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儿童流感不可怕,最怕流感后发热不退的这种疾病,很容易被忽视

 Yang马 2024-01-22 发布于江苏

最近流感高发,但可能是最后的疯狂,因为马上就学校放假了,所以相互感染的人数肯定在减少,但是肯定还会持续一段时间。

我讲几天讲过但是临床上确诊流感吃了5天抗流感药物,体温还有发烧,分析了5种原因。

今天柯大夫结合临床案例大家分享一下流感后川崎病,值得大家注意。不知道大家是否碰到。

图片


儿童流感高烧不退案例

男孩,10岁,发热7天,伴有咽痛,乏力,肌肉酸痛的流感样症状,在发热第二天考虑乙型流感,给药奥司他韦5天,体温没有明显下降,早期白细胞和超敏crp正常,淋巴细胞绝对值下降。有医生怀疑是耐药,给他又换了玛巴洛沙韦,体温在2天后下降。

图片

同时检测呼吸道6项核酸,乙流病毒阳性,确诊流感。

图片

虽然孩子体温下降,但是孩子出现了口唇皲裂,杨梅舌头,眼结膜一过性充血,颈部淋巴结肿大,一过性皮疹。同时炎症指标开始明显上升,血小板也升高。

图片

图片

虽然体温下降,但是血小板计数继续上升。

图片

同时心脏超声提示:冠状动脉内径提示扩张。

所以儿童流感后体温没有预期下降的,要多多考虑可能其他原因。儿童流感使用抗流感药物5天,还发烧是什么原因?您想过吗?


川崎病病因是什么?

儿童川崎病目前还没有明确的病因,主流观点:有一定的遗传背景,在未知的病原体感染后,导致机体免疫系统激活,出现了皮肤黏膜血管炎症改变的一种综合症。

遗传学在川崎病发病机制中可能发挥的作用。 比如同卵双胞胎的一致性风险为~13%,父母有川崎病病史的儿童中川崎病发病率增加,受累患者兄弟姐妹中川崎病的发生率更高。这些都支持遗传学研究证据。

川崎病发病机制的主要理论是,未知的传染性病原体导致遗传易感儿童的免疫系统激活。儿童川崎病发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这种与传染性病原体(尤其是病毒感染)相关的持续季节性波动有关。

其中有一项研究发现,10%的川崎病儿童也有低滴度腺病毒感染阳性,但是没有明确的证据证实与流感病毒有关。

我们知道新冠病毒感染后个别儿童也会发生类似川崎病多系统的炎症综合症。

如果流感疾病后,体温不能如期下降,同时出现明显的炎症指标升高,不要简单认为继发细菌感染,更需要与川崎病相鉴别,被忽视,否则错过使用静脉丙种球蛋白导致冠状动脉病变并发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