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贺年片里的旧时光

 捉光凑影 2024-01-24 发布于内蒙古

辞旧迎新之际,互赠贺年片或贺年卡曾经是表达新春祝福非常流行的方式。

我对贺年片的最早记忆,是小时候翻看父亲书桌的抽屉,发现里面有许多花花绿绿的卡片,卡片上有各种各样的图案,卡片的空白处或背面则题写着赠送者的新春祝福。这些卡片是父亲学生时代收到的贺年片,其中有两枚至今还放在家庭相册里。

图片
这两枚贺年片是用照相纸印制的染色照片。其中一枚的图案是五个儿童环抱着一个大桃在嬉戏玩耍,画面呈现着欢快、喜庆、祥和的气氛。另一枚的图案是一位母亲带着孩子们在欣赏景色,沿着母亲手指的方向,是祖国绚丽多姿的壮美图画。这两张贺年片已经很多年没有翻看了,但儿时的记忆在我脑海里印象深刻,它带给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在我们心里埋下了对祖国之爱的种子。

工作之后,我和我爱人都是教师,收到过数都数不清的贺年片以及学生们的衷心祝愿。在这些学生们的贺年片中,有许多保存至今,其中有一张大红色折叠式的贺年片我最为珍重。这是我参加工作不久第一次担任班主任,同学们在新年时送给我的,贺年片上写满了全班同学的赠言,既有辞旧迎新的祝福,也有对工作的鼓励和对班集体的祝愿。它让我感到教师职业的光荣与神圣,更让我感到教师职责的使命与担当。

图片

工作之余致力于收集赤峰民间文献,也捡拾到一些留存有赤峰历史记忆的贺年片。

这些贺年片中,以机关单位赠送的居多。

最早的一组是1958年春节期间巴林左旗各单位赠送的贺年片。这组贺年片有十几枚,大部分是用红纸油印的自制贺年片,颜色虽然单调,但红色本身就是热情喜庆的象征。

当时正处在凯歌行进的年代,“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是时代的主旋律,新春寄语也大多具有这样的时代特色。

图片

巴林左旗邮电局的新春寄语是:“鼓起干劲,大闹生产,庆祝春节。”

林东人民剧团的新春寄语是:“勤俭朴素,欢度春节。”

巴林左旗医疗防疫队的新春寄语是:“讲卫生、除四害、减少疾病,提高健康水平。”

林东第一联合诊疗所的新春寄语是:“鼓起革命干劲,迎接第二个五年计划。”

林东缝纫生产合作社的新春寄语是:“雷厉风行除四害,家喻户晓讲卫生。”

巴林左旗人民法院的新春寄语是:“为进一步巩固人民民主专政,彻底肃清敌人,以保卫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事业的顺利进行。”

十三敖包乡红星农业生产社全体社员的新春寄语是:“积极展开依粪大、水足、深翻密植、精耕细作等增产措施,争取农业大丰收。”

图片

这些朴实无华的新春寄语,即是对节日的祝福,也是对工作的勉励,表达了各单位要在新的一年大干快上,争取更大胜利的决心。

1962年春节,昭乌达报社赠送的年历卡则别具一格,用赋诗一首的方式表达新春寄语。抄录如下:

“春来也,神州共庆新岁月。新岁月,增收农业,雄心似铁。四海八方奏歌乐,六亿一体音容谐。音容谐,奋笔疾书,通讯传捷。”

图片

1964年春节,中共翁牛特旗委、翁牛特人民委员会的新春贺卡上是高挂的大红灯笼和迎风招展的三面红旗,充满喜庆、胜利的气氛。

1965年春节,中共昭乌达盟委员会、昭乌达盟公署赠送军烈属、复转军人的贺年片,上面写道:“一九六四年已在胜利声中渡过,伟大的一九六五年已经来到。希望同志们在新的一年里进一步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高举三面红旗,在阶级斗争、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三个革命运动中发挥骨干带头作用。”新春寄语中充满奋进的力量。

图片

1979年春节,中共昭乌达盟委员会、昭乌达盟革命委员会赠给上山下乡知识青年的贺卡,正面是华国锋和知识青年在一起的画面和年历,背面则寄语知识青年们在新的一年里紧跟华主席为首的党中央,高举毛主席伟大旗帜,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积极参加农村三大革命斗争实践,为早日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强国做出积极的贡献。

同年,昭乌达盟革委会赠给中国人民解放军驻昭盟部队指战员的贺年卡是蒙古族小姑娘向解放军叔叔敬献奶茶的画面,体现了军民团结一家亲的军民鱼水情。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赤峰地处反修防修的前线,驻军部队和赤峰人民互相支持,互相支援,密切了军政、军民关系。驻军部队在执行国防任务的同时,也积极参加地方建设,为赤峰的繁荣发展做出了贡献。

图片

这些贺年片中,也有使用照相纸印刷的贺卡,主要有以下一些:

1960年元旦赤峰二中的贺年卡。当时赤峰二中已迁入园林路新址,赤峰中学教育的发展规模跨上了一个新台阶,贺年卡上是赤峰二中礼堂的剪影。

另一枚1961年元旦赤峰二中的贺年卡,画面是著名美术作品《艰苦岁月》。在艰苦的岁月里,老战士仍然吹奏起快乐的笛子,嘴角微溢着笑意,小战士托腮倾听,憧憬着未来美好的生活。这幅雕塑作品将红军在革命斗争中的“苦”与“乐”熔铸一体,既反映革命斗争的严酷,又体现了红军战士对革命理想信念无比坚定的乐观主义精神。

图片

1974年春节,盟宣传站赠送的贺卡。盟宣传站即昭乌达盟毛泽东思想宣传站,成立于1970年5月,最初由盟文物站和临时的展览馆合并而成,1972年11月盟文物站分出后,宣传站设文艺组、摄影组、美术组等,1975年11月更名昭盟群众艺术馆。当年文化单位虽然经常变动,但基层文化活动非常活跃,文工团、乌兰牧骑经常下乡慰问演出,农村社队和厂矿学校也都有自己的文艺宣传队,经常组织文艺活动。这枚贺年卡上的照片,似乎正在演出或排练节目,演员们精神饱满,表情生动。这张照片告诉我们,深入基层,为群众服务,才是文艺事业繁荣发展的源头活水,才能使文艺工作者由衷地感到快乐与充实。

图片

1980年春节,赤峰县文化馆赠送的贺卡。文化馆也是文化活动的重要阵地,特别是在节日期间,文化馆都要组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当然,文化宣传活动也是一项重要的任务。这几枚歌片贺年卡就有着鲜明的宣传主题:计划生育和戒烟戒酒。贺年卡上有山东民歌《计划生育好》,也有民歌风格的《戒烟歌》,还有电影《儿子孙子和种子》里宣传计划生育好的插曲。由此可见,文化馆以文化宣传为媒介的思想政治教育职能是非常突出的。

图片

还有两张没有时间标记的贺年卡,上面的图片分别是赤峰老北大桥和赤峰牌楼的影像。

赤峰牌楼即抗战胜利纪念牌楼,位于三道街和西横街交汇路口西侧,1946年建成。在这里,曾经是1933年日本军队侵占赤峰后修建的“入城纪念碑”,1945年8月17日,苏军用坦克推倒了石碑,清除了赤峰城的耻辱。经有识之士提议,在原立碑处建一牌楼,纪念抗战胜利。六十年代扩建街路,牌楼拆除。

图片

赤峰老北大桥,1940年建成。这张贺年片上的照片可能拍摄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照片上,一辆满载的货车正从桥上驶过,远处可以看到桥北的建筑物和龙头山,桥头下面似乎还有一头猪在悠闲地觅食。老北大桥是赤峰市区为数不多的老建筑之一,现在虽然已经不能通行车辆,但可以看到遛弯的老人从桥上走来走去。站在桥头,遥望红山,历史的沧桑感会油然而生。

现在,人们主要通过电话或微信互致问候了,看到这些贺年片,心里依然会泛起情感的涟漪,依然会唤醒记忆深处的一段前尘往事,仿佛一道渐行渐远的风景闪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