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甲流、乙流,支原体...各种感冒,免疫力下降,一个中成药——参苏丸,就治免疫力低的感冒

 空谷幽兰80 2024-01-22 发布于广东

觉得有用的话,图片 记得关注哦!

近期,“甲流刚好又中招乙流”的话题引起广泛热议。

流感属于疫病,这与《内经》所谓的“三虚致疫”理念相关。

天虚,是自然变化节律的失常;人虚,是人群抗病能力的不足;邪虚,是直接致病原的侵犯。

“三虚”致疫说,较为完整地指出了产生疫病的三大因素。

不管怎样,总是通过“人之虚”,才能导致疫情爆发。

由此说,还是要重视养正,使正气存内,则邪不可干。

尤其是有些人上个感冒刚刚平息,不久又中招了,甚至到下次还能中招,简直能让人崩溃,免疫力肯定是防守失控了,所以体虚之人反复感冒发烧,或者说年老、体弱的人还要重视同时帮扶正气,不能只攻邪

图片

体虚感冒是中医的病证名称,是以反复发作,缠绵难愈为特点的临床常见疾病。该病患者大多由于脾肺气虚、卫外不固而易于感受外邪。那么,体虚感冒与普通感冒对比,又有什么区别呢?
体虚感冒的患者主要是体弱的小儿和妇女、老人,以及患有慢性呼吸道疾病的患者。体虚感冒会反复发生,有些患者往往感冒刚好些,又因冷天外出、保暖不足,或在洗头、洗澡、换衣服时不小心受凉而复发感冒。
体虚感冒的病程往往较长(常在1周以上),且在感冒时伴有某些“正气虚弱”的表现,严重时还会诱发患者的宿疾或使其原发疾病加重。
中医治疗体虚感冒祛邪解表之余,兼用补法,不仅重视对患者病症的治疗,还要注意对患者病后的调理以及病前的预防。不过,本能提醒大家,治疗体虚感冒,还需辩证分型。细致辩证就更好,(下方绿色字体为附加内容供更专业参考,大家可以略过看下一段)

气虚体质型

症见体质虚弱,肌肉松软,汗多不止,精力不振,不爱户外活动,脉软弱无力。患者可适当服用玉屏风颗粒增强人体免疫力,益气固表,预防外邪的袭击。玉屏风颗粒由黄芪、白术、防风三味药组成,君药黄芪益气固表,臣药白术健脾益气,防风作为佐药可祛风解表。三药合用,补气虚,固表虚,能有效的抵御风邪侵袭,提高身体免疫力,从而达到预防感冒的效果。

阴虚体质型

此型以妇女更年期多发,表现为周身不适,夜寐盗汗,干咳痰少,咽喉干痛,口渴多饮,舌红少苔。治疗以滋阴生津、疏表散邪、清热和阴。宜用加减葳蕤汤。在改善后,可服用“生脉饮”,以补气敛汗、养阴生津,改善阴虚体质。

血虚体质型

 多见于患者产后、术后失血过多,或因用脑过度而使阴血消耗太过,或因气滞血瘀造成阴血亏虚。患者表现为头晕、心悸、困倦欲寐、周身乏力,舌淡白、脉弱无力。治疗当养血解表。可用葱白七味饮加减。

阳虚体质型

患者素体阳虚,又复感风寒之邪,导致阳气更虚。表现为无汗肢冷,面色苍白,舌淡苔白,脉细无力。治以助阳益气,发汗解表。可选真武汤、苓桂术甘汤治疗。

然而,有些体质素虚而患感冒的人,特别是老年人,服一般感冒药效果不佳时,如果选用中成药“参苏丸”,往往收效显著。

扶正解表功效的中成药里,参苏丸是最有代表性的。参苏丸原方为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里的“参苏饮”,是治疗气虚外感风寒的常用中成药。

参苏丸是“扶正解表”的代表方,主要有益气解表,祛风散寒,理气化痰功效。

适用于平素体弱者因外感风寒而导致的表证,其主要表现为:恶寒发热,头痛鼻塞,咳嗽痰多,胸闷呕逆,气短倦怠,舌淡苔白,脉浮无力等。现代医学所指的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支气管炎及急性扁桃体炎等病,只要具有上述主要症状者,均可选服参苏丸。

原方参苏饮的参考用量:人参(党参)6克,紫苏叶6克,葛根6克、半夏6克、前胡6克、茯苓6克、枳壳4克、木香4克、陈皮4克、甘草4克、桔梗4克。人参也可用党参代替,但体极虚弱者,仍以用人参为宜。本方有中成药

方中党参益气扶正,紫苏叶发散表寒,共为主药;

葛根、前胡解肌发表、宣肺止咳,为辅药;

茯苓、半夏、陈皮、桔梗开胸利气、化痰止咳,枳壳、木香宽胸除满,共为佐药;

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

诸药相配,既能扶正以助祛邪(寒邪),又可祛邪不伤正(正气),最终达到元气恢复,风寒尽散,诸症得愈之目的。

参苏丸为常用非处方中成药,丸剂每包9克,1次服6~9克,1日2~3次;

注意:外感风热者不宜使用该药;服药时忌食生冷油腻之物。

平时容易反复感冒、病程漫长;患有风寒感冒;气虚体质;虚寒体质;痰湿体质等人群,都能服用此药进行治疗或调理。
因为气虚而引发的感冒,祛邪的同时一定不要忘了扶正,也就是要补气。
参苏丸,就是个不错的选择。

还有一个中成药与参苏丸有类似的功效:人参败毒胶囊这两个药都有益气解表、扶正祛邪的作用。

区别在于,参苏丸偏重于理气化痰,咳嗽有痰的体虚感冒患者适合吃;人参败毒胶囊则偏重于解表,解毒力更强一些,肢体酸痛沉重的表证严重的患者吃这个药更适合。

温馨提示:文中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专业中医人士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药,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图片

关于百草逢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