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寒:四季轮回梅柳芳

 郢都故事 2024-01-19 发布于北京

二十四节气与荆州习俗24

大寒:四季轮回梅柳芳 

文/图  张卫平

 

  平明羸马出西门,淡日寒云互吐吞。

    醉面冲风惊易醒,重裘藏手取微温。

    大寒,是一年中最为寒冷的时节,素有“三九四九冰上走”之说。不过,无论天气怎么寒冷,仍有“诗与远方”。这不,宋代诗人陆游穿着御寒的“重裘”,藏着手,打着酒嗝,于大寒时节“出江陵西门”去穷游了。

    大寒,十二月中,是二十四节气中最后的一个节气。“寒气之逆极,故谓大寒”,是天气寒冷到了极点的意思。《授时通考·天时》引《三礼义宗》:“大寒为中者大寒,上形于小寒,故谓之大。”古人将农历十二月称之为大禁月,“大寒须守火,无事不出门”。

    大寒的三候是,一候鸡始乳;二候征鸟厉疾;三候水泽腹坚。

    过了大寒,四季经过了一个轮回,大地即将回春。此时,母鸡开始产蛋;鹰隼之类的征鸟,盘旋于空中寻找食物,以抵御最后的严寒;河中的冰,已冻至水中央且非常坚硬。 

    在天气极寒的大寒时节,没有空调的古人竟靠一幅“消寒图”怎能消寒?于是,就有“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来“守火”。此时,“窗外正风雪”,唐代诗人白居易与杜牧不约而同的“拥炉开酒缸”,用这火一样的液体来抵御漫漫寒冬。

    正如清代文学家张潮《幽梦影》中所说,“冬雨宜饮酒”。要不,元朝诗人方回就不会也在诗中大喊道,“大寒岂可无杯酒”。 

    “大寒”,最为主要的民间习俗就是小年祭灶神。小年,是大寒时节里最重要的年节。民俗专家认为,小年祭灶的习俗,源于中国古老的火神信仰。


    文献记载表明,古人最早祭祀的灶神是火神祝融。《礼记·月令》:“孟春之月,其帝炎帝,其神祝融,其祀灶,祭先师。”《荆楚岁时记》也中非常明确地说,“其日并以豚酒祭灶神”。

     对此,东汉经学家、文字学家许慎在《五经异义》里的解释是,“颛顼有子曰黎,为祝融,火神也”。祝融因“行火正”有功,受到人们的景仰,逐渐被尊崇为火神和灶神。荆楚的小年祭灶,祭祀的是楚人先祖祝融。

    可见,楚人的春节系列活动,首先是从祭祀灶神拉开序幕的。早在远古时代,人们以十二星次之一的大火星在天空中的位置来判别季节的变化,于是产生了腊祭这样一个古老的节日。

    《楚国风俗志》里说,祭灶神的习俗,是“由楚人的六月祭火神兼祖神祝融的庆典转化而来的”。至于祭灶的具体时间,流传最广泛的说法是,北方腊月二十三,南方腊月二十四。

    其实,从《湖北民俗志》里的记载来看,就连湖北一地祭灶的时间也不统一,荆州一带是腊月二十四,鄂西北则如北方一样是腊月二十三了。

     “每年都过小年节,晚上净身敬灶爷。”旧时,小年就是“祭灶日”。腊月二十四,荆州民间家家户户都要祭灶,各地习俗相差无几。比如江陵、沙市,小年当天要打扫厨房,贴上“上天奏好语,下地降祯祥”的对联和“灶神骑马上天”的画,晚上设香案于灶前,燃烛点香置一碟灶糖及一把高粱梗制作的扫帚,进行祭祀。松滋、石首、洪湖、监利等地当天在打扫了厨房卫生后,要用新泥泥灶堂,晚上在大门上挂灯笼,陈列供果,举行祭祀仪式。

   对此,清代荆州文人刘成垣用一首《醉司命》,生动地描述了荆州民众祭灶时的情形与心态:“邻家爆竹闹如雷,司命闻香下马来。草料一盘糖一碟,檀条三柱酒三杯。白酒豆腐无余味,黄纸灶书有烬灰。今夜劝君多吃醉,莫将过恶奏天台。” 

    古人有诗云,“每逢佳节倍思亲”。小年,既是“祭灶节”,还称为“小除夕”、“小年节夜”、“小年夜”和“交年”,其主题理所当然的也是团圆。所以,荆州民谚说,“腊月二十四,家家小团圆”。

    在中国的传统节日里,吃,从来都是永恒的,历来就有小年“吃坏吃好,一人不少”、“有吃无吃,团圆一席”之说。在荆州,过年的团圆饭,始于腊月二十四。这天,一家人必须在一起吃团圆饭。过去,荆州时兴小年吃圆灶饼,吃了甜甜的圆灶饼,预示着新的一年里甜蜜与幸福。

    作为春节的前奏,小年还开启了年底的大扫除,谓之“小年忙死人,家家扫扬尘”。扫扬尘,就是扫尘,荆楚又称为“打埃尘”、“扫年”、“掸尘”、“除尘”、“扫房”等等。除了扫扬尘,荆楚还有“洗邋遢”的习俗。从过小年开始,家家户户要把床单、被子、枕套及脏衣服洗干净。大人小孩还要在年前洗头、洗澡和理发。  

    大寒节气,时常与岁末时间相重合,因此充满了喜悦与欢乐的气氛。民俗学者认为,大寒与小年相连,是迎接新春的一个重要步骤。

    春节,是一年中持续时间最长、内容最丰富、最重要的节日。小年一过,迎新春的准备就开启了,荆楚最重要的民间习俗当是赶集办年货与杀年猪、炒腊锅了,这是荆楚地区腊月里最为壮观的备年货场面。

    过去,从“大寒”开始,荆楚家家户户都要杀猪,准备过年。大家在房前场地上垒起柴灶,架上大铁锅,劈柴烧水,宰杀年猪,还要请亲朋与邻居捧场喝杀猪酒。猪杀了,肉腌了,人们开始“炒腊锅”了。荆楚地区“炒腊锅”的场面,与吃杀猪饭一样热闹,腊锅里“炸炒”的主要有豌豆、黄豆、细豌子、花生、阴米、米子,以及红苕片、年糕片、米子糖。那时,家家户户热热闹闹,大人围着锅灶转,小孩围着簸箕转,忙着“炒发”与“抢食”。

    如此欢快的情景,大多都留在了记忆深处。不过,如今在一些机构组织的“年货大赶集”中,还能依稀感受到过去杀年猪、炒腊锅的热闹场景。

  “过了大寒又一年!”正如俗话中所说,物极必反。当极寒天气在大寒到达顶点之后,萌动的阳气开始呼唤着春天的到来,迎接新一年的四节轮回。也许,唐代诗人元稹正是从“大寒”的寒气之中,感知到了久违的春天气息,便在关上门来“炭温”、“腊酒”,在自饮了满满一大樽酒后,吟诵起自己廿四节气诗之《大寒十二月中》的诗句:

  冬与春交替,星周月讵存。

  明朝换新律,梅柳待阳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