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朝之殇:衣冠南渡,衣冠难渡

 金色年华554 2024-01-20 发布于江西

衣冠南渡最初指的是西晋末,晋元帝避乱渡江,在建康(今南京)建立东晋的事件,当时大批缙绅﹑士大夫及庶民百姓随之南下,史称“衣冠南渡”。

西晋晋怀帝、晋愍帝时期中原地区大规模战争不断,向中原迁徙的匈奴、鲜卑、羯、氐、羌等民族逐渐建立起自己的君主制政权,史称五胡乱华,并最终酿成永嘉之祸,中央朝廷受到威胁。晋建武年间,晋元帝率中原汉族臣民从京师洛阳南渡,史称“永嘉之乱,衣冠南渡”,这是中原第一次大规模南迁。

后西晋渡江后,中原士族等臣民相随南逃,王导依赖南渡的北方士族,团结江东豪强,协助司马睿在建康(今南京)定都,建立了东晋政权。

晋统治者衣冠南渡后,中国历史进入南北朝时期。这是第一次比较重大的南移事件。此次衣冠南渡之后,中国的文化中心开始向江南转移。

据估计,这一次衣冠南渡保守估计至少有2百万汉人离开胡人控制区,渡过长江南下,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第一次,自从炎黄以来,华夏历史还从来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中原地区始终都是汉人统治,直到西晋末年,才发生了这样的惨剧。

这一次衣冠南渡持续了170年时间,据说客家人的迁移也是从这一次衣冠南渡开始的,中原的持续内乱导致了迁移不断,直到唐朝统一天下才逐渐结束迁移。“衣冠南渡”给中原王朝带来了巨大的创伤,令无数百姓流离失所、四散流亡。

衣冠这两个字后来被引申为士大夫阶层,衣冠南渡本意是指中原士大夫大规模向南方迁移,引申为中原文明向南方迁移。

为什么以士大夫阶层来代表所有迁移的人口呢?这是因为中原及北方的士族决定着当时的天下大势,世家大族在两汉形成,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发扬光大,士族的力量大到可以和皇权相抗衡,晋元帝司马睿就是在琅琊王氏的支持下南渡的,除了琅琊王氏(王导),主导东晋政权的还有陈郡谢氏(谢安)、龙亢桓氏(桓温、桓玄)、颍川庾氏(庾亮)。王与马共天下,指的就是司马氏与琅琊王氏共同控制天下,琅琊王氏是中国首屈一指的门阀世家,其家族人口众多、人才辈出,左右着东晋的朝政。

司马睿

除了这四大门阀家族之外,中原还有众多的世家大族,比如清河崔氏、太原王氏、颖川荀氏、陇西李氏等,只是有的家族留在北方,有的家族南渡,也有的家族一部分留在北方,一部分南渡。

王导

正因为门阀士族在当时有着强大的影响力,控制了舆论与独家人才选拔权,有着庄园经济及大量的藏匿人口,有着强大的部曲及私人武装,是左右国家政权的重大力量,所以整个东晋都沦为世家大族的傀儡,就连开国皇帝司马睿都是傀儡,因此把衣冠南渡理解为士大夫向南迁移,进而引申为中原文明向南迁移。

“衣冠南渡”,并非所有的汉人及文化都迁到了南方,北方的汉文化也并没有消失,也依旧有汉人生活着。迁走的的只是政权和一些豪绅士族,而且大部分汉人依旧生活在北地。所谓的“衣冠南渡”只是对皇帝和大臣而言,对普通百姓来说并不存在“南渡”。不可否认有南迁的百姓,但历史上没有几个皇帝真正把自己子民全部带走。衣冠南渡,首先意味着中原文明的南迁,其次意味着中原文明在北方的溃败。衣冠南渡并不是什么胜利的南渡,而是中原士族南逃、中原文明或中原政权南迁避乱。衣冠南渡从来都不是什么华丽的词语。每一个字的后面带着的都是一次汉族的重创,是北方汉人的生命。

但文化与文明并不只是帝皇将相所独有,人民才是文明的创造者,是历史的推动者。从历史发展来看,虽然历史上北方游牧部落由北向南侵犯中原,有的北方游牧部落甚至还建立政权,但却没有一个北方游牧部落消灭中原文明与文化,有的只是文明的融合,当然这个过程充满了血腥、杀戮,也相当漫长、痛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和图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