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礼有节——谦辞、敬辞、婉辞、祝辞

 刘沟村图书馆 2024-01-19 发布于河南
图片
图片

   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一直以来,礼仪和规矩都是非常重要的。无论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社交场合,人们都应遵循一定的礼仪和规矩,以展示尊重他人、热爱国家、传承文化的良好品质。

图片

有礼有节——谦辞、敬辞、婉辞、祝辞

图片

谦辞

有礼有节

谦辞是表示谦虚或谦恭的言辞,一般只能用于自称。如“过奖、不敢当、不情之请、抛砖引玉”等。

图片

◎愚愚”用作谦辞,既可以是谦称自己愚钝,如诸葛亮(出师表》中的“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也可以谦虚地指自己的想法,如成语“一得之愚”,谦称自己的一点儿见解。

    和“愚”类似的还有:笨,如成语“笨鸟先飞”;庸,如成语“樗栎庸材”;拙,如成语“以勤补拙”;不敏,如成语“敬谢不敏”;野,如成语“野人献芹”;下,如成语“屈高就下”。

图片

◎敝“敝”用作谦辞时,多用于称和自己有关的事物很粗陋,成语有“敝帚自珍、敝帚千金”,都比喻自己的东西虽不好,但自己看得

十分珍贵。

     和“敝帚”用法类似的还有“蓬荜生辉”,通过形容自己的房屋简陋来自谦。

图片

◎疏、浅、薄“疏、浅、薄”这类词不是典型的谦辞,但它们常常和

       其他词一起构成成语,用来谦虚地指自己的学识或才能浅薄,比如“才疏学浅、才疏德薄、德薄能鲜、绵力薄材”。

图片

◎略、聊、徒用“略、聊、徒”等表示程度低、范围小的副词来构成成语,可以达到自谦的目的。

       这类副词及其构成的成语有;略,如“略识之无、略知一二、略知皮毛”,谦称自己知道的东西少;聊,如“聊表寸心”,谦称自己只是略微表达一点儿心意;徒,如“马齿徒增”,谦称自己空长年岁,无所成就。

图片

◎其他 有一类成语是说话人通过将自己比喻成粗劣或脆弱的事物来达到自谦的目的的。

      这类谦辞中最常用的是“抛砖引玉、引玉之砖”,将自己比喻成砖,将后来者比喻成玉。除此之外还有:“绠短汲深”,将自己比喻成短绳子,指自己力量小,而任务重大,自己无法胜任;“铅刀一割”,将自己比喻成铅做的钝刀,指虽然自己才能低下,但还可以试一试;“蒲柳之姿”,将自己比喻成蒲柳,指自己身体不好或资质平庸;“犬马齿索”,将自己比喻成狗和马,指自己年老。

图片

敬辞

有礼有节

敬辞是说话人向对方表示尊敬客气的言辞,如“光临、雅正、久仰山斗、鼎力相助”等。

图片

◎令“令”用于称对方的亲属,如:令尊,尊称对方的父亲;令堂,尊称对方的母亲;令郎,尊称对方的儿子;令爱,尊称对方的女儿。

图片

◎贵“贵”用于称与对方有关的事物,如:贵庚,问人的年龄;贵姓,问人的姓氏;贵国,称对方国家;贵校,称对方学校。

图片

◎高“高”用于称别人的事物,如:高见,高明的见解;高就,指人离开原来的职位就任较高的职位;高龄,称老人的年龄;高寿,用于问老人的年龄;高足,称呼别人的学生;高论,称别人的言论。

图片

◎拜 “拜”用于人事往来,如:拜别,指告别;拜读,指阅读对方的文章等;拜访,指访问对方;拜贺,指祝贺对方;拜识,指结识对方;

       拜托,指托对方办事情;拜望,指探望对方;拜谢,指感谢对方。

      含有敬辞的成语有:“高抬贵手”,用于请求对方宽恕;“鼎力相助”,用于请托对方帮助或感谢对方的帮助;“高足弟子”,用于称呼别人的学生;“高姓大名”,用于询问他人的姓名。

婉辞

有礼有节

图片

婉辞是委婉含蓄的言辞。成语中的婉辞大多是死亡或疾病的讳称。

委婉地称生病的成语有采薪之忧、负薪之忧等。

委婉地称死亡的成语有山高水低、驾鹤西去、三长两短、与世长辞等。

祝辞

有礼有节

图片

  祝词是用来表达良好的愿望或祝贺的话。不同的祝词适用于不同的场合。

      用于祝寿的成语有长命百岁、长生不老、福如东海、福寿绵绵、龟鹤遐寿、龟年鹤寿、美意延年、南山之寿、寿比南山、万寿无疆、竹苞松茂等。

     用于祝贺新婚的成语有白头偕老、花好月圆、鸾凤和鸣、天作之合、五世其昌等。

     用于祝贺生子的成语有充阊之庆、弄璋之喜等。

     用于祝福人前程的成语有鹏程万里、云程发轫、云程万里等。

有礼有节

有礼有节不仅是我们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国家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在现代社会,我们要继续发扬这一优良传统,为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1

图片

1. 尊重他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尊重他人的感受,不随意批评和指摘,对别人的困难和优点给予理解和支持。

2. 社交礼仪:在各种社交场合,我们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尊重他人的地位和权益,不炫耀、不狭隘,以礼待人,真诚相待。

3. 节约:在生活和工作过程中,我们要养成节约的习惯,节约用水、用电、用材等资源,减少浪费,保护环境。

4. 尊重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尊重传统节日,尊重历史,尊重民族精神,保持民族自豪感。

5. 自律:在行为、言语和情感上要有节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抵制各种不良行为,以自身行为展示中国文化的魅力。

图片
图片
图片

喜欢可以关注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