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腾讯读书2023年人文社科十大原创好书发布

 shineboy1 2024-01-19 发布于加拿大
图片

请将腾讯好书设为星标

不错过每一期好书推送

图片
图片

腾讯好书

2023年人文社科原创好书发布

“腾讯好书”致敬那些有“文学的美,思想的真,历史的重,关注当下,典雅叙事,优美表达”,有创造力、想象力、探索性的好作品。

以下是2023年人文社科原创好书,排名不分先后。感谢这些作品的作者、译者、责编以及出品和出版机构。

图片

《抵达:一部政治演化史》     
包刚升 著
上海三联书店
2023年7月

BOOK INTRODUCTION

“人类政治从何而来?”
“人类政治在哪里?”
“人类政治向何处去?”

对于政治领域的关键三问,本书从演化论视角给出了回应。聚焦人类政治演化的基本脉络,本书将不同政体与政治模式视为一个个“政治物种”,分析早期国家诞生的社会条件,从国家分化与演化的维度阐述城邦国家、一般国家、帝国的兴起与衰落,从政体分化与演化的维度讨论君主政体、封建政体、立宪政体、民主政体的差异与转换,以及人类不同群体在塑造有效国家与有效约束国家上的一系列差异如何形塑了不同时空的政治模式。

如果将人类政治演化比喻为一条大河,那么理解这条大河过去的基本流向后,或许就会更加明了今天我们所处的位置以及未来要抵达的方向。

图片

《西方哲学史讲义》
周国平 著
深圳出版社
2023年11月

BOOK INTRODUCTION

本书主要讲述西方哲学的产生与转变。从距今两千五百多年的古希腊哲学出现,到一百多年前尼采预见现代人的精神困境,时间跨度两千五百余年。

从古希腊开始,哲学家们讨论宇宙的本体是什么,致力于探究使宇宙万物能够统一的那个东西是什么。随后,苏格拉底把哲学关注的对象从宇宙转移到了人生。接下来的古罗马哲学围绕着人生论,几乎没有一个时代像古罗马那样,哲学家们围绕人生问题写了这么多书,他们对幸福、道德、政治的思考,今天看来仍具有启发意义。而后漫长的中世纪时期里,哲学成为了神学的奴仆,必须听命于神学。

当时间来到欧洲近代,哲学家们不但抛弃了神学教条,而且对古希腊哲学进行了批判,以前的哲学家们对世界做各种论断,现在哲学家们要追问,你这么说有什么根据?哲学家们产生了越来越多的怀疑。正因为这种种怀疑,认识论成为他们关注的中心。认识论的主要工作,是对人类的理性能力进行批判地考察。西方哲学发生了从本体论向认识论的重大转变,从十六世纪到十九世纪,三四百年间,哲学大家辈出。

本讲义借助哲学原典和传世文献,梳理西方哲学产生、传承和转变的过程,再现哲学家们对世界和人生深刻的思考。在结构上,基本上以哲学家为单位,全书三十讲中,有二十五讲是每一讲只讲一个哲学家,读者对于每一位重要哲学家的生平和思想可以形成完整的清晰的了解,比较容易进入各人所关注的主要问题和问题之思路中去;在形式上,采用讲义体裁,用通俗明白的语言,带领大众亲近哲学。

图片

《失落的世界:新兴国家发展的陷阱与教训》

郭建龙 著
当代中国出版社
2023年4月

BOOK INTRODUCTION

为什么说发展是一道窄门?
为什么说世俗化是民主制也无法解决的难题?
为什么那些新兴国家会在现代化过程中失败?

本书以作者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十年游历见闻为基础,以世界全球化发展大趋势为主线,以观察世界、总结发展经验为归旨,通过讲述沿线国家的历史、文化、经济、社会,思考这些国家传统与改革、贸易全球化、世俗化与发展等问题,分析这些国家长期处于不发达境遇的原因,映照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发展的巨大成就和道路探索的不容易,并从经验教训的角度为中国未来发展提供思考和镜鉴。

本书展示了一个崭新的审视视角,突破一直以来向发达经济体探索学习的思维,转而关注新兴欠发达国家,尤其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发展道路,为我们提供了认识世界、思考世界的新维度。

图片

《经验与教育:朱永新对话杜威》  
朱永新 著
商务印书馆
2023年3月

BOOK INTRODUCTION

杜威不仅是美国重要的教育家,也是在全世界都有影响的教育家。本书是朱永新老师对5卷本《杜威教育文集》部分内容的解读。全书共二十一章,围绕教育与社会、教育与学校、教育与生活、教育的民主、兴趣与教学、游戏与教学、经验教学、家庭教育等主题来展开,进一步了推广、传播了杜威的教育思想,使更多的人通过了解杜威教育思想,从而开阔了视野、加深了对教育问题的认识。全书内容通俗易懂,注重实用,对一线教师和父母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图片

《印篆里的中国》
韩天衡 著
中华书局
2023年6月

BOOK INTRODUCTION

印章是成熟最早的代表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精华的物质载体之一。从先秦迄今的3000年中,印章和篆刻艺术发展经历了哪两座高峰?明清以来的篆刻艺术大放异彩,出现了哪些篆刻大家,他们为印篆发展做出了哪些贡献?从事篆刻艺术有哪些需要磨练的技艺和修养?前辈印人有哪些治印经验和关于印章的掌故?名篆刻家、书画家韩天衡先生新作《印篆里的中国》分印篆源流、行知合一、印人印事三个板块,呈现韩先生在中国印篆研究上取得的非凡成就。随文配有400余方古代珍贵印人印作、豆庐藏印及豆庐所治印等,以及印谱书影、印材等图片共600余幅,书后附录更有历代印章实物、豆庐印选等集中呈现,全面展示中国篆刻艺术之美。

图片

《日常的弦歌:西南联大的回响》
王尧 著
译林出版社
2023年1月

BOOK INTRODUCTION

西山苍苍,滇水茫茫。仅存八年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是现代中国高等教育史上的高峰,关于它的著述亦弥漫着传奇色彩。王尧另辟蹊径,于日常生活中聆听弦歌,在历史回响中抵达现场,西南联大于是有了一个全新的讲述。

“三驾马车”梅贻琦、蒋梦麟、张伯苓,大师巨匠陈寅恪、冯友兰,名士风骨朱自清、闻一多、郑天挺……作者回到困境、欢愉、黑暗、光明、约束、任性、革命、保守、崇高和卑微等鲜活的肌理中去叙述西南联大和生活在其中的人物。论联合,“在动乱时期主持一所大学本来就是头痛的事,尤其要让三个个性不同历史各异的大学共同生活”;论制度,“三校的传统便是学术独立,教授治校”;论社会,“昆明一隅,九儒十丐”;论知识分子,“他们一直思想和生活在新文化与旧道德的双重秩序中”;论生活,“在那样一个纷乱的年代,能够放下一张书桌并读书,便是心安之处”……

西南联大的回响遥远而清晰,后世读史者怦然而生敬意。西南联大何以可能,大学之道何以相传,知识分子何以自处,这些问题延续至今,文明之火亦藉此而光焰不熄。

图片

《杂文的自觉:鲁迅文学的“第二次诞生(1924—1927)》
 张旭东 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23年8月

BOOK INTRODUCTION

本书为张旭东“鲁迅三部曲”首卷,分析鲁迅文学在1924—1927年间如何以“杂文的自觉”为标志从而“成为自己”。作者表明,此期间鲁迅文学所面对的空前的外部挑战和内部压力,带来一系列深刻且不可逆的风格史及文学原理意义上的选择、决定和突变。通过作者论、文本分析与理论阐释相结合的总体批评方法,本书探讨以文体混合和写作的政治本体论为核心的鲁迅杂文句法和现象学结构。结论是:有必要在新文学和近代世界文学的历史与价值论范畴,在“艺术的终结”的哲学命题层面,去分析和把握杂文这一高于“纯文学”建制及其意识形态的文体实验与风格运动。

这种鲁迅文学内部阐释的“中间突破”,在第二卷对鲁迅“上海时期”(1927—1936)文字的“批判的文献学”考察中打开历史纵深,并在“杂文的自由”标题下呈现更宽广的社会政治视野及更复杂的现实与其表象之间的批判性叙事性关系。鲁迅的短篇小说、散文诗和自叙文创作,将在第三卷“启蒙与新文学的造型艺术”中专门分析。“三部曲”各卷沿环环相扣的六个命题展开:文学在鲁迅研究中的首要性;杂文在鲁迅文学中的首要性;鲁迅文学的现代主义和世界文学本质;鲁迅文学的生物决定论及时间构造;鲁迅文学的政治本体论;及鲁迅文学的“著译一致”特征。

图片

《律师的意义》

章敬平 著

商务印书馆

2023年12月

BOOK INTRODUCTION

人类是怎么发明律师这个职业的?世界为什么需要律师?民国政府为什么要把欧洲的律师之花移栽到中国大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一度废除过律师制度,为什么之后又要恢复重建?本书娓娓道来,自人类律师制度的发源地古罗马,说到近代律师制度的摇篮英格兰,再说到大型律所风起云涌的美国,最终说到中国律师制度的艰难引进、百年变迁、今日风貌,行文如水,亲切可读。

然而,讲述人类律师史、中国律师史显然不是作者写作本书的用意。作者在四辑、三十五章、三十六万字的作品中,呈现出对内对外两个不同的写作目的:对外,这是一个律师与社会公众寻求理性对话的尝试,希望社会公众对律师意义的认知,能够从打官司延伸到历史成因、律师逻辑,消弥社会公众对律师个人、律师职业、律师制度的误解;对内,这是一个律师在律师职业共同体内部寻求共识的尝试,希望在儒家文化传统影响律师形象塑造的时空背景下,将西方传统中的“律师”与中国传统中的“君子”合二为一,赋予律师职业君子之气,改变今人对律师的成见,建构“君子律师”的人格理想。

本书作者兼具法律学者、执业律师、随笔作家三重身份,其于这部自成一格的学术随笔中,跳出了法学著作的写作传统,其对律师意义的探讨,没有就意义谈意义,而是回到律师的日常生活,就问题谈意义,别开生面,曲径通幽。为什么古今中外圣贤哲睿贬抑律师者众多?律师是不是知识分子?律师是不是商人?律师为什么是自由职业者?收费是不是律师的原罪?什么样的律师才是大律师?作者秉承“温柔敦厚”的诗教传统,以审慎、节制、清明、平和的文字,系统回答了这些历久弥新的问题。无论本书对律师执业赖以存身的法治环境,对律师职业亲如鱼水的商业文明,究竟起到多大的建设性作用,都无损作者“文补于世”的初衷。

图片

《龙与狮的对话:翻译与马戛尔尼访华使团》
王宏志 著
东方出版中心
2023年6月

BOOK INTRODUCTION

作为中英官方的第一次正式接触,1793年马戛尔尼使团访华对两国历史发展的深远影响毋庸置疑,然而使团的沟通与翻译问题罕有进入研究者视野。本书聚焦翻译在这次中英对话中扮演的关键角色,全书七个章节以时间为轴线,由多个问题驱动论述,通过对使团译员背景以及国书、敕谕、礼品清单、往来书信等各类文件的翻译和改写的考察,并基于对大量珍贵档案和多门语言文献材料抽丝剥茧式的深入挖掘和分析,力图还原马戛尔尼使团访华事件的翻译过程,向读者展示翻译在马戛尔尼访华事件乃至近代中国外交活动中的至关重要性。本书资料丰富详实,论述严密,对使团研究的许多问题提出了新颖见解,填补现有使团研究的空白,为近代中国翻译史、中英外交史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与典范。

图片

《南方来信:1980年代上海少女香港沉浮记》       
张乐天 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3年9月

BOOK INTRODUCTION

《南方来信》根据20世纪80年代初上海赴香港一个二十岁出头的女孩双玉写给堂妹的信编纂而成。怀着对更大世界的向往,双玉远离故乡上海,来到香港,期望在此地闯出一片天地。与上海恋人难以割舍的情思、工厂主的骚扰、富商的诱惑、在香港影视界的逐梦……爱情、欲望、前途,一代青年的迷茫与焦灼,投射于1980年代上海与香港两地对照的时空之镜。

编辑 | 珠  兰

主编 | 张  英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