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8.27/28父母专业课复训总结02

 kenasi 2024-01-21 发布于江苏

本来打算只上第一天的课程,第二天就在家里陪伴孩子。可是,学习不仅让我快乐,它也让我上瘾。所以,最终我还是决定要把完整的课程学习完。

第一天的课程主要讲的是教育的前两个思维方式——处理问题和培养优秀品质。而今天课程的主题是教育的第三个思维境界——拉升人生高度。

人与人之间的区别不是体力和能力,而在于心灵与思想的高度;人与人之间的竞争不是起跑线的竞争,而是人生高度的竞争。那么,如何拉升人生高度呢?

首先,拉升人生高度要有感知力和发现力。

感知力和发现力会发展成为一个人的思想创造力,包括自我反省的能力、产生见解,拥有很好的观察力与洞察力。这类人有知有觉、思想独立、有创造力、有觉察力,一点即通,这类人拥有一生的高度。

如何培养发现力呢?孩子要经由感觉→感知→认知→思想,这样的一个顺序来认识我们的世界。这样的一个学习路径有助于养成主动认知、深度认知,发展了孩子内在的求知欲、专注力和观察力,也给孩子植入了爱学习的种子。

反观传统的教育,为了短平快,给到孩子的往往是被动认知(填鸭式认知,不管你要不要听,想不想听,在不在听,我都想让你听)。效果如何呢?孩子得到的往往是浅层认知,短时记忆,还会扼杀孩子的求知欲,让孩子觉得学习是无聊的、痛苦的。

感觉→感知→认知→思想。目前,这样的学习顺序在学校里实行起来比较困难,尤其是感觉和感知这两个环节,那就需要家庭的努力。余丹老师给我们呈现了林院长给孩子看绘本《大自然中的美食》的例子。林院长为了激发孩子对该绘本的兴趣,他做了精心的设计。先是带孩子到田地里去插秧,几个月之后,再让孩子去观察结出的稻穗,然后让孩子拿着镰刀收割成熟的水稻,最后让孩子晒稻谷。相信孩子们在这个劳动的过程中,他们对水稻的整个生长过程是有实实在在的感觉和感知,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认知是主动认知和深层认知。有了前面的这些经历后,孩子才容易产生情感和思想。这个时候让他们再去理解“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那就很容易了。

感觉→感知→认知→思想,这个教育路径也诠释了为什么小孩子是“心由相生”。它给我们教育和影响孩子指明了方向。

教育孩子,要让他有感觉;除此之外,还要让他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例如,你想给孩子种上一个985或者211大学梦的种子,那就带孩子去参观那所大学,走到教学楼时就对他说:孩子你看,这就是你未来大学的教学楼。走到图书馆就说:孩子你看,这就是你未来大学的图书馆。走到宿舍时就说:孩子你看,这就是你未来大学的宿舍……慢慢地,不知不觉间,就把你的想法变成了孩子内心的决定。

第二、拉升人生高度要有格局力

每个人都会在有限的范畴内为自己做最好的选择。格局不同,看待问题的高度则不同。

关于格局力,我最近打算听一听林院长的《探索名门望族背后的秘密》,一探究竟名门望族的后代有着怎样的格局力。

两天的学习紧张而愉快,非常喜欢爱自然生命力体系上课的氛围,看到余丹老师上课是那么的竭尽全力,那么的有爱,台上台下无时无刻不在滋养着我们。感恩余丹老师!

虽然是一次复训,但每一次听课都有新的收获。经由课堂浸泡的我们,会变得越来越柔软,越来越有爱,越来越有觉察力,越来越智慧,越来越灵动。课程虽然已经结束,总结、分享和践行还需要我们持续进行。

最后编辑于:2022-08-31 13:04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