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过度喂养”惹出祸!这些表现告诉你,宝宝已经吃饱了

 子孙满堂康复师 2024-01-27 发布于黑龙江

初为人母,最忧心的事情就是宝宝吃不饱,不能正常的健康发育。宝宝少吃一点,都觉得会饿到宝宝。中国式的家长总是认为“吃得饱,穿得暖”就是人生大事,所以拼命给孩子吃到撑。很多妈妈或者老人总是觉得宝宝一哭就觉得可能是饿了,二话不说就给宝宝喂起奶来。然而,大部分的宝宝其实并没有妈妈想象的那么饿,需要吃那么多,反倒是存在过度喂养的情况。宝宝的喂养应该遵循按需喂养的原则,宝宝吃饱即可。宝宝如果有这些表现,说明已经吃饱了,再喂容易让宝宝被过度喂养。

一、什么是过度喂养?

过度喂养是指给予的能量和其他营养素超过宝宝机体保持代谢稳态的需要。传统的过度喂养是指宝宝因摄入奶量过多而引起的,以消化不良为主的综合征。症状表现为:水样便,常带有泡沫和绿色。呕吐,吐奶不能用拍嗝所缓解。腹痛,伴有因腹痛或胀气而哭闹。体重不增或体重减轻。

二、过度喂养又有什么危害?

许多家长认为,过度喂养没有什么危害性,最多也就是个消化不良,实际上却并非如此:

1、易导致脑疲劳:为了消化过多的食物,孩子的消化道会进行扩张,有限的血液和氧气绝大部分用于消化道。而脑细胞却会因此而暂时缺血,脑供血越少,对大脑的危害性就越大。

2、导致过食性腹泻:由于摄入过多的营养物质,导致胃肠道的功能紊乱。这时有可能出现过食性腹泻,这种类型的患儿应在限制饮食的同时,还应补充适量的维生素和消食片,以帮助其消化。

3、增加儿童肥胖的风险:曾有研究表明,儿时造成的过量饮食习惯可以抑制持续到未来的成人阶段。并且在婴幼儿时期摄入过多的蛋白质还会刺激胰岛素生长,使得内分泌造成紊乱,容易形成肥胖的体型。

三、宝宝吃饱的信号

1、根据宝宝的大小便来判断:其实,孩子有没有吃饱,妈咪也可以从宝宝的大小便来判断。当宝宝每天能够吃入充足的奶量时,一般要小便8-9次,大便4-5次,呈金黄色稠便。如果宝宝吃不饱的话,尿量不多,大便少,呈绿稀便。

2、观察宝宝喝奶时候的表现:宝宝饿的时候,整个注意力都会在吃奶上,要是吃不饱肯定不会罢休,妈妈能够感觉到宝宝强有力的吸吮。但如果你发现宝宝吃奶速度慢下来了,吸吮力度也减弱了,开始东张西望,扭来扭去的,不专注吃奶,那就说明宝宝吃饱了,就别再给宝宝喂了。宝宝吃完奶后打嗝或者出现回奶、吐奶等表现,也能说明宝宝吃饱了。新妈妈一定要及时、正确的给宝宝拍嗝,缓解宝宝打嗝、回奶的现象。

3、湿尿布的次数:吃足奶的宝宝到出生后第四天就会一天尿湿4~6张纸尿裤或6~8片尿布。尿布的湿度看起来,摸起来都比较明显,而纸尿裤因为吸水性强,所以可以用掂量它的重量来判断其湿度。宝宝一个月后尿布会更湿,大约4~6大汤勺的量。

4、体重增加:可靠的成长标志就是宝宝的体重充分增长,平均每周长110~120克,或者每个月至少长450克。所以只要每次带孩子去体检的时候,体重和身高的增长是正常的,那说明宝宝每天进食的母乳量是足够的。

四、如何防止过度喂养?

1.提高母乳喂养率

过早添加断奶食品和高盐、高蛋白摄入是导致过度喂养的主要原因。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早期,英国婴儿超重和肥胖者众多。通过营养教育,母乳喂养率提高,宝宝添加固体食物的时间有所推迟,儿童超重和肥胖发生率明显下降。

2.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

所有的妈妈们都要努力学习和了解正确喂养的重要性,学会正确调制配方奶的方法,避免过早为宝宝添加固体食物。婴儿时期是饮食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尽量不要让奶瓶喂养时期过长,爸爸妈妈要避免用食物去安慰、鼓励宝宝等。

0~6个月纯母乳喂养能满足6个月龄以内宝宝所需要的全部液体、能量和营养素。按需喂奶,每天喂奶6~8次以上。如果宝宝体重不能达到标准体重时,需要增加母乳喂养次数。不能用纯母乳喂养时,宜首选婴儿配方食品喂养。不宜直接用普通液态奶、成人奶粉、蛋白粉等喂养宝宝。

10~12个月可由泥糊状食物逐渐过渡到可咀嚼的软固体食物(如烂面、碎菜、全蛋、肉沫),每天应安排有水果。制作辅食时应尽可能少糖、不放盐、不加调味品,但可添加少量食用油。

12~36个月此时正处在快速生长发育时期,对各种营养素的需求相对较高,对外界不良刺激的防御性能仍然较差,需要特别关照安排宝宝的膳食,继续给予母乳喂养或其他乳制品。

快速找到人体的各个穴位 <wbr>365篇

快速找到人体的各个穴位 <wbr>365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