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往日童趣,记忆南北(上)

 飞飞fyjpjk0jpl 2024-01-23 发布于美国

题图:胡同记忆

又近年关,想到了家乡。

有画家,怀着郑重告别的心情,用他们的画作帮助我们回忆起、记录下了一座正在快速消失的旧日城市,包括那些隐藏在记忆深处的旧时的街道、古朴的胡同、被遗忘的人,以及往日嬉戏的模样。

张儒刚和谢友苏便是这些画家的其中之一。他们,前者是北京人,生于1949年;后者是苏州人,生于1948年。两人一北一南,从北京胡同到江南市井,或注重儿时情境,或刻画人物神态,两者相互对比,南北呼应,但无一例外地,他们的画作所表现的,是对过往的追忆,是浓浓的乡情,也因此,为我们留住了一个梦,一批故人,一座旧城。

既是北京人,就从北京的胡同市井开始,从昔日无比熟悉的地界儿开始。感谢画家,牵动了许许多多已经淡漠了的儿时生活情感,熟悉的画面在头脑中挥之不去,反复显现。

图片地安门外鼓楼前

图片后门桥,距曾经的姥姥家不到200米

图片后门桥邮电局,儿时常去给远在外地的家人发电报、打长途的地方

图片好消息:邮局里负责送信送报送包裹单送汇款单的邮递员,那时重要的信件单据需要收件人的个人名章

图片银锭桥

图片昔日海子,今日网红打卡地。说是海,其实是湖

图片冬至什刹海

图片钟鼓楼下,大白菜

图片方砖厂

图片粮店往事,想起了豆角胡同和方砖厂

图片鼓楼副食店

图片烟袋斜街

图片院儿里生炉子,打煤球儿

图片蜂窝煤炉子

图片煤核儿再利用

图片四合院儿里的柿子树

图片夏日,凉席芭蕉扇

图片小院儿一角

图片冬天水管冻了,早上用开水浇

图片摘冰溜子。烟囱,风斗,冻柿子,腌菜毯子......胡同儿冬季小院儿特色

图片老物件:暖水壶、闹钟、饭盒、黄金叶牌香烟、窝窝头

图片屋内一角:水缸、水舀子、搓衣板儿、火炉子、火筷子、簸箕、烟筒、烟拔子,还有火炉边烤着的干馒头

图片煤厂挨家挨户送蜂窝煤

图片冬储大白菜,每年冬天的一景

图片

图片夏天,院儿里趴水管子上喝凉水

图片胡同里藏着北京人的魂,说得真好!

图片发小儿

图片不过,地道的发小儿是从穿开裆裤时就在一起玩儿,直到长大

图片岁月留痕

图片发小儿老了

图片吃了吧您呐!

图片老街坊

图片岁月,步履蹒跚

图片曾经,胡同儿里随处可见的小脚儿老太太

图片

图片

图片儿童车,祖孙乐

图片小人儿书摊:在文革前比较普遍,当场选书,就地翻看,一本1分钱,不许拿走。文革一来,小人儿书摊成了“四旧”,从此绝迹

图片胡同儿里修伞的

图片胡同儿里卖小金鱼的

图片胡同儿里卖菜的,记得当年更多的是骑着三轮车在胡同里卖菜

图片胡同儿里焊洋铁壶的

图片胡同儿磨剪子磨刀的,卖小金鱼的

图片想当年到了夏天,冰棍儿就是孩子们的零食,街面上常能听到这样的吆喝:小豆冰棍儿,三分一根儿,奶油冰棍儿,五分一根儿!那时的北冰洋汽水、鸳鸯雪糕都是奢侈品

图片

图片冬天,胡同里的烤白薯,老远就能闻见烤白薯的香味儿

图片还有胡同里的冰糖葫芦

图片

图片

图片掏裆式,当年我们这样骑车。想当年个儿太矮,28自行车的大梁又太高,根本骑不上去,于是就有了掏裆式骑法,也能骑得飞快,只是时间长了有点累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故地重游

图片洋车,小酒馆

图片上学去

图片放学后

图片“拉钩上吊,一百年不许要!”当年发小儿常说的一句话,意思是,无论是送人的东西,还是输给别人的东西,一旦为对方所有,就不许反悔,其标志就是两人彼此用手指拉钩,边拉钩边说这句话,从小培养个人信用

图片冬天用这种方式逮麻雀,好使!

图片搧元宝:用较厚的纸叠成元宝状的样子作为“元宝”,每人制作若干个当作自己的“财富”,玩儿时一人将自己的“元宝”平放在地上,其他人手持自己的“元宝”轮流搧,通常是抡圆了劲儿将自己的“元宝”搧到地上,试图将放在地面上的那个“元宝”搧翻个面,算作赢

图片那时打乒乓球条件简陋,搭个木头台子就开练,摆上几块砖头当球网,倒也其乐无穷不过,冠军就是这样诞生的!

图片更简陋的还有这种,地面当球台,画上几条球台轮廓线也能打球

图片弹球儿:当年那些五颜六色的玻璃球也不知从何而来的(有些是跳棋棋子),反正几乎人人都有。通常有出锅儿和进洞两种玩法。输者的玻璃球归赢家。弹球讲究的是稳准狠,力道大、弹得准是基本功

图片抓拐:多为女孩儿玩儿,男孩儿偶尔也玩儿,常在过道儿处,席地而坐,毫不介意弄脏了衣服,道具是羊拐

图片拔根儿:就是用北方杨树叶子的叶梗作“武器”,游戏中比的是谁的根儿最结实,能拔断别人许多叶梗的最牛,是“老根儿”。当时大家都认定,把“根儿”放入鞋底用脚“沤”一段时间,根儿的颜色更深,而且又韧又硬,可培养成老根儿。于是常常见到的是:拔根儿前先脱下鞋,从鞋底取出“沤”好根儿,那根儿还带着一股臭脚丫味

图片编花篮,小时候看见有人玩儿过

图片丢手绢:多人围成一圈蹲下,其中一人A站起来拿着手绢,开始在小朋友们身后绕外圈走。蹲着的人唱儿歌“丢,丢,丢手绢,轻轻地放在小朋友的后面大家不要告诉他”歌声结束前外圈的人必须把手绢放在某人B的身后,之后快速回到自己原本的位置。被选中的B必须第一时间发现手绢在他后面,拿起手绢追上丢手绢的A算赢,否则算输,需要表演一个节目

图片老鹰捉小鸡:好像幼儿园里比较普遍,与“老鹰”对峙的领头人一般都是老师,后面依次拽着衣服的是小朋友,最后面的年龄最小,“老鹰”会想方设法绕到后面去抓他(她)

图片玩儿风筝:是个技术活儿,关键是自己会糊,糊风筝讲究选材与平衡,放风筝需要线拐子,还要看风向。自己糊的风筝虽然不如买的好看,但简单实用,放飞中万一断了线业不心疼

图片撞拐:常玩儿的游戏。类似的还有“骑马打仗”,玩儿时划分成两拨儿,一般都是体重较重的一人当马,背起较痩的一人。两军对垒,两拨儿人陷入混战,以把对方“马”上的人拉下马,或者把“马”掀翻算赢

图片

图片拍洋画:洋画,就是烟厂为了促销,在烟盒里放入的一个小画片,有古代人物等各种图案,成套,想要攒齐就得多买烟。文革后,“洋画”没有了,就改成拍三角了,三角是用烟盒纸叠成,玩法与搧元宝类似,也可以把三角放在地上用手掌拍,将三角拍翻面算赢,赢家可以因此攒许多烟盒(纸)

图片滚铁环:最常见的游戏,人人都喜欢

图片摸瞎子:一人蒙住眼睛,其他人围在他周围。蒙眼人凭着声音和感觉去抓住他人,其他人可以进行有限的躲闪。一旦抓住一人,要通过“摸”这人的特征叫出他的名字。院子大些的地方可以玩儿捉迷藏,一人蒙住自己的眼开始数数,从1到10,其他人各自找地方躲藏,一旦数数完毕,蒙眼人可以睁开眼睛寻找,发现了谁就口喊“XX电报”,被找到的人算输。藏者如果有急事可以“打哇哇”现身,不算输

图片跳房子:看着并不复杂,女孩子玩儿的比较多

图片斗蛐蛐:记得每年夏天都跟着院里的大孩子去“机关”逮蛐蛐,那里有一大片荒地,鲜有人至,一逮就是一晚上。回来后分别放入罐中。个儿大、全须全尾儿的自然战斗力强。蛐蛐十分好斗,但士气会因为输赢受到影响,这里边学问不少

图片踢毽儿:当年也算是许多人都能来两下的运动,好像女孩儿玩儿的多

图片翻绳:无聊了,坐在那消磨时间,两人一来一往,绳子结构变化无穷,直到把绳儿玩儿“死”,再也变化不出来才算完

图片

图片下雪了,堆雪人:北京冬天多雪,雪后许多孩子在院儿里、胡同中堆雪人,打雪仗,这是冬天的一大乐趣

图片放炮仗:最热闹的是春节前后,家家买鞭炮,小孩儿口袋里装满了“小鞭”,随手拿一枝点燃了的香,就进入了放炮仗的节奏。大人一般都是一挂一挂地放,气势宏大。小孩儿为了过瘾,就一个一个放,小鞭,闪光鞭,二踢脚,麻雷子……一应俱全,拿在手里放二踢脚最刺激,没点儿胆儿还真不敢

图片玩儿冰车:冬天的什刹海,冰面十分热闹,大点儿的孩子学滑冰,玩儿跑刀、球刀、花样刀,小点儿的孩子玩儿冰车,一群一伙儿,打打闹闹,十分惬意

图片玩儿飞镖:飞镖是用纸叠成的,形状可以五花八门,但扔出去、飞得远也是有讲究的

图片和泥玩儿,这是胡同儿小小孩儿玩儿的

图片玩儿砍包儿:一种分成两头儿的竞争性游戏,分攻方和守方。守方几人站在中间,攻方两人分站两边,用自制的沙包儿砍向守方的人,守方被击中的人罚下场,直到守方所有人都被罚下场。但如果守方接住了攻方的沙包儿,便可救一个被罚下场的人上场……

图片

图片玩儿打仗:小时候男孩儿都玩儿过,常常会置办一套行头,枪,自不必说了

图片抖空竹:这个需要一点技术。我的技艺是在四川学的,可以将非平衡的空竹抖起并高抛后再接住,连茶壶盖都可以抖起来!相比之下,北京的常见的平衡式空竹就太容易的

当然,能够记起的游戏还不止这些,比如还有:打弹弓,玩儿鸽子,打水漂儿,拉大锯扯大锯,跳猴皮筋,你拍一我拍一,过家家……

图片洗衣服

图片纺线

图片织毛活儿

图片木匠活儿,这个我干过,当年还真有一套家伙事儿,后院儿的大叔是我师傅

图片后来,胡同里有了公用电话

图片后来,胡同里有了烤鸭店

图片冬日胡同即景,缕缕白烟

图片夏天,别致小院儿

图片葡萄架下

图片院子里的花草和金鱼缸

图片小院儿往事

图片北京的胡同,最有年味儿

(待续。文中图片均为张儒刚画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