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来了,就要觉知,事实无不通,只有想不通!基于评价中的是非善恶,必然是彼此的衬托,你在被那些存在衬托着你的美、善、优、贵?关关难过关关过,事事不休事事休。一切都好,有差别的是头脑。 大家好,今天跟大家聊一聊一阴一阳之谓道。那这个所谓的阴阳是指,在头脑概念假设之下,我们所有的人生里边的美好、成功、喜悦,都是建立在丑陋、失败、痛苦、愤怒,这些二元比较相互支撑的基础上。因此,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人的问题,其实都来源于没有看透生命的本质,是以二元比较为基础的相互依存,这才是最麻烦的。 比如说,父母总想让孩子好,所以给孩子所有有利于他生存生长的资源,他们认为要好好爱孩子,好好跟孩子讲话,尽量满足孩子的需求,不要让孩子受伤害,并且期待孩子的人生是一帆风顺的。因此他会给孩子不断的铺路,比如说找一个好学校,找一个好老师,找一个好专业,找一个好工作。注意,这种期待本身没毛病,但像这样做的时候,其实就是落入二元对立,没有看到统一。 也就是说,想让一个人具备成功快乐、喜悦睿智的生命状态,就必须让他经受某些磨难的存在,某些坎坷的存在,并且让他体验到所谓的承担,以及人生另一面存在也很正常的这种观点。 比如说人痛苦失落,有负面情绪,太正常不过了,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不可能所有的人都爱你。你也不可能每一次都把事情做好,这些真相要想办法让孩子体会到。 如果这个孩子从小到大,父母在物质上给他极大的满足,在情绪情感上也给予极大的满足。他就会把这种极大的满足,在潜意识里变成自己认为美好人生的标准,那么他就无法接受那些,对自己态度不好的存在,以及人生中不好的遭遇。 这时候他是半拉子人生,他就会逃避那些让自己感受到痛苦压抑,让自己很费力的去计划的这个过程。他没有完整的人生计划,他只想要人生的一半,不想要人生的另一半,这就使大多数人掉入了一种错觉中。也就是说,完全依赖头脑,没有觉知当下,没有去深刻的分析过,人生是一个苦乐同受的过程,人生是一个坎坷磨难与幸福成功同在的过程。 而很多人在找对象的时候,找工作的时候,面对社会的时候,都是基于过去在很长一段时间自己所经历的,所谓美好的生活状态为标准。比如说,当一个人在上学期间,什么都顺利,上到大学,研究生,博士生毕业以后,这一路可能非常优秀。注意,他在学校里是一种比较简单的,单一的生活模式。也就是说,老师派什么作业,他只需要完成就行,是被指派的,是被规定好的。一旦他走向社会,走入生活,生活是没规定的,他立刻就无法接受了,无法适应。 同样的道理,当一个人在恋爱期间感觉到两性关系非常美好,两个人这种美好关系形成了他对婚姻,对未来人生的一种期待以及标准。所以他在未来就会以恋爱期间,或者和一个人在相处过程中的美好状态作为一个潜在标准,来衡量后来的生活状态,以及后来遇到的人事物。这时候他对后来所有不如当初那么甜蜜,那么温馨的生活状态的对象都不满意,这就会导致他对生活失望,甚至郁闷。 ![]() 而事实上的人生是苦乐同受,事实上的人生就是有人爱你,必然有人讨厌你,有顺利的时候,就必然有障碍的时候。而当今这个社会,由于种种原因,导致很多大龄青年不愿意结婚,只想谈恋爱,其根本就是只想要好的,不想要坏的,只想享受生活,不想承担责任。 而生命的实相是,只要你活着,无论你愿不愿意,有黑天就有白天,有顺境就有逆境。有人喜欢你,就有人不喜欢你。曾经发生的所有的美好,所有的顺利,所有的温馨都只是曾经,不应该被绝对化的变成一种标准。我们可以借鉴过去的经验,来过当下的生活乃至规划未来,但不是绝对要按照过去所谓的那个局限性的美好,局限性的成功来定义自己的人生,定义社会,定义生命。 因此,跳出来非常重要,孩子不一定随时都要听话,孩子不是一辈子都要听你的。任何一个人都不是随时随地都是顺顺当当的,健健康康的。事情的发展一定是波浪式的,一会儿是高峰,一会儿是低谷。 因此我们想要在人生中得到自己所谓满意的人生,就必须清晰的研究因果律,按照严谨的因果律去执行,你才可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人生。这个过程需要细心细行,认认真真的做好每一个当下,否则的话你要接受自己粗心大意的结果。那对什么事情都不太在乎,这样自己也不受伤害。 所以大家注意我现在讲的,并没有要求每一个人都非常精致的,认真的去生活。只是你如果能理解的话,你可以粗枝大叶,也可以细心细行,总归你要为你的人生买单,不是由你的父母或你的爱人来为你买单。孩子照顾不了你父母,父母照顾不了你,你也照顾不了你的父母,你的孩子,你更加照顾不了你的爱人。 我讲这些只是在分享,并没有想去左右任何人的思想,只是把太极阴阳理论以及人生的真相,用这么一个简单的视频,告诉大家。每一个人都是自作自受,来到这个人间,就必须接受已经规定好的存在。 比如说生老病死,比如说你自己无论怎么想,外在都可能还是会按照既定的方式发生,而不是你主观意识上想要的,但这并不阻止我们用主观意识去活着,用主观意识去追求。只要我们知道这个世界,不是绝对按照我们主观意识发展就行,我们既要积极应对,又要坦然的接受人生中的随时随地的所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