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胤礽:清朝唯一皇太子,天选之子开局,缘何沦落到幽禁至死下场

 品史悟事儿 2024-01-19 发布于广东

在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相信看过清朝电视剧的,都知道清朝实行的是“秘密立储”制度。

然而,在清朝的历史长河中,曾有这么一个人,两岁被公开册封皇太子,年少圣宠不断,甚至数次监国理政。

天选开局的他,下场却十分凄惨。做了三十多年的太子,遭两立两废,最终被幽禁至死。

他就是一代明君康熙最爱的皇子爱新觉罗·胤礽(yìn réng)。

从皇储到阶下囚,他是如何落的如此下场?让我们一起揭开这段历史的神秘面纱。

两岁册封太子,圣宠不断

公元1674年,胤礽出生于紫禁城,他是康熙的第二个儿子,母亲是仁孝皇后赫舍里氏。

由于康熙前面六个儿子不幸夭折五个,所以一出生就成了尊贵的嫡长子,严格意义上的二皇子。

母亲赫舍里氏在生下胤礽不久后就难产而亡,康熙念及发妻的感情,全然不顾祖宗礼法,坚持亲自抚养胤礽,后亲自教他读书,足见康熙对他的喜爱程度。

一年后,胤礽刚满两岁,就被确立为皇太子,也是清朝历史上唯一一位公开册立的储君。

年少时的胤礽也是非常争气,自幼聪慧好学,文学和武艺在众多皇子中都是佼佼者。

文:康熙挑选当时的名儒,如张英、李光地、熊赐履、汤斌担任太子老师,胤礽通晓满汉文字,熟读诸子百家经典。

武:弓马骑射也是样样精通,历史记载他八岁行猎就能射杀老虎。

凭借这些出色表现,深得康熙得喜爱,以至后来康熙南巡北狩都带着他,并亲自传授治国之道。

监国理政,愈发骄狂

公元1696年,康熙外出巡视和亲征准噶尔,22岁的胤礽开始监国理政。

他也不负众望,一众事件都能妥善处理,获得百官称赞。“举朝皆称皇太子之善”。

康熙也很开心,认为有胤礽这样的接班人乃“朕之福泽”。

然而,康熙三次亲征准噶尔,先后有近十个月不在京城,都是胤礽坐镇京城。本来就骄傲的他,长时间大权独揽,他变得愈发骄奢、乖张、目无法纪。

监国期间,他开始使用同皇帝规格的礼服、仪仗,任意处置官员,甚至肆意殴打诸皇子。

可康熙却并未对他所做出格之事做出处置,这样的溺爱,更让胤礽变得冷漠无情,自私暴虐,也为他后来的不幸埋下伏笔。

公元1697年,胤礽在住处行“悖乱之事”被康熙发现,为此,康熙大开杀戒,处死了所有疑似与胤礽有关系的侍卫、御厨乃至太监,但还是没有处置他。

本希望胤礽会就此悔过,谁知反倒激起他的叛逆心,更加变本加厉。

自此,父子间隙横生。

君储矛盾激化,惨遭初废

公元1698年,康熙第一次大肆分封诸成年皇子,并让这些受封的皇子参与政务。

诸年长皇子有权有势以后,加剧了与皇太子的矛盾,诸皇子及其党羽的共同打击目标是皇太子及皇太子党。

于是,在皇帝与储君、诸皇子与皇太子之间的矛盾错综复杂,日益加剧。

皇子之间争斗各种阴谋诡计层出不穷,胤礽也未能幸免。一些别有用心的人趁机挑拨离间,使得康熙对胤礽的猜疑愈发加重。

公元1708年,发生的一件事情,更让康熙对胤礽感到失望透顶。

康熙当时正出巡塞外,不料,年仅8岁胤衸(jiè)染上重疾去世,为此康熙伤心不已,而胤礽作为哥哥,却没有一丝伤心和难过之情。

这瞬间勾起了康熙的怒火,太子的所作所为让他想到二十年前他的冷漠行径。

于是严厉谴责胤礽:“当年你对我的病情毫无担心,那时念你年纪尚小没有指责你,此时你已经是34岁的人了,面对兄弟的死没有一点伤心之情,实在是无情至极。

这样严厉的谴责,从前备受恩宠的胤礽从未体会过,让他感到害怕,觉得太子之位很快就要保不住了。

于是他在返京途中,无时无刻不打听康熙的动向,还经常偷偷靠近他的营帐,并用锋利的刀刃割开帐篷,窥探里面的动静。这就是历史上的“帐殿夜警”事件

而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偷窥之举被康熙发现,令政治敏感的康熙怀疑儿子胤礽可能要弑逆,立刻下旨以不忠不孝之名废了太子之位,并将他圈禁。

九龙夺嫡,复立再废

然而,仓促废黜太子,引发了诸多皇子的争斗升级,个个都想要做皇帝。而长寿的康熙儿子众多,且个个还不是庸才。这就是后世著名的“九龙夺嫡”事件。

皇位争斗可是异常残酷,都想要争夺太子之位,而处死废太子就成了首要的目标。

最先沉不住气的是皇长子胤褆(tí),在胤礽被监管时,奉康熙之命对其进行看守的就是胤褆,可以说康熙对他十分看重。

然而,胤褆却犯了康熙的大忌,同为血脉相连的兄弟,胤褆却向父皇进言要“杀死胤礽”。

后来皇三子胤祉(zhǐ)又告发胤褆利用巫蛊邪术陷害废太子,并提供相关证据,认为这些巫蛊之术是导致胤礽做出异常行为的根本原因。

这让康熙帝动摇就了。一方面他不忍看到儿子们自相残杀,朝局动荡,另一方面他也觉得胤礽可能是巫蛊之术的影响。

康熙顾及往日父子感情,于是选择再相信胤礽一次。公元1709年,复立他为皇太子。

可胤礽不知收敛,反而与太子党成员们密谋,试图逼迫康熙退位,好早登帝位,永绝后患。

然而他的一切行动都再康熙的密切监视下,最后,计划败露,康熙一举处决了太子的旧部。

公元1712年,痛心疾首的康熙只好选择再度废掉胤礽。同时,胤礽也因二次被废,精神受到严重打击,最终疯疯癫癫成了废人,被永久幽禁至死,享年五十一岁。

之后,清朝便开启了“秘密立储”制度,写有皇位继承人的诏书被放在了乾清宫的“正大光明”牌匾后,再也没有公开册封过皇太子。

结语

回顾胤礽的人生历程,不禁令人感慨万千。他曾是众人瞩目的焦点,享受着无尽的圣宠,而最终却落得如此悲惨的下场,让人唏嘘,可悲,可叹!

倘若他摆正自己的身份,不恃宠而骄,是不是就能进一步避免悲剧的发生。

对于胤礽,你还有什么想说的。欢迎大家留言交流。

【图文整理来源于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我是品史悟事儿,感恩相遇,感恩关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