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被誉为赵孟頫“转世”,曾创造清代“标准字帖”,启功狂练一辈子

 墨品书法网 2024-01-24 发布于北京

自宋代之后,赵孟頫书法“独占鳌头”,其字飘逸流美、典雅生动,笔画清晰精到,艺术气息直观、鲜明,符合普通人的审美,800年来无人能超越。

而且赵孟頫简化“二王”笔法,删除复杂的提按顿挫,上手容易、见效快,成为初学者的“不二选择”,但从明清至近代,能将“赵字”学精的人没几个

之所以出现这一现象,与“赵字”外柔内刚的特性有关,许多人难以把控力度轻重、运笔收放,气力无法均衡展现,导致它初学顺利,精进困难。

幸好清朝一位“王爷”克服上述难题,深得“赵字”血肉丰润、筋骨刚健的精髓,用笔极为简明干练,被世人誉为赵孟頫“转世”,此人就是成亲王永瑆。

受乾隆影响,成亲王自幼临摹赵孟頫的作品,兼学魏晋、唐宋名家字帖,领悟古人从容自如的用笔状态,一提一按灵动规范,饱含古雅畅然之气。

同时,成亲王一改“馆阁体”制霸的局面,根据世人水平,分解深奥的“古法”,创造了清代“标准字帖”,辅助大家学习“赵字”、“王书”,以致于清朝天下学子,争相临摹他的法帖。

例如写于嘉庆二年(1797年)的《书论一则》,就是清代“官方范本”,内容阐述了成亲王的学书心得,讲解书法理论知识,分为《结字》《用笔》《书势》三部分,全文共计1000余字。

形态上融合几分楷书的端庄挺拔,整体宽博明朗,又灵动明朗,似有“欧楷”的筋骨,精气神十足,起笔以顺锋入纸,运笔翻转笔锋,以中锋衄挫、绞转。

这一运笔方式,可以改变单调平滑的状态,呈现出起伏、轻缓的变化,拿文中的“鲜”字看,开头一撇极为凝厚,把整体结构带往左边偏移。

好在“羊”字上面两点,跟中间的竖笔,浓重润丽,维持了协调平衡,而中间细瘦的横笔与之形成强烈对比,为字体赋予立体感、透视性,在章法节奏上,给人起伏跌宕的韵律感。

近代书法“宗师”启功先生,十分推崇成亲王的法帖,曾狂练其字一辈子,由此创立“启功体”,并称赞曰:“有清书家,有“成刘翁铁”之目……试读《诒晋斋集》,可知非率尔操觚者,谓其为爵所掩”。

所以时常临摹,不仅强化用笔的平稳性、灵动感,让点画外柔内刚、方圆兼备,还能帮助大家理解“古法”,便于日后临摹赵孟頫、智永、王羲之等人的法帖。

同时《书论一则》阐释了结字、章法、用笔的理论方法,时常品读,能形成系统性的理论体系,强化书法思维,在临摹时参透更深入。

经多方努力我们对成亲王《书论一则》进行超高清复刻采用博物馆级别,12色超高清微喷复刻工艺对比原作进行11还原

同时此品还推出一款经折装,装裱精美,采用翻折的设计,展开时同手卷一样,能纵观全卷气度,合起来方便临摹、查阅,还能随身携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