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 瓜

 东营微文化_ 2024-01-24 发布于山东
薄利民主任医师对我来讲,是“妙手回春”的好医生。爱屋及乌,他的文章《南瓜情结》,颇有趣,也激起了我写写南瓜的兴致。
南瓜引起我关注,是在我上小学时,读了课文赵树理的《田寡妇看瓜》之后。
课文说的是土改前穷人想吃南瓜吃不上,土改后南瓜多了不想吃。一个南瓜,折射出一个时代的变迁。拿文辞说叫“换了人间”。
其实人对南瓜的态度分三个阶段,即:酷爱——嫌弃——再酷爱。赵树理只见到前两个阶段,而我见证了全过程。
当年食不果腹,家家的自留地里都种南瓜。南瓜产量高,耐储存,水南瓜当菜,面南瓜当饭,南瓜救了不少人的命。
改革开放后,物资丰富了,生活富裕了,步入小康了,南瓜陆续退出了大多数人的食谱。但富裕起来的人由于营养过剩患三高(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富贵病的增多。在这类人群中逐步形成了南瓜消费热。
在先富起来的广州的农贸市场,南瓜是诸多蔬菜中的畅销货。不但卖南瓜,还卖南瓜蔓头、南瓜蔓须、南瓜花。据说吃了有祛湿、通络、保健作用。
在大超市里卖个头比拳头稍大一点不到一斤重的小南瓜,黑皮黄瓤,论个不论斤,五六元一个;名字不叫南瓜而叫贝贝瓜,就是宝贝的贝,很畅销,时常断供。
美国人有爱南瓜的嗜好,不但爱吃,还爱做装饰品。过万圣节,家家都做南瓜灯,家门外摆放两个墩子鼓样的黄皮大南瓜。
美国人对南瓜的感情和中国人不一样。在美国只是一种普通的蔬菜;在中国却是历史兴衰、时代变迁的见证物。
地瓜原产地是中美洲,南瓜原产也是中美洲。专家说,引进了地瓜,拓展了中华民族的生存空间,深山沟也可以养活人了——有点空地,点种就行。这一点,在南瓜身上也得到了体现。地瓜、南瓜是经历相同的难兄难弟。
说到南瓜,想到中医中药的命运大概和南瓜有相似之处。
咱中国的老百姓自古都靠针灸草药治病。解放初,各级政府相继投资建立了西医医院,但大都门庭冷落;后来倡导中西医结合,两者旗鼓相当;改革开放后,物资丰富了,生活富裕了,步入小康了,手里有钱了,靠先进诊断仪器的高额诊断费和高价西药支撑门面的西医医院火爆了,而诊断手续简便,药品价格低廉的中医逐步受冷落;而在先富起来的广州,中医院的业务量远比西医院大。
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的日门诊量达两万多,远远超过西医为主的北京大学和首都医科大附属医院。我想,这不仅与发达地区人们回归自然的养生理念相关,更源自中医“望、闻、问、切”诊疗的简单。种南瓜就很简单,不用咋管理,种下,它自己就主动去与杂草争光,不行还能爬到树上去结果。
由于中医的治未病、重病康复和疑难杂症的治疗优势超过西医,西方发达国家的中医热持续升温。
五年前我检查出胃癌,就靠吃滨州市中医院名老中医薄利民主任医师开方的中药而康复,至今没再复发。
作者简介:冉汝俊,山东省利津县陈庄镇庄科中村人,退休的科技工作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