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润明|从大闹怀仁堂谈起

 夏德明 2024-01-26 发布于山东

一九六七年二月,正是文革开展地如火如荼的时候。党中央为了稳定形势,恢复社会上的正常秩序,由周总理在怀仁堂主持召开了党政军负责人碰头会。出席会议的人员有三老四帅和文革领导小组主要成员。

三老是指谭震林,李富春和李先念。四帅是叶剑英,陈毅,徐向前和聂荣臻。文革方面有康生,陈伯达,张春桥,姚文元和王力等人。不知何故,江青没参加。


会议一开始,就剑拔弩张。叶帅一上来就辟头盖脸地责问康生,陈伯达,张春桥一伙,说他们把党政军搞乱了,把工厂和农村搞乱了……谭震林和陈毅也一齐把矛头指向文革领导小组。


整个会议,双方剑拔弩张,斗争十分激烈,会议一度陷入失控状态。
会后,张春桥把情况通报给江青,江青又添油加醋地向毛主席作了汇报,惹得毛主席对三老四帅发了脾气。批评他们说,你们反对文革,无非就是想让xxx重新上台。主席的讲话,一下子就给这个事件定了调子,于是老帅们大闹怀仁堂事件被称为“二月逆流”。

鉴于谭震林在会上情绪有所激动,说了句“不该跟毛主席干革命”的话,周总理担心他会遭遇不测,便做了谭震林的工作,要他向主席承认错误,作了检讨。但谭震林还是没能逃脱受到严厉地批判和揪斗的命运。他被扣上反对毛主席和文革的帽子,並被免职关押。

陈毅也因心直口快,参与了内部斗争而受到批斗。周总理亲自出面保护他,不让造反派对他动手动脚。陈毅也很注意自我保护,用手杖在身体周围划了个圆圈,不让红卫兵小将靠近。他还当众宣读了毛主席的指示:毛主席说,陈毅是个好同志。造反派询问总理是否确有此亊,总理毫不犹豫地为他作了证实。有了毛主席的指示,就等于有了护身符,造反派对他奈何不得。

随着形势的发展,毛主席发现了四人帮的问题。他对江青说,老帅们受压抑,心中有气,会议上讲几句话,闹一闹是正常的,以后不要再提“二月逆流”了。
1979年党中央给谭震林平了反,恢复了他的工作和名誉。这个事件也就划上了句号。

前边讲了文革中老帅们大闹怀仁堂的经历,下面再谈谈某县政协开会期间发生的一椿事例。

1991年春节过后,某县召开全体政协委员会议。会议进入到委员写提案的程序。入会委员带着广大群众赋予的使命和嘱托,纷纷献计献策,递交议案。某委员一人就提交了三份。

第一项提案,是有关乡村教师买煤球难的问题,提请县领导予以解决。当时家住县城的工作人员和教师都发证,供应煤球,唯独农村教师没有,这给他们的日常生活带来诸多不便。这项提案引起了县领导的极大关注,问题迎刃而解。以后农村教师都发了证,解决了燃“煤”之急,再也不为生火做饭发愁。自然得到了广大乡村教师的称赞。


第二项提案,是照顾援教五莲的外地教师,请求把他们调到县城。这项提案也被顺利通过和采纳。这些教师逐步调入县城中小学,使他们安心投入教育教学工作,为五莲培养优秀人才,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第三项提案,由于某些原因不便实施,而导致搁浅。


另有三位委员也联名写了一份提案,並签上了这位委员的名字,该委员一看提案涉及多项内容,不符合一份提案只有一项内容的规定,于是要求划掉自己的名字,执笔人照做了。


可是是第二年政协开会时,在分发的工作总结报告中,公开点名批评了那份提案人员,其中包括拒签的那位委员。

他一看,顿时火上心头,立即找了主持工作的常务副主席提出异议。责怪他们胡乱点名批评。更加令他不能容忍的是,报告中竟然有他的名字。他要求纠正错误,另印文件。

这位副主席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他说文件明天就要用,另印已经来不及了。那位委员见状,提出即使不能重印,也得在大会上公开纠正过错。副主席说不行,只能让撰稿人给他道歉。

这位委员发现和他谈不拢,接着找了政协主席,陈述了自己的意见。政协主席当即表态,有错必究。但他诚恳地说,重印文件确实来不及了,只好把文件错处涂掉。这位委员觉得事已至此,不再固执已见。


果然工作人员来到委员们的住所,找出文件作了处理。文件执笔人也找那位委员登门道歉。第二天会议正常举行,只是总结报告的文件中多了一道十分醒目的黑杠,很是刺眼。


1993年政协换届,新委员名单中,未出现那位委员的名字。他收到了一件精美的卸任荣誉证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