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们曾经是知青》编委会/(写在前面 )

 雄风847 2024-01-26 发布于河北



写在前面

        他们是共和国的同龄人,他们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是-群朝气蓬勃的青年。在50年前,他们响应毛泽东“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号召,告别父母家人,告别期生活的城市,到农村插队落户。从20世纪60年代初到70年代先后有来自唐山、天津、北京等地的知识青年到当时的柏各庄农垦区,与农场职工同吃同住同劳动,也为国营农场注入了生机。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当年的“老三届”(指1966年、1967年和1968年的初高中学生),在中国特殊历史时期具有特殊的境遇,过早地失去读书和升学深造的机会,怀揣梦想,在农村这个“广阔天地”里,与“贫下中农”打成一片,默默地奉献着青春和汗水,锻炼了筋骨,磨砺了意志,塑造了品格。这一特殊群体的命运,是和共和国同命运、共成长的。在上山下乡的艰苦的环境里,牺牲自我,无怨无悔,也为他们以后的工作和生活打下了坚实基础。上山下乡作为特定历史条件下,涉及众多家庭和千百万人的一桩大事,作为一个年代的历史符号,永远地留在了一代人的记忆之中,成为一代人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人民政协文史资料工作是一项传承历史、有益当代、惠及后世的文化事业,是一项富有政协特色的重要工作,担负着一定历史时期当事人、见证人和知情人亲身经历、亲眼所见、亲耳所闻的第一手资料的收集整理职责。历史是最好的见证。我们历时经年,征集了当年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参与者、见证者的回忆文章,就是让人们更全面地了解和认识那段难忘的岁月,真实地还原历史面貌,客观地展示亲历者的经历,生动地回溯知青的故事,为后人留存史料,以发挥政协文史资料“存史资政、团结育人”的作用。谨以此书,献给柏各庄农场建场60周年和知识青年上山下乡50周年。

      







由于诸多原因的制约和征稿时间的限制,我们无法更多地联系当年到柏各庄农场的知青,还有更多的知青故事有待发现和挖掘,难免遗珠之憾。感谢每一位提供文稿和照片的各界人士,感谢每一位曾经是知青的朋友。                                           编者

                                  2018年9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