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还记得炕桌吗?你会盘腿而坐吗?一家人盘腿围坐在炕桌周围就餐,温馨又快乐 | 蔡华先

 新用户339933 2024-01-21 发布于山东

烟台晚报烟台街,一条有故事的街

请点上面蓝字,来烟台街逛逛

炕桌曾经是北方人家常见的一种家具。北方的冬季漫长而寒冷,所以北方人喜欢睡火炕,形成了人们在炕上活动的生活习俗。一日三餐,也大多是在炕上吃,这就有了炕桌。炕桌的功能非常明确,是供一家人吃饭用的,因此又称“饭桌”。

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里曾多次提及炕桌。比如林黛玉刚进荣国府,就看见“正房炕上横陈一张炕桌,桌上放着书籍茶具”。第六十三回中有这样的情节,袭人道:“不用围桌,咱们把那张花梨圆炕桌子放在炕上坐,又宽绰,又便宜。”

可见炕桌在过去不仅普通老百姓使用,而且富贵豪门也使用,只不过材质有区别,档次有高低。

炕桌一般都是长方形或正方形的,大小高矮没有一定的规定,以前人们吃的饭菜相对比较简单,炕桌能摆下几个碗碟即可,所以炕桌一般都做得不大。

炕桌结构可繁可简,做工可精可粗,使用的材料高中低档都有,但无论大小,无论长的、方的,都是四条腿支着一个桌面。吃饭的时候,一家人围坐在炕桌前,甚是热闹。

炕桌最主要的功能是供人们吃饭用的。曾经人们向往的生活就是老婆孩子热炕头。那时候,炕桌就是一个家温暖的象征,吃饭时必须要坐在炕桌前。

那时候,人们每天听到的最熟悉、也是最期盼的就是“吃饭了”,最爱干的活就是“放炕桌”。大人一说放炕桌,小孩子就知道要吃饭了,立马停止追逐打闹,回屋到炕上坐着等。

       图文无关

坐有坐相。使用炕桌,首先要学会怎么坐,有一种功夫不可不练——盘腿而坐。盘腿而坐这种功夫,大概是在佛教传入中国之后产生的。佛教讲究“打坐”,随着佛教影响的日益广泛,古人也慢慢学会了将自己的两腿相互盘起来放在身前。

因为炕桌桌腿很短,所以在炕桌前只能盘腿而坐。大人们经过多年的磨练,盘腿坐早已是驾轻就熟,但小孩子们还需要经过一个比较长的练习过程。

吃饭时,小孩子要么把腿伸到炕桌下面,要么直接坐到被褥上,或者干脆拿个小板凳坐在上面。

我小时候虽然练了不少年的盘腿而坐,但功夫始终没有练到家,长大以后坐在炕桌前用餐,我都会要一个小板凳,不是不会盘腿坐,而是一旦坐久了腿部就会酸麻。

炕桌,不仅是一家人一起吃饭的地方,还是人生最初的启蒙课堂之一。

在炕桌前,我们学会了就餐礼仪,吃饭前,先要摆好筷子,摆筷子也是有讲究的,不能先摆自己的,要先给长辈摆好;吃饭时,用筷子夹菜只能夹自己面前的,不能由着性子,满盘子满碗去夹菜;长辈不上桌,不能先吃;给大人递筷子、递饭的时候,要用双手;咳嗽的时候要转过脸去,用手挡住嘴,不要对着饭桌咳嗽;倘若谁碗里掉下米粒或者一小块馒头,长辈就会及时地捡起来,并讲道理给我们听:粮食来之不易,不能浪费啊!

当然,炕桌上更有浓浓的亲情。最让人念念不忘的,就是每天吃饭时,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有说有笑,父母把最好吃的饭菜留给孩子,舍不得多吃一口。

每年庄户人家遇到青黄不接的时候,饭桌上就会有明显的两种待遇。在我们家,因为父亲是家里的整劳力,我们兄弟几个又正是长身体的时候,所以祖母和母亲总是把最厚实的饭,盛给父亲和我们几个兄弟,而她们则稀汤寡水凑合着吃,或者是把馒头给我们,她们吃玉米饼子。

偶尔吃一次馄饨,我们碗里总是盛得满满当当的。盛完之后,盆里已所剩不多,祖母和母亲就把剩下的几个馄饨分开,再掰些玉米饼子,加点汤水,依旧吃得津津有味。

那个时候,每家每户的家具都比较少,炕桌还兼有其他功能,吃饭时当餐桌,孩子们写作业时当书桌。吃完饭,炕桌被擦得干干净净的,孩子们就趴在桌子上写作业,大人们在一旁做着手工活,聊着天。

最热闹的时候就是过年,炕桌上摆满一盘盘饺子,饺子冒出的热气在炕桌上空盘旋。一家老小各自端着一醋碗,夹着热腾腾的饺子吃。

曾经,炕桌伴随了人生的每一刻,它凝聚了一个家庭温暖的点点滴滴,见证了人们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后来,炕桌逐渐被圆桌代替。

历史在变迁,时代在发展,炕桌越来越成为一种历史,成为一种记忆,但是盘腿儿坐在热乎乎的炕上,一家人围坐在炕桌周围,温馨又快乐——这种记忆很温暖。

来源 | 烟台晚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