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 瓜田李的猹 编辑 | 沐语纪 历法是一种判断气候变化,预示季节来临的法则,也是人们生活中常用的算日子的方法,但历法具体的计算规律却鲜少有人知道。 ![]() 不少人的概念中,历法分为阴历和阳历,阳历就是我们常说的公历,和每个月份,月份中的每一天相对应。 阴历就是农历,是对应着阳历的另一种计算方法,每个阳历中的时间都对应一个阴历中的时间。 ![]() 实际上这大错特错了,阴历和农历并不是一个历法,它们也不是阳历的补充,比起公历,农历也是最伟大的历法之一,它兼容了阴阳两历的计算方法,同时蕴含日月奥妙。 那么,为何小时候父母告诉我们阴历就是农历是错误的,农历到底有多厉害? ![]() 历法的划分,很多人都错了历法的计算是古人根据天象的自然变化规律,计算较长的时间间隔,总结出的预示季节变化的方法。 古代的计时方法,并不像如今的北京时间一样,能精确到时、分、秒,他们口中的时间通常都是指一个时间段。 ![]() 他们没有高科技,只能通过观察星象的变化规律总结出一套方法,按照不同的星象,总结出了四种不同的历法,即阳历、阴历、星辰历、阴阳合历。 ![]() 其中阳历就是太阳历,经过多年的发展,一般大家默认阳历就是公历,主要以四季变化周期即回归年作为主要划分依据。 ![]() 阴历是月亮历,但很多人习惯将其称为农历,主要以月相的阴晴圆缺即朔望月作为划分依据。 ![]() 星辰历又叫北斗历,根据北斗七星在夜空中的旋转确定的历法,一般由北斗星斗柄旋转的指向确定。 ![]() 而阴阳合历则兼顾了两种划分依据,包括回归年和朔望月两种划分依据,古人发现在合适的时候,用不同的方法划分,能得到更准确的时间。 不过随着时间的发展,这里面出现了一些问题,人们把农历和阴历划等号是不对的,准确来说农历是阴阳合历。 ![]() 农历是怎么来的很多人之所以习惯将农历看成阴历,实际上也有一定道理,因为农历是在阴历的基础上,融合阳历形成的。 除了混淆农历和阴历的概念,还有一个概念估计不少人也分不清,那就是“年”和“岁”的概念。 ![]() 唐代诗人刘希夷有句诗:“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这其实蕴含了事物的变化,花相似,证明一年是有轮回的。 ![]() 其中“岁”就是阳历的概念,一切的时间变化都遵循太阳运行规律,一岁就是从冬至开始到下一个冬至,科学计算可以精确到365.2422天。 ![]() 年则是阴历的概念,这也正是为何我们喜欢称过年为“大年三十”、“大年初一”,它由月亮的运行规律决定。 ![]() 古代没有太多娱乐活动,除了躬耕之外,百姓们晚上就会看星星和月亮,久而久之,他们发现一个规律,那就是月相的变化。 ![]() 相比起太阳的运转规律,月亮的阴晴圆缺实在太过明显,对于时间的变化更好把控,对此,古人总结出了朔望月,规定初一为朔、十五为望,一个朔望月周期为29.53天。 而从正月初一开始,经历十二个朔望,也就是一年的时间,这样计算下来一年大概有354.36天。 ![]() 两种记法其实都符合气候变化规律,但由此也衍生了问题,“岁”和“年”之间相差了十来天,其实大差不差也可以过日子,但长此以往,三年就要相差整一月,四季慢慢就会混乱。 ![]() 有可能十几年过去,正月初一都跑到冬季了,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古人只能想办法将阴历和阳历对齐。 这样就诞生了一种新的历法,也就是农历,所以农历也叫阴阳合历,既然三年时间多出一个月,那就想办法补足这个月,增加的这个月就叫闰月。 ![]() 俗语言:十九年七闰,十九年时间,农历比阳历大约少210天,也就是7个月,这样闰7个月,刚好能让农历和阳历对上。 ![]() 这样一来,农历历法既包含了太阳的变化规律,也包含了月亮的阴晴圆缺。 ![]() 作家王蒙对农历历法情有独钟,称其同时计算太阳和月亮,蕴含了宇宙观、生命观,很了不起! ![]() 为何非要闰月但闰月的方法,导致农历看起来晦涩难懂,需要不断的调整变化,而不像阳历一般,一天就是一天,只要按照规定过日子就行。 ![]() 可几千年的经验流传之下,农历成了必须要用的历法,这是因为它和古代百姓生活息息相关。 从名字可以看出来,一个“农”字,表示这种历法和农业分不开,它通过反应季节的转换精准的指导农民从事躬耕生产。 ![]() 农历历法可以说是一本指导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书籍,有了形象的历法,农民就会据此安排耕种时间。 中华民族自来就是以农耕为主,我们的文明也是农耕文明,古人发现了大自然的四季更迭,认识到了一年的气候、物候变化是有规律的,从而顺应天时,更好的繁衍生息。 ![]() 他们根据四季的变化,总结出各样的农业谚语,相互印证之下进行农业种植,毕竟那时候农业基本靠天吃饭,农民辛苦投入种子,一家人的生活全指着田地收成。 ![]() 如果没有适应气候,半年的辛苦,投入的成本就会打水漂,颗粒无收之下,农民的生存也成了极大的问题。 因此根据农历,人为设置一些节点,对种植作物的类型进行判断,比如“六月六看谷秀”,意思就是到了六月份,农民会观察一下谷穗的状态。 ![]() 谷穗如果没有饱满,或者遇到了虫害,这时候就要忍痛将谷子铲去,然后种上其他作物,不然谷子收成不好,其他作物也来不及种植,一年下来无粮可收。 ![]() 这其中,代表了老祖宗对事物的细心观察,“正月十五雪打灯,八月十五云遮月”,甚至能提前半年预知即将要发生的事情,在那个时代,这可是极为了不得的预测能力。 但无论是农历还是公历,都代表了老祖宗伟大的智慧,这两种历法从月亮和太阳出发,表明了一件事,那就是老祖宗早就发现了月亮和太阳是影响地球最大的两个天体。 ![]() 除此之外,农历还可以指导其他百姓活动,比如从月亮的变化判断潮汐的来临,远洋航海、捕鱼、养殖,都要受到潮汐的影响,根据农历就能指导海事活动。 ![]() 结语农历是中国人的气韵,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它不仅能准确的代表四季变化,还给我们预测了气候的来临。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 老祖宗农历中所含的二十四节气,更是中华历史的沉淀,是气象学的核心理论,被誉为“中国第五大发明”。 ![]() 如果喜欢本期节目,烦请点击“关注”,既方便浏览往期作品,也不错过下期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
|
来自: 柠檬猪nyzbh9re >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