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鉴论中国通史之道》--------唐朝

 温情海洋 2024-01-25 发布于山东

黄帝纪元三千三百一十六年(公元618年),李渊建唐朝,都城长安,李氏起于关陇贵族,经玄武门之变而有贞观,袭用隋朝三省六部制,推行汉族文人治国;以武周事件分前唐,以元和法度制藩镇分中唐和晚唐,唐朝成为世界最强盛的国家之一,后世海外称中国人为“唐人”。

国家行政管理

唐朝据《隋律》有《唐律》,强化三省六部制体系分三省、六部、一台、五监、九寺;设监察机构御史台,分中央监察机构和地方监察机构,御史台分台院(负责监察朝廷百官的行为规范,),殿院(负责监察上朝及国家盛大仪式时百官的言行礼仪),察院(负责监察地方官员,并对地方进行定期巡按监察),从中央到地方的独立于行政管理的监察系统。三省六部制:中书省出令权和勘议权,门下省政事堂议事,由尚书省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为政务执行主体,行使国家行政事务,官长尚书,副手侍郎,下设四司,官长为郎中;发展行政区域道和府的建制,分天下十道:关内、河南、河东、河北、山南、陇右、淮南、江南、剑南、岭南,设三百六十州(府),辖一千五百五十七县,中唐时分山南、江南为东西,增京畿、都畿、黔中,成十五道格局,设三百二十八州府,一千五百七十三县。为了有效管理少数民族,分设安西、安北、安东、安南、单于、北庭六大都护府。

《唐律》分为律、令、格、式四种,律是刑法;令是对各项制度的具体规定,格是对律令式的补充修改和汇编;式是各项行政法规;长孙无忌修《律疏》,解读律文,称《唐律疏议》,成为中国社会实行律法注释制度的法律蓝本;晚唐张戣《大中刑律统类》,将《唐律疏议》条文,拆分为121门,以条件相类的令、格、式及敕附于律文,分门编排的体例,改变了自秦汉以来的法典编纂的传统,开辟了新的立法形式,称为《刑统》,标志着律法体系发展到一个新高度。

唐朝完善科举制度,通过考试选拔官吏是国家行政管理进步的基础;中唐时期府兵制为募兵制,国家军队开始职业化转变;德宗时期国家赋税储大于盈,公私不分,杨炎提出将国家岁入由君主私藏改归国府,划分国库与私库之别,确立国家赋税收支独立,量出为入的原则;以两税法代租庸调制,以钱为标准,户以现居为簿,人以贫富为差,按资产课税,国家财政管理赋税独立,是国家行政管理的重大进步

文化

唐袭隋制,以国子监而称,以六学立博士,即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和算学,史馆为官方修史机构,完善科举制度,前有《五经定本》,后出《五经正义》为科举统一教材,中央设国子监,各州府设州学,各县设县学,分解试,省试,春榜,广设学校,推行兴化崇儒和以文治国,社会风气得到一定程度的净化,儒学成为公学;李淳风注释《十部算经》,颁行于国子监算学教材,(算经十书指《周髀算经》《九章算术》《海岛算经》《孙子算经》《夏侯阳算经》《张丘建算经》《缀术》《五曹算经》《五经算术》《缉古算术》);中唐玄宗于东都洛阳设乾元修书院,编校书籍,后改为丽正书院,进而提出“以孝治天下”,补《孝经》为国子学和地方官学教本,建构新的文化价值体系,奠定后世中国社会的文化价值体系的核心基础。

科举制度是国家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科举科目有秀才、明经、进士、明法(法律)、明字(文字)、明算(算学),初由尚书省吏部负责,后改由礼部负责,下设贡院,每年举行一次,由地方的乡试、州府省试,中央殿试组成,录取者谓及第,登科、登第、擢第;乡试第一名“解元”,省试第一名“省元”,殿试第一名为“状元”;明经科,为明一经、两经、三经、五经四个级别;进士科,为“时务策”五条,以杂文、帖经、策问三场考试制;兵部主考武举,考试科目分远射、马射、步射、平射、筒射、马枪、摔跤、举重;科举应试者由官办学校学生,和各地自学或民间私塾学成,经地方考试合格者组成;武周时期开创殿试和武举制度

治史,李吉甫编地理总志《元和郡县图志》;姚思廉编《梁书》,《陈书》;李淳风编《晋书》《隋书》;贾耽采用裴秀制图法,撰《古今郡国县道四夷述》《陇古山南国》《吐蕃黄河录》《海内华夷图》;李吉甫著《元和郡县图志》,樊绰编《蛮书》介绍云南南诏国;孔颖达撰《周易正义》为唐朝科举考试用书;

艺术,有陆羽编茶叶专著《茶经》;艺术,有李嗣真著《诗品》《书品》《画品》《书后品》;张彦远著《历代名画记》《法书要录》,开启艺术鉴赏之路;张怀瓘著《书断》《画断》《评书药石论》《六体书论》《论用笔十法》,列书十体源流:古文、大篆、籀文、小篆、八分、隶书、章草、行书、飞白和草书,书家三品,画家三品,完善艺术鉴赏理论;朱景玄撰《唐朝名画录》,开历代画史编写,以“神、妙、能、逸”四品品评;裴孝源撰《贞观公私画录》;温庭筠编类书《学海》;孙过庭著《书谱》,提出学书三阶段、创作五乖五合。书法有颜真卿,长于行书、楷书,创“颜体”楷书,有《韵海镜源》《吴兴集》《庐陵集》柳公权,长于楷书,创“柳体”,有《金刚经刻石》《玄秘塔碑》;欧阳询著《八诀》《用笔论》《三十六法》,创”欧体“楷书,有《九成宫醴泉铭》《皇甫诞碑》《化度寺碑》;虞世南编《北堂书钞》,创”虞体“楷书,有《唐人摹兰亭序三种》褚遂良,贯通汉隶,创“褚体”,有《孟法师碑》《雁塔圣教序》;张旭,长于草书,狂草为一格,有《古诗四帖》、《肚痛帖》;怀素,经禅之暇,锐意草书,有《自叙帖》《圣母帖》《论书帖》。书法入碑刻而兴,以西安碑林《石台孝经》《开成石经》为最。绘画有阎立本,以人物画称,绘制“昭陵六骏”和“凌烟阁”功臣图,有《步辇图》《历代帝王像》;吴道子长于壁画,有《地狱变相》 ,《道子墨宝》 ,莫高窟《维摩经变图》薛稷精于画鹤,有《啄苔鹤图》,《顾步鹤图》;张萱,善画人物仕女,《虢国夫人游春图》,《捣练图》;周昉,擅画人物佛像,创制佛教形象“水月观音”,《簪花仕女图》,《挥扇仕女图》,《调琴啜茗图》;王维参禅悟理,开“破墨”南宗山水画,有《画学秘诀》《山水论》《辋川图》《雪溪图》;李思训善丹青,“以青绿山水”代北宗山水画, 有《江帆楼阁图》;韩滉工草书,擅绘自然风俗,作《五牛图》;杨惠之擅塑罗汉像,创“影塑”样式,著《塑诀》;音乐设太常寺、教坊,管理宫廷乐舞,设梨园,专事歌舞演出;裴旻剑舞;李龟年,善歌,吹筚篥,奏羯鼓,创作《渭川曲》,《霓裳羽衣曲》;戏剧出现,有全能戏、歌舞戏、参军戏、傀儡戏,龟兹戏剧,乐器“筚篥”竖箜篌”,“曲项琵琶”出现,宫廷燕乐舞涌现;蜀地雷氏雷威,制雷公琴,有“九霄环佩”琴、“大圣遗音”琴;江南有张越,制张琴。

文学中,唐朝诗歌达到巅峰,有陈子昂,贺知章,李白,杜甫,岑参、高适,王维,钱起,李贺、韩愈、白居易、刘禹锡,李商隐、杜牧等;有韩愈,柳宗元的寓言小品文;温庭筠通音律,诗词兼工,对近体诗声律进行改造,花间词派代表;小说唐传奇出现,有元稹《崔莺莺传》,白行简《李娃传》,陈鸿《长恨歌传》,李朝威《柳毅传》,蒋防《霍小玉传》,温庭筠《乾巽子》。

农业

初期推行均田制稳定农业生产,曲辕犁,水转筒车新式灌溉工具出现,生产力得到提高,陆龟蒙撰《耒耜经》专论农具,标志着农业器械制造成为分科;水利工程修建玉梁渠、绛岩湖、镜湖,筑诸泉塘、永丰塘、横塘,国清塘,通过修筑水利设施,改进耕作技术,淮河以南的江南地区粮产量大幅增加,农业生产取得大发展,超越黄河中下游地区农业经济,成为重要的粮食产区;葡萄酒酿造广泛,白糖制造出现;茶叶的种植和贸易成为南方地区经济的基础点,饮茶习俗,各地开始普及,茶税成为国家财政的一项重要收入,列入专卖制度;中唐实行两税法制,分夏秋两季收税,将实物为主的租庸调法改为征收金钱为主,以户税和地税来代替租庸调,改变了自秦朝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由“舍地税人”到“舍人税地”方向发展,对土地私有认可,促进 地主阶层的扩大。 

中唐时期宇文融括户、括田及赋役改革推动农业生产起到积极的作用。

  制造业

制造业分官营和私营,工部主管官营,分少府监管工艺品,将作监管土木工程,军器监管兵器,监下设署、署下设坊;纺织业以作为单位,经营纺织业,在蜡缬法基础上,创新出夹缬染色法和绞缬染色法,蜀锦技术成为巅峰越州窑青瓷如玉,秘色瓷为代表,邢州窑白瓷似雪,邢白瓷制瓷工艺为绝,形成“南青北白”的局面,同时各地出现釉下彩瓷,花瓷新品种,以洛阳东窑使用铅釉陶,以黄、绿、青三色釉陶的唐三彩为代表,新平(景德镇)制瓷业有了很大的发展,以陶窑,霍器为代表;金银器制造业汲取外来技术,采用灰吹法达到高超的工艺水平,金银器铸造和装饰工艺精湛木器漆器制作华美,平脱、螺钿、金银绘、镶嵌、木画,拔镂法,奠定了中国人生活方式改变的框架;矿冶业官营,民营诸冶于市;造纸业开辟出竹造纸,标志着造纸技术取得了重大的突破,造纸过程中加矾、加胶、涂粉、洒金、染色等加工技术相继问世,工艺用纸奠定了技术基础,雕版印刷术普遍使用兴起了印书业,造纸业的进一步发展,各种纸制品普及,名贵纸中有“硬黄”为代表,雕版印刷品中书籍插图,开版画艺术门类造船基地,能造各种大小船只,制造出人力脚踏轮船;雕版印刷术得到发展,《金刚经》为代表;唐朝建筑气魄宏伟,以皇宫大明宫为代表,木结构建筑以山西佛光寺、天台庵、广仁王庙、南禅寺为代表;陆路运输的繁荣,各式马车制造和普及,蹄铁制作得到有效应用;海路运输的频繁,设船舶制造工场,促使船舶制造技术升级,垂直舵技术,披水板技术,航海技术,发明明轮船,广泛普及。

商业

商品贸易分货币管理和贸易管理,是商业发展之本。货币以飞钱而代,贸易以柜坊而用,显示货币之用的资本流通萌芽,商品因贸易而汇集,货币得贸易而盛隆。刘晏实行榷盐法,坚持官营,调和官营与私商、盐户的利益,官商分利,诸道设置十三巡院,加强缉查私盐,官商分利禁榷制度取代官方专营禁榷制度,是适应商业发展的趋势,成为后世历朝历代封禁榷制度的蓝本社会稳定,商业繁荣,城市发展,以长安,洛阳为最,陆路,水路,海运发达,交通会合发展为繁盛集镇,交通枢纽,南北百货荟聚,东西物产流通,交通发达,陆路以长安为中心,水路以洛阳为中心的南北大运河为主,长安、洛阳、苏州、扬州、成都、广州成为的商业中心。苏州,雄州,杭州、湖州,南方商业城市发展快速,国家经济开始仰赖南方补给,坊市开始分立,夜市出现;海外贸易兴盛,印度洋,波斯湾、红海地区航路畅通,周边海域和南洋贸易频繁,港口城市交州、广州、泉州、明州、扬州,成为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设市舶使,管理船舶进出及征税,贸易的分类管理管理制度,促进商品在生产上的规范,在销售上的管制,提高商品贸易流通的效用;唐朝经济,蔚然大观,奠定了良好的社会基础。

确立国家法币体系,废五铢钱,行开元通宝钱,径八分,重二铢四絫,积十文重一两,一千文重六斤四两, 兼用以绢帛为货币的传统,实行“钱帛兼行”货币制度,从而出现柜枋和飞钱的汇兑制度,即商人付给柜坊一定费用,把货款存入,凭券领取;飞钱作为信用券,商旅付钱给各道设在京师的有关机构和商号,取得半联凭券,回本道,持券取款。任何一个时期,当商品贸易的积累完成,必然促使资本产生,资本流动同时促进社会进步和文化发展。

 易学

有袁天罡,明阴阳,通堪舆,善相术,著《易镜玄要》《九天玄女六壬课》《右乙命诀》《太白会运逆兆通代记图》,《五行相书》,《三世相法》,开称骨相术一脉;李鼎祚勤于书,编《周易集解》成为了解汉代《易》学的桥梁,以汇集各家《易》说为主,陈三十余家,加以自己的意见,推演六壬五行,成《连珠明镜式经》;孔颖达撰《周易正义》为唐朝科举考试用书;代宗李豫学于易而通;崔憬编《周易探玄》以卦气阐发易理以象为本,象尽意、辞尽言发扬汉人易学的传统,开崔氏易学,重易象和易数,与孔颖达《周易正义》以玄学解易形式相左;李虚中著《李虚中命书》,以日干为主,以年月日三柱法合看阴阳生克,取立格局,开拓命理学;一行撰《六壬明鉴连珠歌》《六壬髓径》,提出“山河两界说”司马头陀师于地理风水,有《地理铁案》、《达僧问答》、《司马水法》;郭璞弟子丘延翰通堪舆术,提出八字天机说,撰《八字天机》《拨砂经》《五家通天局》《金镜图》;再传弟子杨筠松用地理风水术行于世,著《撼龙经》《葬法倒杖》《青囊奥语》《一粒粟》《都天宝照经》,形法理论”。王希明有《太乙金镜式经》。

医学

唐朝完善隋制太医署制度,形成了层次分明的医政管理、医疗组织、医学教育、药物培制的医事职官体制,初唐官方编纂药典《新本草》孙思邈善医药科,养生科,针灸科,撰《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提出医德妇女儿童疾病单独分科,而有《妇人方》,《少小婴孺方》,《明堂针灸图》提出防重于治,疾病综合治疗方案,著《丹经》伏火硫黄法制作,其中《千金要方》从方、证、治三方面对中国医学一次全面的总结从基础理论到临床各科,理、法、方、药的医学百科全书,中国医学固有医道以医理达于药理,以药理解于医理的医药互证体系被打破,开始进入方剂学和医术时代。甄权长于针灸科,医药科,养生科,著《古今录验方》、《针经钞》、《明堂人形图》、《针方》及《脉经》孟诜通医药科,养生科,著《食疗本草》,汇集古代食疗之大成,开食疗学分科,发明代茶饮,《必效方》发明黄疸试纸宋侠撰《经心录》张文仲《随身备急方》,《小儿五疳二十四候论》,《法象论》,提出治疗“风疾”的理论,治疗人体骨折的方法甄立言通医药科,著《本草音义》,《本草药性》,《本草集录》,《古今录验方》,善治寄生虫病;崔知悌善针灸科,著《崔氏纂要方》,《崔氏别录》,《骨蒸病灸方》《产图》,创造医疗器械及发明种种外治之法王焘撰《外台秘要》,广引博采,收集整理医学著作,在《诸病源候论》基础上阐述秦鸣鹤精于针灸科;昝殷撰《经效产宝》开妇产科分科王冰长于养生科,潜心研究《素问》成《补注黄帝内经素问》,运气理论补入大论注释,治病求本,本于阴阳的原则。

儒教学,道教学,佛教学

唐玄宗对《道德经》作注,对佛教《金刚经》作注,对《孝经》作注,以儒教为基础,以道教为用,放开佛教,三教并举,实行度牒制度,形成中国社会文化分流的局面。

儒教学陆德明著《易释文》,《易疏》,《老子疏》,撰《经典释文》,明确按著述早晚次序,论述十二部经典诞生的演变史颜师古少传家业,博览群书,著《汉书注》,《匡谬正俗》,撰《五经定本》,其中《汉书注》以“上考典谟,旁究《苍》《雅》,非苟臆说,皆有援据”为基,引史学之宗;韩愈对孔孟儒学思想全盘复兴,独尊儒学攘除其它,提出了“文以载道”和“文道结合”,强调求师的重要性,行今文经率真激昂之柳宗元继承儒家仁义思想,有古文经之势;孔颖达撰《五经正义》(即《周易》《古文尚书》《毛诗》《礼记》《春秋左传》),晚唐五经中《礼》拆为《仪礼》、《周礼》,《礼记》,《春秋》拆为《左传》、《公羊传》,《谷梁传》,而列为九经,后添《尔雅》、《论语》、《孝经》,成十二经;啖助变《春秋》学为通学赵匡撰《春秋阐微纂类义疏》,提出改革科举制度,陆淳撰《春秋集传纂例》《春秋微旨》《春秋集传辨疑》,开疑经之风,而有新经学或新春秋学,以”裁之圣心,以定褒贬“行断章取义之恶习。尹知章注《老子》、《庄子》、《韩子》、《管子》、《鬼谷子》

道教学以长安终南山楼观,上清派、楼观派、正一派、灵宝派在相互融合中推进道教整合为一个有序的体系,以宫,观为点,五岳各置真君,出家修行,教义和礼仪完善,道教祭祀列入国家祀典体系

佛教学有道岳著《俱舍论疏》,玄奘译《成唯识论》,以法相立宗,开法相宗大乘佛法;禅宗是中国本土化最成功的佛教宗派,以五祖而论(一祖菩提达摩,二祖慧可,三祖僧璨,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后加六祖慧能),有南能北秀分野(神秀在北方传教,恪守教法,主张坐禅息念,惠能开创禅宗南宗,不拘地形式,重即心是佛),尊《六祖坛经》,传佛心印,修习禅定;道宣尊四律五论,有戒法、戒体、戒行、戒相,开四分律宗大乘佛法;善导尊三经一论,念佛,舍杂行而归正行,开净土宗大乘佛法;一行著《大日经疏》,于西安大兴善寺,尊《大日经》《金刚顶经》,密法奥秘,事理观行,开密宗大乘佛法;百丈禅师著《禅门规式》,丛林清规,奠定禅宗百世之基,宗教文明开始深入中国社会的不同层面。佛教的传播,雕塑为盛,大足石刻,西安菩萨立像,龙门石窟,昭陵六骏,水陆庵为代表。

墨学

李淳风著星象学《乙巳占》,《五代史志》,《法象志》,撰《麟德历》,铸浑天黄道仪,创立了天文学新格式,《麟德历》改进推算定朔的方法,气象和候风法记录气象现象,把风向明确定为24个,创制八级风力标准(即:“动叶,鸣条,摇枝,堕叶,折小枝,折大枝,折木飞砂石,拔大树和根,是世界上第一个给风定级的人)。一行僧人,学识渊博,撰《大衍玄图》,《义决》,制造天文仪器水运浑天仪,以新制的黄道游仪观测日月五星的运动,利用九服晷影编制《大衍历》,世界上首次测量了子午线的长度;王孝通潜心钻研算学,著《缉古算经》,创立三次多项式方程,促进代数分科。

唐朝经二十一帝,高祖,太宗,高宗(二圣),中宗,睿宗,玄宗,肃宗,代宗,德宗,顺宗,宪宗,穆宗,敬宗,文宗,武宗,宣宗,懿宗,僖宗,昭宗,哀帝。


附录-------人类迁徙与民族的发展融合


人类起源有二种:第一种人类起源于非洲说。地中海西学在柏拉图理论体系下,发展出唯心与唯物的认识论两大体系;公元1871年英国达尔文《人类的起源与性的选择》,提出人类起源非洲的论点,勾划人类起源和发展;基于现代人的生物基因组基因链条,构建更为多元化的基因数据,将逐步实现科学上的论证人类起源于非洲说,面临的问题是在地质学上的困惑,非洲作为最年轻的大陆,撒哈拉沙漠下堆积着成千上万的贝壳,是无法建立这样的社会发展基础。

第二种人类起源于昆仑山说,围绕昆仑山脉和青藏高原地区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历史遗迹所证实。史前文明是以历史遗迹推断的一种学科,在地质学基础上,运用四重法则,重视历史文献文字资料,重视历史遗迹遗存,重视民族民俗的语言传承,重视地质考古发掘资料,建立客观物质基础上的科学探索。文化认知是由广度的认识论体系和深度的系统论体系组成,知识论是建立在物质基础和社会实践上,只有建立在物质基础上的文化探索认识,以此进入深度的系统论分名别类认知,文化才是才具备社会实践价值,不会进入唯心困境。

昆仑山脉是亚洲中部的山系,横贯中国西部,位于青藏高原北部,一般分东、中,西三段,包括青藏高原,帕米尔高原昆仑山区域以及塔里木河各个盆地,山谷和一系列山脉组成的巨大山系。昆仑文化是多个文化基因链条聚合共生、融合而成的复合型文化形态,昆仑为天下诸山之祖在古代文献和传说的资料下,广泛传播。汉族中有夸父追日,共工触不周山,西王母不死药,后羿射日,女娲补天等;其他民族或多或少,都存留者同样体裁的传说。昆仑山以三峰围一湖而雄(公格尔峰海拔7649米,九别峰,海拔7530米,慕士塔格峰7509米,瑶池黑海东西长约12000米,南北宽约5000米,湖水最深度达107米),昆仑之名最早见于《尔雅·释水》《史记·大宛传》以及《山海经》,有着“万山之祖”之号。

大约120000年前,从昆仑山区域迁徙下古羌族部落,生活在青藏高原,帕米尔高原等高原区域,海平面大约是中国地形的第一级时期。地壳运动导致喜马拉雅山的升起,太平洋下沉,印度板块的断裂,大洋洲的漂移,大西洋分裂出地中海,非洲板块浮起海平面,美洲板块的漂移。大约公元前5--6万年出现第一次迁徙,古羌族部落再次迁徙,开始分支,西线经丝绸之路进入地中海区域有闪族,分流南线印度次大陆达罗毗荼族;东线雅鲁藏布江和澜沧江流域发展古苗族,分流四处盆地古氐族;北线以叶尼塞河流域颜那亚族,分流黑水流域通古斯族蒙古高原狄族;古人类迁徙后,青藏高原北地原生地区域,人群弱化,古羌族分化,以青藏高原区域,塔里木河流域(戎族),分流在黄土高原古汉族(伏羲氏时期)海平面大约是中国地形的第二级时期大约。公元前15000年---30000年,大约神农氏时期,古人类进行第二次迁徙,西线进入尼罗河流域(柏柏尔族),刚果河流域(尼格罗族)及半岛区域(闪族);南线进入恒河流域哈拉巴族),岛屿流域(维达族);北线进入高加索地区(欧罗巴族)进入美洲地区(古印第安族);东线进入长江流域(三苗);原生地区域部落出现不同的发展,古汉族开始走出黄土高原,黄河中游地区海平面是中国地形的第三级时期;逐步进入人类文字文明时期。

苏美尔文明自苏美尔基什王表以公元前2700年为纪元,公元前1776年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颁布新纪元,古印度文明自印度纪年吠陀公元前2500年---约1200为纪元;华夏文明自黄帝纪元公元前2698年为纪元;古埃及文明自埃及王表帕勒莫石碑纪年公元前2686年为纪元;玛雅文明自玛雅长纪年历为公元前1314年为纪元;地中海西学文明泛滥,后有公元即公历纪年法西历,西元)以耶稣诞生之年作为纪年的开始。

远古的史前文明,或许因为地质构造运动方式,造就人类迁徙的活动,遵循着在特定的自然环境,社会实践活动的时间轨迹,造成社会发展差别的多样性。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对文化价值理解的不同,只有黄土高原和黄河流域的黄帝部落,发展并完善阴阳五行理论,确立社会人的价值体系,最终形成以易经为主体的社会人价值体系,而其他地区,在发展中或者保留少许,或者发展新的价值理论,诞生出宗教文明的生物人价值体系。世界残存的文化体系基本概括以地中海区域为特点的地中海西学文化,和以易经为基础的东方中国文化,这二者在认识论和系统论认识上属于本质不同的两种文化形态。文化研究按照认识论研究和系统论的方法进行;在认识论的基础上,按照从简原则,系统论研究按照纵深原则,才能够在文化研究领域取得发展和进步。地中海西学告诉你方式,方法,把你领进一个院落,尽情打造自己的天地吧;中国文化把你带到一方土地,是人才造就一方世界,不是人才,就卑微地活着。文化探索和研究,必然有两种文化思维存在,既不能够厚此薄彼,也不能废中存西,必须有文化共存的理念。

青藏高原形成以昆仑山区域为中心,高原古羌人的古人类迁徙地,无论在华夏文明,海外其他史前文明得活动中,都具有不可替代得价值。任何一种文化文明的存在,必须有文字符号标志,和以文字符号契刻形成的文明遗迹,华夏文明以黄帝纪元为点,最终在黄河流域形成中国社会人群的聚集地。

《礼记·王制》:中国戎夷,五方之民,皆有性也,不可推移。东方曰'夷’,被发文身,有不火食者矣。南方曰'蛮’,雕题交趾,有不火食者矣。西方曰'戎’,被发衣皮,有不粒食者矣。北方曰'狄’,衣羽毛穴居,有不粒食者矣。中原有诸夏,边鄙有他族,南蛮或百越,文身断发,黝面鴃舌,初分布在丹江,汉水两岸,后长江以南广大区域,以五色盘瓠﹑五廪君﹑蛇巴板楯三分,上有百濮,巴,蜀,中有三苗,下有百越,建有巴,蜀,賨和南方诸国,终合于汉。 

《秦本纪》周人先祖公刘部落在豳,三百年后古公亶父因西戎攻打而南迁于周原。《竹书纪年》:“武乙三十五年,周王季伐西落鬼戎,俘十二翟王。”《诗经》“赫赫南仲,薄伐西戎。“,《尔雅·释地》中有“九夷、八狄、七戎、六蛮”之说。各民族因为建立起生物人的价值体系,在同华夏汉族融合中,被华夏族的社会人价值体系所汉化,逐步消失在历史长河中,中国社会建立起以汉族为主体,夷族为辅助的多民族国家和地区,是社会稳定,国家强盛的基础。

匈奴起于阴山山麓,袭汉而霍去病败之,后分东西匈奴,西匈奴西遁,东匈奴归附,后匈奴五部乱,并为南北,南匈奴附汉,窦宪败北匈奴,北匈奴败而亡走,南匈奴为曹操五部而分,开始没落;南北朝时期匈奴遗民有妄自复国而再亡。有乌桓部落以赤山为地,纵横 辽东西北数千里,败北匈奴而立,曹操征乌桓而迁入中原,与汉族融合。鲜卑族起于大兴安岭,匈奴,乌桓没入鲜卑,檀石槐时期鲜卑发展壮大,立三部,治统领,有六部慕容、宇文、段,乞伏、秃发,拓跋,后拓跋部崛起建北魏,立八部之制,建国南凉、西秦、代、吐谷浑,北魏,北魏瓦解后融入到汉族。契丹族耶律阿保机建大辽国,成五京制度,保持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分开管理,开创出两院制,以“本族之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的南面官和北面官双轨官制,创造契丹文字(参照汉字创制文字,分契丹大字和契丹小字两种形式),采取“因俗而治”的统治方式;建国子监,府、州、县设学,以传儒学;学习中原农业技术,提倡农业,兴修水利;学习制造工业冶铁业发达,采用中原金属打制和镀金技术;商品交换频繁,商业活跃,起榷务以通诸道市易,昌盛一时。有女真族完颜阿骨打建金朝,灭辽推动汉制,逐渐汉化由走向以尚书省为中心的三省制,行政区域采用路(府)、州、县三级管理,设有五京十九路。有蒙古族忽必烈建立元朝,用汉制以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台掌政、军、监察三权,以儒治国,实行行省制度,设十个行中书省,分管各地区。有女真族皇太极建清朝,依汉制设三院六部,承袭明内阁机构,以原官与满官一体办事,社会农业生产取得前所未有的发展成就,土地增垦,物产盈丰。

华夏一族同北狄,南蛮,东夷,西戎的交流和融合中,曲折前行;或有五胡猖獗,或印度佛教一时靡盛,或有夷族鼎盛,或西学独揽一景,人类社会的文明,最终呈现的是人类社会社会人的价值体系,终汇入汉族文化源流,汇合在中国社会以阴阳五行为源头,易经为基础,周官为形制,周髀为术理变化的中国文化的社会人体系之中,正是华夏文明建立的这种社会人的文化体系,中华文化文明蜿蜒千年而长河永芳,其他文明因建立生物人体系,因宗教冲突起落而消亡。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