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志愿军没有这样端枪的,影视剧最难改的通病

 读书的二郎 2024-01-26 发布于河南

现在的抗美援朝影视剧,志愿军的操枪动作已经千篇一律穿越成了这样:

图片

不管是行军、原地待机、还是搜索前进,双手持枪时枪口一律向下,也不管是栓动步枪还是轻机枪,无论枪身多长,都是这么一副姿势,煞有介事,别扭透了。

之所以说是穿越,因为这是现在的持枪方式,据说是向美国和北约学来的。可这种姿势你觉得再科学,再帅,那也是现在,不是上世纪。抗美援朝影视剧连当年志愿军枪怎么拿都表现不准确,不是糊弄观众么。

现在的枪短了,志愿军那时是什么枪,刚入朝时,装备最多的是三八大盖、七九步枪等等杂械步枪,后来统一换装苏式装备,换成莫辛纳甘步骑枪,以及枪长身重的德普式轻机枪,最早入朝的十三兵团各军。为了统一武器口径利于弹药保障,三八大盖统一调配给38军,日本的三八大盖,即使不上刺刀,这样端着就要戳地,上了刺刀一米七,还怎么往下抵。可编导们不管,于是就保持着这副怪相,还整齐一致,所以说是煞有介事。

至于为什么说别扭透了,因为和经典的抗美援朝电影差异太大,《上甘岭》《打击侵略者》《奇袭》这些优秀作品,包括《飞虎》《激战文登川》等军教片,情节囊括了几乎所有的步兵战斗场景,就没见一个志愿军战士这样持枪的。1956年《上甘岭》拍摄时,剧组曾奔赴朝鲜上甘岭,实地深入部队体验生活,可以说遍地都是军事顾问,而且都是经过实战的老兵,如果把我们的志愿军战士拍成这样,部队能干么?当年集中军地资源全力拍摄的抗美援朝巨作,在表现历史真实方面不如现在的商业片?反正我是不信。

美军当年这样持枪吗?也没那一说。

如果说电影毕竟是艺术作品,不能作为历史细节的证据,那就换纪实片。看看美军在二战和朝鲜战争期间,是怎么持枪的,网上有大量美国拍摄的战地录像,我找了一个诺曼底登陆“霸王行动”的视频,截了些图,不很清晰:

卡宾枪

图片

BAR是美军步兵班主要支援火力,

图片

加兰德

图片

交火状态

图片

墙角休息

图片

英军的斯登,搜索前进中

图片

单手持枪

图片

整个录像,就没有一处枪口向下持枪的,全是枪口向上或平端。很清楚,美军当年也没有这种持枪法。

即使是美国电影,比如《猪排山》,有美国军方参与摄制,请的还是大明星格里高利·派克,也压根就见不到这一景。

图片

我们可倒好,被美国将军称为“中国军队对手中武器掌握娴熟”的志愿军,在影视里全是这副模样:

图片

喂喂喂,对面的美军抬着枪口过来了,能不能不装了!

不仅枪身长的步枪不可能有这个动作,就是枪身短的,也不是这么个持枪姿势。1951年春季以后,苏制武器到货,加上国产武器开始供应前线,志愿军步兵大量装备波波沙和50式冲锋枪,可不是每个步兵班正副班长、战斗小组长才有冲锋枪,而是步兵班里冲锋枪几乎占到一半,具体可见上甘岭战役守备连队的记载,一个连的波波沙一天就打坏五六十支。朝鲜战场留下了大量志愿军战士的持枪照,谁见过一张枪口向下的?

图片

后勤女战士,一支国产50式两支美制卡宾:

图片

再看看”接轨“教条主义者们的执着,看左边那挺DP-28了吧,将近10公斤重的家伙,62年对印自卫反击战,我军有机枪手用弹盘砸死过印军锡克兵,枪长和38大盖不上刺刀差不多,比38大盖重一倍半,也必须这么把架势摆着:

图片

左三拿盖德式冲锋枪这位,据说是出身”名门“,前国民党新六军的“侦察班长“,既然是美式训练出来的”精英“,在志愿军侦察连里”破格提拔“为一班长的,怎么不按美式教范,纠正一下全班的基本持枪动作,莫非诺曼底登陆的美军和印缅战场的美军不是同一支军队?

连持枪动作都要搞穿越,对自己的历史都不尊重,怎么可能拍出抗美援朝的好片来。以后遇上这动作的剧,我劝诸位赶快划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