是一样的吧。 那么比亚迪很可能在智能驾驶领域,下一盘大棋,他可能真有自己做底层系统的想法。 以他这么庞大的销量和庞大的用户群体,还真可以支撑他像特斯拉一样,自成一家。 不过这条路注定很艰难!让我们拭目以待! 四、总结 比亚迪月初的时候公布了去年12月份销量。 如上图所示,2023年累计产量3045231辆,同比增长61.84%。 2023年累计销量3024417辆,同比增长61.86%。 光荣完成年销量300万辆的目标,很了不起! 祝比亚迪净利率越来越高,海外销量越来越大! 关于比亚迪的更多观点,放在专栏本文下面。 朋友们,发财手点个“赞”和“在看”呗 关注比亚迪和我分析的其他优秀公司的朋友,可以参考下面会员专栏数据,会持续更新所计算出来的理想买入机会和风险边际。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