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谈企业管理的整体性

 李德珊 2024-01-22 发布于上海

浅谈企业管理的整体性

——在上海某公司中高层干部会上的讲话稿

(2024年1月22日)

李德珊

今天想和大家聊聊关于企业内部管理的整体性话题。

有个成语说得好:“久居兰室不闻其香,久居鲍肆不闻其臭。”一家公司能够生存、发展、壮大,是有经验可循的。

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集体企业改制后,这二三十年来发展中的私营企业,大概是三个三分之一,三分之一发展良好,三分之一维持生存,三分之一亏损倒闭。在同行业中,为什么我们公司立住了脚并成为佼佼者?原因很多,今天想简要地概括两点。一是在不断殚精竭虑占领市场份额,充分体现了我们公司的市场拓展能力,同时在经营管理中有着催收应收款的较大力度。二是在人工成本管理上,确实是花了一番功夫的,主要是一线员工的计件制抓得比较到位,一定程度上稳定了能够留下来的员工情绪。上周又对加工中心提出每天量化工作量的要求,之前也要求过仓储部量化考核,以便奖勤罚懒。

清醒认识到公司管理的长处,有利于我们管理者理解并执行有关制度。

公司在发展壮大过程中,存在着内部管理与发展规模不相适应的矛盾,严重不协调,员工流失率较高(去年是81.47%)、安全事故较多(去年工伤事故17起,事故发生率达56‰)、质量事故频发(去年客户投诉就有26起,产品不良率达5.01%)。问题的症结在哪里?我在从政期间,很长一段时间分管工业,下意识会从内部管理的宏观角度分析一个企业 。

我们公司内部管理长期有一个疏忽遗忘的致命缺点,就是没有管理的整体性,也能说是全局性、综合性,或者说是系统性。

我想以仓储管理为例,来阐述说明这个问题。

仓储管理现状是我们公司矛盾焦点之一,场地占用严重不合理,导致消防工作牵涉了大量精力,甚至还成了叉车安全事故的隐患。从企业管理的整体性、系统性来讲,就仓库管理抓仓库管理是抓不好的,这叫“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我们要站在企业管理的整体性、系统性高度,来抓仓库管理。首先抓源头,从拌料车间抓起,计量准确到“斤”,而不是“包” 。其次是注塑车间,计划下单多少就生产多少,而不是把拌好的料子全部生产完。这是抓源头的第二个环节。日积月累的“尾单”不是个小数子。多生产出的产品长期积压造成的损失,肯定远远大于多拌的料损失,况且还有场地占用问题。第三,从销售部门来讲,第二个环节出现失误,多生产了产品,要与客户沟通,能带走尽量带走。多生产、多销售部分,可以考虑平衡的奖惩措施。更重要的,下单生产出来的货,一定要及时发走,不能长期占用场地。销售人员应该要有老板意识。第四,以上几个部门涉及到的事,应该由财务部门提供具体数据,作为考核奖惩的依据。这又关系到流程化管理中的奖罚制度建立。工业企业的内部管理,是环环相扣的,所以才要求每个部门都要发挥好自己的职能作用。这里涉及到公司层面“统的功能”,既懂得规范化管理,又具备统的功能条件的人一直是没有的。正因为如此,今天我不能做到流程化管理中的定量分析。第五,从公司层面,要健全“产品报废制度”。产成品仓库是用于产品周转的,而不是长期堆放的。

当然,仓储部本身应该用规范化、科学化的管理要求自己。

一家企业就是一部机器,哪怕是一个螺丝钉松了 ,也会影响机器的正常运行。

员工流失率较高、安全事故较多、质量事故频发,都有一个管理的整体性、全局性、系统性问题。比如解决员工流失率较高的问题,不仅仅关系到薪酬管理和车间管理者领导水平的问题,还关系到食堂管理、宿舍管理、车间环境、企业文化,等等。从哲学角度讲,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而不是孤立存在的 。

企业管理如同下象棋,要有明确的思路,需要有一盘棋的思想。为什么企业要强调“执行力”?因为管理者的思路、举措,有时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下层一下子难以理解是正常的 。

我们不少管理者在其它企业干过。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个性,也就是特殊性,但企业管理具有共性的东西,也就是说,企业管理的共性具有普遍意义。

企业管理的整体性,是以四大基础管理为基石的——确立组织架构、明确职务责权、建立薪酬制度、完善流程化管理 。这是每一个企业都必须建立健全和遵循的,否则无法开展企业的内部管理,就像三角之和等于180度一样,是公理。

《黄帝内经》里有一句话大家耳熟能详:“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抓基础管理,就是“治未病”。

这十年来,我们公司的年销售量从一个亿发展到四个亿,增加了模具车间,但由于从三班制改成了两班制,员工总人数没有什么变化。管事就是管人!管理者只有站在全局的高度,从整体性、系统性上抓管理,企业才能少出问题、不出问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