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社科“大家”谈丨城之源:古蓟城考古拾零

 北京的骑士 2024-01-26 发布于泰国
Image

数千年来,历代建筑层层叠叠,早已把先秦古蓟城深深掩埋于地下,难以窥其真迹。所幸自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以来,考古工作者栉风沐雨,坚持不懈,不断在地面和地下寻找着它的点点滴滴,终于发现了一些被黄沙掩埋的踪影。

1956年对白云观以西的大土丘(后认定为蓟丘)进行试掘时,曾在一座战国陶井中出土了一件汲水用的陶罐,罐的肩部有一则陶文,当时未被释出。后经学者辨识,认出这个古陶文恰是“蓟城”的“魝”字,并强调:“这已足以证明战国燕国的上都蓟城,以至于上溯到西周、商代的蓟城,就在白云观以西的'蓟丘’附近。”令人遗憾的是这次试掘未能转变为更大范围的发掘,没有取得更令人惊喜的成果。

Image

▲蓟丘出土陶罐与陶文

1957年,在一次考古调查中发现了一处位于广安门南的先秦遗址,出土了先秦时期的陶器及饕餮纹半瓦当。饕餮纹半瓦当,这是先秦时期高等级建筑的构件,是列国宫殿建筑的标志性遗物。综合这些发现,现场清理的考古工作者说:“我们推想瓦当和古陶的出土地点,是一个很重要的古代遗址——'燕上都’和它的前身所在地”,即以其为先秦蓟城的所在。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以来,陆续在宣武门、和平门、白云观、琉璃厂、新华街、象来街、北线阁、广内大街、校场口、牛街、陶然亭、姚家井、白纸坊乃至西单大木仓等地,发现了成片的古陶井,数量多达数百口。考古工作者认为这些水井的年代统属“东周到西汉初期”。

Image

▲蓟城出土陶井圈

在上述陶水井密集区以南,在今天的永定门火车站、陶然亭、天坛、蒲黄榆、宝华里一带,考古工作者还发现了数量众多的战国至汉代墓葬。特别是1973年在法源寺附近,以及1974年在白纸坊以北的地图出版社院内,接连发现了两处战国墓群,也为先秦蓟城的定位提供了可靠证据。此外1977年在西单白庙胡同路南商业部后院发现了一个西汉墓群,同样为蓟城的所在提供了线索。

先秦蓟城终究已被层层叠叠的晚期城邑所覆盖,这些发现或许过于零碎。但人们对这些点点滴滴的考古发现进行综合整理的结果,特别是对各种看法综合辨析的结果,足以证明古蓟城的存在,而今西城区的南部,就是亘古悠远的古蓟城的所在。

Image

▲位于广安门以北滨河公园的蓟城纪念柱

(作者:王光镐,武汉大学考古专业教授,北京文化发展中心主任,西城区顾问团文化专委会专家,西城区社科联委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