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门见山,今天想和你聊聊溪黄草。 溪黄草,你单看这个“溪”字就知道,溪黄草是生长在小溪边上的。你若是将它的叶子捣烂揉碎,就可以看到有黄色的汁液流出,因此而得溪黄草之名。 ![]() 溪黄草 我们说溪黄草生长在水边,所以溪黄草最懂水性,也从来不惧怕水,入药之后,可以说是燥湿的一把好手。加之水性本就寒凉,所以溪黄草的药性也是偏凉的。因此,溪黄草燥湿之余,还有清热的功效。 在两广地区,溪黄草就尤其受当地人的欢迎,可以当茶饮,可以用来煲汤喝,也可以外敷,是治疗乳腺炎的良药,将新鲜的溪黄草捣烂敷在患处,疗效就非常好。 然而,溪黄草真正的厉害之处不仅于此。溪黄草走的是肝胆经,善清肝胆中的湿热,是治疗胆结石,胆囊炎的常用药。 ![]() 溪黄草 中医认为,肝主疏泄。疏泄的不仅仅是身体内的气机,同时也疏泄我们的情志。随着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工作压力的与日俱增,越来越多的人不得不背负起沉重的房贷车贷,只为了给家人过上普通的生活。 然而,情志的压抑难抒,苦闷之情难以言表,肝经中的气机就不容易疏散,久郁生热,郁热容易灼伤津液,酿而成湿,加上肝与胆互为表里,肝经中的湿热会累及胆经,湿热之邪侵犯肝胆,久而久之,化作结石,是胆结石的主要原因之一。 ![]() 胆囊炎也是这么个道理。 有一个中成药,正是在溪黄草的基础上加用了穿心莲和苦木,来治疗胆囊炎和胆结石的,不卖关子,它就是消炎利胆片。 消炎利胆片:溪黄草、穿心莲、苦木。 胆病最显著的特征就是胁肋胀满。 中医就讲了,湿性黏腻,这个时候,又多加了个热邪来灼伤津液,会扩充湿邪的队伍,所以,湿热之邪狼狈为奸,把肝胆疏泄的通道给堵住了,肝胆疏泄失司,气机全都堵在了一块儿,自然就会有胀胀的感觉。久而久之,还会伴有恶心、呕吐的症状,那是因为肝胆中的气机全都堵在了一起,肝气不升,胆气不降,反而上溢所致。 溪黄草主入肝、胆经,善清肝胆中的湿热,肝胆中的湿热被横扫一空,肝胆郁滞的源头问题得以改善,肝气升、胆气降,让身体重回一个闭合的回路。 ![]() 溪黄草 穿心莲也好,苦木也罢,都逃不过一个苦字,它俩都是苦寒的药材,和溪黄草不同的是,它俩均入大肠经。 我们讲,苦味的药材不仅可以燥湿,还有降泄的作用,所以,穿心莲和苦木不仅可以燥湿,同时,放在这里无疑是和溪黄草完成了一场清热利湿的接力。 穿心莲 ![]() 苦木 溪黄草把肝胆中的湿热统统往下沉降,把湿热之邪赶到了大肠经,这个时候,穿心莲和苦木径直把这些个湿与热通过排便的方式排出体内,给邪以出路。 值得一提的是,不论是溪黄草还是消炎利胆片都是偏于苦寒的药材,是故,脾胃虚寒的人是不适宜服用的。 那么,哪些症状的人群适合服用呢? 你先去看他的舌象,若是舌红苔黄,同时伴有小便黄的症状,多半就是湿热。 相反的,舌淡苔白、体质虚寒的人就不适合服用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