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耳穴定位(89)输尿管

 精湛妙明 2024-01-22 发布于北京

耳甲腔为耳廓的一个凹形结构,为耳廓表面的最大凹陷,耳廓表面位于对耳轮前方的深窝,称之为耳甲。

耳甲的分区:耳轮脚消失处对应的耳甲部位为耳甲4区---胃;耳轮脚下缘,外耳道口上缘到胃穴前缘三等份,依次为耳甲1区、2区、3区(口、食道、贲门);胃穴后缘到耳甲与耳轮交界处三等份,为耳甲5区、6区、7区(十二指肠、小肠、大肠);耳甲艇后下缘为耳甲12区(肝);耳甲腔后上缘为耳甲13区(脾);对耳轮下脚臀穴直对的耳甲艇为耳甲10区(肾),肝肾之间为耳甲11区(胰胆);肾穴后缘为耳甲9区、8区(膀胱、艇角)(掌握膀胱穴的定位即可);耳甲腔中心为耳甲15区,心穴;心穴周围为耳甲14区,肺穴;心穴到外耳道口为耳甲16区,气管穴;屏间切迹内缘为耳甲17区,三焦穴,外缘为耳甲18区,内分泌穴。

A、B、C、D点的定位:

在耳轮的内缘上,设耳轮脚切迹至对耳轮下脚间中、上1/3交界处为A点;

在耳甲内,由耳轮脚消失处向后作一水平线与对耳轮耳甲缘相交,设交点为B外点:


设耳轮脚消失处至B外点连线的中、后1/3交界处为B点;

设外耳道口后缘上1/4与下3/4交界处为C点;

从A点向B点作一条与对耳轮耳甲艇缘弧度大体相仿的曲线;

从B点向C点作一条与耳轮脚下缘弧度大体相仿的曲线。

图片

缘间分成3等分,前1/3、中1/3、后1/3分别为1、2、3区。ABC线前方耳轮脚消失处为4区。将AB线前段与耳轮脚上缘及部分耳轮内缘间分成3等分,后1/3为5区,中1/3为6区、前1/3为7区。将对耳轮下脚下缘前、中1/3交界处与A点连线,该线前方的耳甲艇部为8区。将AB线前段与对耳轮下脚下缘间8区以后的部分分为2等分,前1/2为9区,后1/2为10区。将BC线前段与耳轮脚下在AB连线的耳甲艇底部,分为两等份,上1/2为11区,下为12区,由轮屏切迹D点至B点作一条连线,该线的后方,B、B外连线的下方为13区,以耳甲腔中心为圆圆心与BC连线间距1/2做半径作一圆为15区,过15区高点及最低点在外耳门后做两条切线切线间为16区,15区与16区周围对圈为14区,在外耳门最低点与对耳屏耳甲缘,该线以下部分,分为两等分,上为17区,下为18区。

图片

耳甲穴位:


1.口:在耳轮脚下方前1/3处,即耳甲1区。主治面瘴、口腔炎、胆囊炎、胆石症、戒断综合征。


2.食道:在耳轮角下方中1/3处,即耳甲2区。主治食道炎、食道痉挛。

3.贲门:在耳轮脚下方后1/3处,即耳甲3区。主治贲门痉挛、神经性呕吐。


4.胃:在耳轮脚消失处,即耳甲4区。主治胃痉挛、胃炎、胃溃疡、失眠、牙痛、消化不良。

5.十二指肠:在耳轮脚及部分耳轮与AB线之间的后1/3处,即耳甲5区。主治十二指肠溃疡、胆囊炎、胆石症、幽门痉挛。

6.小肠:在耳轮脚及部分耳轮与AB线之间的中1/3处,即耳甲6区。主治消化不良、腹痛、心动过速、心律不齐。

7.大肠:在耳轮脚及部分耳轮与AB线之间的前1/处,即耳甲7区。主治腹泻、便秘、咳嗽、痤疮。

8.阑尾:在小肠区与大肠区之间,即耳甲6、7区交界处。主治单纯性阑尾炎、腹泻。

9.艇角:在对耳轮下脚下方前部,即耳甲8区。主治前列腺炎、尿道炎。

10.膀胱:在对耳轮下脚下方中部,即耳甲9区。主治膀胱炎、遗尿症、尿潴留、腰痛、坐骨神经痛、后头痛。

11.肾:在对耳轮下脚下方后部,即耳甲10区。主治腰痛、耳鸣、神经衰弱、水肿、哮喘、遗尿症、月经不调、遗精早泄。

12.输尿管:在肾区与膀胱区之间,即耳甲9、10区交界处。主治输尿管结石绞痛。

13.胰胆:在耳甲艇的后,上部,即耳甲11区。主治胆囊炎、胆石症、胆道蛔虫症、偏头痛、带状疱疹、中耳炎、耳鸣、听力减退、急性胰腺炎。

14.肝:在耳甲艇的后下部,即耳甲12区。主治胁痛,眩晕、经前期紧张症、月经不调、更年期综合征、高血压病、假性近视、单纯性青光眼。

15.艇中:在小肠区与肾区之间,即耳甲6、10区交界处。主治腹痛、腹胀、胆道蛔虫症、腮腺炎。

16.脾:在B线下方,耳甲腔的后上部,即耳甲13区。主治腹胀、腹泻、便秘、食欲不振、功能性子宫出血、白带过多、内耳眩晕症。


17.心:在耳甲腔正中凹陷处,即耳甲15区。主治心动过速、心律不齐、心绞痛、无脉症、神经衰弱、癔病、口舌生疮。


18.气管:在心区与外耳门之间,即耳甲16区。主治哮喘、支气管炎。

19.肺:在心、气管区周围处,即耳甲14区。主治咳喘、胸闷、声音嘶哑、痤疮、皮肤瘙痒、荨麻疹、扁平疣、便秘、戒断综合征。

20.三焦:在外耳门后下,肺与内分泌区之间,即耳甲17区。主治便秘、腹胀、水肿、耳鸣、耳聋、糖尿病。


21.内分泌:在耳屏切迹内,耳甲腔的前下部,即耳甲18区。主治痛经、月经不调、更年期综合征、痤疮、间日疟。

今天讲耳甲9区与10区之间:输尿管。

图片


下面和前面一样一个一个的定位如下:


图片

1.心位于耳甲腔正中凹陷处,即耳甲15区。主治心悸,盗汗,期外收缩,阵发性心动过速,无脉症,休克,脉管炎,贫血,血小板减少,血压异常;冠心病,胸闷,胸痛,心肌炎,气短,心慌,面色晦暗;舌炎,咽喉炎;神经衰弱,胃神经官能症,癫痫,癔病,精神分裂症,脑震荡后遗症,脑膜炎后遗症;还能治各种精神病,心脏病,闭塞性脉管炎,中暑,急惊风,中风不语,赤痢,遗精,阳痿等。

2.上肺:上肺穴,代表对侧身体的肺,如左耳的上肺穴,代表右侧身体的肺,右耳的上肺穴,代表的是左侧身体的肺。定位:心穴向耳轮脚处画一条垂线,此线的1/2处。主治:肺主气,司呼吸,可用于治疗呼吸系统疾病,如支气管炎、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炎、肺结核、咳嗽、哮喘、胸闷等。肺通调水道,可用于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浮肿、水肿。肺主一身之表,合于皮毛,有疏风解表之功,可用于治疗感冒、发热、自汗、盗汗、皮肤病、脱发、痤疮、皮肤瘙痒症、湿疹、荨麻疹、银屑病(牛皮癣)、神经性皮炎、带状疱疹、扁平疣、硬皮病、冻伤、口腔炎、口腔溃疡等。肺脉出肺系(喉咙),开窍于鼻,可治疗鼻炎、副鼻窦炎、鼻出血、咽炎、咽喉炎、鼻咽炎、声音嘶哑、嗅觉失灵等。肺与大肠相表里,有清泻腑实、利湿导滞的功能。用于治疗便秘、肠炎痢疾等。此外对戒断综合征、单纯性肥胖症也有良好效果。

3.下肺:下肺穴,代表同侧身体的肺,如左耳的下肺穴,代表左侧身体的肺,右耳的下肺穴,代表的是右侧身体的肺。定位:心穴向对耳屏耳甲腔缘画一条垂线,此线的1/2处。主治:肺主气,司呼吸,可用于治疗呼吸系统疾病,如支气管炎、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炎、肺结核、咳嗽、哮喘、胸闷等。肺通调水道,可用于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浮肿、水肿。肺主一身之表,合于皮毛,有疏风解表之功,可用于治疗感冒、发热、自汗、盗汗、皮肤病、脱发、痤疮、皮肤瘙痒症、湿疹、荨麻疹、银屑病(牛皮癣)、神经性皮炎、带状疱疹、扁平疣、硬皮病、冻伤、口腔炎、口腔溃疡等。肺脉出肺系(喉咙),开窍于鼻,可治疗鼻炎、副鼻窦炎、鼻出血、咽炎、咽喉炎、鼻咽炎、声音嘶哑、嗅觉失灵等。肺与大肠相表里,有清泻腑实、利湿导滞的功能。用于治疗便秘、肠炎痢疾等。此外对戒断综合征、单纯性肥胖症也有良好效果。

4.口位于耳轮脚下方前1/3处,外耳道口外上方,气管穴上方,心脏点穴至食道穴连线的中间处,耳甲腔内上,靠近耳轮脚处,即耳甲1区。主治:鹅口疮,颞颌关节僵硬,牙痛,牙关紧闭等,对结膜炎等眼病也有一定疗效。治疗口腔疾病、咽喉疾病,如口腔溃疡、口腔炎、舌炎、牙周炎、牙龈出血、颞颌关节紊乱、咽炎、喉炎。治疗面瘫、胆囊炎、胆石症、戒断综合征、结膜炎等眼疾。口穴具有止咳作用,用于治疗急性、慢性气管炎。口穴具有一定的镇静作用,用于治疗失眠,口穴为催眠点。口穴为疲劳恢复点,治疗由于劳累引起的腰酸背、腿的疼痛、乏力。

5.咽喉点位于口与食道连线前1/3处,即也在耳甲1区。注:(国标的咽喉点位于耳屏内侧面上1/2处,与外耳道口相对,与耳屏上结节相平,在与渴点穴相对应的后方,耳屏穴相对应的上方,二者引线的相交之处,即耳屏3区。)主治:急、慢性咽炎,咽喉异物感,咽喉炎,口腔炎,咳嗽,痰鸣,悬壅垂水肿,声音嘶哑,扁桃体炎,支气管哮喘等。

6.食道位于耳甲腔,耳轮脚下方中1/3处,口、胃之间的中、内1/3交界处(口与胃弧形连线的内1/3处)。将耳轮脚从与耳屏内缘延线相交点至末端的中点的直下方,在十二指肠穴至下腹穴连线的中间处,即耳甲2区。主治食道诸疾患,如食道炎,食道痉挛性狭窄,食道疼痛,呕吐恶心,呼吸不畅,胸闷,梅核气(癔球),官能性喉梗,噎膈,癔病性吞咽困难等。

7.降糖除取:胰胆、内分泌、缘中、肺、肝、脾、胃、神门、肾上腺外,耳上还有3个降糖穴,分别为降糖1、降糖2、降糖3,全部分布在耳甲腔中,具体定位:降糖1位于小肠与胰胆连线中点;降糖2位于口与食道连线后三分之一;降糖3位于心与缘中连线上三分之二与下三分之一的交点,在对耳屏内侧面上。降糖2在耳甲2区上。

8.贲门位于耳轮脚下缘,口、胃穴之间中外1/3交界处(口与胃弧线连线的外1/3处)。治疗贲门的疾病,如贲门痉挛、贲门失弛缓症、神经性呕吐、恶心呕吐、反酸、烧心、胸部不适、胃纳不佳、食道裂孔疝、溃疡病、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胃痛、牙痛、前头痛、精神分裂症等。贲门为止酸、止吐、止呕之要穴。

9.胃位于耳轮脚消失处,贲门穴之外方,即耳甲4区。即从耳轮脚切迹中点顺着耳轮脚弧线画一条延长线至对耳轮耳甲缘。把这条线平均分成5份,内3/5与外2/5交界处,一般多在耳轮脚的耳甲消失处。治疗胃部疾病,胃溃疡、胃痉挛、急性胃炎、慢性胃炎、胃神经痛、胃胀,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胃神经官能症,急胃肠炎,胃扩张;胃肠功能紊乱、胃酸过多或过少、食欲不振、消化不良、恶心、呕吐等。胃气以降为顺,胃穴可治疗恶心呕吐、呃逆、暖气、反酸等症。胃经入齿,循发际,至额颅。故临床上还用于治疗前前额头痛、牙齿痛,以及神经系统的疾病;如神经衰弱、贫血、癫痫,癔病,精神分裂症、忧郁症、失眠、多梦等。对失眠并伴有心腹不适的患者,效果更好。还有贫血、食物中毒、肝功能受损均有疗效。

10.肌松点位于耳甲艇,耳轮脚消失的部分后方直对耳轮脚之点,胃穴的外侧,肝穴、脾穴、胃穴之间,约在下垂点穴至腋下穴连线的中间处(胃与对耳轮耳甲缘连线的1/2处)。主治:肌强直症,肝炎,肝硬化,肌松不良等。在耳针麻醉手术中,用于解决“三关”(镇痛不全、肌松不良、内脏牵拉反应)中的肌松不良。临床实践对腿抽筋、角弓反张、肌张力高等效果明显。

11.十二指肠位于耳甲艇中,耳甲艇靠近耳轮脚处,耳轮脚上方后部。耳轮脚及部分耳轮与AB线之间的后三分之一处,与耳甲腔的贲门穴相对,即耳甲5区。主治:用于治疗消化性溃疡、胃溃疡、胃肠吸收功能减退、十二指肠溃疡、十二指肠球炎、胆囊炎、胆石症、胆绞痛、胆道蛔虫症、幽门痉挛、消化不良、腹胀、腹泻、腹痛(上腹部疼痛)、低血压等。可调节胃液分泌及酸碱平衡,有促进胃排空的作用,能促使产生饥饿感,使食量增加。

12.小肠在耳甲艇靠近耳轮脚处,与耳甲腔食道穴相对。在耳轮脚上方偏外侧1/3处的耳甲艇部。耳轮脚及部分耳轮与AB线之间的中1/3处,即耳甲6区。小肠有“受盛化物,分清泌浊”功能,主消化吸收,有清热利湿,通便止泻。主治消化不良、肠炎、肠胀气及心脏病。胃肠功能紊乱…,腹痛,腹胀,肠鸣,腹泻,便秘,急性胃炎,慢性胃炎,急性胃肠炎,十二指肠溃疡,过敏性结肠炎,细菌性痢疾,肠结核,肠绞痛;小肠经与心经相表里,故可治疗心悸,阵发性心动过速,心律不齐,期外收缩,心肌炎,冠心病,高脂血症等;小肠主液,其经循颈,心经有热可移热于小肠,所以对乳汁少、咽喉痛、口生疮、颈肿、小便赤也有一定疗效。

13.大肠分布于耳甲艇,在耳轮脚上缘内侧1/3,在耳甲艇靠近耳轮内缘处,与耳甲腔口穴相对。常用于治疗痢疾、肠炎、腹泻、腹胀、便秘、阑尾炎、大便失禁、肠结核、肠粘连等病,也用于治疗消化不良。肺与大肠相表里,治疗呼吸系统的疾病,如鼻咽部疾病、气管炎、支气管炎,皮肤病等。“大肠有热、上逆于肺”故本穴还可治疗感冒、肺炎、肺气肿、咳嗽、哮喘等呼吸道疾病。

14.阑尾位于耳甲艇内,大肠穴至小肠穴连线的中间处,即耳甲6、7区交界处。阑尾在右耳大肠穴与小肠穴连线中点,左耳为乙状结肠。主治单纯性阑尾炎,急性、慢性阑尾炎,腹泻,腹痛,肠炎,便秘等。一般用埋针法、压籽法、刺血法等进行刺激。

15.乙状结肠位于耳甲艇内,乙状结肠在左耳大肠穴至小肠穴连线的中点,即耳甲6、7区交界处。阑尾在右耳大肠穴与小肠穴连线中点。主治急性、慢性阑尾炎,腹泻,腹痛,肠炎,便秘等。

16.下垂点位于耳腔内胃穴的上方,十二指肠穴的外侧,小肠穴至肌松点穴连线的中间之下方。主治:主治脸部下垂、胃下垂,子宫下垂、内脏下垂,脱肛等。操作:按耳穴常规针法操作。功能作用:益气升陷。

17.艇角位于对耳轮下脚下方前部,耳甲艇内前上角处,耳甲8区。主治前列腺炎,前列腺肥大,前列腺增生症,前列腺癌止痛,尿道炎,尿路感染,遗尿,血尿,遗精,早泄,尿频,尿急,尿痛,男性性功能障碍、性功能减退等;冠心病、心内膜炎、高脂血症、血栓症、鼻衄;产力不足、分娩困难;胃溃疡、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哮喘等。

18.内尿道位于对耳轮下脚下方前部,耳甲艇内前上角处,耳甲8区。主治尿路感染、尿频、尿急、尿痛性功能障碍等。冠心病、心内膜炎、高脂血症、血栓症、鼻衄;产力不足、分娩困难;胃溃疡、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哮喘等。诊断内尿道穴是诊断女性泌尿系统感染之要穴。女性内尿道探测强阳性反应,尿道穴呈阳性或强阳性反应,而肾、输尿管、膀胱穴呈阴性反应,多为尿路感染。

19.膀胱位于对耳轮下脚内下方的耳甲艇前部,与外耳道口相对,在耳甲艇内,肾与艇角穴之间,大肠穴的上方,肾穴与前列腺穴连线的内,中前1/3交界处,肿瘤2穴至直肠下段穴连线的中间处,即耳甲9区处。膀胱主气化,膀胱经与肾经相表里,膀胱穴有调理膀胱湿热、补肾益气之功。可用于治疗泌尿系统疾患,如肾病、遗尿症、膀胱炎、尿道炎、尿频、尿急、尿痛、尿潴留、急、慢性肾炎、肾孟肾炎等症。膀胱有贮尿的作用,用于治疗乳糜尿、尿崩症、夜尿症、尿失禁。膀胱经上额,交巅,从巅顶入脑络,下循肩膊内,挟脊抵腰,循膂贯臀入胭中,还可治疗尿路结石,输尿管结石,前列腺炎,不明原因浮肿,背痛,腰痛,腰脊痛,项背酸痛,坐骨神经痛,后头痛,神经衰弱,失眠,感冒等。

20.肾位于耳甲艇,对耳轮上、下脚分叉处直下方的耳甲艇上缘处,对耳轮下脚下方后部,平视时在止血2穴至小肠穴连线的中间处,即耳甲10区。主治泌尿、生殖系统疾病。“肾为先天之本”,“肾藏精,肾主命门相火”,为生命之根本。肾为强壮保健穴,可治疗各种慢性虚弱性疾病,如肾炎、急性肾炎、肾盂肾炎、腰膝酸痛、足跟痛、骨折止痛、消化不良、五更泄、便秘、阳痿、遗精、遗尿、肾功能减退、膀胱炎、妇科病、月经不调、闭经等。肾主骨、生髓、通于脑,脑为髓之海,可用于治疗各种神经性疾病、神经衰弱、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头昏、头痛、以及颈椎、腰椎、关节等退行性病变,牙齿松动和出血、并用于治疗低智儿及记忆力下降。肾开窍于耳,可用于治疗耳鸣、耳聋、重听、听力减退。五轮学说中“瞳孔属肾”,可用于治疗眼病,如夜盲、中心性视网膜炎、虹膜睫状体炎、青光眼等。肾其华在发,可用于治疗脱发、斑秃。肾主水,通调水道,可用于治疗浮肿,腹水;久喘,气短;性功能减退,不孕症,子宫功能性出血,乳糜尿,尿急,尿频,尿潴留;脑垂体性侏儒症,内分泌紊乱;神经衰弱,失眠,多梦,偏头痛,脑震荡后遗症,精神分裂症,脉管炎,高血压;骨折疼痛;复视,慢性青光眼,近视,角膜溃疡,老年性白内障;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21.输尿管位于耳甲艇,对耳轮下脚的中点下缘,肾穴与前列腺穴连线的中后1/3交界处,膀胱穴与肾穴连线的近膀胱穴的1/3交点处,在肾与膀胱穴之间,即耳甲9、10区交界处。主治尿路感染、输尿管结石绞痛等。输尿管穴在治疗输尿管结石时,一定要探测阳性反应部位来分辨出结石部位是输尿管上段、中段还是下段,准确探测出结石部位,予以贴压治疗。还治尿潴留,尿频,尿急,尿痛,尿失禁,肾盂肾炎,肾结石,肾绞痛,前列腺炎,胆囊炎,胆石症,胆道蛔虫症,偏头痛等。

图片

图片

今天讲讲耳甲腔9区与10区之间,输尿管。

输尿管(耳穴)。

耳穴名

(定位、主治、操作、诊断作用、功能作用、功效、配伍

定位:

位于耳甲艇,对耳轮下脚的中点下缘,肾穴与前列腺穴连线的中后1/3交界处,膀胱穴与肾穴连线的近膀胱穴的1/3交点处,在肾与膀胱穴之间,即耳甲9、10区交界处。

主治:

尿路感染、输尿管结石绞痛等。输尿管穴在治疗输尿管结石时,一定要探测阳性反应部位来分辨出结石部位是输尿管上段、中段还是下段,准确探测出结石部位,予以贴压治疗。还治尿潴留,尿频,尿急,尿痛,尿失禁,肾盂肾炎,肾结石,肾绞痛,前列腺炎,胆囊炎,胆石症,胆道蛔虫症,偏头痛等。

操作:

按耳针常规针法操作。一般用埋针法、压籽法、刺血法、棒压法等进行刺激。


针法:

直刺0.2-0.3寸,或斜刺透膀胱穴或肾穴,针感局部痛,留针20-30分钟。


诊断作用:


本穴是诊断和治疗泌尿系统感染、尿路疾患的参考穴。输尿管穴在诊断时往往与肾穴或膀胱穴同时出现阳性反应。很少单独出现阳性反应。输尿管穴位不是一点,而是一线。诊断输尿管结石时一定要用耳穴诊断仪探测阳性反应点,判断出结石部位,为治疗取穴作准备。

功能作用:


清热利湿,疏泄水道,清利下焦。

功效:


本穴性质属阴,专于疏利泄水,故有清热利湿,疏利水道的作用。可清利下焦,排石止痛。

配伍:

1、输尿管、膀胱、交感、下焦、盆腔、神门、腹外等穴合用,治疗输尿管结石效果更佳。

图片

附注:


本穴与遗尿穴穴名都有“尿”字,但两者截然不同,本穴性阴,功能清利,专治尿路不畅;遗尿穴性阳,功能固脬,专治尿液失控。两者不可混淆,临证不能替代。


相关论述:


《耳针疗法》:“输尿管 膀胱与肾之间。”


《耳针》:在膀胱与肾穴之间。

《中国耳针学》:在耳甲艇部,肾与膀胱两穴之间,即耳甲9、10区交界处。

《耳穴治疗学》:肾、前列腺连线的中后1/3交界处。

参考资料:


陈抗美,高晓兰《耳穴治百病 实用耳穴治疗学》出版社人民军医1993年


郝金凯《针灸经外奇穴图谱 续集》陕西人民出版社1974年


王世豪,朱巧艺《耳穴综合诊疗彩色图解》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4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