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潘金莲嫌弃武大郎,为何要嫁给他?儿时不懂,人到中年才将她看透

 耳东话史 2024-01-19 发布于湖南

《水浒传》中表现最出彩的好汉无疑是“行者”武松,这个角色的名气甚至可以说是凌驾于《水浒传》本身之上了,哪怕是从未读过原著的人,也多半听过“武松打虎”“武松杀嫂”的桥段。

不过即便是作者花费了大量的笔墨去讲武松的故事,书中还是留下了一些让人不解的设定,就拿“武松杀嫂”这件事来说,起因是潘金莲与西门庆勾搭在一起,并亲手谋害了自己的丈夫武大郎,武松得知此事后便怒杀嫂嫂。

这场悲剧的根源是什么?其实还是因为潘金莲与武大郎的婚姻是不圆满的,他们二人是不般配的,但说来奇怪,既然潘金莲从来都看不上武大郎,为何又要嫁给他?

一、不般配的一对

其实潘金莲与武大郎的“不配”,从外形条件就能看出来。

先看那妇人,书中只道是:“眉似初春柳叶,常含着雨恨云愁;脸如三月桃花,暗藏着风情月意。纤腰袅娜,拘束的燕懒莺慵;檀口轻盈,勾引得蜂狂蝶乱。玉貌妖娆花解语,芳容窈窕玉生香。

(潘金莲剧照)

说她是书中最美的女子也不为过,这描述放在任何一部武侠小说中,都是女主角级别的存在了。

而武大郎呢?那都不能说是“一般”了,而是丑,肉眼可见的丑。

你且看原著描述:“这武大郎,身不满五尺,面目丑陋,头脑可笑;清河县人,见他生得短矮,起他一个诨名,叫做'三寸丁谷树皮’。”

不仅丑,而且矮,男子貌丑其实没什么,可矮的话,便没了男子气,他这般人,如何能吸引女子的喜爱?

而潘金莲对武大郎的嫌弃也是溢于言表,武松第一次见她的时候,她就发出过这么一番感慨。

(潘金莲、武松剧照)

武松与他是嫡亲一母兄弟,他又生的这般长大。我嫁得这等一个,也不枉了为人一世。你看我那'三寸丁谷树皮’,三分象人,七分似鬼,我直恁地晦气!据着武松,大虫也吃他打了,他必然好气力。说他又未曾婚娶,何不叫他搬来我家住?不想这段因缘却在这里!

哪有妻子如此贬低自己的丈夫的,还是看着自己的小叔子才有这番感想,潘金莲这是打心眼里瞧不起武大郎。

这也为她日后勾搭西门庆埋下了伏笔。

二、勾搭西门庆

潘金莲勾搭西门庆这件事能成,王婆也“功不可没”,若没有这贼婆子在中间牵线搭桥,那二人怕也难走到一起。

不过书中也提到过,即便没有西门庆,潘金莲也迟早会勾搭其他男人,至少书中是这么写的:“自从武大娶得那妇人之后,清河县里有几个奸诈的浮浪子弟们,却来他家里薅恼。原来这妇人见武大身材短矮,人物猥獕,不会风流,这婆娘倒诸般好,为头的爱偷汉子。

她对武松的种种殷勤表现也将她骨子里的轻浮一展无遗,幸好武松是正人君子,才不至于着了他的道,而西门庆可就没那么正直了。

(潘金莲、西门庆剧照)

同时以西门庆的人设来看,他能吸引潘金莲也是理所当然的,他不仅是个财主,还生得挺拔壮实,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比卖炊饼的武大郎要好得多。

如此对比之下,潘金莲自然是怎么看那武大郎都不顺眼了,接着二人便合谋毒死了武大郎,事情也发展到难以收拾的地步,着实是悲剧啊。

(潘金莲、武大郎剧照)

都说婚姻要门当户对才行,这场悲剧的根源其实还是潘金莲和武大郎本就不是一路人,他们本就不该结合,既然如此,潘金莲当初又为何要委身下嫁武大郎呢?那武大郎可从来都是如此不堪的样子,她何至于开始乐意下嫁,后来又百般嫌弃?

错了,或许从一开始,她就是不愿意的。

三、无奈的女子

潘金莲可从来就不是什么大家闺秀,她固然生得貌美,却也不是什么千金小姐,而是个使女。

书中是这么写的:“那清河县里,有一个大户人家,有个使女,娘家姓潘,小名唤做金莲;年方二十馀岁,颇有些颜色。因为那个大户要缠他,这女使只是去告主人婆,意下不肯依从。那个大户以此记恨于心,却倒陪些房奁,不要武大一文钱,白白地嫁与他。自从武大娶得那妇人之后,清河县里有几个奸诈的浮浪子弟们,却来他家里薅恼。原来这妇人见武大身材短矮,人物猥不会风流;她倒无般不好,为头的爱偷汉子。”

其实从这段描述就能看出她的处境有多难,那大户老爷要欺辱她,她不从,原本她这形象是要向“贞女”“烈女”的方向发展的,怎么都不至于成为后来的那般浪荡模样。

(西门庆、潘金莲剧照)

奈何她的贞烈却没有换来人家的尊重,反而因此认为这女子留在身边也是累赘,就这样,潘金莲才被那大户人家白白送给了武大郎。

没错,是“送”,就好似一个物件一般,她没有属于自己的人权,只能任由主人摆布,哪怕那主人得不到她的身子,却依旧有权力处置她,让她嫁给那无论是外形还是家世都一塌糊涂的武大郎。

其实从后续的剧情来看,潘金莲甚至是将武大郎视为报复的对象一般,她对她原本的主人无计可施,但祸害武大郎却不在话下。

比如她为武松簇火这段:“那妇人暖了一注子酒,来到房里,一只手拿着注子,一只手便去武松肩胛上只一捏,说道:'叔叔只穿这些衣裳,不冷?’武松已自有五分不快意,也不应他。那妇人见他不应,劈手便来夺火箸,口里道:'叔叔你不会簇火,我与你拨火。只要一似火盆常热便好。’武松有八分焦躁,只不做声。那妇人欲心似火。”

(武松剧照)

她簇的不是那取暖的火,而是武松心中的欲火,她为何这么做?就是为了让武大郎痛苦,那武大郎早已成的她要报复的对象。

儿时不理解,如今再回过头来看,这女子固然有可怜的一面,但她后来的所作所为当真可恨呐,当然,无论是她还是武大郎与武松,都是那个特定时代下的苦命人,这一点毋庸置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