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辽国历史上的“一国两制”(耶律阿保机-耶律德光)

 历史的精神世界 2022-08-24 发布于北京
作者 戈大只 彭小瓜子

主要观点

一国两制,是为儿子铺好后路。

1

辽朝第一次的皇权传承,就出现了兄弟相残的局面。

嫡长子耶律倍,不敌次子耶律德光,黯然逃亡中原。

耶律阿保机与契丹传统的“世选制”斗争了一生,可惜功亏一篑,最终仍没能建立起稳定的嫡长继承制。

述律平因个人好恶和娘家利益,垄断了权力,打破了秩序。

这形成了辽朝前半程的一个魔咒,耶律倍的子嗣与耶律德光的子嗣,轮流上台。

皇位也在这两系之间轮回,最终在另一位太后的强力手腕之下,才定鼎于耶律倍一系。

祖先失去的皇位,子孙们还是拿回来了。

辽朝前期这种帝位传承的无序,伴随着剧烈的内部倾轧,也差点颠覆了辽朝的国祚。

从国际形势上看,自辽太祖末年起,中原霸主的后唐就开始了内乱。

李存勖、李嗣源两代明君相继去世后,后唐威风不在。

此时正是述律太后与太宗耶律德光执政时期,中原大乱给了契丹进取的机会。

辽太宗奋起,顶着母亲的压力两次南侵,占领汴梁,搅得中原天翻地覆。

如果不是契丹人还没有准备好,政治、军事、后勤等尚未形成体系,中原正统王朝可能就要戛然而止了

但风水轮流转,辽太宗暴毙于“杀胡林”,之后辽朝内部开始无休止的权力倾轧。

中原王朝则慢慢缓过神来,郭威、柴荣、赵匡胤三代枭雄,大杀四方,最终统一了华夏版图,压制住辽朝的气焰。

辽朝最终能缓过这口气,也有运气成分,尤其是柴荣英年早逝,导致没有趁辽朝衰弱的时候,致命一击。


‍‍‍‍‍‍‍‍

2

辽太宗完全是靠着母亲述律太后的威势和铁血,才登上皇位的。

述律太后稳定了权威之后,仍有两块心病。

一个是长子耶律倍仍在东丹国,是一个不稳定因素。

一个是三子耶律李胡,这是太后最宠爱的小儿子,太后是想让他将来继位的。

耶律李胡的皇储之位,一直困扰权倾天下的述律太后。

恰巧太宗耶律德光一直没生儿子,真是天赐良机,述律太后可以借此时机,运作耶律李胡为皇储。

太宗登基之后的三年,这两兄弟之间,想必是表面和谐,暗中较劲的状态。

太宗在朝中当皇帝,就派三弟出征。

耶律李胡积累了一定战功,在公元930年三月,终于被册封位皇太弟,兼天下兵马大元帅,明确了皇储之位。

这表明经历了三年的暗中对抗,太宗耶律德光也认头了,反正自己也没儿子,就从了太后吧。

耶律倍已不堪忍受母亲和弟弟的挤兑,这回三弟都立为皇太弟了,自己更没希望了。

绝望之下,当年十一月,带着爱妾藏书,投奔后唐去了。

述律太后一箭双雕,一举治愈了两大心疾,心情肯定十分舒畅。

但是太后心情舒畅了,太宗皇帝心情肯定是不舒畅。

老天也是会捉弄人,就在解决了弟弟的名分之后,第二年,皇后萧温竟然生下了嫡长子耶律璟。

萧温嫁给太宗,还是在太宗未继位之前,距今已有五六年了,一直没有生育。

这次竟然生了皇子。

然后太宗又得了若干个儿子。


3

太宗有儿子了,心态必然发生变化。

但史书记载非常简略,耶律璟从出生到父亲去世,也十七岁了,但除了九岁时被封为寿安王,其他经历并没有任何记载。

我们完全看不到太宗为了儿子,做过任何的努力,比如教育、历练、积累威望等。

母亲萧温生下弟弟罨撒葛后,可能是产后的原因,不久就撒手人寰了。

耶律璟当年只有四岁。

从小失去母亲的庇护,父亲虽然是皇帝,但碍于太后和皇太弟虎视眈眈的特殊局面,也不方便栽培自己的儿子。

祖母述律太后,一心扑在三叔耶律李胡身上,对这个孙子肯定也不会有什么照顾。

所以耶律璟虽贵为皇长子,但他的少年时光,即缺乏教养,也缺乏关爱,这为他长大后的颓废和残暴,埋下了隐患。

但要说太宗耶律德光,心里完全没有这个儿子,也说不过去。

虽然辽史这种隐恶扬善的笔法,不会记录太宗暗中为儿子做过些什么,但从一些侧面,也可以略窥耶律德光复杂的心境。

比如皇后萧温去世后,耶律德光还有十二年的阳寿,但他一直未再立皇后。

这既是对已故妻子的怀念,也是对两个嫡子的保护。

另外耶律德光不惜与述律太后对抗,也坚持要南下中原,一直到生命最后一刻。

其实当时契丹的国势,还不足以问鼎中原,各方面准备都相差很远。

但耶律德光的决绝与奋斗,心中肯定存有一种愿望,将来如果能演成一国两制局面,太后和弟弟当契丹皇帝,儿子可以当中原皇帝

可惜这些努力,都随着太宗的暴毙,烟消云散了。

我们下期再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