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噩耗传来:照片疯传全网的中国巨星陨落!他临终10字震撼国人!

 华人星光 2024-01-24 发布于陕西
华人星光(ID:hrxg2020)原创内容
转载请联系后台授权

躺在病床上,插着氧气管,
挂着输液针,
依然不停地打字工作,
这张疯传全网的照片里,
这个已经时日不多的人,
他一生默默无闻,
可临终10个字震撼世人!
很遗憾,
我们今天才得知他的故事,
他叫李德威,
这个陌生的名字,
竟是值得亿万人崇敬的大国巨星!

李德威,生于湖北麻城,
人生之“彪悍”,
说来令人目瞪口呆。
1978年刚恢复高考没多久,
别人都在埋头苦读,
李德威冲着大家伙挥挥手:
拜拜!
那年他只有16岁,
就考上了武汉地质学院。
(即如今的中国地质大学)

世人望着他的背影兴叹一句:
少年天才!
本科读完读硕士,
硕士读完当副教授,
30岁出头,
他被破格升职为正教授。
这么年轻的大学教授,
当时放眼全中国,
都是极为罕见的!

但是,这么罕见的李德威,
在地质学领域,
却并没有被看做是绝世大牛,
甚至伴随他周围的,
是无尽的冷嘲热讽。
为什么?
因为他总是“异想天开”。

中国的青藏高原,
是全世界公认的,
研究地球的“最佳野外试验室”。
1989年,美国科学家率先提出,
要花30年的时间,
以青藏高原为基地,
建立超越板块构造学说
大陆动力学理论。
彪悍如李德威,就不乐意了,
凭什么在中国的土地上,
地质理论要由外国人主导?

为了家国尊严,1990年,
他报名参加了西藏的地质项目,
结果越研究就越心惊。
喜马拉雅山、雅鲁藏布江,
这些地方的地质形成,
和国外提出的板块构造学说,
几乎完全矛盾!
比如,
国外说喜马拉雅山是挤压构造,
李德威实地考察下来,
却是伸展构造;
国外说,
雅鲁藏布江缝合带是碰撞“造山”,
李德威的结论却是“河谷”。

带着辛苦研究的资料,
李德威在学术圈里,
投下一颗“重磅炸弹”:
板块构造假说存在严重问题!

学术界简直要炸了,
板块学说在地球科学界,
一直是一统天下的地位,
这可是集合美国、德国、
英国等国顶尖地质学家,
提出的假说,
这李德威是哪个,
一个年纪轻轻的中国教授,
敢质疑世界权威?!
他汇报情况的时候,
人家直接打断他:
板块构造假说没有任何问题,
你不要不自量力,自以为是,
张口就说什么建立自己的学说,
这是异想天开。

来自国外大牛们的压力,
让李德威备受冷嘲热讽,
有人告诉他,你和板块较劲,
和地质较劲,
就是和自己的前途较劲,
可李德威不是轻易低头的人,
他只信真理。

为了弄清事实原因,
他花了两年时间,
走遍青藏高原的每一寸土地。

饿了啃干粮,困了睡岩缝,

最终于1992年,

提出了以盆山耦合、

下地壳流动为核心的,

“层流构造假说”。

他从板块学说的定义,

以及几何学、运动学、

流变学、动力学、演化史五个方面,

对板块学说进行了系统的批判,

携排山倒海之势,

压倒了所有的质疑。

因为他,

地质学界曾奉为圭臬的“真理”,

从此翻开新的篇章,

国际誉他为:

打破“板块构造假说”第一人!

国际声名有了,学术地位有了,
当年和他一样的教授,
都成了各级领导,
校长也说了,只要他愿意,
他的职务会更上一层楼,
以他的成就,
当个院长不成问题的。
然而,李德威拒绝了:
我只想搞学术研究。
他的性格,
注定他摆脱不了宿命:
不坐庙堂,江湖流浪。

自1992年开始,
李德威花了30年的时间,
在青藏高原等地进行进一步科考。
30年,80000里路,
海拔5000多米,
他吃住都在野外,
最难爬最危险的线路,
都是他在跑。
他遇到过灰熊、野狼,
11次和死神擦肩而过。
藏南科考,
他差点跌落在湍急的水流。
可可西里,
他遭野牦牛围攻,
差点就被踩成肉泥。

很多人笑话他是个“傻子”,
稳坐办公室不好吗?
非要去野外吃苦受罪。
李德威回答,
地质研究事关国家命脉。
吃苦受累的事总要有人做,
如果没有人做,那么他来做。
他的学生说:老师这个人,
他真的是为献身科学而生,
在他身上,
从来没有一点功名利禄的影子。

当时,
美国在构建大陆动力学理论,
李德威扛在肩头的,
是不让中国落后的使命,
他争分夺秒,
根本顾不上考虑自己。

学生说,有次深夜11点多,

我写完项目报告发给李老师,

他很快打电话给我,

告诉我怎么修改,

我改完已经是凌晨1点多,

他还等着看修改稿。

“李老师,

他从没在凌晨两点之前睡过觉,
早上7点前又起床工作。
野外待了那么多年,
吃不好,睡不好,
日日废寝忘食,
身体透支的太厉害了……”

2004年夏天,
在可可西里进行地质调查时,
他胃痛大出血,
疼到趴在地上动弹不得。
为了不拖延调查进程,
能勉强起身后,他忍着剧痛,
坚持每天行走20多公里。

2008年汶川地震,
他奔赴灾区进行地质考查,
为抗震救灾,
提供了第一手的地震隐患调查资料,
和切实可行的防震建议。
2012年,
他自筹经费研究地震预测技术,
主讲《让地震预报成为可能》。
而在分析地震成因,
研究地学时,
李德威走遍华北、东部沿海,
发现了一个了不得的东西:
固热能。

固热能,这可是“天造地设的宝贝”,

它是无污染的地热能源,

其发电利用率,

能够达到光伏发电的5.2倍、

风力发电的3.5倍,

开发获取固热能,

还可以把地下集聚的热能释放,

降低地震和相关灾害的力度。

在全球不可再生资源,

面临危机的当下,

固热能,

成为各国竞相开采研究的新能源。

经过十余年艰难研究,
2018年,
李德威根据地热理论,
在海南琼北,
发现有优质固热能——干热岩,

在他的主持下,

中国打出了第一口干热岩钻井。

岩芯、测井,

所有数据他亲自设计实施,

业内评价:

这对新能源的研究和发展,

实在是不朽的贡献!

可是这位中国的脊梁啊,

到底没能逃脱死神的嫉妒。

那年5月,

他精神抖擞主持学术研讨会,

谁也不知道,

他已是病入膏肓之人,

更不知道,他的生命,

已经进入100天倒计时……

那天报告一做完,

李德威就住进了医院,

医生出的检查报告,

令所有人皱紧了眉头,

他,

竟是积劳成疾、油尽灯枯之时!

妻子说,

过去一家三口分隔三地,

没想到好不容易相聚在一起,

却是即将的失去。

短短的三个月而已,

病情就发展到十分危险,

李德威消瘦憔悴的像一片枯叶。

病魔渐渐吞噬他的肌体,

先是浮肿,后来没有一点力气。

可哪怕是快要走到生命的尽头,

李德威仍把能动弹的每一分一秒,

都献给了工作!

他打着吊针,吸着氧,

吃力地打字,

他召集学生论证项目,

一对一指导大家,

每说一句话,

都伴随着钻心的疼痛。

上天太残忍,
给他留的时间太短太短,
都来不及和家人好好道别,
他就住进了重症监护室。
那个秋风萧瑟的九月,
他意识到自己快要离开,
弥留之际,
问护士要来纸笔,
费力写下了10个字。
他的手已经很难握住笔,
颤抖写下的第一遍护士没大认出,
他又用尽最后一丝力气,
写了第二遍后,便永远地离去……

“开发固热能,中国能崛起”,
这10个歪歪扭扭的字,
是他最放心不下的事业,
是他为祖国崛起,
奋战至生命最后一息的热忱!
忧国忧民,此情此心,
令人泪目,感天动地!

若没有一种坚韧不拔的定力,
若没有一种锲而不舍的追求,
若没有一种甘于孤寂的情怀,
若没有一种为国奉献的信念,
怎能在年年岁岁的时光里,
背对浮华面向艰险?
怎能在死神逼近的分分秒秒里,
为祖国未来耗尽最后一滴心血?

李德威,他用年仅56岁的人生,
铺就了中华奔向伟大复兴的地基。
我们的国家能有今天的盛世,
就是千千万万他这样的人,
拿自己的热血和性命相拼,
铸成不朽的功勋!
德震八方,威武雄壮,
永远的致敬,
为这位大国脊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