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海智能汽车软件园首发项目 | 同济设计四院 ARCHINA 项目

 云蒙书堂 2024-01-23 发布于山西

社群(community),广义而言是指在某些边界线、地区或领域内发生作用的一切社会关系。我们借用”社群“的概念,希望以空间为容器,通过链接个体,激发能量,建构一个面向未来和发展的创新社区。



01






引言

由上海国际汽车城发展有限公司开发运营的汽车.创新港,设立初衷是为了将分散的汽车研发部门集中起来,打造一个集研发、实验等功能为一体的研发集聚园区。经过近十年的耕耘,创新港形成了优质产业链资源聚集,有力的推动了新能源汽车商业化发展。

 ▲区位关系

随着中国汽车产业由大到强的巨大转型变革,为了有效支撑智能汽车全新产品及技术架构的软硬件一体化协同创新发展,上海国际汽车城发展有限公司决定进一步拓展,在现有园区以北的横河港对岸打造新的园区 — 上海智能汽车软件园

沿河岸界面



02


一个成长中的社群
横河港南岸的现有园区是一个均质的小街坊集合。20个50mX50m的小街坊均匀分布在园区内。小体量的建筑单体为当时处于初创阶段的企业提供了适合的生长空间。
伴随着产业的成熟,企业的构成和规模也发生了变化。一种能增进公共聚集和融合的园区模式成为了新的需求:除了有序、高效的日常运行,也需要多元化的空间和功能混合的叠加,多维度的公共生活以及由此产生的发展和机遇…
▲图底关系
03


聚落与个体
新的用地与现有园区隔河相望,由西南角的三角形用地和东北角的矩形用地相连而成。作为对现有园区的补充和拓展,新园区将相互合作又彼此竞争的个体聚集在一起,这对园区的系统结构提出了挑战。
▲总平面图
六栋高层研发楼和一栋多层配套服务楼根据地块点,采用可分可合的布局模式以应对变化的需求每个研发单体都有自己独立的交通,并通过两种方式进入。一种是从地面经由外围车行环道进入,满足工作时的高效运转。另一种是从二层共享平台进入。平台围绕中央庭院展开,打通了每栋楼的二层人行入口,并与配套楼相连
▲鸟瞰效果图
▲沿街界面
我们希望以此建构一种类似于聚落的空间氛围,大家相对独立又保有联系。在共享资源,配套,景观,环境的同时也对园区,对彼此产生情感上的认同和连接,创建“有价值”的社群圈。

04
激发社群互动的多义空间
对于园区的“居民”来说,这个新的“聚落”是工作场所,是挥洒热情与汗水的战场,也是重要的交往和生活场所。园区中央的留白被定位为 “多义的空间”。除了满足工作空间对景观环境的需求,也能根据日常使用需求做出变化,置入各种活动。
平台系统
一个连续的平台将研发单体、配套服务楼以及室外活动平台连成一体,共同限定出这个半开放的空间。在聚落内部和外部,半室外和室外空间之间形成连续的层级,提供使用的可能性和体验的丰富性。
日复一日,生活的片段在平台、走道、回廊上演,像一出没有明确划分舞台与观众席的戏剧。互动在人与周遭的物质环境之间,也在时空中活动的不同人群之间持续发生着。
共享庭院
05
在事物之间建立链接
为了在新园区,现有园区以及周边环境之间建立起恰当的关系,设计强化了一条曲折的路径。从南区到北区,从河岸到庭院,遇水架桥,逢景成径,一路蜿蜒盘旋。曲折的路径让景观流动起来,也拉长了空间的纵深,密切了各种联系。
▲景观作为线索连接河的两岸
当人们在其中走动时,滨河景观,运动场地,内部庭院等不同氛围的场景交替出现,周边的风景和光线时隐时现。人们可以在此交往,休憩,运动或者是漫无目的游走。在不断变化的体验中,建构起富有魅力的社区氛围归属感与认同感逐渐建立起来。
▲景观桥
观桥采用箱梁+挑梁的结构形式
▲滨河景观
06
值得期待的未来
希望这个基于社群而建构的新园区能成为助力行业发展的载体,不同的个体在这里通过空间共创产生情感连接,获得身份认同感,构筑社群精神。随着时间的积淀,枝繁叶茂。
Profile
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上海智能汽车软件园首发项目
项目地点:上海市嘉定区
建设单位:上海国际汽车城发展有限公司
设计时间:2021年
建筑面积:17万平方米
设计单位: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建筑设计四院
项目总负责人:江立敏、杨一秀
建筑设计:周迅、刘兴建、和家勋、陈彦彤
结构设计:刘冰、杨辉、沈葵、黄玮嘉、吴智伟
给排水设计:王纳新、冯汉仁、葛佳春
暖通设计:孙翔宇、张旭
电气设计:张英、王胜、吴焕、王晓迪
幕墙设计:何谦、兰礼军
景观设计:周迅、陈彦彤、何强、肖鸿、李丽娟
经济概算:李立漪、徐敬、苏瑜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