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影像资料 2 影像描述 3 华勒氏变性 华勒氏变性(walleriandegeneration,WD)是指神经元细胞体或近段轴突损伤后,其远端轴突及所属髓鞘发生变性、崩解和被吞噬的过程。既可发生在周围神经,也可累及中枢神经系统,最常发生于锥体束。 WD是Waller于1850年在青蛙神经损伤实验中首次发现的神经改变”。WD定义为神经元胞体或轴索近端损伤后远端神经纤维发生的变性,可发生于周围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 神经元受损后,数日内轴索骨架与细胞膜开始崩解,接着髓鞘降解,具有吞噬功能的雪旺氏细胞增生,并吞噬、消化崩解的轴索和髓鞘碎屑,锥体细胞与其轴突的联系被切断,使之失去了营养来源,最后表现为受累神经纤维萎缩。变性可顺行性或逆行性发生。WD除发生于锥体束,亦可发生于听辐射、视放射等其它脑神经束以及脊神经、坐骨神经等较粗大周围神经束。 Kuhn等,根据WD的病理改变共分为四期:第一期约4周,轴索退化伴轻微的生化改变;第二期为梗死后4~14周,主要为髓鞘蛋白破坏,而髓鞘内的脂质尚完整,变性组织的亲水性有所增加:第三期约为起病后数月至1年,变性组织的亲水性明显增加,髓鞘的脂质也遭破坏,并有胶质增生:第四期为梗死发生后1年至数年,表现为白质纤维束萎缩,体积缩小。 4 影像表现 主要为沿锥体束分布的低密度/异常信号,后期可表现为病变侧锥体束走行区的萎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