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慢性胆囊炎的中医中药治疗

 三屯马大夫 2024-01-26 发布于黑龙江

图片

    慢性胆囊炎主要以右侧胁肋部疼痛为主要症状,疼痛有时会向右侧肩背部放射。由于其发病时间比较长,如果采用西医西药治疗,不仅很难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而且很容易产生耐药性,对肝肾功能产生伤害,所以一般都适合采用中医中药的方法进行调理治疗。

     中医一般根据其临床表现,将慢性胆囊炎分为肝胆气滞型、肝胆湿热型、肝郁脾虚型、气滞血瘀型和肝阴不足型等五个类型。

一、肝胆气滞型患者往往除了右侧胁肋部胀痛、隐痛之外,还伴随有脘腹胀满、嗳气频繁口苦恶心、纳差厌油等临床症状。一般采用疏肝利胆、理气解郁的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

图片

二、肝胆湿热型的患者大多有口苦咽干、嗳腐吞酸、恶心呕吐、纳差厌油、身重困倦等症状,可能伴有皮肤巩膜发黄、大便干结、小便黄赤等症状,一般采用清利湿热、疏肝利胆的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

三、肝郁脾虚型的患者大多有脘腹痞闷不适、纳差腹胀、嗳气恶心,或者疼痛时就想大便、泻后痛减等症状。这种情况可以采用疏肝健脾、理气化食的逍遥散加减治疗。

图片

四、气滞血瘀型患者的疼痛会向右侧肩背部放射、疼痛固定、隐隐作痛、胁下有结块、面色灰暗、纳呆腹胀、舌质紫暗或有瘀斑。对于这类型的患者可以采用活血化瘀、理气止痛的膈下逐瘀汤进行加减治疗。

五、肝阴不足型的患者大多会表现为隐隐作痛、在疲劳熬夜之后疼痛加重,或伴有头晕目眩、五心烦热、急躁易怒、口苦咽干、大便干结,小便黄赤等症状,这类患者可以采用养阴柔肝、疏肝利胆的一贯煎进行加减治疗。

图片

     中医中药治疗慢性胆囊炎,一般都是根据患者自身不同的临床表现进行中医辨证分型,然后再对症下药,进行针对性的调理治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