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提条件 1.熟悉仪器的操作:这一点应该大家都会的,开机、准备试剂/耗材、校准、维护保养(日、周保养)、质控和样本检测,都是基本功,也就是说不会这些工作的人必须学会了再来做性能验证,否则验证不过关,无法判断是厂家试剂不过关还是你的水平不过关。 2.熟悉厂家的性能验证方案 **找试剂厂家应用工程师索取“厂家试剂出厂前自己做试剂性能验证报告或确认报告”,获取: 2.1 厂家的质控程序 2.2 厂家验证自己产品时使用的质控品浓度。 2.3 厂家性能验证-精密度浓度水平,浓度接近医学决定水平。 2.4 厂家性能验证-精密度样品基质接近或一致。 2.5 厂家性能验证-精密度样本前,每天校准否。 3.熟悉我们的性能验证方案 3.1每天质控在控,如出控在纠正在控后,重新检测这一批样本。 3.2每天是否校准—按厂家验证时候一致方案“检测前每天校准”。 3.3建议同时做性能验证-准确度验证,不浪费时间和人机料法环的准备。 4.每天检测一批,重复3次,这一批是批内,是批内计算(批内均值、批内SD和批内S2)的数据源。具体见举例中的横向计算。 5.连续5天,针对5天中,每天使用这一天的均值,5个均值作为批间(总均值、批间标准SD、批间方差S2)数据源。具体见举例中的纵向计算。 6.批内(r)与批间(b)的概念区别略。 7.标准差(SD)与方差(S2)的区别略,批内方差Vr、批间方差Vb。 8.以上是5天重复性方案,如果需要增加天数亦可。 横向获得每天均值、标准差、方差 1.横向计算:得到了连续5天的“均值-SD-S2”(7.70-0.000-0.000)、(7.61-0.035-0.001)… 2.我们由横向计算获得:批内SD平均值0.04,批内S2平均值0.002 **方差=标准差的平方,即标准差SD*标准差SD,可以通过直接计算SD,由标准差SD得到方差。 纵行获得批间数据源和批内均值 3.纵行计算:批间数据源来自于5天均值(7.70、7.61、7.90、7.83、7.81)用于计算批间SD、批间S2。 **先计算批间SD,然后依据“批间SD*批间SD=批间方差S2”。 4.纵向计算批内均值:5天SD均值0.04来自于每天SD(0.000、0.035、0.029、0.064、0.055)、5天S2均值0.002来自于每天S2(0.000、0.001、0.001、0.004、0.003)。 由批内、批间计算的方差获得总方差 1.由总方差0.015获得实验室(总的)“标准差0.021、变异系数1.563%”。 2.总方差的计算:批内方差*系数+批间方差 系数=(重复次数-1)/重复次数 【自由度的批内方差】 验证是否通过的判读和计算 1.先计算T值 1.1.T值计算公式的分子: [(批内重复次数n-1)*批内方差+(批内重复次数*批间方差]2 =[(3-1)*0.001+3*0.014 1.2 T值计算公式的分母: (3-1)/5*0.0012 + [(32*0.014)2/(5-1)] 1.3 T值计算:分子/分母=0.002/0.0004=4.470177617 **以上没有什么技巧,就是看准公式用对数据,尤其分母里面批内方差表达字母的4次方,其实是Sr4=(Sr2)2 【批内方差Vr或者Sr2】 2.再查找C值 2.1 如下两个条件可以在附录A中查到交叉点的C值 2.2 有效自由度4.47,4舍5入,按4作为自由度。 2.3 样本水平2个 2.4 交叉点C值是11.41 3.最后根据计算公式得到的T值和查找到的C值,计算验证值V 3.1 V=厂家声明SD * SQRT11.14/SQRT4.47=0.11 * 3.34/2.11=0.174 ***如果厂家声明SD是0.11 mmol/L;SQRT是开根号 ***V值是厂家声明SD*不确定度,比值作为厂家声明SD值的不确定度系数(剔除假失控:有效自由度时的5%假失控控制值占比)。此观点有待商榷,只是理解性记忆。 3.2 实验室总标准差是0.122,<0.174(厂家声明值,所以厂家声明通过验证,实验室可以使用该试剂。 **大家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找我13524509364(微信同号) |
|
来自: 求真我gcvbmj6p > 《性能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