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五马图】 伪的一匹

 lm70cc 2024-01-24 发布于重庆
图片

李公麟笔下“扫去粉黛、淡毫轻墨、高雅超逸的白描画,被后人称为”天下绝艺矣”。

画史上记载的李公麟堪称完美,与流传的作品相符,也为我们后人提供了进入宋画、品读宋画、真正认识宋画高度的法门。

好作品对于当代的我们是有门槛的,所以,请跟随笔者的图文,一起走进艺术的繁花时代。

此段为《五马图》中最后一段“满川花”,因前两期流量不济,故三、四匹不再专作解读 。“满川花”传为元人所仿,疑是原作裁掉进行的临仿,而后再通过装池把黄庭坚原跋接起来。(马背上方乾隆亦提出相应的疑问)如果说前四匹可称神品的话,这一匹可为妙品。

图片

临仿之人在极力营造李龙眠的用笔,但临仿之人自我的心性投射仍注入在每个局部,尤其在整个气息中暴露无遗。如上图中人物衣纹的描法已非“​应物虚已,忘怀随顺”的境界。

图片
​通过马头与脖颈的线条可以感受到作者线条极为流畅,甚至比原作者李龙眠更加流畅圆熟,问题首先出现在这里,原作者是创作,自然会有生拙之气,以及一些偶然的“败笔”,再通过“败笔”进行因势利导,这些因素在前四匹中都体现出来,即便体现的不易察觉,但这正是李龙眠的好手段。

图片
这匹马线条务实不务虚,可以想到,临仿者已经极尽所能观察原作的线条特质,只是若自己非神仙岂能画出仙神气质的线条来,在马的长线画法上,临仿者便露出破绽,或太实(上图、马背与马肚),或虚实变化过于明显(下图、后腿处),在极细微处窥见作者心性,临仿者技高一筹却不入道。庄子曾说,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李公麟所画是心流,是忘我,是从容,是本性流露,作画乃是一乐事。临仿者要模拟,观察原作后产生理解与误读,自我的“流畅”与“圆熟”战胜了原作的“生”、“虚”,其“过度之不到处”与原作“恰如其分之自然”产生气息隔离。


图片
臀部到后腿的线条节奏稍显强烈,此为“过度”使用线条,实处太实,虚处纤弱,与李公麟勿亟勿徐的笔意不同。
​马尾左侧留白逼仄,被人割去。

图片
前腿处理的很好,颇有李公麟的意思。正所谓“不施丹青,而光彩动人”

图片
​臀及后腿因造型曲线大而多变,对手臂及指腕的控制要求更高,所以,这里仿作者露出马脚。《宣和画谱》记载“麟(李公麟)以立意为先,布置缘饰为次,其成染精致,俗工或可学焉,至率略简易处,则终不近也。”北宋实则作伪成风,这从米芾的《画史》中可窥一斑,李公麟作为宋画第一,其仿者众亦无疑,《宣和画谱》所载“俗工”可学其“成染精致”,但“立意”与“率略简易”却是学不会的。

图片

最后再来看整体的气息,马身上的斑纹所画趋于写实,马的整体更趋向再现性而笔墨性减弱,当然这是与其他四匹马相较而言。

为什么我们要去伪存真,实则有关审美,何为审美?审美是在高度相似的对象中找到其微差。古代鉴定书画几乎纯靠眼力,大咖称为“具眼”,去伪的过程实则关乎到“认知”的高度,尤其古典中的真伪,涉及到许多学科的综合知识,但要做到辨别真假,亦需要长期对艺术史的寖淫与实践。

“存真”当然是要“求好”(艺术价值),认识作品的高度,创作者不同凡俗的心境,不排除历史上的伪好物(文物价值与商业价值),但本期针对的重点是“伪而不好”,毕竟在宋画第一面前绝不仅仅是技术那么简单。

大家看一下整卷的气质,看看前四匹与第五匹是否气息不同。

图片

黄庭坚题跋:“余尝评伯时人物,似南朝诸谢中有边幅者,然朝中士大夫多叹息伯时久当在台阁,仅为喜画所累。余告之曰:伯时丘壑中人,暂热之声名,傥来之轩冕,此公殊不汲汲也。此马驵骏颇似吾友张文潜笔力,瞿昙所谓识鞭影者也。黄鲁直书。

苏东坡称“其神与万物交,智与百工通”

清初大家孙承泽评李公麟:“自龙眠而后未有其匹,恐前世顾(恺之)、陆(探微)诸人亦所未及也。”

邓椿《画继》:“吴道玄画今古一人而已,以予观之,伯时既出,道玄(吴道子)讵容独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