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纯厚:闲叙衡王府与临朐的关系

 竹翠兰馨 2024-01-22 发布于山东

攀篱援树曾无定 施蔓发花自有形

——闲叙衡王府与临朐的关系

作者 | 李纯厚

临朐与青州山水相连,人文相亲。其中,明衡王府存在的150余年间,与临朐更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首先,临朐遍栽“梧桐树”,引来王府“金凤凰”。或许是临朐水土养人,或许是山乡出人才。据不完全统计,临朐至少有九位“帅哥”,先后被明衡王府招为仪宾。
一表人才,身体健康是王府择婿的首要标准。一天,辛寨大郝庄村的张宗孟路过衡王府时,因好奇而往大门里面看了一眼,恰巧被王府家人发现,见其既年轻标致,脸上又有几个麻子。遂将其唤进府内,待问明尚未婚配后,一段美好姻缘从天而降。《临朐村镇志略·大郝庄村篇》载“张宗孟字伯贤,号太岩,……其妻朱淑贞乃明代青州衡王府第五代衡王朱常瀌的三女儿。”原来,朱常㵂乃当朝天子崇祯皇帝的族叔,他有三个女儿,前两个皆嫁与富贵公子,无奈婚后不久,女婿皆死于天花。为此,衡王夫妇便在三女儿找婆家时,莫论贫富,只要年轻力壮,出过天花就行。今见张宗孟脸上有麻子,说明已过生死关。自此,张宗孟享一品奉禄,以乡饮大宾享誉临朐。

注重品行,注重家风是王府择婿的又一标准。冶源石河店村的沈国华,沈国本兄弟二人,均娶衡庄王朱厚燆之女。《沈氏先世考》载“(沈)国华为衡府齐庄王仪宾,……(沈)国本亦为仪宾。”沈氏兄弟是临朐著名乡贤沈㬫之孙。沈㬫在各临朐旧志中均有传记。其中,清康熙《临朐县志·孝子》载“沈㬫,字思旦,庠生,……幼失怙,母没,合葬,结庐墓侧,寝苫枕块,泣血三年。一夕,有强暴经其庐,皆曰:'此孝子也,当避之。’朝视其处,有遗金焉。”沈国华虽是仪宾,并且还被封为宗人府亚中大夫,但一直低调做人,乐善不倦。清光绪《临朐县乡土志》曾称赞其“为人甘淡泊,乐退避,虽作宾王家,食禄厥廷,不以禄位为荣,不以气势凌物。”

看重才华、看重学识则是王府择婿的另一重要标准。五井马庄的刘公子和城西倪家庄的倪公子,均为当时著名秀才;其中,刘公子娶的是衡恭王朱祐楎之女。《临朐县地名志》载“明成化年间,该刘姓与衡恭王联姻,被封为仪宾。(后)因(为王府)养马颇多而声闻四里,故名马庄。”《临朐村镇志略·倪家庄村篇》载“倪宜(仪)宾,明末秀才,被青州衡王府选为女婿。”朐山前吕家庙村吕应卜娶的是新乐王朱翊熔之女。《吕氏族谱》载“吕应卜字占吉,行二,万历丙午科岁贡生,配衡府代(新)乐王之朱氏。”他不仅是明万历丙午科岁贡生,而且还是明隆庆年间辛未科进士吕三才次子;而九山宋王庄的赵公子更是依靠出众的才华,得到衡王的首肯。据说,明嘉靖年间,衡王欲宴请参加府考的秀才,目的是为女儿招亲。当得知真相后,各位学子唯恐吃相不佳而唯唯诺诺,忸怩不安,面对美酒佳肴亦不敢启齿。而身材魁梧且放荡不羁的赵公子,自知相貌不佳被招无望,遂本色示人,不仅海吃海喝,而且借助酒兴吟诗作赋,宴会上一时风头无两。衡王暗忖此人虽长相欠缺,但才华横溢,遂被相中。《临朐村镇志略·宋王庄篇》载“明嘉靖年间,有一赵家公子,貌丑才丰,在衡王为三女儿招亲的宴会上,表现出众,拔得头筹,被选为仪宾。”其余两位仪宾,分别是龙岗双埠村的潘公子和冶源颜家楼村的颜公子。

临朐籍衡王府仪宾的分布情况

与显赫的王府攀上亲戚,自然“朝中有人好做官”。据《临朐进士传略》载,大郝庄张印立于崇祯十年(1637)中进士,先后任职直隶藁城县知县、南京户部浙江司主事、陕西司郎中。不久,因母去世,回家服丧。期满后一直未被起复。遂借大年初一拜年之际,至八服族叔张宗孟家,求族婶帮忙。在其运作下,很快被任命为正四品杭州知府。
“地气难通树多瘦,阳辉应近草先枯。”王女下嫁山村,山水阻隔,来往不便,其父王遂责令地方逢山开路、遇水架桥。衡里炉村东南角的“衡王桥”和土埠店村西北的“皇姑桥”,即为嫁到马庄、大郝庄的郡主们方便走娘家所修。
其次,临朐景色迷人醉,流连忘返怨山水。位于临朐东南部的沂山古称“海岳”,一峰擎天,众峦拱伏。雄奇秀绝,蜿蜒百里。尤其百丈崖,石壁突兀垂立,陡如斧劈。山涧清流自西而来,分合回环,激浪翻滚,犹万马奔腾。至崖顶急不择路,雷奔电激而下,狂扑怒溅。遥望如九天银河倾注;近看似万匹白练悬挂。崖下浪花翻腾,迸珠溅玉;声似雷鸣,震荡山谷。盛夏置身其下,雾气扑面,冷浸肌骨。第一代衡王朱祐楎的重孙、新乐王朱载玺秋日去沂山观看百丈瀑布后,大为震撼,不仅感叹道:“石磴穿云有路通,派分灵液泄晴宫。双龙半落归沧海, 一水平吞溅碧空。隔岸雨花沾客鬓, 盈眸霜叶染丹枫。观澜倚杖知何地, 怅对高和送去鸿。”(见《秋日沂山观瀑布泉》)
位于临朐县西南部的嵩山,又名七宝山。山峰一字排列,北端奇峰突起,山体陡峭,状如翠屏;东麓危石高耸,悬崖壁立,凝碧连天;南侧峰高巍峨,层累光翠;西侧三峰互接,岩幽谷深,植被丰茂。山下西峪村因“后有主山迢递而来,前有嵩山广出七宝,左有凤凰翔舞,右有暖水环绕,山明水秀”,深为衡王朱常㵂喜爱。明天启元年(1621),于此地捐资修建三官庙一座。《衡府国主重修三官庙记碑》载“本庄长者高君思齐、李君应孔,发心重修,……又兼扈君德重,感动本府衡国主施舍颜料、工价银两,……共成功果,镌石以记。”
“谩道青云难得路,何曾紫陌有闲人。”笃信道教的衡王见临朐南部的禅堂崮,山势峻峭挺拔,薄青云,侵碧汉,规模峨然秀丽。遂从京城请来钦差钦天监徐祖健至此现场查看后,由承奉司承奉王信、齐河县主仪宾徐霭如、内典膳正李庭满、书办官戴时春、书办任思敬及监工张进喜、张明等,修复山上已毁禅堂。《明衡府重修禅堂残碑》载“古有禅堂,其来久矣。……诚为海内一名山也。自(下残)衡府命人亲至其处,观其地理(下残)石工用力修理将近一年有余”。
位于临朐中部的海浮山,山体南翘北俯,东陡西缓,两面临水,巅浑圆状,形同寿龟。北魏时,山巅建“钟灵寺”;北宋庆历年间改寺为庙,庙舍最多时曾达70余楹。古人有诗赞叹此处是“山上钟声山下波,梵王宫殿耸嵯峨。碧玉奁中缠翠黛,白玉盘里托青螺。曲径通幽禅堂处。别有天地花木多。古柏掩映峦峰秀,此处神鳌不用驮。”(见傅国《海浮山》)对道教情有独钟的衡王,不仅将此处作为自己的封地,而且还于山之阳建起行宫,以至于以后的村名都带有“王舍”二字,如冯家王舍、徐家王舍、红庙子王舍、半截楼王舍等。《临朐村镇志略·红新村》载:“因原址有红色庙宇,又因此地是青州衡王府封地,建有王舍,故名红庙子王舍。”周围广大区域则被衡庄王赐为仪宾的采履之地。《沈氏族谱》载“(沈)国华……赐采履之地:北河以南,南河以北,腊山之东,弥水之西。”
老龙湾位于海浮山阴,原名“薰冶湖”,水从熔岩裂隙涌出,汇集成湖,入列“天下七十二名泉”。酷暑清凉甘冽,隆冬云雾蒸腾。晨暮,霞光流泻,与水面雾霭交融,远望仙气袅袅,仿佛梦幻云霞。“冶源烟霭三冬暖”,为临朐古八景之一。明进士迟凤翔《咏冶泉》誉此“山光潭影景绝尘,飞泉琴歌老龙吟。沧溟烟雾隆冬暖,青士留的四季春。”湾畔玉泉宫、竹园亦被赐给王府仪宾。《沈氏族谱》载“寺有玉泉冶宫,为沈家香火之院;冶有冶水竹园,亦沈氏遨游之区。告(诰)封出(自)庄王。”以至于沈氏后人自己都禁不住夸耀:“吾先人之蕃衍,莫盛于万历、天启两朝者;吾先人之光荣,莫盛于嘉靖、隆庆诸时矣。”(见《沈氏先世考》)
 牛山位于弥河东岸,山方而长,四周漫坡,远看似牛静卧。明《昌国艅艎》载“(牛山)四望如巨屏,屹立万山中。……形酷似巨屏”,故又名巨平(屏)山。四周土地肥沃,水源丰富,王府在此处建有山庄。清朝文人李廷枢曾于《牛山山庄述记》中谈到“七贤岭……村之东岭及南北隧壑,遍种松柏,弥望苍然,名万松山。至明季,地为衡藩有,名牛山山庄。”至康熙乙酉年(1775)时,此地仍然是“雨过,则麝叶流芬;月来,则藻影铺地。虽炎夏铄金,至其坳,坐寒涛天籁中,烦暑一洗,固尘埃之仙境也。”可见,钟情山水的衡王,在临朐到处留下了自己的印迹。
当然,王府也有夙愿难遂之时。相传,第一代衡王朱佑煇欲在临朐县城北门外东北角,强建郡主府。城北陡沟村王国宾等人得知后,组织士民商号集资,于此地抢建起一座三元庙。王兆祥《三官庙概述》载:“因衡王就藩青州之后,欲占此公产集场而建别墅,士民商号遂鸠资突建三官庙和财神庙”。《陡沟王氏族谱》亦载“(六世祖)国宾,乡贤,捐三元庙地基二亩,缮庙地六地(亩),庙内有《碑记》可考。”
为避免衡王恼怒,人们又针对其笃信道教的特点,编造一传说:一天“忽然间狂风大作,一霎时刮得天昏地暗,飞沙走石,把全部供品抛刮(掀)在地,并把铺在地上的草席卷到高空,不多时飘落在县城北门外东北角处,于是信众们心领神会,认为是三(位)老爷不愿在李家山居住,而欲迁往北关落户”。(见王兆祥《三官庙概述》)目的是告诉王爷此乃神的意志,与人无关。据说,因在城北没有建成的郡主府,后来建于城西孙家庄,村名改为西郡,即为城西郡主府简称。
第三,风水宝穴牛眠地,王府墓葬遍临朐。人杰生处,必然地灵,自然更是堪舆家眼中的风水宝地。因此,灵气所钟的山水临朐,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几乎都有衡王府的墓葬。明清时期,还有专人看守,严禁闲人入内;有的村、镇甚至以临近“王坟”闻名。
现在青州的王坟镇,过去隶属临朐。“王”指的是衡恭王。即因其陵寝而得名。嘉靖十七年(1538),朱佑楎薨,谥号为“恭”,葬于该镇三阳山前。王陵背后峰峦如莲花开敷,对面案山郁郁葱葱,山脚下溪流逶迤,河水自西蜿蜒而来,绕村转一月牙形圆弧后,由村东蜿蜒而去,甚合堪舆大师“头顶莲花山,脚踩月牙河”之风水学说。
衡宪王朱常庶墓位于石家河乡王坟沟村北50米处一高地上,东靠香炉山,西近石家河。墓葬封土为覆斗形;周围曾有台阶式石砌墙壁,均为规整的青石条;封土以西曾有巨型石香炉、碑碣、石翁仲等。据参与者回忆,发掘衡宪王墓那天,墓门即将打开时,忽然从西北方涌来一阵黄云,霎时变为龙卷风,并带来瓢泼大雨,顿时天昏地暗。风至王墓时,将高十几米,胸径三十厘米大树,连根拔起;行数百米,至白龙洞一带自动消失。风过雨停,天晴如初,平静如常。
明新乐端惠王墓位于东城街道陶家庄村东南1公里处。据说下葬后,因墓地北近窦家洼村窦氏祖茔,惧怕朱(猪)吃窦(豆),故窦氏族人曾将一任(人)姓葬于中间以驱之。
临朐境内衡王府墓葬分布情况
 “攀篱援树曾无定,施蔓发花自有形。”这是清代乾隆皇帝咏《金银藤》中的两句。金银藤又名金银花,犹如金枝玉叶、皇子王孙亦是正常人一样,名字虽然高贵,但是一种极普通的植物,多生长在山坡、路旁、乱石堆处。它的花冠先白后黄,冠筒长于唇瓣,雄蕊和花柱高出花冠。虽然它颜色鲜亮,特点明显,“发花自有形”,但人们还是更看重它能清热解毒、消炎退肿的药用价值,和“攀篱援树”的积极向上精神。
藤本植物要沐浴更多的阳光雨露,“攀篱援树”的做法固然有攀高结贵之嫌,但亦是“善假于物”的表现。植物是如此,“养在深闺人未识”的临朐秀丽山水,又何尝不渴望“衡王”等有识之人,通过各种途径来发掘宣传?“莫为霜台愁岁暮,潜龙须待一声雷。”我们芸芸众生又有哪个不想借势而为,顺势而上?哪个不渴望自己拥有“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的机会?关键是我们一生默默蛰伏,蓄势待发,是否等到那场“扶摇直上九万里”的大风来临!
2024年元月14日
附:
1.衡安王妃圹志:妃王氏,東城兵馬指揮王本道之女。嘉靖三十年正月十八日冊封為武定郡王妃,萬曆九年五月初九日進封為衡王妃。萬曆十一年十月初七日薨逝,生則嘉靖十四年十月初六日,享年四十九歲。生男三,一子翊鑊,封為衡世子;二子翊釗、三子翊鋎,俱封為鎮國將軍。女一,封為新淦縣主,下嫁儀賓高察。孫男五,孫女二。世子男一封為衡世孫常㵂,二常滵,三常溑,四常源,五子幼,未有名。女一,未有名。二子釗,女一,未有名。訃聞,上賜祭,命有司塋葬如制。太后、中宫、公主皆致祭焉。以萬曆十二年七月十一日葬於蓮花山之原。嗚呼!妃以淑質選配親藩,享年榮丰,富贵兼備,滋以令終,夫復何憾,爱述其概,納諸幽壙,用垂不朽云。
2.衡宪王墓圹志:“王讳常㵂,定王之子,母妃吴氏。王生于隆庆三年十月初二日,万历二十四年六月初六日册封为衡王。天启七年七月十九日以疾薨,享年五十有九。妃王氏薨。子五位:第一子未名封卒,第二子世子疾薨乏嗣,第三子改封世子,第四子封镇国将军,第五子报生未名封。女十一位,幼卒五位,第六女嘉祥县主,第七女卒,第八女钟祥县主,第九女济河县主,第十女太平县主,第十一女永寿县主。上闻讣,辍朝三日,遣官谕祭,谥曰宪。命有司治丧葬如制,及在京文武皆致祭焉。以崇祯二年十一月十五日葬于香炉山。呜呼!王以帝室,懿享有大国,允为藩辅,富贵极隆,哀荣备至,可无憾矣。爰述其概,勒之幽圹,用垂不朽云。”
3.衡宪王墓朱书:“维大明崇祯二年,岁次己巳,夏四月丙戊朔,越十二日丁酉,衡藩达孝世子由棷伏缘册封显考王、显妣元妃王氏薨逝,未卜莹地,夙夜忧思,不遑寝处。恭承上命,差钦天监博士徐祖健,相择青州府临朐县香炉山之麓,堪为陵园。系卯脉入首,作甲山庚向,筮龟叶吉,易占允藏。谨凭百鹤仙师,置金银钱帛九万九千九百九十九贯,处诚致敬,于开元皇君位下,买到本山:东至青龙,西至白虎,南至朱雀,北至玄武,上止青天,下止黄泉,中止亡灵吉穴。内方勾陈,分掌四域,丘丞墓伯,恪守封界,道路将军,齐肃阡陌;万年千载,藩潢巩固。若辄干犯诃禁,将军即行款付河伯,令以牲宰酒礼,共盟信誓,财地两相交付。谨择于己巳年四月十八癸卯日午时,天地开通,日吉时良,斩苇立穴,破土安茔,用工修建。工程毕后,另择天地和宁,玉犬金鸡,鸣吠歌吼,吉辰封柩安葬。山川钟灵,神祗保佑,永锡洪庥。若违斯约,地府主吏,自当厥咎。神其掌握内外,存亡永叶贞吉。急急奉太上五帝律令敕。知见,岁直符功曹、月直符使者。代保,日直符功曹、时直符使者。左邻南极老人、右邻北斗星君。验地,百鹤仙翁。书契,青鸟羽士。”

李纯厚,男,临朐县大广尧村人。先后从事过教学、文秘、企管等工作。退休后,又参与了《东镇沂山志》《冶源名镇志》《嵩山志》《临朐县城关教育志》的编撰工作。现为临朐县政协第十一届特邀文史委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