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海派风情 | 漫步陕西北路,品读上海老建筑

 常熟老李jlr5mr 2024-01-23 发布于江苏
图片

陕西北路

一条陕西北路,半部近代史。

图片

 Searching for 

North Shaanxi Road 

图片

李守白-海派剪纸-《陕西北路》2017年

久居闹市,步履也匆匆,心情也就布满了尘垢与浮躁。所以,不妨我们趁此云淡风轻之际,寻一晴日,与友同行,荡荡上海的小马路,去感知自然的欢笑,去触摸城市的脉搏,去寻找那份云水空灵般的恬淡。

上海的小马路有很多,但能被称得上历史文化名街的仅有3条,陕西北路就是其中之一,与武康路、多伦路齐名。

名人民居、网红店、老字号、石库门里弄同时在这条路上闪闪发光,可以说每一步都有故事。在上海,有着百年历史的陕西北路从巨鹿路到新闸路近千米的路段,聚集了21处历史文化建筑。多元的建筑风格与传奇的会话故事交相辉映,使陕西北路成为老上海城市的一个缩影。

因此,常有人说:一条陕西北路,半部近代史。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荡荡陕西北路,看看这些老建筑背后的传奇故事吧~

马勒别墅

图片

李守白-海派剪纸-《马勒别墅》2015年

谈起陕西北路,那大概离不开马勒别墅,它是一座有着近90年历史、极具北欧风情的花园别墅,也是上海标志性的花园洋房建筑之一。

马勒别墅的立面风格各不相同。位于大门口的别墅东立面如同一座迷你的欧洲古堡,独特的三层纵横拼贴墙砖,格外引人注目。步入花园,仰望别墅的南立面,它呈现出典型的斯堪的纳维亚风情,这设计风格源自它的建造者埃里克·马勒的故土——北欧,三层外伸阳台能最大程度地接受阳光照射,抵御寒冷。

而别墅的北面,哥特式建筑风格一览无余。与传统欧式城堡建筑冲入云霄的尖塔不同,马勒别墅的6座尖顶陡直棱翘,或以金属青铝瓦呈鳞状覆盖,或以彩色玻璃铺顶,造型优美、高低不一。

  荣宅

图片

荣宅是“面粉大王”荣宗敬的旧宅,建于1908年,是上海滩为数不多的顶级豪宅之一,也是上海滩保存最完好的大花园洋房之一。

其主楼立面设两层列柱敞廊,从廊柱顶部辨别,柱子涵盖了古希腊的三种柱式,即多利克风格、爱奥尼风格和科林斯风格,颇具法国古典主义特征。据资料记载,1920年荣宅扩建时增设了辅楼,辅楼呈六角形,拥有独特的浅红色圆形穹顶。

建筑一层为迎宾门厅,门厅右侧设有通向主楼内部的木质雕花楼梯。通过楼梯进入二楼,楼梯的一侧是夫人的卧室与盥洗室,另一侧依次为带有玄月窗的鹅黄色日光室,带有壁炉的深绿色饭厅以及装饰有雕花护墙板的红色会议室,丰富的颜色变化增加了空间上的穿越感。

2011年后,Prada对这栋百年花园洋房开始了长达6年的修复,现在这里成为了一个文化空间,只有一些展览或重要活动的时候才对外开放。

宋家老宅

图片

相对于不少人打卡过的荣宅,宋家老宅就神秘太多了。

蒋介石与宋美龄还在这座老宅中举行了盛大的西式婚礼,之后宋庆龄在这创办了上海第一个新型中国福利会托儿所。

现在这里由中国福利会管理,暂时并不对外开放参观。陕西北路369号的宋家老宅建于1908年,主楼是一幢绿顶黄墙的西班牙式别墅,宋氏三姐妹及其母亲都曾在这里住过。

何东公馆

图片

路过「辞海出版社」向内窥探,可以看到一幢古色古香的老建筑。殊不知,这里曾经是一家私家豪宅,也是著名设计师邬达克早期的作品。

何东是中英混血,他出生在香港,在香港经商并成为香港首富,孙中山、蒋介石以及康有为等等都是他的好友。一战期间,他加大在上海的投资,如今北外滩大名路、塘沽路一带,几乎都是他的产业。

何东别墅,是1920年代建,简化的新古典主义建筑样式。1949年后,何东家族举家迁回香港,何东住宅由上海房地产部门接收,规划为「辞海出版社」。

西摩别墅

图片

西摩别墅最有特色的地方莫过于它旁边的一个雕塑。这个雕塑据说为「朱丽叶阳台」,和武康路上的「罗密欧阳台」遥相呼应。

阳台和大门用红色陶土塑造,富有诗意。门前面石碑上篆刻有《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的台词,翻译过来为:

“我等原野的风,我等云彩带来的消息。朱丽叶的阳台,串窗帘飘起,玫瑰花就会显现。我注视来往的人们,我等点亮的灯,照耀我爱的人们,和爱我的人。”

十分浪漫!

太平花园

图片

这里过去的主人,是同为中国近现代史上杰出外交家、法学家的伍廷芳、伍朝枢父子。这里最初有伍廷芳在1928年时候建造的西式四层楼房,共有6幢,还开设了专供外侨食宿的饭店数家。到他儿子伍朝枢的时候,又在弄内继续建造了同式样的房屋9幢,在沿马路的地方建造了3幢,居民以侨民居多。这里还曾一度为犹太住宅区,被称为二战时庇护犹太人的“小诺亚方舟”。

大同里&自在里 

图片

大同里与自在里均为上世纪初所建,是文人名士聚集的地方。建筑是上海传统石库门形式,至今仍为民居,门口刷新过的牌坊重现了往日的辉煌。比起花园洋房,里弄多了一份温暖的生活气息。在不打扰居民正常生活的前提下,静静地迈入其中,门口停着的自行车、摆着的绿植,透过窗格,饭菜的香气让人回到小时候的无忧时光。

怀恩堂

图片

陕西北路上,坐落着一座著名的教堂——怀恩堂。

其创始于1910年,迄今已有逾100年历史。其间曾经5次变迁,历经沧桑。最初设在虹口,1937年从虹口迁入静安,设在王家沙花园内(今北京西路605弄32号),但场地太小,次年起借用平安大戏院二楼作为星期日礼拜的暂用场所。1940年由美国南浸会派宣教士乐灵生援助1.8万美元和中国信徒捐资,购置西摩路(今陕西北路)375号现址土地,于1942年落成教堂。1943年8月加建二层,于1944年春完成。教堂占地面积2,200平方米,建筑面积1,840平方米。

大堂由一幢中3层旁2层的楼房组成,可同时容纳2,000余人聚会,是上海各基督教会容纳人数最多的教堂之一。

 · 版权说明 · 

相关图片来自于李守白与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 END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