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后人达不到张仲景的中医水平?

 卧龙动 2024-01-19 发布于广东
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仰望街边林立的高楼,躲闪着路上飞驰的汽车。
看着路人与千里之外的人通话,耳边传来直播中天舟七号轰鸣的发射声。
穿越到2024年的张仲景,已经逐渐适应了这个魔幻般世界。
不过,他最关心的始终是,在这个奇妙的时代,中医学究竟发展到了怎样的境界?
“两千年过去了,中医学想必和这个精彩绝伦的世界一样,变得不可思议了吧?”
“如果是现在,我的亲人们也就不会离我而去了……
回想起当年,可怕的伤寒带走了他整个家族三分之二的人,张仲景的心仍然在绞痛。
他很清楚,自己身为一名大汉的高级地方官,担负着整个长沙郡的军政重任,却以郡守的身份研究医术,实在是迫不得已——谁让世无良医呢?
当年有医名于世的,除了画符施水的邪教首领张角,就是妖言惑众的骗子于吉,至于声名远播的华佗……唉,自己家人陆续去世时,他在哪里?
在那个年代,中医学并不是系统的正经学问,不像家、法家那样,有专业、系统术研究机构和授课学堂。
自己也不是没拜过师,同郡的名医张伯祖,曾经也是颇有名气,但一场瘟疫袭来,老师束手无策、老泪纵横,对天发誓此生不再行医的场景,张仲景依然历历在目。
无奈之下,早已人过中年、脑力不济的张仲景,只能靠着几本晦涩难懂的古籍,艰难研究医术。
问题是,张仲景自幼寒窗苦读,虽然对四书五经烂熟于胸,但毕竟半路出家,于医学一道实在谈不上有多自信。
自己虽然研究了几个方子,病患服用后,也确实有所好转,但这些方子,真的管用吗?
张仲景不是个妄自菲薄的人,但也绝非狂妄自大之辈,自幼举孝廉,从县尉县令,一路升到郡守的他,拥有远比常人清醒的头脑
由于职务关系,张仲景时常能得到长沙下属各县汇总的病亡人数,而在所有的记录中,不同的县份,病亡人数都占到十之六七,也就是说,与自己开方试药的郡治区别不大。
甚至连当年妖人张角在疫区广施符水,也曾有十之三四的生还者,因而广泛获得了民众的支持,遂有黄巾之乱。
曾亲身参与过讨伐黄巾的张仲景,对于那帮邪教分子相当了解,所以他压根不相信张角的符水能真正治病救人,那样的做法,与其说是医术,不如说是巫术。
可是,依照自己药方服药的生还者,并不比张角“救活”的更多。
“我的这些方子,是不是真的管用呢?别说治病,病患们的病症千奇百怪,就连病因,我都没完全搞清楚呢……”
当时他只能想:“算了,现在只能死马当活马医了。真希望有一天,医学能取得巨大的进步,不但能真正弄清病因、治病救人,还能防病于未然。”
回忆到这里,张仲景又一次开始憧憬:
“今时不同往日了,现在的中医学,想必也和那联通八方的手机,飞入云霄的天舟七号一般,超出我的想象了吧?”
他开始遐想。
直到从路人手里借过一部手机,点开知乎,看到有人问:
“中医在失传吗?为什么后人始终达不到张仲景的中医水平?”

图片

刹那间,张仲景后背发凉,眼前发黑……
他不敢相信这是真的,只能继续往下看。
他看到,自己被后人尊为“医圣”,对于他的医论,不敢有半分质疑。
他看到,自己试用的麻杏石甘汤已被奉为经典,一种叫做“连花清瘟”的药物,就是在麻杏石甘汤的基础上,仅仅用15天就研发而成的。
看到这里,张仲景非但不感到骄傲,反而越来越沉重……
然后,他颤巍巍地伸出一根手指,在问题后面写道:
“过了近两千年,中医的水平仍然超不过张仲景,还在用他开的方子,不就等于两千年没有发展吗?”
大约过了一盏茶时间,张仲景听到一串叮叮的响声。
那是有人在他的回答下评论:
“数典忘祖!”
“殖人!汉奸!”
“中医黑死全家!”
“美国人给你多少钱?让你来诋毁中医?”
愣了好一阵之后,张仲景才把眼睛转回到手机上的一张图片——
几名身穿两千年后衣物的医生,满脸虔诚、小心翼翼地称量着两千年前药方上的药物。

图片

一瞬间,张仲景仿佛明白了什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