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温州是近代中国最早改革地

 天下文学文摘报 2024-01-19 发布于内蒙古

  一百年前的今天,温州人已走在全国前头推行习俗观念的改革了。而推行这一习俗观念改革的先行者陈虬先生,于190311日在他一手创办的瓯文学堂溘然长世。创造表记温州话的文字说明,温州人已是中国中的社会主体了,有自己的语言、习俗、伦理情操。而温州这个小社会只是浙江十一个府中的一个,今天,浙江的走向引领着全国开放改革的去向,而浙江的改革又以温州为先。

     浙江的近代改革始于鸦片战争,是龚自珍发出了第一个号声。而真正在乡村社会实行近代改革的则是在太平天国以后的瑞安县。孙氏兄弟以翰林身份回乡办学兴教,他们着眼处并非是以夷制夷的洋务思路,而是重建文化资源。他们在南宋永嘉事功学派的思想中发现了建设近代中国的思想养料,以此为号召,培养了一代新型人材,温州社会从此开始成为推动全国改革的思想策源地。

     近代温州的三杰”-陈虬、陈黻宸、宋恕既效力于乡邦,又都是具有全国影响的变法改革志士。洪振宁先生说,温州人在传播中原文化的过程中又转化了传统的文化理念。这是非常妥当的见识。西方人有大传统小传统之说,然而温州的文化传统非独是小传统,转化实是创新的过程,转化后的文化理念又形成了一个大传统

     宋恕的变法思想立足于乡村,他的更西服主张是宣告了中国文明向全球文明的转轨,经谭嗣同的发展形成了一个民主相结合的近代中国的精神源流,到梁漱溟的乡治思想又一次显示了中国社会内在更新的活力。

     新文化的观念先在一时一地形成,然后从近到远扩散传播,最终改换了中国的面貌,为什么是温州,而不是中国其他的地方?刘练军用社会资本的概念来说明,但从温州人想要自己的语言形式这点来看,在近代温州,已有了把指头握成一个拳头的社群意识,温州人很早就领悟了一种近代的生存方式-社群合作。温州人是通过近代观念的传播形成了自己的群体,这实是近代资本主义文明的一种资本。知识分子与民众的距离很近,官僚与社群也非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民众对宗教的需求可以得到合理满足,知识分子不以激进相标榜。我们发现,在现代化进程中,一种反现代化的文化保守主义反而成了现代化进程的前排兵。这就出现了本土化与全球化双向共进的当今课题。当今温州社会的新貌是近代温州发展的结果。

作者:杨际开

摘自《内蒙古日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