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瘰疬瘿瘤——控涎丹,当归地黄汤,普济消毒饮

 青岛离火 2024-01-24 发布于山东

1瘰疬/控涎丹——闫云科医案

李某,女,30岁,某地区防疫站检验师。右侧颈项长一结核,如黄豆大许,不甚疼痛,口服异烟等抗结核药治疗,两月后核渐增大,约3cmx4cm,疼痛加剧,颈项艰于转侧。因皮色发红,加用抗菌药物,疼痛亦未减轻。之后核顶变软液化,穿刺取标本做细菌培养:结核菌阳性,金黄色葡萄球菌阳性。继续以混合感染治疗。逾月,穿刺口一直不敛,疼痛亦始终未停,改求中医治疗。
视其体质微胖不弱,面色红润,舌淡红,苔白腻。询知不潮热,不盗汗,知饥思食,二便正常。诊其腹,腹壁厚,无压痛。切其脉,沉滑有力
淋巴结核,中医称瘰疬病也,多为肾阴亏损,属虚劳之疾,然本案显非如此。观其脉症,似属痰饮,流窜肌肉,为瘰为疬病。《石室秘录》云:“瘰疬之证,多起于痰,而痰块之生,多起于郁,未有不郁而生痰者,未有无痰而成病者。”此说是矣,以其脉症不虚,宜当峻药缓图。
控涎丹20g,早晚各18,连服十日。
二诊:服后五日,切口收敛,疼痛得止。药尽未及一月,结核消失,仅局部表皮发硬而已。遂未书方,其晚餐节食,少进肥甘,以免日后痰饮再生。《临证实验录》
 
论:以滑为痰象,累累如连珠也。



2瘰疬/当归地黄汤——闫云科医案

张某,女,24岁,高村人。颈项病瘰疬近半年,不痛,皮色如常,按之坚硬,推之可动,大者如杏核,小者如黄豆,颗颗成串。地区医院诊断为淋巴结核,服抗结核药三月无效。
患者形瘦神疲,头眩寐少,五心烦热,额赤盗汗,舌红无苔,脉弦细数。由脉症观之,病属阴虚火旺,邪毒内结。治当滋阴降火,解毒散结。拟:全虫15g蜈蚣5条甲珠15g土元15g露蜂房15g。上药研细,分20包,早晚各1包,用归芍地黄汤(当归10g,白芍15g,生地24g,山萸12g,丹皮10g,茯苓10g,泽
10g)送服。
散药未尽,病全消。(阴虚毒结证)
按:瘰疬一证,本为肝肾阴虚,标为气郁痰结,病程较长,似此短期(七天)治愈者颇少,故志之。《临证实验录》

5颈瘤——施今墨医案

丁某,女,19岁,病历号5210396。去年九月间左颈部生一瘤,发展甚速。虽经治疗亦未能控制,近日已破溃出少量血。经山东医学院病理科检查诊断为:颈淋巴腺瘤。饮食二便尚属正常,经期不规则。
舌苔薄白,脉象沉涩。辨证立法:肿瘤已见破溃,并无化脓现象,仍从消肿化坚法治之。
处方:皂角刺6克(去尖)生鹿角20克山慈菇10克炮甲珠10克海藻10克昆布10克夏枯草15克川郁金10克大力子6克青连翘10克忍冬花10克苦桔梗5克小蓟10克忍冬藤10克三七末3克,分二次冲服。
二诊:前方服六剂,肿瘤见轻,拟回山东,希予常服方。
处方:前方去生鹿角、青连翘。加:川贝母10克,桃仁6克,炒丹皮10克,浙贝母10克,杏仁6克,炒丹参10克,酒玄参12克。
三诊:两个月前,带回常服方,在山东除服药外兼用理疗,肿瘤已消减十分之八,情况良好,嘱照二诊方再服,至肿瘤全消为度。
按:中医治肿瘤多用消肿化坚法治之。若治疗及时,每多奏效。施师常用皂角刺、鹿角、山甲、山慈菇,等药方中加一味三七末则疗效较显。查三七有止血、散血、定痛、消痛肿之功,近年来施师治癌瘤多用此药,确有一定疗效,并有减除疼痛之苦。《施今墨临床经验集》

6颈部淋巴结肿大/普济消毒饮——贺文广医案

张某,男,66岁。首诊:2015116日。主诉:右侧颈部淋巴结肿大。脉证:患者自己发现右侧颈部淋巴结肿大而就诊收入院。2015130日行颈部穿刺,免疫组化回报:恶性肿瘤,倾向低分化腺癌,22PET/CT回报:右颈部多发代谢增高淋巴结影,符合转移征象;双肺下叶结节,转移不除外。25日行胃镜示:慢性活动性胃炎部分腺上皮轻度异型增生,可见幽门螺杆菌感染(HP)阳性。肠镜回报:横结肠息肉。活检示:管状腺瘤,部分腺上皮轻度异型增生。西医DC方案(多西他赛卡铂)化疗,辅以保肝护胃对症治疗,共4次,效不佳,淋巴结未见明显缩小。201631日再次入院,入院时颈部淋巴结肿大,最大者直径约2cm,考虑到患者年迈,化疗后骨髓抑制明显,未予西医化疗,单纯增强免疫对症支持治疗。
刻诊:舌红、苔白微黄、脉数、口干、口渴、二便尚调。处以清热解毒、软坚散结方剂。
处方:夏枯草30g、板蓝根15g、柴胡6g、陈皮6g、黄芩9g、僵蚕10g、连翘15g、马勃9g、大力子12g、升麻6g、玄参15g、浙贝母9g、穿山甲6g、桔梗6g、牡蛎15g7剂。
37日查房患者颈部淋巴结明显缩小,大小约1cm左右,呈条索状,守原方不变继服。
318日查房,患者颈部淋巴结几乎消失,深部触诊呈微条索状。出院后继以中药口服巩固治疗,基本处方如下:柴胡6g、黄芩9g、党参6g、炙甘草6g、夏枯草30g、牡蛎15g、玄参15g、浙贝母6g、半枝莲15g、白花蛇舌草30g、生姜3片、大枣4枚。7剂水煎服。后定期随访,病情稳定。
体会:右颈部淋巴结肿大按祖国医学当属痰核,该患者热毒之邪,雍于中焦,发于颈部,故以普济消毒饮清热解毒,加夏枯草、牡蛎、玄参、浙贝母、穿山甲软坚散结,活血化痛,疗效确切。(贺文广临证实录,武永军整理)《门氏中医经方传承实录》
(微商—勿扰、中医号主—勿扰)
不读《伤寒论》,不入中医门,
不读《黄元御》,不入伤寒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该文章已关闭评论功能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