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00年前的一起谋杀大案,带你走进刘邦和他的汉帝国(下)

 正哥与泪痕春雨 2023-03-18 发布于山西

                         扁舟听雨秦汉系列

               汉帝国的建立之荡平天下(八)

大家看了泪痕昨天《大泽乡》一节后就陈胜吴广为什么造反问题提问很热烈,扁舟这里稍微答下疑:

帝国对于失期有明确规定,迟到十天以内,罚二甲,这里一甲代表1344钱,罚二甲就是罚钱2688。

如果迟到超过十天,赎耐,实际就是罚钱7680,超过三个月则直接罚为官奴。

秦帝国物价1石粟米官价30(实际市价变动很大),秦简有一套房以5000成交的案例。

罚钱还不上怎么办?前面介绍过,给官府做奴偿还,按照出工一天6钱算(不要政府提供粮食算8钱),直到你还清。

如果对这笔钱还是觉得没有概念,我们看一个具体案例:

迁陵县的候补干部编(冗佐)“亭”,爵位公士(第1级),在迁陵被罚三甲,也就是4032钱。

迁陵向他老家僰道县(今四川宜宾)发公函:亭说他老家有钱,你们快去把钱收了然后我们对账。

僰道县回复:我们找到他老婆,把他家都抄了个底朝天,毛钱没有,别再问我们要了,让他到你们那当官奴慢慢还吧。

言归正传,秦律其实也规定了因为大雨耽误的天数不算迟到。

但是是否因为大雨耽误不是你说了算,必须由你被迫停留地的县官开具证明。

还有个背景就是公元前213年开始,秦帝国执法快速趋严。

简单来说就是县官可以开具证明,不过万一有人告你说你判断失误“纵不直”且告成功了的话,你将会立即被打为贱民。

至于为什么会这样,我们以后会详细介绍。

因此,陈胜吴广这900人里,家里有点钱的和没钱的,他们的选择和心态估计不一样。

当然,当地县官能开具证明自然皆大欢喜,但如果有些不太好的先例:

比如大家都知道蕲县县官前213年后就不再开证明之类的,那局面就有点乱了。

总结一下,陈胜吴广的事我们可以类似理解为:

按照大明律令和相关规定,李自成被裁员后一定可以得到妥善安排。

那李自成最后为什么想不开造反呢?崇祯也很想知道答案。

诸侯子在关中者,复之十二岁,其归者半之。

言归正传,《高帝五年诏》开篇就是对诸侯子的安排,诸侯子的地位之重可见一斑。

可是诸侯子到底是啥意思呢?千年以来的治史者对此莫衷一是。

而高帝五年诏中的第二封诏书更是让后世人们头疼不已(见链接:《高帝五年诏):

诸侯子及从军归者,甚多高爵

这段话其实普通人直观理解起来不难,不就是诸侯子和复员军人中有很多人爵位很高吗?

但从古至今大部分专业治史者却偏不这么理解。

因为按这个理解诸侯子就是诸侯子,复员军人(从军归者)就是复员军人,两者或许有交集,但不是一个主体。

在新郪杀人案真正为人们所了解之前,绝大部分治史者反而很难接受这个简单直接的理解。

大部分学者都认为诸侯子就是来自关东诸侯国之人的意思。

那既然诸侯子就是来自诸侯国的人,怎么可能随便一个阿猫阿狗也能免税役12年或者6年呢?

所以一度有人提出诸侯子及从军归者里面的“及”字是抄错了。

大体意思是诸侯子就是诸侯子从军者的简称,诸侯子就是诸侯国里跟随刘邦参军的人,既然都是立了军功的人,首当其冲受优待就可以理解了。

现代学者里李开元、朱绍侯等知名大家也写过文章论证诸侯子就是来自诸侯国的汉军从军者的看法,细节我们就不多说了。

其实欣赏了上节的新郪杀人案,有些功底的人应该能看出诸侯子和普通诸侯国人不是一回事。

但所谓好事多磨,我们现在看到的汉字主要由隶书发展而来,隶书在西汉中期才逐渐成型。

所以西汉中期以后的出土简牍或者碑文,我们在认字上总体难度不大。

可秦汉早期仍然是篆书为主,字体中保留了大量原始象形文字痕迹,简单来说就是辨认很不容易。

早期张家山汉简释读者把新郪杀人案里的诸侯子辨认为“有侯子”,所以大伙根本没注意到这里。

2006年蔡万进先生重新释读张家山汉简,给出充分理由这里应该释读为诸侯子,为学者普遍接受。

因此以曾磊先生为代表的众多新治史者才提出过去主流看法错误,诸侯子不是普通来自诸侯国的人。

过去相对不主流的看法才是正确的:诸侯子代表的是诸侯国中类似战国诸侯王支系宗戚这类人。

他们是因为过去身份地位很高从而得到汉帝国优待。

可能很多朋友会问,一个诸侯子到底是啥很重要么,墨迹这么半天?

你别说,还真的对我们理解汉帝国有点意义,咱们还是结合新郪杀人案来看看诸侯子群体和其待遇背后到底意味着什么。

 卷宗明确标明,涉案的县令信是诸侯子,其他三位:髳长苍、校长丙和发弩贅则不是诸侯子。

但是这三位和县令信一样,任职时都是18级大庶长,被处死时都是第19级关内侯!

三位都被记录了籍贯,都是新郪县本地人,三位的职级我们也介绍过了,相当于现在的副科级。

几个地方上土生土长的副科级干部,却有着堪比副国家级的爵位级别,这高到吓人的爵位哪来的?

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三位都是通过不小的军功得到现在的爵位。

新郪县在秦末楚汉绝大部分时期属于楚国/西楚国,但这三位的爵位基本不可能来自楚国。

先不说项羽以抠门著称,很少给出高爵,就说这来自楚国的高爵汉帝国也不能认啊。

实际上根据卷宗,三位都享受到了汉军爵位普涨一级的政策,因此可以肯定三位都是加入了汉军并积功得到高爵的。

新郪县在秦末楚汉战争时期和汉军发生关系只有三个时候:

刘邦西进灭秦时在陈郡(即淮阳郡)附近流动作战数月,刘邦东进打彭城大战时一度路过陈郡,刘邦灭楚时兵临陈郡。

三位都是新郪本地人,而且得到这么高的爵位最后也只是副科级的小官。

很明显三位此前地位都不高,军功是非常缓慢积累来的,不太可能在战争结束前两个月才加入汉军。

因此基本可以确认三位都是比较早加入汉军,最可能是刘邦西进灭秦时加入,一路跟随到战争结束。

这三位都是新郪本地人,自然是诸侯国人无疑。

他们都是诸侯国人且早早加入汉军,完全符合李开元等众多治史者对诸侯子的定义,但他们都不是诸侯子。

那诸侯子到底是什么呢?好在县令信是诸侯子,我们透过他可以窥探楚汉之际的复杂斗争局势。

信除了新郪县令、诸侯子这两个角色,还有个很重要的角色——秦帝国时期的右庶长爵位拥有者!

秦帝国时期来自六国的诸侯王族地位普遍都不高,他们拥有右庶长爵位的可能性并不大。

信能得到秦帝国的右庶长当是缘自他或者他父辈在秦帝国时立下的赫赫军功。

这说明诸侯子或许确实有一些是过去诸侯王的宗室后裔,但并不局限于此!

诸侯子身份有一个或许更简单也更符合现实逻辑的解释:来自关中以外且在秦帝国地位高的人。

这些人被专门列为一个特权身份受到特别优待的原因也很简单——他们有钱有粮有人啊!

要知道秦帝国的右庶长可了不得:

比如说秦帝国初年11位帝国顶级权贵得以琅琊刻石,有两位只是第9级五大夫,比信的右庶长低2级。

又比如冯毋择在琅琊刻石里被封为伦侯并在帝国大臣中排位第五。

这么重要一个人物,早年身为将军为秦征战四方的时候也只是第9级的五大夫,比后来的信低2级。

《商君书》里说的很清楚,只要到了五大夫爵级就可以当大地主收租,封给你收租的农户高达600户。

我们可以想象,信在秦帝国时期手里有多少钱,多少财产,又可以拉出多少依附于他家的人。

所以汉帝国把诸侯子群体排在一个很重要的位置并专门予以优待就可以理解了。

我们通过信的履历可以看到帝国对“诸侯子”身份的优待不止史书里零星记载的那些东西:

信与三位被他牵连的干部同为大庶长并普涨到关内侯,另外三位只不过是副科级的小吏,他却是县令。

从信被本县吏员轻视以及最后对律令和流程不熟在卷宗留下重大破绽等事来看,信此前多半缺乏行政经验。

我们可以猜测或许信在秦帝国是以嫡长子身份继承的父辈爵位,本人还没有太多当官阅历。

刘邦东出与项羽荥阳对峙时,信投靠刘邦,以他在地方的地位和手握的财力人力资源,立功变得相对容易。

汉帝国成立后,凭借诸侯子的身份信空降新郪成为县令,好好混几年升起官来想必不慢。

只是没想到这人不成器,回头来看似乎反而拔苗助长害了他。

史书里除了高帝五年诏,还有两个地方提到了汉帝国初年对诸侯子的安排:

首先是公元前205年彭城惨败后刘邦立太子,关中政治中心定在栎阳,汉王国集结了在关中的诸侯子成为栎阳卫卒。

令太子守栎阳,诸侯子在关中者皆集栎阳为卫。

历朝历代成为守卫太子的卫士都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这个群体通常政审很严,都是皇帝信得过的高身份人士及其子弟担任。

然后在公元前202年帝国决定迁都关中后,又一次把诸侯子迁徙到关中:

后九月,徙诸侯子关中

不过从诸侯子“信”不但没有被徙往关中反而被外放新郪当县令来看,这个记载不全。

由于没有诏令原文,我们只能猜测下这里可能只是因为要迁都了,把仍在洛阳还没安排的诸侯子迁徙到关中。

我们还有必要把诸侯子的待遇和其他人的待遇联动起来看:

民前或相聚保山泽,不书名数,今天下已定,令各归其县,复故爵田宅

这里面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最后一句话“复故爵田宅”,意思就是恢复过去的爵位和田宅。

这里所谓的“过去“,显然指的是秦帝国时期。

这条诏令虽然是针对全民的,但是最主要的受益者是谁呢?

当然是其他阵营类似信这样的人。因为作为过去的高爵者,他们一个人的田宅往往抵几十个人。

类似信这样的人,他们都参加了汉军或者加入了汉阵营成为诸侯子么?显然不会。

还有大量和信一样有着强大影响力的旧时代强势人物加入了其他阵营。

这些人很多都在其他阵营立下了军功,完全可能像信一样在其他阵营有着优厚的待遇和较高的地位。

汉帝国肯定不能承认这些其他阵营的“诸侯子”们现有的地位与待遇。

但汉帝国也不敢彻底让他们变成一无所有,于是就有了“复故爵田宅”的政策。

从史书留下的只言片语我们可以体会到:

帝国一方面给予诸侯子很多的优待,包括明面上的政策优待和在提拔、任命官吏等执行层面上的优待。

另一方面帝国似乎也非常担忧这个群体,随时把他们召集到行政中心,要把他们看起来。

原因不难理解,类似信这样的“诸侯子”在秦末楚汉那兵荒马乱的时代地位非常重要。

他们这类人只要有那么三五个抱团就足以影响一个县的军事和政治走向。

我们回顾下《楚汉争霸》连载,河南长期处于小山头林立,谁来都陷入泥潭的局面,为什么?

项羽在楚地始终吃不开,始终拿楚地旧贵族与秦末元老没办法,又是为什么?

能否得到当地类似“诸侯子”这样的实力群体的支持对各大军事集团在此的成败影响相当大。

旧帝国崩溃了,旧秩序崩溃了,不代表着天下就变成全新的了。

那些旧帝国时期的能人和有地位的人,通常仍然有着非常大的能量。

甚至如果能够撑过海选时期,他们在地方上和基层拥有的话语权有时候还会增加。

因为兵荒马乱的年代,有钱有粮有人无疑是最有力的资源。

而对这些有着雄厚实力的群体的处理,也通常都是新帝国排位非常靠前的大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