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57年李敏误拿女同学日记回家,毛主席偶然翻看,批注:原文发表

 金华303 2024-01-24 发布于江苏

1957年,李敏如往常一样来到学校读书。进入校园以后,李敏非常兴奋的找到自己的一个女同学,从书包里拿出一本日记交给她。

毛主席亲笔批注

这名女同学叫王桂芹,老家在河北阜平县,平日里与李敏关系非常要好。李敏递给她的日记本,正是王桂芹的日记本,因为前一日李敏觉得王桂芹日子所写的事情有趣,便借来翻看,没想到两人分开的时候,将王桂芹的日记本误拿回家了,次日便赶紧将日记本还给她。

但这并不是重点,让李敏觉得兴奋的是,父亲昨晚在家中恰好翻看了日记内容,并在日记本上进行批注。毛主席的学识之高人尽皆知,笔下写出了不知道多少名句,对古往今来的帝王圣贤,也都有自己独到的观点,一般人的文章哪能入得了毛主席的眼呢?

1957年李敏误拿女同学日记回家,毛主席偶然翻看,批注:原文发表

所以,王桂芹所写的日记能够得到毛主席的亲笔批注,自然是一件令人惊喜的事情,即便是李敏也忍不住激动万分,这才刚到学校就急匆匆去找王桂芹,将日记本还给她的同时,也将这个好消息告诉她。

王桂芹见李敏如此激动,又听了她的解释,却还是有些半信半疑。毕竟她只是一个普通的高中生罢了,且不说文笔很一般,甚至写日记时还会写出不少错别字。以这样的写作水平,怎么可能得到毛主席的批注呢?

怀着这样的想法,她缓缓打开日记本,在一篇回老家干农活时的日记页上,果然看到了毛主席的批准。而且,毛主席批注的很仔细,一些错别字都给改正了,又写不少字的评语。最让她惊讶的是,毛主席竟然还明确写下了“原文在报刊上发表。

1957年李敏误拿女同学日记回家,毛主席偶然翻看,批注:原文发表

这样的批注可真不得了,因为毛主席口中所说的“报刊”,那一定是国内著名刊物,肯定不是一些地方性的刊物。而当时能将自己的文章刊登到报刊上发表的作者,无不是了不起的文人,随便拿出一个名字来,都是响当当的人物。

若是按照正常投稿流程,王桂芹所写的这种带错别字的文章发表的几率极低,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而此刻,毛主席不仅亲笔给她修正了文中的错别字,还批注了自己的观点,并决定让王桂芹的这篇日记发表在报刊上,对王桂芹而言,这简直就是一个天大的惊喜!

很快,一篇名为《假期回乡日记》的文章,被发表在《中国青年》杂志上,而作者的署名位置,赫然写的便是王桂芹。由于这篇文章的特殊性,《中国青年》发表此文时,还专门将毛主席的一段批注印在了文章前面,令这篇文章在当时受到了极大的关注。

1957年李敏误拿女同学日记回家,毛主席偶然翻看,批注:原文发表

那么,王桂芹所写的这篇《假期回乡日记》,究竟有什么特别之处,值得毛主席都亲自动笔批注,还发表在全国性的刊物上呢?说起这件事背后的原因,就不得不简单提一下当时的历史背景,也算是“时势造英雄”吧。

日记由来

1957年,北京实验中学放假以后,学生们一片欢欣鼓舞,但王桂芹却没有打算留在北京和同学们一起度过假期,而是决定乘车回老家。

王桂芹的家当时已经搬到了北京,过上了城市生活,王桂芹也算是城市女孩了。听王桂芹突然提议要回老家,父母颇为不解,询问缘由后才得知,原来她想利用这个假期回老家干农活,参与劳动。

1957年李敏误拿女同学日记回家,毛主席偶然翻看,批注:原文发表

彼时,正值推行“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关键时期,王桂芹的这个举动正好符合这个方针,这让王桂芹的父母非常高兴。但王桂芹毕竟在城市生活习惯了,对农村的劳动已经生疏,父亲在临行前千叮咛万嘱咐,让王桂芹到老家以后,一定要多看多学多动手,更要把心得写下来。

王桂芹爽快的答应了父亲以后,便乘车前往老家。王桂芹以前在老家生活时年纪还小,不懂生活的艰难,如今已经成长为大姑娘,对很多事都更了解。这一路上,她看到路边田地里劳动的农民们,因为干旱而唉声叹气,庄稼也因干旱开始出现泛黄的趋势。

王桂芹毕竟还是一个学生,见到这种情况心有余而力不足,情急之下就想着,要是自己能够有呼风唤雨的本事就好了,可以帮助这些农民下一场大雨。巧合的是,王桂芹快到家的时候,刚才还烈日炎炎的天气突然乌云密布,一场大雨随之降下来。

1957年李敏误拿女同学日记回家,毛主席偶然翻看,批注:原文发表

这个时候,田地里的农民们露出了久违的笑容,王桂芹也暗中祝愿这场雨能把田地浇透。等到了老家以后,王桂芹不想闲着,立刻就打算和村民们一起去“打坝”。王桂芹换上妈妈给带的劳动服和硬底鞋,转身就向工地跑了去,干起活来有模有样。

王桂芹加入到劳动者行列以后,第一次感受到劳动的辛苦和快乐,但无论每天劳动多么累,也始终没有间断写日记的习惯。依照临行前父亲的叮嘱,她将每天劳动时的想法和心得,全都写进了日记本中。

整整半个月的时间,王桂芹一天都没有休息,这样的劳动强度对于一个长期不从事体力劳动的高中女学生而言,压力已经很大了。但同时,王桂芹也在劳动中成长了,更加体会到了农民的不容易,也得到了叔叔阿姨们的认可!

误拿日记本

开学以后,恰好学校也组织了一次秋收义务劳动活动,王桂芹因为在假期锻炼过,所以劳动起来得心应手。当李敏询问原因时,王桂芹将自己的日记本递给李敏。李敏翻看王桂芹的日记本,立刻就被王桂芹这些天所写的日记吸引了。

李敏正看得出神,休息时间结束了,王桂芹喊她去劳动。李敏匆忙之间,忘记了手中的日记本是王桂芹的,顺手就塞入了包中。

等劳动结束以后,李敏在一片欢声笑语中与同学分开,回到家写作业时才发现误拿了王桂芹的日记本,就暂时摆放在书桌上,没想到竟然被父亲无意间翻看到了王桂芹的文章。王桂芹的文章虽然文笔有待打磨,但胜在情真意切,充满了年轻人的朝气。

毛主席很欣赏王桂芹的想法和行动,便亲自给她的文章进行批注。毛主席觉得王桂芹的假期很丰富,高兴地在笔记本上写道:“……住半月不够,最好住一个月”。毛主席还专门取了一张纸条夹在日记本里,让李讷仔细看两遍,还给李敏后让李敏也看两遍,可见毛主席对这篇文章何等重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