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马鸿莹:高阳台随政协捐赠活动入记实验高中(并序)

 马鸿莹图书馆 2024-01-19 发布于河南

  癸卯年腊月庚辰上午,政协党组书记、副主席朱文华君带领委员李俊宝、张廷珍、樊振芳、刘鹏万、王鹏诸君赴实验高中开展书画捐赠活动,予与指南针画院院长任正亦随访。数年未入,校园大变:林荫错落,楼宇明畅,甬道宽平,操场阔荡。教室安静,惟授课之声谆谆;列操整齐,凭冲刺之步乍响。刘鹏万君赠书、指南针画院捐画。予撰联而送,以为景仰:木铎金声,校名六易初心在;滋兰树慧,鹏鸟一冲梦想成!书记李莹,乃予好友,宵夙不殆,勤奋敬业。今填一阙,以祝实验高中行稳致远耳。

东对茶庵,北临郦邑,自成一派风光。赠画捐书,引来墨客徜徉。委员举目留心处,教学楼,净几明窗。且倾听,学海争鸣,杏苑歌扬。

    岁逾四十正弘毅,不意曾六易,也有彷徨。可喜而今,世人只道芬芳。嫣红姹紫春来也,把辛酸,和泪珍藏。待明天,梦想成真,一并琴觞!

【延伸阅读】

内乡实验高中校史

1978.6-2022.4

  内乡实验高中创建于1978年6月,校名为“内乡县城郊高中”。此后二十多年间,社会变革急剧,出于认识原因,学校定位屡变,虽六易校名,但知难而进,追求优质教育之志益坚,所以历尽曲折而事业蒸蒸日上。

  1977年10月12日,国务院批准《关于1977年高等学校招生的意见》,恢复了高考制度。1978年初,邓小平同志在全国科学大会和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讲话,强调四个现代化的关键是科学技术现代化,而科学技术人才的培养,基础在教育;强调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科学文化的教学水平,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当时,内乡城郊公社共有50000余人,其中学生11065人,每年初中毕业学生1200人,全社广大群众迫切希望能建设一所高中。征得县教育局和公社党委同意,1978年6月起,学校由县教育局负责筹建经费开始建设,定名为“内乡县城郊高中”。为减轻大队用地负担,公社党委调整周边下洼、屈庄、庙岗、范营等四个大队共45亩土地,解决办学土地问题,校舍在屈庄大队。1978年8月学校开始招生,第一任校长为郑元会,共计八个教学班,边建校舍边上课,校门朝西。

  1982年和1983年停止招收高中生,在校生仅有1981年入学的学生。1984年秋恢复高中招生,校长为王润杰,校门改为朝南,1986年8月建第一幢教学楼。

  1990年8月,王克亮任校党支部书记、校长,当时全校4轨12个教学班,学生800余人,教职工70余人。学校严格管理,优化校风、教风、学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注重教师业务培训,改善办学条件,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提升,学校步入规范、良性管理轨道。1991年学校更名为“内乡第二高级中学”。

  为落实1991年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扩大职业教育招生规模,加强中职教育,学校自1993年秋期起,改办为职业教育,再次更名为“内乡第一职业高中”。1994年起,陆续拆除旧房,建起了7幢楼房,用于教学、办公、师生宿舍,建筑面积7650平方米。1995年秋期晋升为“内乡职业中专”。因城区已有的2所初中不能满足城区初中生就学需求,为实行城区初中划片招生,1999年秋期,职专迁出,初中、高中开始同时招生,同年9月,学校第五次更名为“内乡县完全中学”。

  2004年7月,学校领导班子调整,李建功任校党支部书记、校长。同年8月,初中部迁出,学校第六次更名为“内乡实验高中”,当时全校38个教学班(高一14个班,高二14个班,高三10个班)。同年10月,晋升为南阳市A类高中。时值办学规模由10轨扩至20轨,扩建校舍迫在眉睫,学校积极擘划,多方筹措,加上屈庄村委会鼎力支持,融资580余万元,在原址东侧新征地103亩。投资近2000万元,陆续建成容3000人就餐的餐厅楼,容60个教学班的两幢教学楼,通向新校区的双向廊桥“惠风桥”和“步云桥”,同时修建了标准运动场。2006年,学校被评为南阳市示范性高中,改建了校门,新建了教师住宅60套。在教体局大力支持下,2015年又投资2000余万元,建成集办公、实验、电教、图书、会议室为一体的综合楼,建筑面积13634.7平方米。2016年使用发改委审批的薄弱学校改造项目资金1700万元建起了男生宿舍楼。

  2017年8月,杨建中担任校党支部书记、副校长,主持学校工作。当时全校53个教学班(高一16个班,高二16个班,高三21个班),学生3636人,教职工224人。2020年8月,胡书珍担任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当时全校59个教学班(高一20个班,高二18个班,高三21个班),学生3949人,教职工254人。学校领导班子坚持“求真、求实、求活、求效”工作方针,深化细化教学研究、课堂改革,修订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建章立制,整顿校风,转变作风。校容校貌、办学条件进一步提档升级。当时,正值县委县政府打造内乡教育高地,创建教育强县,大力发展高中教育的契机,使用发改委审批的薄弱学校改造项目资金1600万元新建了女生宿舍楼。由县政府投资600万元将运动场升级改造为塑胶运动场,在篮球场铺设了悬浮地板。

  2021年9月,李莹担任校党支部书记、校长,以“改革创新、减负增效、内涵管理、负重发展”为办学理念,围绕教育教学质量核心,细化优化管理,持续提升管理水平和管理档次;坚持五育并举,加强特长生培养,走特色发展之路;丰富学校文化内涵,更好发挥文化的育人功能,将综合楼命名为崇德楼,两幢教学楼命名为博观楼、博知楼,男生宿舍楼命名为浩然居,两幢女生宿舍楼命名为蕙兰楼和蕙秀楼;持续提升学校办学条件,新建了高标准教职工食堂(闻道轩),对教职工公寓楼(润泽楼、育泽楼、德泽楼)进行了提档升级,增配了生活设施,极大改善了教职工的工作和生活条件。2021年12月由县政府投资1200万元开始建设第三幢教学楼(博雅楼)。自此,学校进入又一个新的发展阶段。2022年全校64个教学班(高一22个班,高二20个班,高三22个班),学生4682人,教职工275人。

  建校 45 年来, 我校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的 办学特色。结合学校实际, 经过长期探索实践, 我们凝练了 “心 文化” 内涵, 并致力把“心文化”打造成学校特色的文化核心。“ 心文化 ” 的基本理念是以心为本、 关注生命、 尊重个性、 唤醒自觉, 是一切发自内心、 来自心灵, 又为了内心、 为了心灵 的文化, 是在塑造与建构人的精神世界的活动中所创生的学校特 色文化。“ 心文化 ” 的核心价值观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这也正 贴合了我校的办学理念: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和幸福负责。围绕“心文化 ” 这一主题, 学校致力在校园环境建设上打造 “ 心校园 ” , 在学校管理上实行 “ 心管理 ” , 在教育教学上实施 “心教育 ” , 在学生管理上开展“心德育 ” , 在教师队伍培养上建设“育心型教师 ” 队伍。经过几年的努力, 我校的“心文化 ” 教育特色已初步显现。

  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44年栉风沐雨,筚路蓝缕,内乡实验高中在岁月中成长,在挑战中进步,逐渐成为内乡教育的巍峨大树,泽荫菊香人民。实验高中人必将志存高远,艰苦奋斗,弘毅浩然正气,继往开来,常思善教、善导,履践自强、创新,奋勇担当民族复兴之重任,共创更加美好的明天!

【相关链接】

1、政协委员书画作品捐赠活动

2、书画艺术 香飘校园——内乡县政协到我校开展优秀书画作品捐赠活动


关注呵护“西山辞赋”

625996959@qq.com

2024.1.19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